趣文网 > 作文大全

关于诗歌的2000字论文

2020-09-27 03:25:02
相关推荐

课号:课程名称:唐宋诗词与人生 改卷教师: “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第三境界是“众里寻他千,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那时候觉 得挺有意境,后来才知道,这是近代词人王国维借用宋词中 的句子,对人生的发展作过生动形象的比喻的三个境界,想 想,还真是恰到好处。就越发的喜欢和肯定了。也许这就是 诗词带来的完美境界。 这里的三种境界,不是指成功的三种水平,而是指发展的三个阶段。在王国维看来,无论是做学问,还是创业,要想 做得杰出,首先必须站得高,看得远,树立远大的目标。这 是第一阶段。但实现远大的目标不可能一帆风顺,总要经历 一番挫折和磨难,因而还必须经历一个锲而不舍、坚忍不拔 的奋斗过程。这是第二阶段。经过坚持不懈的探索和奋斗后, 我们或许还不知道成功在哪里,但事实上成功往往已在你眼前,让你突然有一天会为此感到惊喜。如此看来,成功其实 就是一种状态,这种状态自然而然将人带向成功,也就是说 成功不只是一个目的。 屈原“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曹操“对酒当歌,人生几何。譬如朝露,去日苦多”;刘希夷“古人无复洛 城东,今人还对洛花风。年年岁岁花相似,岁岁年年人不同”; 陈子昂“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 而涕下”;张若虚“江畔何人初见月,江月何年初照人,人生 代代无穷已,江月年年只相似”?这一句句,一声声对人生 的慨叹,引人深思,让人感慨。 人的一生,短短数十载,其间又要经历仕途坎坷、病痛折磨、悲欢离合?对于人生,追求则是人生意义的存在。而追 求的意志在唐诗宋词中寻觅得到。 唐诗中慷慨激昂的诗句,既教化了世人、也勉励了来者。唐太宗李世民的“心随朗日高,志与秋霜洁”、唐明皇李隆基 的“长怀问鼎气,夙负拔山雄”,表达了封建帝王一统江山的 雄心壮志;杨炯的“宁为百夫长,胜作一书生”,王昌龄的“但 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岑参的“功名只向马上取, 真是英雄一丈夫”、戴叔伦的“愿得此身长报国,何须生入玉 门关”,表达边城将士精忠报国的英雄气概;特别是韦应物 的“甘从锋刃毙,莫夺坚贞志”,写的是安史之乱初期,张巡 率领将士死守睢阳,为大唐军队的部署和调整赢得了时间,最后以身殉国的悲壮故事。李贺的“男儿何不带吴钩,收取 关山五十州”,道出了豪迈的胸襟;李白的“俱怀逸兴壮思飞, 欲上青天揽日月”,写出了磅礴的豪气。至若李白的“大略驾 群才”、“登高壮观天地间”,亦为满怀豪情之写照。“眼前多 少难甘事,自古男儿当自强”。 宋词中王渥词的“万里天河,更须一洗,中原兵马”抒发了自己的远大理想。苏轼的“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 塑造叱咤风云的英雄形象,隐喻自己浓厚爱国情。辛弃疾的“整顿乾坤,廓洗宇宙”,“从头收拾旧山河”的壮烈呼 声,保卫北宋的决心。还有李清照 “生当做人杰,死亦为鬼 雄。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 浩然正气,傲然风骨雄壮气 魄的承载。 这些都与他们在生活追求的写照,其中的情感与精神,依旧是现代人无法譬拟。 中国的文学历史悠久,中国文学中的爱情也由来已久,中国文学中的爱情观也更耐人寻味。所以中国古代文学中的爱 情观的确值得我们深思。 古人的爱情一般表达的含蓄,恋爱是还是谈出来的,谈即是说,也就是表达。像《长生殿》的李隆基和杨玉环的爱情, 《江城子》的苏轼与妻子王弗的爱情“十年生死两茫茫,不 思量自难忘,千里孤坟无处话凄凉。