趣文网 > 作文大全

议论文写作:模式议论文写作教程

2020-09-27 08:10:01
相关推荐

一、阅读下面的题目,你觉得有问题吗?请思考后面的题目: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60分)在某景点,一对外国夫妇和一对中国夫妇在长椅上坐着休息,他们刚刚学会走路的孩子在一边玩耍,一不小心两个小孩都摔倒哭了起来。外国父母仍然在一旁聊天,好像没有听到看到;中国父母忙上前把两个孩子都扶起来并轻言安慰。这对外国父母对中国父母很不满地说:“就应该让孩子自己爬起来。你们把他扶起来,只会造成孩子对周围人的依赖!”中国父母也非常生气,回答说:“你们这样的父母太冷漠,孩子心里会很受伤,他会怎么看这个世界!”他们的争执引来很多人围观,大家议论纷纷。这场育儿理念冲突的背后,却有着深层文化因素。对这种冲突,你会有怎样的理解或感悟?产生了怎样的联想与思考?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含意的范围,不要套作,不得抄袭。1、这是一道新材料作文,还是一道任务驱动型作文题?为什么?2、题目说,“这场育儿理念冲突的背后,却有着深层文化因素。对这种冲突,你会有怎样的理解或感悟?产生了怎样的联想与思考?”“联想”一词该如何理解?3、题目说,“对这种冲突”——“这种”该如何理解?二、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后面的练习题:淮南淮北,水土不同,故有橘枳之异,世界多了一种风采,人类多了一种享受,多么好的事啊!西方夫妇在小儿跌倒时,一般是不施援手的。他们期待的是孩子自己爬起来,自己解决自己遇上的困难,自己在实践中锻炼成长,不要有所依赖。他们坚持从此类小事起步,借以培养孩子独立的人格。我们赞美西方人士勇于撒手的心理力量,也赞美西方人士“为孩子计深远”的远大目光。中国夫妇在小儿跌倒时,一般是急忙施援的。他们护犊心理强盛,也希望给孩子一个亲切的心理感受,强化家庭亲情的培养。我们赞美国人“幼吾幼以及人之幼”的博大胸怀,也为国人重视血肉亲情、家庭亲情、社会亲情的优良文化传统而自豪。同是幼儿跌倒,中西夫妇的表现差异如此之大,原因在哪?中华文明源远流长,数千年的农耕文化将人们捆绑在一块土地上,造就了三代同堂、四代同堂乃至五代同堂的大家族。一大家人血肉相连,感情相近,相互关怀,友好友爱。家庭的兴盛,香火的延续,晚年的依本,是人们生命的追求。因此,一个婴儿的落地,是血脉的延续,是全家的幸福,是家族的希望,谁能不对孩子呵护备至呢?西方文化兴盛于工业文明。芸芸众生为了谋求生活出路,如无根的浮萍,东飘西荡,四处求业,随遇而安。因此,他们需要的是敢于闯荡,勇于奔走的独立人格。孩子一旦长成,就不再依偎于父母身旁,父母也不依仗晚辈养老送终。社会生活环境如此,夫妇育儿也必然要为孩子做好心理、性格方面的准备。正因为如此,任凭孩儿啼声阵阵,他们也未敢启动“恻隐”之心。中西育儿,一橘一枳,皆植根于自己的土壤之上,同样兴盛发达,并无优劣高下之分,是朗朗乾坤的两朵奇葩,与地球村其他文化一样,各有自己的发展空间。我们为百花齐放的缤纷世界欢呼。我们寄言故事中那两对中西夫妇,你们各自的做法都是对的;不必相互指责,也不必争个谁是谁非,相互尊重,各自走自己的路吧。橘枳无争,相处融洽,各显风采,十分可喜,世界本来就是多元的嘛!相反,如果相互倾轧,强加于人,则这个“世界”“会很受伤”的。1、本文有逻辑论证吗?为什么?你觉得本文是证明文还是还是阐明文?2、本文的中心论点是什么?是依靠什么方法确立起来的?3、本文作者的主张是什么?文章的结尾有什么深刻含义?第一单元第五课阐明文要阐述同学们,第五课我们昨天布置了预习作业,不知道大家做了没有,做得好不好。