趣文网 > 作文大全

高考作文思路结构范例

2020-09-27 09:15:01
相关推荐

一、请以“蜗牛在地上爬,小鸟在天上飞”为思考点,展开联想,联系现实,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议论文或记叙文。

要求:立意自定,题目自拟,不得抄袭。

做好自己

“蜗牛在地上爬,小鸟在天上飞”,它们无非是做好了自己。

《中庸》上说:“天命之谓性,率性之谓道,修道之谓教。”造物赋予每个人以天性,禀承天性行事、修养就好。因为天赋之性,蜗牛注定在地上爬,小鸟注定在天上飞,鱼儿注定在水中游,那就把自己能做到的爬、飞、游,做到极致吧。

希腊神话中智者西西弗斯被宙斯惩罚,每天把一块大石头推上山头,再眼看这大石头滚到山脚。既然此生注定要永远地重复着这个行为,拒绝永沉冥府的西西弗斯就选择一边推石,一边欣赏大地的美丽。西西弗斯并非一个多么荒谬的英雄。他藐视天神,对生活充满激情,他以自己的整个身心致力于一种看起来没有效果的事业,而这或者就是为了对大地的无限热爱所必须付出的代价。他做好了自己,而能极致地做好自己的人,多是甘于寂寞的人。

俄罗斯有一位汉学家叫彼德罗夫,三十年来一直从事中国文学的翻译、研究和教学工作。天性沉静的他研究鲁迅、老舍、郁达夫……不辍地耕耘在中国的书本里,在静寂中以此为乐,而他连教授都不是。死后,他的墓碑上刻了一个大大的汉字:梦。除了他自己,也许没有人知道属于他的梦是什么,是一个攀涉在中国文学世界里的梦,还是什么?这并不重要,重要的是他一生没有耀眼的奖杯,却一直在爬行,生无所息。结果不是惟一,他做好了自己。

生命有困境,有不适合于你的攀爬或者飞翔的时候,而在敢于直面困厄的人看来,生命就是来过。此生做定了蜗牛,就不停地攀爬;此生做定了小鸟,就不停地飞翔。

至今记得海明威的那句“一个人并不是生来要给打败的,你尽可把他消灭掉,可就是打不败他!”桑地亚哥老人以自己的方式完成了对大海的征服,尽管他只收获了大马林鱼白花花的骨架,但他天性是硬汉。他几乎就是一直在爬的蜗牛、一直在飞的小鸟,一直在游的鱼儿,他以一场孤独的战斗,接近了自己的梦想,并为之拼尽了全力。他做好了自己,他那义无反顾的勇毅抗争的精神,鼓舞了一代又一代的血性之躯。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梦想,而实现梦想的路途,不是只有飞翔。禀承天性去追求就好!那梦在远方,而远方总可到达或可接近,关键在心有远方。“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贤如颜回,天性不以智慧出众,而以修为取胜,艰难困苦,便兀兀以穷他的理想。

冰心先生曾赞叹雨后青山,说它像泪洗过的良心。万代远是个普通的青年。2003年,他考取了南开大学。此时母亲重病,而医药费昂贵。他毅然退学侍奉母亲,退学的5000元学费化作了医药费。这位孝顺的独子与母亲相约,照料她,也自己补习。母亲得救了,第二年,万代远考上了北京师范大学。弃学侍母的青年有梦想,更有泪洗过的良心,在艰难中,他不停地攀爬,终于实现了自我。

做一个禀承天性,有理想、有良知的青年吧,蜗牛也可,小鸟也罢,一生走好。

审题说明 对“‘蜗牛在地上爬,小鸟在天上飞’的思考”,考生要思考的是:人其实是一种先天性与后天,且重在现时的存在。如何禀承天性,努力于现时,进而持守住精神层面上的真善美,对成长着的青年来说,这应是一个恒久的话题。做好自己,你可以是蜗牛,也可以是小鸟,不同的禀赋,并不妨碍我们与社会、时代一起进步。若能这样思考,我们就豁然开朗了,思想不再先入为主,以为小鸟天生要优越与蜗牛。考生大可以借此认识社会、评判人生、感受成长等等。

二、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作文。

刘基《郁离子》里有一个寓言:鹳鸟预知天要大雨,根据经验将巢迁往高处,结果洪水大于往常,鸟巢还是被淹。子游任武城宰,受鹳鸟迁巢的警示,号令全城造船对付洪水,百姓得以保全。子游事后说:“鹳鸟也算是能预知的,可惜它所知不远啊!”