料得年年断肠处,明月夜,短松岗。”陆游的《钗头凤》中他与唐婉的爱情“红酥手, 黄滕酒,满城春色宫墙柳。东风恶,欢情薄,一怀愁绪,几 年离索。错!错!错! 春如旧,人空瘦,泪痕红浥鲛绡透。 古人不含蓄地对爱情的表达,似乎觉得现代人还差一些。例如唐朝时的一首《菩萨蛮》是这样写的, “枕前发尽千般 愿,要休且待青山烂,水平面上秤砣浮,直到黄河彻底枯。 白日叁辰现,北斗回南面,休即未能休,且待三更见日头!” 这样的坚定的心,想想,青山怎会烂?黄河岂能枯?北斗怎 会回南面?三更天怎会有日头出现?似乎又觉得现代人成 天发誓“海枯石烂心不变”,似乎真是古人说剩了一千年多年 的话了?唐诗宋词的表达,不只是高雅。总让人爱不释手, 总能能触动人心中那块最柔软的部分,更能让人联想自己的 经历而感受更深。 对于爱情,我虽然太多深切体会,但我觉得爱情的本质不只是两情专一相悦,至少,它还需要一个保障,不只是物质 的保障,还需要社会的保障。最重要的,像老师说的,忠诚, 专一,才能体现爱情的真正的价值。 仅仅教会我们这些,它是我国古代人们智慧的结晶,蕴含了我国古代的文化的精髓,是古人留予我们后人一笔精神财 富,能提高自我品味与修养。当代大学生更应该注重这样的 修养。 篇二:现代诗歌论文5000 摘要“文化救国”引发的的中国诗歌现代化,是在中西文化异质共生的关系中螺旋状朝向离散空间上升发展的。 由于中西方思维方式、审美文化心理和诗歌创作特色的不 同,导致异质文化夹缝中的中国诗歌现代化一直“寻寻觅 觅”,至今未形成系统化、稳定化的美学创作原则,文学论 争间歇性发病。当下,后现代主义随科技的高速发展逐渐“深 入人心”,中国新诗迫切需要一场革命。 关键词异质共生 审美文化心理 后现代主义 “中国诗歌现代化”是“中国文学现代化”整体概念中的一部分,而“中国文学现代化”又是在“现代中国”意义下生存的 概念。“现代中国”指 1840 年以后中国的中心任务转为反帝 反封建。“中国文学现代化”即产生于这样的社会历史背景 中,它既是中国古典文学的自然延续和发展,又是在外来文化冲击下不断寻求自身品格的文学。 中国文学现代化的发生,首要是由于“文学救国”引发的。现代中国的民族危机迫使中华民族通过自身的现代化来抵 抗外来侵略。经过洋务运动、维新变法之后,中国人更加认 识到学习 西方的必要性。于是“西学”通过西方直接输入和国人翻译介绍迅速扩散,中国文学现代化至此便从以“文学救国”为 目的的“翻译介绍”开始了。“文学救国”中的“文学”涵盖一切 文化教育的观念。 “中国文学现代化”的发生使“文学革命”势在必行。“文学革命”首先从“诗界革命”开始。晚清,“以诗歌韦政通,以古 人为范约束今人”的传统受到部分先觉者的不满,黄遵宪就 是其中一个。黄遵宪不仅提倡新思想,还最早提出了用白话 文进行文学创作。“五四”时期胡适先生提倡用白话文写诗, “诗界革命”于此一发不可收拾。 以“文学救国”为目的的“文学革命”有些激进:在引进外来文化对中国传统文化进行批判的同时,却未能及时对外来 文化本身加以批判性吸收。这便未至今未停歇的文化论争埋 下了伏笔。 方文化的介入为前提的,其创作理论、手法等可谓一路学来而未能有所超越。中国诗人至今认为能找回失掉已久的民族 自信。 中国诗歌的现代化不是从中国自身内在经济、政治、社会的自然演变而来的, 被西方“文化殖民”被迫现代化,未 能考虑到中西方思维方式、审美文化心理、创作特色的不同。 所以,有必要对这种“被迫”深究一下。 中国诗歌现代化是在异质共生的文化夹缝中发生的。这种异质共生根源于中西方思维模式、审美文化心理的异质。 首先,思维方式上的差异是导致中西文化异质的根本原因。早在中西方先民创制文字时就表现出思维方式上的差 异。中国汉字是表意文字,西方拉丁字母是表音文字。由于 中国人注重感性思维,注重对直观形象的感受,汉字在创制 时即以刻画符号和原始图画的形式表现人对事物的感受。西 方人注重智性思维,注重逻辑推演,拉丁字母在创制时即以 严格的逻辑分析精神规定了每个单词的语音、语义的准确 思维方式上的差异同样导致语法上的差异。