有些同学会自己寻找预习作业,星期三我们没有布置,他们到处找。这种精神值得提倡。好了,看昨天布置的作业吧!一、阅读下面的题目,你觉得有问题吗?请思考后面的题目: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 00字的文章。(60分)在某景点,一对外国夫妇和一对中国夫妇在长椅上坐着休息,他们刚刚学会走路的孩子在一边玩耍,一不小心两个小孩都摔倒哭了起来。外国父母仍然在一旁聊天,好像没有听到看到;中国父母忙上前把两个孩子都扶起来并轻言安慰。这对外国父母对中国父母很不满地说:“就应该让孩子自己爬起来。你们把他扶起来,只会造成孩子对周围人的依赖!”中国父母也非常生气,回答说:“你们这样的父母太冷漠,孩子心里会很受伤,他会怎么看这个世界!”他们的争执引来很多人围观,大家议论纷纷。这场育儿理念冲突的背后,却有着深层文化因素。对这种冲突,你会有怎样的理解或感悟?产生了怎样的联想与思考?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含意的范围,不要套作,不得抄袭。1、这是一道新材料作文,还是一道任务驱动型作文题?为什么?2、题目说,“这场育儿理念冲突的背后,却有着深层文化因素。对这种冲突,你会有怎样的理解或感悟?产生了怎样的联想与思考?”“联想”一词该如何理解?3、题目说,“对这种冲突”——“这种”该如何理解?命题者的意图是任务驱动型作文,故事编写得很不错,有深意,也合理。这是近些年看到比较成功的一个题目。我看了之后,第一感觉是反对西方某超级大国的颜色革命。这个国家现在就是这样,对于有些国家搞装侵略,对于有些国家则采用文化侵略,东欧各国就是如此。他们对于中国也一直在搞颜色革命。早在上个世纪50年代,他们就公开宣称寄希望于中国的第三代第四代身上,结果他们失望了。新世纪,他们又希望通过支持中国改革,支持中国留学生,好搞颜色革命,至今依然贼心不死。题目是个好题目,但也有美中不足之处。命题者在几个地方出错了:一是“对这种冲突”——“这场”与“这种”大有区别,“这场”是单一的,“这种”是一类的;前者是任务驱动型作文,后者就是材料作文了。究竟之哪一种呢,叫考生为难。二是“联想”。联想的基本释义是由于某人或某种事物而想起其他相关的人或事物,某一概念而引起其他相关的概念。这样解释,就可以由此及彼,以小见大,引申大道理,引进外部材料来证明了,就属于证明文了。三是“不要脱离……含义”,这也是可以引申的标志。四是题目所指的“外国夫妇”,实际上是西方夫妇。“外国夫妇”范围太大,很多国家并不如此,所以,我们干脆直接表示中西关系,更加直接一些。所以说,这样的题目,写成证明文没错,写成阐明文当然也可以。我举这个例子,就是因为我们昨天的课是区分证明文与阐明文,今天遇上了,再来辨别一次,希望能够帮助同学们认识得更加深入一些。不知道大家是不是有更多的收获。二、什么是阐明?什么是阐明?这个概念很难说清楚,多种方式都可以使用,例如,阐述、阐发、说明、解释、解说、叙述、分析、剖析、分解等等都是。1、叙述:因为是就事论事,那就得概述事件,这是开头的事。但是,在中间主体部分的论述中,也要针对事件的某一个部分,也得陈述事件的局部,这就得叙述。例如,上面的题目中,扶孩子或不扶孩子,都需要叙述。2、说明:事件的发生都是有背景的,有历史的,有源头的,这些情况,有时需要交代,否则道理说不清楚,读者无法明白,因此,适当的说明就不可缺少了。例如上文,中国为什么那么重视孩子?那么呵护孩子?西方人为什么那么放任孩子?各有各的历史,各有各的背景,应该作出说明。3、解释:有些事情别人不明白,需要解释。比如,你的孩子摔倒了,别人帮你扶起来,你不感谢人家,反倒指责备人家,为什么?需要解释原因。4、阐释:阐释就是阐明、陈述、解释自己的见解,深入一步说明自己的看法。