在现实生活中,我们每每遇上类似的事情,我们的判断和做法,是否都对呢?请从《鹳鸟》的故事里读出寓意,自拟题目,自定立意,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议论文。

由王国维之死想开去湖南师大附中静

一如鹳鸟,大儒王国维也是短视者。

人说,现代中国从未产生过走得这般前面又涉猎如此丰富的博学者,所以,王国维是不该沉湖的。关于他的死,有“殉清”说,有“殉文化”说。这些都不重要,重要的在于他有走在前面的预见,却还是做了中道弃世的魂。

仔细想想,王国维该有鹳鸟“洪水将至”的预知本领——也就是他能够知道一个腐朽王朝(包括它的烂了的文化)终将被取代,尽管其过程是万分痛苦的;王国维该有子游“君子善假于物”的聪明做派——也就是他其实不必对曾处身其中的王朝及其文化作太多的担待;那么他或许就不会在清政权崩毁后选择解脱。

比起来,同样是一介文人,屈原的死却来得悲壮,他以死成全了个体对浊世的抗争也成全了人生于政治的理想。王国维的死则不同,至今还没有见一种关于其死因的解释,说他的死能脱了有所“殉”的干系。而我要说这种无法解释,正好证明了王国维其实死于他的短视。

如果王国维没有选择沉沦,以他的睿智,积极作为,也许他会是另一种文化(民主革命)的先驱,会给更多的翘首企盼的人们带来新生活的希望。一如子游有憾于鹳鸟,历史原来总给后人带来无尽的愁思吗?

涓生,是鲁迅《伤逝》里的人物。他有预见也敢追求,与子君在一起时是快乐的。“人必生活着,爱才有所附丽”这是涓生说的。他说得很对,于是,我便知道涓生最初是想给子君以幸福的,但他竟没有能吃准在那个封建礼教“吃人”的社会,子君最终会走向死亡的殿堂。他真的没有看到生活是否允许他这样做,社会是否允许他这样做?涓生所见不深,所知有限,所为太少,竟加速了子君的死啊!

人哪,为什么跳出自己的那个窠巢那个短视就那么的难!鹳鸟预知到了洪水的将临,最终仍逃不过失去家园的痛苦,它的巢实在是沉沦于自己的短视;子游未知洪水的来袭,因鹳鸟搬家而避免了一场大难,他的成功就在于见之远、知之深、做之当。这则寓言难道不值得我们深思吗?

见之远、知之深、做之当,并非很难的事。日前从国家统计局获悉,四川省有一个地区对退耕还林的后续产业发展缺乏长远规划,致使部分农民的生活失去保障,开始出现“退林还田”的倒反现象。同在四川,泸定县退耕还林后,调整农业产业结构,以推动后续发展。从1999年至2003年,该县通过退耕还林开发经济林木,桑、花椒、核桃、板栗等均在万亩左右,农民受益,温饱基本得以解决。

环视我们现实的社会人生,太多的时候,太多的人因为短视,而遗祸无穷。他们每为眼前的浮云所障,看不到未来的发展,事物的必然。他们也像鹳鸟一样,对于骤至的洪水有所知,却所为失当,最终只能在天空中留下哀鸣。

其实原因只有一个,他们能先见,却还是眼光短浅。

点评文章用材别取一途,由王国维之死说开去,在历史与现时、生活与文化的河流中倘佯,思想不乏深刻。所用材料典型而富有新意,显示出作者厚重的文学素养和认识水平。全文结构谨严,紧扣鹳鸟能预见却短视来行文,步步深入,揭示了“见之远、知之深、做之当”的内在寓意,切合题旨。文章用例的自由,思考的深入,表现出特别多的色彩和灵动,不由人不叫好。

三、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作文。

作为一种道德修养,“慎独”最早见于《礼记》,它说:“莫显乎微,故君子慎独也。”东汉人郑玄曾注解说:“慎独者,慎其闲居之所为。”对此,刘少奇同志曾解释说,一人“在独立工作,无人监督,有做各种坏事的可能的时候,他能够‘慎独’,不做任何坏事”。今天,人们一般理解为“在独处无人注意时,自己的行为也要谨慎不苟”(《辞海》)。

请以“无人监督的时候”为话题,自选角度,自拟标题,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所写内容必须在话题范围之内。不要写成诗歌。