由于感性思维方式和文字的表义性特征,是中国汉语语法有很大的灵活 性与模糊性;二西方因其注重严格的逻辑推演和文字的表音 特性,是西方语言语法逻辑严密、具体。汉语人称代词、介 词、表示比较的词和动词可以省略,没有时态的变化,虚词可以代替动词,这是汉语与拉丁语的语法不同之处,这些不 同很大程度上决定了方诗歌表达方式的不同。 思维方式上的差异上的差异还导致中西方对“诗”的认识上的差异——“诗”与“pome”的差异。中国的“诗”是建立在感 性直觉思维基础上的诗,起源于“诗言志”、“诗缘情”说的中 国诗是用来表现感性心象的文本,其中的主观情感超验的、 超文本的。而西方的“pome”诗是智性思维方式下被制作出来 再现 其次,审美文化心理的不同是文化异质的基本原因。审美文化心理的不同是由于不同民族关于人与自然、人与人的关 系的不同认识而造成的。 审美文化心理的不同是基于中西方关于人与自然关系的认识的不同。中国主张“天人合一”、道法自然的精神,要求 人在尊重自然、保护自然的前提下与自然和谐共处。中国诗 寄情于景、借景抒情,用自然意象表现诗人的心象,用“以 物观物”的角度作诗。西方关于人与自然的关系则是“天人相 对”的理念。以“人文主义”为核心思想,极力追求征服自然、 利用自然,把人与自然“分析”为二元对立的一对矛盾的两个 方面。在征服自然欲望的指引下,西方着重发展了以自然科 学基础的理论科学哲学,而未能注意构建人与自然的和谐共 处关系。于是西方诗歌通过再现客观物象以表达先验逻辑或“追求真理“的倾向明显。 审美文化心理的不同也因中西方关于“人与人”的关系的认识的不同造成。中国文化重视“情”,在中国伦理道德中, 情与理是可以共生的,有时理是可以为情让步的。在中国人 际关系中情即理,理即情,太讲理便是无情,无情便是无理。 在情与理的纠纷中,中国人发明了中庸之道,目的是使人伦 关系更和谐,追求生活的艺术化。在诗歌上,体现为“诗缘 情”——诗因情而生,中国抒情诗的早熟与发达。西方文化 则崇尚“理”,理性是西方哲学的基石。在人伦关系中,他们 追求自由。自由的概念分为先 验意义上的自由和实践意义上的自由:先验意义上的自由排斥感性,实践意义上的自由虽部分牵涉到“自由感”(感 性)但还是以纯粹理性为主体。在日常生活中,西方人之间 也讲求逻辑,体现为时间概念很强,注重事情的条理性。西 方的理性体现为他们强烈的个人和自我意识。西方诗歌拥有 个人主义的奔放激情和理性的自我解剖。 审美文化心理的不同,最终导致中西方艺术创作中的美学追求不同。中国以善为美,西方则以真为美。中国的哲学 是“道”,是伦理制度的哲学;而西方哲学是“逻辑”,是理论 科学的哲学。不同的美学原则表现在诗歌上为:中国诗是“女 性型”感性直觉抒情,西方诗是“男性型”理性逻辑叙事。 10 最后,创作理念与手法的不同是中西方诗歌文化异质的直接原因。 在思维方式与审美文化心理不同的基础上,创作理念与手法也必然不同。中国然在追求“道”的理念下充分发挥汉语 表意优势——语法灵活多变、指意模糊,以实现诗歌传达言 外之意、韵外之旨的目的象征手法的运用使文本的意蕴超越 了文本本身。但展现结构韵律是表意文字的缺点,也正是之 一点束缚了中国传统诗歌。西方人在追求“真”的理念下利用 严格逻辑推理得来的分析性、单指性的拉丁语追求在“再现” 过程中的真。由于表音文字在韵律上有优势,使得西方诗歌 结构自由松散,这也是西方早期大量戏剧、小说等文学作品 也可以成为“诗”的原因。西方对 词汇语法规定严格,使其不善于表现“意象的朦胧”,于是寻求用象征手法使自身突破这一阈限。松散自由的尸体结 构使西方诗歌善于叙事,这是西方有大量“史诗”的原因之 由于西方的“文化殖民”,自“五四”以来中国现代诗人一直在异质文化夹缝中焦虑、犹疑、挣扎、徘徊、探索。 