5、评论:对具体事项作出评判,作出判断,也就是直接表态。6、分析:深入解剖事物的内在结构,剖析事物间的异同,揭示事物的实质等。上述种种,其实以说明、解释、分析为主,分析应该是阐明文最重要的表述方式,尤其需要得到重视。上面的空头介绍,只是给大家一些初步知识,有所了解。可能大家无法体会,下面我们结合一篇文章来慢慢理解。三、从两篇范文看阐明文的表述方法:橘枳异彩 岂可归一淮南淮北,水土不同,故有橘枳之异,世界多了一种风采,人类多了一种享受,多么好的事啊!(这里采用类比的方法,用橘与枳异地生长,各具特色,为世界增添风采,暗中类比下文中西两地,风情各异,各自都有自己的发展前途,为全文中心论点服务)西方夫妇在小儿跌倒时,一般是不施援手的。(叙述一般事实)他们期待的是孩子自己爬起来,自己解决自己遇上的困难,自己在实践中锻炼成长,不要有所依赖。(说明他们的主观意图)他们坚持从此类小事起步,借以培养孩子独立的人格。(阐述他们的内心目的)我们赞美西方人士勇于撒手的心理力量,也赞美西方人士“为孩子计深远”的远大目光。(作者的评论与表态)中国夫妇在小儿跌倒时,一般是急忙施援的。(叙述一般事实)他们护犊心理强盛,也希望给孩子一个亲切的心理感受,强化家庭亲情的培养。(说明他们的主观意图)我们赞美国人“幼吾幼以及人之幼”的博大胸怀,也为国人重视血肉亲情、家庭亲情、社会亲情的优良文化传统而自豪。(作者的评论与表态)同是幼儿跌倒,中西夫妇的表现差异如此之大,原因在哪?(过渡段,引领下文)中华文明源远流长,数千年的农耕文化将人们捆绑在一块土地上,造就了三代同堂、四代同堂乃至五代同堂的大家族。(说明中华民族的传统习惯的历史原因,尤其是经济生活与家庭组织的内在联系,使人一看就明白其中的道理)一大家人血肉相连,感情相近,相互关怀,友好友爱。家庭的兴盛,香火的延续,晚年的依本,是人们生命的追求。(阐述中国家族亲近的内在原因,是对那对中国夫妇言论的诠释与支持,也是有意识地与西方国家对孩子“冷漠”的对照)因此,一个婴儿的落地,是血脉的延续,是全家的幸福,是家族的希望,谁能不对孩子呵护备至呢?(直接为那对中国夫妇的行为作出理论分析,是对中华文化的有力阐述)西方文化兴盛于工业文明。(说明西方文明产生的历史背景)芸芸众生为了谋求生活出路,如无根的浮萍,东飘西荡,四处求业,随遇而安。(阐述那对西方夫妇行为态度的深层次原因)因此,他们需要的是敢于闯荡,勇于奔走的独立人格。孩子一旦长成,就不再依偎于父母身旁,父母也不依仗晚辈养老送终。社会生活环境如此,夫妇育儿也必然要为孩子做好心理、性格方面的准备。(论述那对西方夫妇行为态度的深刻道理)正因为如此,任凭孩儿啼声阵阵,他们也未敢启动“恻隐”之心。(推论那对西方夫妇的行为的必然)中西育儿,一橘一枳,(回应开头的类比,说明作者思维绵密。这一点很值得学习,因为考场上会是加分点)皆植根于自己的土壤之上,同样兴盛发达,并无优劣高下之分,是朗朗乾坤的两朵奇葩,(异地生长,同样兴旺,与开头的思想完全一致,强调自己的思想观点,首尾呼应,很好)与地球村其他文化一样,各有自己的发展空间。我们为百花齐放的缤纷世界欢呼。(由“中西”两地拓展到“地球村”,由“两朵奇葩”拓展到“百花齐放”,暗合我国倡导的“命运共同体”,是个很好的得分点)我们寄言故事中那两对中西夫妇,你们各自的做法都是对的;不必相互指责,也不必争个谁是谁非,相互尊重,各自走自己的路吧。(回应开头,解决矛盾,且语带双关,很高明)橘枳无争,相处融洽,各显风采,十分可喜,世界本来就是多元的嘛!相反,如果相互倾轧,强加于人,则这个“世界”“会很受伤”的。(这个结尾,十分简洁,但内容十分丰富,更加重要的是,尽管语言含蓄,但实际上已经完全跃出育儿冲突问题,跃出文化冲突问题,实际上含有深刻的政治内涵,令人回味无穷。