持守湖南师大附中郭敏洁

智者说“一花一世界。”佛家云:“一叶一菩提。”人生本来是个奇迹,身处纷繁复杂的世界里,太需要有心的宁静,去持守一种道德的高尚、精神的富有。

都市繁华,浮生若梦,灯红酒绿,此刻,让我们的心灵回归,屏弃浮生的嘈杂,淡远逐利的喧嚣。或许没有人会给你特别的束缚,而我们应当有自觉的谨慎和人格的守候,生活并不从此就自由放任。

古语有“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很多时候,“蜗角虚名,蝇头微利”,会妨碍我们在社会中正确的辨识。在无人监督的时候,罔顾王法,伸出手去,拿自己不该拿,得自己不当得,古今中外,子孙不绝,大有人在。虽说伸手之时,的确没有人知,但心灵的尺度失去把持,道德的堤防已经坍塌。

东汉人杨震往东莱郡赴任,路经昌邑县,遇先前己所推荐秀才,现任昌邑县令的王密,夜拒所赠十斤重金。王密说:“暮夜无知者。”杨震说:“天知,地知,我知,子知,何谓无知者!”面对利益的诱惑,杨震算是持守了高岸的人格,他做了千古慎独的榜样。

生活中,赠金的事,并非总在发生。但这样那样的让我们有所迷失的事儿,是无所不遇。少了父母师长的监管,我们会耐不住寂寞,去打开电脑,在网上作百无聊赖的神聊;我们会守不住清素,去牟取小利,哪怕是不择手段……

有一位心理学教授做了一个试验:事先在礼堂内藏了录音机,老师领着100多名学生进来坐下,礼堂里十分安静。当所有的老师借故离开后,礼堂里马上沸腾起来。十分钟后,老师返回,打开录音,录音机里充斥着不堪入耳的脏话、粗话!这当然不是说孩子品德有多坏,但至少说明同学们缺乏心灵的持守。

人的故事都是自己来写,这就像掌纹,故事虽然曲折,可终究一度掌握在自己的手中。清代礼部尚书张伯行说:“一丝一粒,我之名节;一厘一毫,民之脂膏;宽一分,我受赐不止一分;取一文,我为人不值一文”。他随处随时都看重名节,做了一个很能掌握自己的人。我们都有离开父母的那一天,谨慎不苟便是我们人生的标竿。树立人生的标竿,我们才能无时无处不持守。

“木直中绳,輮以为轮。”做人的标准或尺度并不是全由别人来限制你的。它其实是一种来自心灵的自我鞭策。无论尘世喧嚣、也无论人生孤寂,我们都不妨谛听自己心跳的声音,或许,我们不能成为大圣者,但毕竟,可以无悔,此生!

这样,在世人面前,我们有的,不是欺于暗室的不择手段,也不是乐于苟且的一味钻营;而是一份开朗豁达,一种宁静致远。做定慎独的人生,无怨无悔!

点评 本文从“持守”切入话题来谈“慎独”,是一个聪敏的行文构思。文章虽另作题目,却始终能守住原话题,在准确理解题意的基础上,议论“做定慎独的人生”。行文不乏征引,顺手拈来诸多素材,有名言,有典例,古往今来真是无所不包。显示了作者一定的积累工夫和人文素养。

君子慎独湖南师大附中张乔

毛主席曾说:“一个人做一件好事并不难,难的是做一辈子好事。”那么同样的,一个人在大庭广众之下作一个君子不难,难的是独处一室时也作君子。

“慎独”是一种高境界的道德修养。我国古代的贤者很早就明白:君子处世,所慎在独。早在《礼记》中就有记载:“莫显乎微,故君子慎独也。”历览前贤,历史上道德彰显之人莫不慎独。圣人孔子,不仅在朝堂之上严遵“君君臣臣”之仪,在颠沛流离之途也坚守君子之礼,席不正不坐,语非礼不言。诗人屈原,虽身处浊世,惨遭罢黜流放,仍能“沐后弹冠,浴后更衣”。四知堂上那一声断喝:“天知,地知,你知,我知,何谓无人知!”令污者抱头鼠窜,令美德彪炳千古,从而成为“君子慎独”的最好注脚。

“君子慎独”是一个人对自己的诚实。一个人只有对自己诚实,方能对他人守信。《五元灯会》上曾载有这样一则故事:由于战乱,普陀寺的众禅者决定迁移庙址。在迁徙途中,只有豫通大师一人坚持早课,从不荒废。有人劝曰:“此处无佛,大师可不必如此。”豫通大师答一偈子曰:“此处无佛,我心有佛。既诚我心,是诚我佛。”好一个“既诚我心,是诚我佛”!其实每一个人的心中都有一尊佛——自己的良心。大庭广众之下的君子是众人的君子,只有独处一室之时的君子,才是自我的君子。君子慎独,对自己诚实,就像是空谷中的幽兰,即使无人知晓,也始终散发清香;而那些不懂得“慎独”之人,徒然地欺骗着自己的良心,内心最终会成为一间臭不可闻的鲍鱼之肆!