回顾二十世纪的中国诗坛,新诗发展以一种螺距不等的螺旋状形式不断上升发展:从历史宏观态势上看,中国新诗 从原始生命意识形态——异质共生中的异化状态——新的 11 生命意识形态(中国自身新美学原则的确立);从结构韵律 上看,经历了自由体— ——以《Flea》和《ToHis Coy Mistress》为例17111104 [摘要]通过具体分析《Flea》和《To His Coy Mistress》 两首诗, 浅谈其中表达的“及时行乐”思想,并与当时的文艺 复兴所宣扬的“人文主义”思想相联系。 [关键词]:文艺复兴,及时行乐, 人性人文 文艺复兴是14世纪至16世纪在欧洲兴起的一场思想文化 运动,首先在意大利发生,然后波及到欧洲各国。文艺复兴运 动的影响是深刻的,在文化领域对诗歌的影响尤为明显。文艺 复兴运动的指导思想是人文主义,“人文主义”最显著的特征 是主张以人为中心,强调人生的价值和意义、人的尊严等,它 标志着人类自我意识的觉醒。通过分析文艺复兴时期的英国 诗歌,我们不难发现,“及时行乐”这一思想得到了集中的体 现。作为文学中的一种主题以及文学作品中所表现的一种思 想,“及时行乐”在其发展和演变过程中与欧洲以及世界各个 时期的思想潮流有着密不可分的关联,也历来受到西方文学 界的关注。有的文学者认为:“及时行乐”主题是欧洲文学中最 12 伟大的传统事物之一。也有学者认为,“及时行乐”主题广泛流 传于所有的时代,是一个具有普遍意义的概念,反映了人类世 界的一个重要的哲学问题。综上所说,我们可以认为,“及时行 乐”这一主题思想的内涵并不是一般意义上人们所理解的消 极的处世态度,而是积极的哲理人生的具体反映,它甚至超出 了文学的范围,在人类思想史上的人学与神学、现世主义与来 世主义以及封建意识与人文主义思想的冲突中发挥了应有 的作用,有着重要的意义。那么“及时行乐”这个词是怎么来的 呢?其产生其实是有一定的历史渊源的。我们此处所论及的 “及时行乐”,源自拉丁语“carpe diem” ,英语通译为 “seizethe day”。该词组本是一个中性词组。汉语中也有人 将此直译为:“捉住这一天”, 另有人译为:“把握今天”、“珍 惜时光”等等,甚至有人将此译成“只争朝夕”。“及时行乐” 这一主题的盛衰和发展与各个时期的思想思潮密切相关。在 古希腊罗马及其以前的文学中,由于受到朴素的唯物论的影 响,以及最初的现实主义的影响,“及时行乐”这一主题得以 产生。但是,这一时期的“及时行乐”的主题仍缺乏深刻的哲 理性,主要是局限于享受爱情、美酒,突出现世生活的意义, 虽然也具 有一定的进步性,但主要是充满着悲观主义的色彩,其基本定义仍然局限于:“吃喝玩乐吧,因为你明天就会死去。” 而在随后的中古时期,由于宗教神权统治一切,成了时代的 13 基本特征,因此,来世主义等思想占据了决定性的地位,这 样,以反映现世生活幸福为前提的“及时行乐”的主题,在此 期间也就极少有所体现了。即使是个性解放色彩较浓的“普 罗旺斯抒情诗”等作品,虽以情爱与教会神权进行抗争,但 多半是抒写对女性的赞美和崇拜。到了文艺复兴时期,由于 自然科学的成就以及人文主义思想的发展,强调现世生活意 义的“及时行乐”的主题从而有了人文主义的内涵。因此,尽 管仍是“及时行乐”的主题,但思想却显得更为深沉,具有了 强烈的反封建、反教会神权、反禁欲主义的进步意义。与此 同时,表现手法也有所改变,尤其是到了 17 世纪,一些诗 人的表现手法已经显得十分新颖奇特。接下来我将通过两位 著名的英国诗人 John Donne AndrewMarvell 《Flea》和《ToHis Coy Mistress》为例, 具体阐释其诗歌 中的“及时行乐”思想。 在本诗的第一节中,诗人看见了那只先后叮过诗人和女 友的跳蚤, 便向女友证明两人的鲜血已通过这只跳蚤融为 一体。按照 17 世纪的科学观,血的交融就是性的结合, 此看来两人的生命就已经结合在一起了。诗人将圣洁美好的爱情比喻为跳蚤,男女通过一种特殊的方式结合在一起,因 为“Me suckedfirst, nowsucks thee, flea 14 our two bloods mingled be”,跳蚤的体内就成了恋人秘密举 行婚礼的场所, 而跳蚤由于吮吸了两人的血液而膨胀, morethan we would do”。