这才是作者的写作目的,这才是文章最高的价值之所在)这篇文章的基本写法是:先类比暗中提出中心论点。阐释西方育儿的基本做法与指导思想与基本目的。主要是阐释。阐释中国育儿的基本做法与指导思想与基本目的。主要是阐释。过渡段,进入下文。分析中国育儿的民族传统与文化渊源及其合理性。主要是分析。分析西方育儿的民族传统与文化渊源及其合理性。主要是分析。总结全文,肯定二者的正确性,赞美世界的多样性。主要是概括分析。论点升华,互相倾轧是错误的,多元世界才是最美的。主要是概括分析由上可见,文章就事论事,没有任何逻辑论证,没有举例,主要采用阐释与分析的方法。是谁在唱空城计 ——看似老劲敌,实则老相知《三国演义》家喻户晓,“空城计”人人皆知。人们都知道,诸葛亮巧施空城计,遏退了司马懿统领的15万精兵。(叙述一般事实)其实,这种看法只见其表,不知其里。准确地说,摆空城计的是诸葛亮,唱空城计的是司马懿。换句话说,司马懿疑埋伏、怕进兵是假,知无军,故意不取城才是真。(分析判断,提出论点)司马懿疑伏兵吗?不!(简单设问设答,引发读者注意力)理由有三:一是西城地处陇西小县,并非兵家必争之地,也非行兵布阵之所,诸葛亮不可能在此设下重兵。对此,司马懿不难作出判断。二是两军在小城相遇实属偶然,诸葛亮不可能在此预留重兵。诸葛亮是安排撤军汉中后,赶往西城搬运粮草的;司马懿前军追敌,自己欲取斜谷,途经西城。两军在西城不期而遇,并非诸葛亮有意安排,这一点司马懿心知肚明。三是司马懿熟知兵机、地理,不是有勇无谋之辈。(这一段全是分析。第一点从地域上分析,西城非用兵之地;第二点从行为上分析,两军相遇属于偶然而非必然;第三,从人员上分析,司马懿是个著名军事人才,不是蠢材。这三点分析角度各异,一是客观上的地形,二是行为上巧遇,三是主观上的才能。三者组合,也是立体分析,很有说服力)司马懿为何不攻入西城、生擒诸葛亮?(追寻原因,很有必要)司马懿历事曹魏三代君王,深明韬略,善晓兵机。(这属于说明,简单阐释人物个人情况与专长)曹氏疑司马懿有异志,一度夺其军权。司马懿乞守西凉,又遭蜀国离间,差点被杀,终被削职还乡。只是因孔明趁机进犯,魏国无人可挡,大臣以身家姓命担保,才得以被重新起用抗蜀。(这主要也是说明,说明人物近期的遭遇及其原因,为下面的分析铺平道路)司马懿深知,灭了诸葛亮,自己于曹魏政权也就没多大用处了,身家姓命又将陷入危机之中。放了诸葛亮,也就救了自己。(这是分析司马懿的内在心理活动及其对自身性命的分析。须知,这是建立在对上面阐释说明的基础之上的。可见,上面的说明是为下面的分析服务的)因此,他大行蒙蔽战术,说道:“亮平生谨慎,不曾弄险。今大开城门,必有埋伏。我军若进,中其计也。汝辈岂知?宜速退兵。”(这是夹叙夹议,边介绍司马懿的行动措施,便透露他的内心意图)他以严肃的语气教训儿子,也教训部下。其实,他是在演戏,是在为自己开脱。(特别突出介绍他教训儿子,让假戏越演越真)诸葛亮又是怎么想的呢?他知道,自己的空城计骗不过司马懿;他也知道,司马懿为了保自己,不会挑破这个秘密。因此,为了蒙蔽曹魏统治者,蒙骗司马懿的军丁,给司马懿一个台阶下,他摆起了空城计。(这一段分析诸葛亮的的内心盘算及其行为措施,与上文对司马懿的分析相一致,由此,开头提出的论点就确立起来了)这一段的阐明方法主要是:一,开篇说明情况,然后转折,提出论点。二、论述 司马懿疑伏兵是假,主要用分析的方法。三、阐述司马懿不攻城的原因,主要用阐释说明的方法,加上司马懿内心的分析。四、分析诸葛亮的内心思维,主要用的是分析方法。可见,分析、阐释、说明,是本文的主要表现方法。全文没有一个逻辑论证。第一单元第五课课后练习2015年全国高考作文题2: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60分)当代风采人物评选活动已产生最后三名候选人:大李,笃学敏思,矢志创新,为破解生命科学之谜作出重大贡献,率领团队一举跻身国际学术最前沿。