“君子慎独”还是一种对自己的审视。每当夜深人静、独处一室之时,当颜面亿代未易的星图高悬头顶,当清洁无暇的月光扶上左肩,你能够因为无须顾及旁人而放纵身心吗?不,灿烂的星空遥望着你,皎洁的月亮守望着你。隐隐地,有一种声音,仿佛是灵魂对自己的拷问,在这独处的静谧里。君子慎独,他的灵魂始终谨慎不苟。

当一轮新月升起,照在空寂的幽谷里,有一株独生的兰花,冰清玉洁,直立在自己的芬芳中。就在这独处的正直中,他赢得了满天星光的赞美。

四、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作文。

2010年6月底,复旦大学邀请加拿大总督米夏埃尔·让女士来校演讲,在互动环节中,有多位学生一再追问:从海地移民到加拿大,当上了总督,您是怎么成功的?

联系类似的一些事件,复旦大学校长、中科院院士杨玉良先生对此进行批评:现在的学生对成功的理解非常偏颇。

你对一个人的“成功”有怎样的理解呢?请联系社会现实,自定立意,自拟题目,写一篇记叙文或议论文,不少于800字。

“成功”之我见

湖南师大附中 罗带

我们是否有过这样的经历:孩提之时,父母指着电视上的官员富商们说:儿子啊,你看他们整天山珍海味,出入轿车,是多么神气啊,只要努力,你也能像他们一样成功,我们缓缓点头,似懂非懂。

我们是否看过这样的节目:打开电视,某“成功学讲座主讲正唾沫横飞手舞足蹈,大谈如何在职场、商场、官场中扶摇直上,直叫人热血沸腾蠢蠢欲动。由我们相似的经历入笔,亲切可人。语言简洁、活泼、生动、有味。

从古到今,中国人便有把“成功”与“发迹”相等同的传统。一个人有了钱与权,有了社会地位,世人便以“成功者”而呼之,至于这钱从何而来,权为谁所用便无人问津,于是总督来华,学子们自然渴盼“成功”的经验。无怪时人嗟叹:“这是一片笑贫不笑娼的时代。”由现象到实质。承上文、扣试题而论述。

以一移民而至总督,说其发迹则可,说其成功与否则(似乎)有更待商榷,然而在我们看来这两者却划上了等号,这不能不说是人生价值观的一种谬误。以金庸先生笔下(的)韦小宝而论,他的发迹几乎全是依靠坑蒙拐骗、见风使舵的手腕伎俩而得来的,但他既然已身处高位,自然有无数人羡慕其荣华而忘记其手段,他的一生是穷小子们的梦想,至于堂皇而为“鹿鼎公”的韦爵爷究意为国为民建了哪些功业?(,)没人在意。举例分析,事例典型,论述有力。

在我看来,中国人倘若想从“韦小宝”情结中走出来,就必须对“成功”的概念重新加以界定。成功者,非以其权位之高,仓廒之富,乃是以其为社会作出的贡献多少而论,一个人在他有限的生命中创造了生命的价值,那么便可以称得上“成功”。戊戌事败,六君子成仁,虽时人以“富贵荣华一场空”而讥之,但是他们在中华民族崛起中所谱写的丹心与浩然,凛冽万古犹存,他们从个人意义上、民族意义都是成功的典范。一位老教师十年如一日教书育人,杏坛留芳,一位医生悬壶济世,杏林中救人于危亡,纵然他们难以(有)钟鸣鼎食(的富贵),可他们必将是成功的脊梁(典范),而依靠一些鬼蜮伎俩发家的人,煌赫一时之后,留给他们的是长久的暗淡和遗忘。前文充分分析的基础上,正面提出观点,再举例分析论证,内容丰富。最后一句论述力度不够。