诗人的意图是力劝其情人 丢掉贞操观, 勇敢地去爱, 接受自己的请求,及时行乐。 接下来,诗人发现情人正欲抬手向跳蚤打去,便急忙劝阻, 说要赦免跳蚤中的三条性命” Oh, stay,three lives oneflea spare”和“This flea I”因为这只跳蚤就是你和我,是我们的婚床和我们举办婚礼的殿堂”and ourmarriage bed, marriagetemple 我们已经隐居在跳蚤黑色的躯体之内, 跳蚤的黑色躯体就是我们结婚的洞房。 如果你 self murderadded sacrilege,three sins killingthree”。最后, 情人突然“残忍”地掐死了这只跳蚤,诗人说,你” purpled thy nail innocence”。而情人表示虽然我的血也在跳蚤体内,但我并没有因为它的死而有半分虚弱。诗人这时乘势 而上,将全诗推向高潮,”Tis true, learnehow false, feares Justso much honor, when thou yeeld’st flea’sdeath tooke life from thee.”既然如 此,你答应我的求爱对你的名誉也不有丝毫的损失,那我们 15 为什么还不及早享乐呢? 同时,通过通读全诗,我们也可 以发现,原文中有几个性暗示很强的词:suck(吸,啜), loss maidenhead(失去贞操),enjoy(享受), we mee委身屈服,诗人大胆的用这些具有性 暗示的词语,强烈的表达了“及时行乐”的思想。这首诗更重 要的意义在于:由于诗人特别的陌生化思维,这完全世俗的 爱被赋予了神性,他们成了三位一体。在这个三位一体中, 损害任何一部分都是对神的不敬,对上帝的不恭。世俗之爱 是通往神圣之爱的一个重要步骤,按文艺复兴时期普遍流行 的生存之链这一理论来讲,《跳蚤》所反映的是一个由低级 向高级发展的过程,先是动物性,其次是人性,最后是神性, 达到了神圣与世俗的完美结合。诗人通过“及时行乐”表达更 深层次的“以人为本”,强调了人性,与当时的文艺复兴的主 旨相契合。 HisCoy Mistress》中的“及时行乐”思想分析: HisCoy Mistress》一诗以 极强调演绎推理的结构方 式,一层一层地揭示出享受生活,及时行乐的重要性。该诗在 第一诗节中声称,”Had we worldenough, time,”一直到”An hundred years should go praise”意为—那么我们就可以花上成千上万个“春 冬”来进行赞美、膜拜,让恋 爱慢慢地展开;其中”Two hundred years adoreeach breast” 我认为此处的 breast 以局部代整体,指代“His 16 Mistress”或者是指女性,诗人表达出对女性的热爱及推崇; 到了第二诗节,Marvell 笔锋突然一转,说年华易 逝,岁月 不饶人, “Time’s winged chariot hurrying near”,无论是 荣誉还是情欲,都将”Turn ashesall my lust” 这些都将化作尘土。于是,在第三诗节中自然而然得出应当“及时行乐”的结论:“Therefore, youthfulhue, Sits thyskin like morning dew, whilethy willing soul transpires everypore instantfires”因此啊,趁那青春的光彩还留驻 在你的玉肤, 像那清晨的露珠, 趁你的灵魂从你全身的毛孔 还肯于喷吐 热情,像烈火的汹涌, 让我们趁此可能的时机戏耍吧, 一对食肉的猛禽一样嬉狭,与其受时间慢吞吞地咀嚼而枯 不如把我们的时间立刻吞掉。到最后,诗人发出内心 的呐喊”Let us roll all our strength, allOur sweetness, up oneball, tearour pleasures roughstrife....Stand still, yet we makehis turn”让我们把我们 全身的气力,把所有 我们的甜蜜的爱情糅成一球, 通过粗 暴的厮打把我们的欢乐 从生活的两扇铁门中间扯过。 