老王,爱岗敬业,练就一手绝活,变普通技术为完美艺术,走出一条从职高生到焊接大师的“大国工匠"之路。小刘,酷爱摄影,跋山涉水捕捉世间美景,他的博客赢得网友一片赞叹:“你带我们品味大千世界”“你帮我们留住美丽乡愁”。这三人中,你认为谁更具风采?请综合材料内容及含意作文,体现你的思考、权衡与选择。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命题方式:材料作文一、阅读《小李风采更胜一筹》,思考:小李的观点能站得住脚吗?二、作者采用什么方法来论述自己的观点?你认为成功吗?三、把作者阐释、分析的主要句子划出来,好好听体会。四、如果让你自己来写,你支持谁呢,你将怎样写?小李风采更胜一筹大凡评选,不是要选出顶尖优秀者,便是要选出极为稀缺者。科学家小李、焊接工老王、摄影博主小刘都是所在行业的佼佼者。既然如此,只好按其稀缺度评价。对于当前社会来说,焊接大与摄影达人固不可少,但是,能在生命科学领域跻身国际学术前沿阵地者却是更加难得。因此,依我来看,在这三人中,小李的风采更胜一筹。风采的评价标准原本就是见仁见智。小李、老王和小刘的工作水准都已超出常人,又属于三个完全不同的领域,本不该拿来评个高下。可以想见的是,要修炼成“大国工匠”,老王付出了多少汗水,焊接了多少金属方能达成!跋山涉水寻找风景的小刘,又付出了多少时间和精力,方可捕捉大千世界的美丽……达到如斯境界的人,背后都不会缺乏对行业的热爱,对目标的执着,以及不懈的努力。这样的人,都值得我们敬佩和学习。因此,仅就行业背景而言,选择小李,是考虑到我们的实际情况——对先进生命科学的急切需求。人类从未摆脱外界而来的生命威胁。近来,MERS从韩国传入中国一事引得人心惶惶,令人不禁回想起十二年前流行的SARS,六年前流行的甲型H1N1流感,以及之前反复提及的埃博拉病毒。MERS的传染性不及当年的SARS那样猛烈,死亡率却高于SARS。幸好就在几日之前,已有中国的医学团队研制出了针对MERS的特效药。这种药物尽管尚未投入生产,也能够给中国人民乃至世界其他国家的人们吃上一颗定心丸。若没有类似的科学研究成果,我们的生命安全都得不到保障,又何谈提高工业技术,何谈欣赏美丽风光?无论在世界上的哪个国家,高精尖的科技创新人才都会极受重视,因为他们的研究可能会在不同程度上改变人们的命运。如今,我们国家的科学创新水平在不断提高,但能跻身国际学术顶尖行列的科学家实在少之又少。造成这种情况的既有历史原因,也有现实条件的限制。在创新的道路上,我们需要基础、榜样和方向。创新本就不易;要让创新的思维在科学的土壤中开出花来,更是难上加难。无数的积累,加上万里挑一的灵感才能造就一项科学成果。所以,像小李这样的创新性科学家,需要被大众了解,被孩子们铭记。如此,或许有一天,“小李”们的不断出现将成为日常,人们将不再受科学水平的束缚,生命也不会轻易因灾难随风而逝。当然,当生命不再随风,到那时,再评世间风采,定然是新选择、新气象……

阅读剩余内容
网友评论
相关内容
延伸阅读
小编推荐

大家都在看

初一写人作文 元宵节作文结尾 以爱为话题作文 说说我自己作文 课外活动作文 打破常规作文 时事评论作文 关于孔子的作文 人间真情的作文 有关母亲的作文 持之以恒的作文 写给男朋友的小作文 作文批改评语大全 有关环保的作文 雨露作文 我的新老师作文 三年级作文国庆节 十字路口作文 爱护环境的作文 小学国庆节作文 写老师的作文题目 四级英语作文预测 学会放弃作文 跨越再跨越作文 红楼梦高考作文 我喜欢的老师作文 我的大学生活作文 小学生想象作文 关于规则的作文 经典作文素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