学术界有“以人为史”的理念,在历史的长河中, 是无数的人演绎了岁月的精彩,我们是否想过,如果将长河中的一些帝王将相除去,那么历史的恢宏与发展或许无损,但如果将那些总是默默耕耘、无私奉献的人们除去,那么我们的民族、我们的历史恐怕将一片黑暗。如此,谁是成功者,孰为成功,一目了然。层进,假设论证。

关上电视,让那些鲜衣怒马、封妻荫子的功名心都冷却下来。我们的生活平淡,我们的生活长远,我们的成功需要一颗平常心用汗水的实践,功业不在高,而在奉献。照应,收结。

简评本文切合题意,层次清楚,结构严谨,词语丰富,句式灵活,表达简洁鲜活,生动形象。注意准确标点。终评为58分。

五、阅读下面材料,根据要求作文。

有一位登山者,在途中遇上暴风雪。他深知不尽快找到避风处,非冻死不可。他走啊走啊,腿已经迈不开了。就在这时,脚碰到一个硬邦邦的东西,扒开雪一看,竟然是个快冻僵的人。登山者犯难了:是继续向前,还是停下来援救这个陌生人?心灵深处翻江倒海之后,他毅然作出决定,脱下手套,给那人做按摩。经过一番按摩,陌生人可以活动了,而登山者也因此暖和了自己的身心。最后,两个人互相搀扶着走出了困境。

也许不是人人都会碰上这种生死抉择,但是每个人却常常遇到、见到、听到一些触动心灵的需要作出选择的事情。那时,我们大家是怎样选择的呢?又应该如何选择呢?请以“心灵的选择”为话题写一篇作文,所写内容必须在这个话题范围之内。

善的给予湖南师大附中周小迟

古人云,上善若水。水,润泽,甜美,万事万物无不受其德。善,有意或无意,它如水一般流淌,温润干涸的心田,感召茫然的人们。选择种下善吧,还这个世界一片阴凉。一如那刻意或不经意的一粒种籽,慢慢发芽,长大,终成大树,如烈日中的一把伞,星辉下的一个巢。

我们奔忙于世,总是被这份善感动。我还记得一篇名叫《嫂娘》的文章,北京知青张敏接到了回城通知,顾着丈夫去后丢下的一大家子,留了下来,夜以继日地劳作,为了供他们上学,她甚至去卖血。当她把丈夫的五个弟妹孩子们都供养成大学生,她最终长眠于地下,牺牲的是自己,成全了他人。

大禹治水三过家门不回,凭着的是这份善;孔繁森为国为民不为己,凭着的也是这份善;中国两弹之父邓稼先埋头苦干几十年,凭着的还是这份善。我们为什么感动?一个个鲜活事例的内里,涌动的是中华民族经久不衰的的民族精神,挺起的是中华民族的脊梁,拥有的是我们的民族历经千年不倒的根基。

而这就是为什么,衡阳的大火烧得我们心悸。它烧出了消防队员们的英勇,烧出了大楼承建商的可憎。英雄们将随着烈火而永生,贪官奸商们将随着烈火而毁灭。善和恶对立在废墟上。人们哭了,也许被污的心可以用泪水洗涤。全国开展了为烈士妈妈找儿子的行动,报名极为踊跃。而衡阳消防队也开始了重建,在新的连队中,还有烈士的亲友,继承着他们的遗志。人们为他们而感动,一如一场非典过后,对医务工作者的歌颂。人们为他们而感召。2003年的中国树起了两座丰碑,衡阳消防队员和抗非典的医务工作者。

我们生活在这个物欲横流的社会,有时会茫然地存在着,跟着去追求财富,追求事业成功,却浑然不知精神的匮乏。而掩饰不住的是社会的弊病,正如一位编辑在看到报社大肆表彰拾金不昧后的叹息:“这种过去屡见不鲜的事还要这样宣扬。”我们丢失了什么?是在尔虞我诈的时代我们缺乏那份善,那份牺牲。我们每每希望他人为自己来付出。殊不知你不付出我不付出那谁来付出?