样,我们虽不能使我们的的太阳停止不动,却能让它奔忙。 注:飞白主编:《世界诗库》第2 卷,花城出版社,1994 虽然这是献给“娇羞的女友”的诗,但是,该诗却是对生命的意义的沉思,正如有的 17者所说:“这一首以及时行乐为主题的诗所要表现的不是一 种爱情的关系,也不是马 韦尔的激情,而是他对处于时间 支配下的生命的感受。”注:David Reid,The Metaphysical Poets,London:Long man,2000,p.226.. 整首诗时空跨度也非 常之大, 从印度恒河到作者家乡的亨柏河,从辽阔的爱情 帝国一直到永恒的沙漠,上下几千年, 纵横数万里, 表现 了诗人对情人的爱恋,为读者展现了一幅无限宇宙的宏大场 面。整首诗用词夸张,艳情,如“花两百年枕着酥胸”,其追 求肉欲和及时享乐的思想充分地表达了出来。也体现了当时 的文艺复兴的人文精神。 通过对比上述两首文艺复兴时期比较典型的英国诗歌,可以分析得出:及时行乐主题是那个时代的脉搏, 是当时上 层社会生活糜烂的写照, 也是文艺复兴时艳丽、 享乐的宫 廷诗歌传统精神的体现。 通过诗歌宣扬“及时行乐”思想, 进而讴歌人性的解放,摆脱人性的枷锁,解放肉体,解放精 神,也有力鞭挞了当时的宗教禁欲思想。 摘要:关于顾城,他的故事总和杀妻、自杀、英儿等联系在一起,但是,这么多年过去了,人们不再关心那些诗 歌之外的往事。诗歌,才是诗人顾城留给世人的真正影响。 18 关键词:顾城,诗,朦胧诗派,诗歌魅力,《奠》,誓言,爱情,《假如》,爱国,《小巷》,寻找,灵魂,经典,精 一生以生命为诗,以诗为生命,“黑夜给了我黑眼睛,我用它寻找光明”,感动了一代又一代人的纯粹、至情至性的 诗歌,倏忽而至的意象与色彩转化为飘忽、绚丽的诗句,童 话般明媚,还带着些许忧伤? 顾城,男,北京市人,原籍 上海,1956 年九月生于北京,1969 年随父顾工下放山东广 北一部队农场,1974 年回北京。 做过搬运工、 锯木工、借 调编辑等。 “文革”期间开始诗歌写作,1973 年开始学画, 并进入社会性作品写作阶段,1974 年起于《北京文艺》、《山 东文艺》、《少年文艺》等报刊零星发表作品。1977 年起重新 进入纯净写作,在《蒲公英》小报发表诗作后在诗歌界引起 强烈反响和巨大争论,并成朦胧诗派的主要代表。1980 年初 所在单位解体,失去工作,从此过漂游生活。1982 年加入北 京市作家协会,1985 年加入中国作家协会。1987 年应邀出 访欧美进行文化交流、讲学活动。1988 年赴新西兰,讲授中 国古典文学,被聘为奥克兰大学亚语系研究员。后加入新西 兰国籍并辞职隐居激流岛。1992 年,获德国学术交流中心创 作年金,1993 年,又获德国伯尔创作基金,在德国写作。1993 年10 日于新西兰所居岛因为离婚与其妻谢烨发生冲突,谢烨受伤倒地,过程成谜,顾城随即自杀,谢烨于其死后数 19 小时不治。媒体捕风捉影称“顾城用斧头杀妻”,令诗人在死 后从童话诗人被妖魔化成精神异常的杀人恶魔,死后蒙冤。 (从顾城姐姐顾乡所做“顾城最后 的十四天”中看,斧头只 是偶然在场物件,跟案件根本无关。)1993 月曾回国探亲,惨案发生时,值其夫妇从德返新西兰不久。顾城留下大 量诗、文、书法、绘画等作品。著作主要有《黑眼睛》(1986 年人民文学出版社出版)、《英子》(1994 年元月北京华艺出 版社出版,与谢烨合著)、《灵台独语》1994 月敦煌文艺出版社出版,老木、阿杨编)、《顾城诗集》、《顾城童话寓 言诗选》、《城》、《走了一万一千里路——顾城旧体诗、寓言 诗手稿集》等,部分作品被译为英、德、法等多国文字。另 有文集《生命停止的地方,灵魂在前进》,组诗《城》、《鬼进 关于顾城,他的故事总和杀妻、自杀、英儿等联系在一起,但是,这么多年过去了,人们不再关心那些诗歌之外的往事, 诗歌,才是诗人顾城留给世人的真正影响。,“顾城的诗句是 自然天成的。他的诗固然离纷纭复杂的社会人生的表象远了 一些,但他贴近的是安静自得的宇宙生命的本真状态。这恰 是诗的最为真实的,也是最好的状态。”(《关于顾城诗歌的 价值与意义》/吕刚),顾城的诗歌魅力在哪呢?“他的诗作 为一种固化的精神产品继续延续着诗人的精神生命。在现代 节奏的日日劳顿之后,读读顾城的诗我们便独得一片心灵的 20 纯净。”(《一个童话的彼岸》/乔淑英). 顾城的诗,就是如此简短,如此经典,把精华都浓缩在一起,让人回味无穷。像这首《奠》,用一种象征性的语言把 奄奄一息的爱情描写的淋漓尽致。“我把你的誓言,把爱, 刻在蜡烛上”这一句写出了作者对爱情的坚贞,用了“刻”一 字,足以表现诗人对爱情的认真,而爱情的虚无缥缈有被诗 人形象的比喻为蜡烛,爱情之火只要一燃烧,那么爱情的寿 命也意味着要缩短了,“看它怎样,被泪水淹没,被心火烧 完”这句描写了诗人对爱情的绝望,眼睁睁的看着誓言淹没, 爱情化为灰烬却无能为力。“看那最后一念,怎样灭绝,怎 样被风吹散”就连爱情最后的一点希望也要消失了,被风吹 散了,这是多么绝望而悲情的一幕!以“奠”为题,是祭奠消 21 亡的爱情的意思,它从另一方面赋予了爱情以生命,爱情是 活的,当爱情的火苗熄灭的时候,诗人也不得不绝望的祭奠 爱情。爱情的保鲜期如此短暂,并不是不同寻常的,而是像 蜡烛燃烧似地普通平常,这也从另一方面展现了大众爱情 观,这首诗是非常现实的,但却又是多么的唯美!表现了诗 人对爱情的刻骨铭心和忠贞不渝,但却又与蜡烛燃烧形成对 比,表现了一种无人能代替的悲凉感和孤独感,这就是顾城! 顾城的诗并不偏爱于爱情,像这首爱国诗,《假如》让我们深深地体会到一个爱国的赤子之心,忠于祖国,报效祖国 的决心!假如死亡之钟敲响,那么就为我用羽毛安葬,我要 在黑夜中用羽毛编织一对翅膀,用这双翅膀继续在我眷恋的 祖国上自由飞翔。即使死亡,也要落叶归根,誓死报效祖国。 小巷22 被历史抛入黑暗中的一代青年,一旦站在阳光下,自然会有一种恍恍惚惚的感觉,这种迷惘,这种失落感,在北岛 的诗中表现为“沿着鸽子的哨音/我寻找着你”(《迷途》), 在舒婷的诗中表现为“ 隔着永恒的距离/他们 网:关于诗歌的2000 字论文 怅然相望”(《船》),在梁小斌的诗中表现为“我的钥匙丢了” (《中国,我的钥匙丢了》)。顾城没有叹息,也没有去寻找 钥匙,而是拿起钥匙寻找自己的房间,寻找自己在社会中应 有的位置。“小巷”是“又弯又长”的,“墙”是“厚厚的”,要寻 找,必须付出相当的代价,也可能要走很长的路;然而抒情 主人公是坚定的,那个“我”在顽强地敲着,边走边敲。诗人 只选择了几个简单意象:“小巷”、“钥匙”、“墙”,构成了一 个象征意味很强的流动画面,画面中那个敲墙的主人公,并 非是一个人,而是整整一代青年,不,也包括中年、老年。 这个世界上的许许多多人不是终生都在寻找吗? 顾城的肉体已远去,但他的灵魂,他的诗的意念,他的诗的信仰,他的诗的精髓永留迷恋他的人得内心深处,犹如经 脉般四通八达,贯通着过去和未来。 23 学院:信息技术与传播学院专业:2010 级教育技术学专 姓名:王芸芸学号:2010234524 篇五:高考作文写作技巧巧用诗句 2000 高考作文写作技巧:巧用诗词让作文更具文采 在高考语文试卷中,高考作文占据着十分重要的位置,能否写好高考作文在一定程度上决定了高考的成败,如何才 能提高作文的深度,文采,有效的使用诗词是一个不错的办 在作文中,直接引用相关诗句,或对情境进行渲染或对话题或观点进行印证与证明,会使文章显示出深厚的文化底 蕴,并增强作文文采。 幸福是“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的牵挂,是“春种一粒粟,秋收万颗子”的收获;幸福是“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 娟”的祝愿,是“常记溪亭日暮,沉醉不知归路”的回忆;幸 福更是“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的追求。 不同的人有不同的追求,有的人追求“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有的人渴望“为人性僻耽佳句,语不 惊人死不休”,也有的人为“天长地久有时尽,此恨绵绵无绝 期”而感动。 2.灵活仿用24 有许多优秀的诗词,对于不同的作文话题,却不能完全直接引用。这时,我们就可以进行巧妙的仿用。在仿用的时 候,主要是要注意如下几点:一是诗词本身便于仿用;二是 话题适合使用诗词;三是仿写不要歪曲古代诗词;四是所仿 写的原诗句为多数读者所熟悉。 “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这究竟是李白坚定信念的表达,还是他报国无门悲伤至极时的自我安慰。我 不是李白,我不知道。然而我却知道时下这句话极为流行。 高考落榜生,高喊着这句名言跳楼自尽;无业青年,哼着这 句话游手好闲;下岗工人,默念着这句话自暴自弃。我虽不 知道李白的本意,但我深知,上述这群人视这句名言为珍宝, 只不过是因为它变成了软弱、自卑、不求上进堂而皇之的挡 箭牌。这看似表达自己内心充满自信的话,其实正映射出他 们内心的绝望与空虚。他们高喊“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 尽还复来”,而心中却深信:“天生我辈已无用,千载良机不 复来”。我想,李白的不幸多半是环境造成的,可现在的那 些人呢?他们的不幸也大都是环境、机遇所致吗? 通过裁剪、修改原诗文的语句,转化为自己的语言进行写作,它没有特别的标识符号。这种写法,要在充分理解诗 词的基础上,围绕情境或话题,将其变化为另一种方式进行 再现,或者保留这种形式,或在立意上更深一层或反其义而 25 用之,这种写法,我们暂且称之为“变用”。 当你背上行囊上路时,当穿过西风凋碧树的季节,穿过为伊憔悴的隘口,待到白发披头的时候,站在人生的彼岸 再回首,你会发现原来你所选择的是对的,而且通过彼岸的 当岁月流逝与时光轮回都无处可寻时,你蓦然回首,会发现有一样东西藏在时光长剧的背后,这一折的回目便 是:诚信。 引用、化用古诗词,能使文章庄重典雅,语言流畅。这既可以避免描述性语言的刻板平淡,又可以克服议论性语言 的繁冗拖沓。 “腹有诗书气自华”。在文章中恰当地引用古今中外经典的诗句和言论,或名人轶事,既可见作者的思想含量、文化底 蕴,更能看出作者的语言功底,是使文章有文采、有文化底 蕴的重要策略之一。考场作文恰当灵活地引用诗词名句,主 要具有如下几大好处 三是能够体现考生的文化底蕴和作文潜能,体现考生炼字、炼意的能力。 四是丰富文章的材料,从而拓展文章的意境。26 五是能以最少的篇幅达到最大的内容,增强感染力和说服力。所引用的诗句,往往言简意赅,寓意深刻,以一当十, 可唤起读者的联想与思考。尤其是在议论文中,适当地引用 诗歌,能成为极有力的论据,而且直接引用比叙述分析要简 洁生动,真实可信,使论证更具有说服力。

阅读剩余内容
网友评论
相关内容
延伸阅读
小编推荐

大家都在看

仙人掌300字作文 春天的公园600字作文 享受生命中的温暖作文 我不怕因为半命题作文 身边熟悉的人的作文 糖果节作文600字 童年作文题目 关于坚持理想的作文 我的精神小屋作文 一个夏天的早晨作文 立意作文 关于微笑的作文600字 垒高自己作文800字 我的老师三百字作文 初中暑假作文600字 走着走着花就开了作文 禁毒安全作文 今天我很高兴作文 这也是一道风景作文 小白兔作文五年级 什么情结作文600字 关于惊喜的作文 关于诚信的高考满分作文 我与朋友再见时作文 长隆野生动物园游记作文 立春作文 20年后再相会作文 做与不做作文 作文华为 我的表弟作文500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