所幸的是现在有人走出了第一步,是消防英雄和非典战士们用生命践行出来的。是传统精神和现代文明间被遗忘的一环,接下来,是谁去接上。

一个人的力量或许很小,众人才可成大势。正如光靠鲁迅一个,不可能根治社会的病根。光有雷峰一个,不可能做尽天下好事。这份善不能只让他们来行。他们可以是榜样,是目标。借这次(战胜)非典的东风,在全国范围内号召起建设精神文明的口号,我看是再好不过了。只有我们都开始行动起来,才能从根本上扭转现在的唯利是图的风气。

现在我们或许知道了,是谁应该去接上那一步。是你,是我,也是他。别无选择,这是我们肩负的使命。种下上善的种子,水之所及,泽被万方。(50+10=60分)

六、阅读下面的文字,按要求作文。

一只驴子面对左右两边同样的两堆草,不知道先吃哪一堆,最后饿死了。

读了上述一则著名的寓言后,你有怎样的人生联想或哪些人生思考呢?请联系实际,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记叙文或议论文。

做抉择时应果断湖南师大附中冯筱雨

尽管有时“人生”被诗意地形容为“一次风景殊佳的旅行”,然而真实的人生更似战场。当无尽的人、事如枪林弹雨般排山倒海而来,能否果断地抉择便成了存亡的关键。开篇简短有力,提出观点。

一方面,果断地抉择能避免事务堆积,没有人能在“一波未平一波又起”的状态下施展拳脚,也不会有人愿意面对堆积如山的过往的遗留问题。另一方面,惟有果断抉择,才能把握机会甚至抢占先机,不至于被优柔寡断拖累而落后于潮流。同时,抉择时的犹疑不决往往导致做出选择后仍踌躇不前、瞻前顾后,无法全身心投入工作,远不及果断抉择后全力以赴地拼搏。阐述理由。“一方面……另一方面……同时”,条理清楚,要言不烦,正反结合。

这也是当今高度信息化且高速发展的世界的要求。近年来智能手机市场风生水起,各公司之间竞争白热化,新品的不断推出加速了用户对手机的更新换代。然而,形势大好之下诺基亚、黑莓两大移动工具企业却因屡屡亏损而退出手机市场,落寞背影一如IBM放弃电脑市场之时。造成今日困局的是智能手机在市场上初露头角时无法果断做出的抉择。它们既不愿为开拓新产品领域埋单,又不甘于市场的失去,犹疑之间,苹果、三星、华为等巨头早已将市场瓜分。进一层,联系时代,继续阐述理由:“高速发展的信息社会尤要果断抉择。”

然而在再多鲜活的事例面前,人们都还是难以做到果断的选择。并不是抉择本身很危险,而是人们无法权衡不同抉择带来的收益或是损失。他们贪图高回报,又不愿意承受高风险,便只好“左顾右盼”,犹疑不决。在我看来,这恰恰是抉择魅力所在,它真实地反映出一个人身上在风平波静下无法被发现的巨大魅力、自信与坚强意志。分析不能果断抉择的原因与果断抉择的条件。

因此,要做到果断抉择,首先应定准目标,认清方向,不可如苍蝇乱撞,见到小利小惠便偏离了大方向。其次,应始终充满信心,相信自己的抉择,坚定不移地走认定的路。最重要的是拥有相当的实力。实力是抉择的基础与根本,是进行果断抉择的资本和抉择后奋勇向前的力量。如何做到果断抉择,条件分析法。

做抉择时应果断,但切忌武断。果断是在充分认识环境条件下抓住时机,做出最合适自己的选择;武断却好似双眼被蒙蔽,双耳被堵塞,不听劝阻下的自取灭亡般的行为。果断或许到不了成功,武断却必然导致错误与伤害。辨析“果断”与“武断”,体现辩证思维,思考周密。

做抉择时应果断,看清方向,迅速行动,不做草堆前的驴,犹疑不定,终致毁灭。总结,扣题。

点评本文审题正确,层层深入,不断翻出新意,篇章结构和分析论述方面堪为典范,值得同学们借鉴模仿。个别词句还值得推敲。终评为58分。

无畏择后坦荡行湖南师大附中廖莫愁

故事中的驴子无疑获得了最悲哀的结局。既然两堆草都已摆在眼前,供它享用,它完全可以高兴吃谁先吃谁,再得意地拍拍圆滚滚的肚皮,扬长而去。而它在纠结之中饥饿死去,竟是面对着两堆草!何止是愚蠢?简直是荒诞。

然而,生活中往往又有这样“荒诞”的人,在选择面前犹疑不定,最后错失良机,前功尽弃,竹篮打水一场空。所以我们应无畏择后坦荡行。分析材料,联系人生,提出观点。

花花世界,大千人生。生命何止以千百种可能性呈现在你我眼前?分分秒秒我们面临着太眼花缭乱的选择。也许有的选择差别不大,致使我们犹疑躇踌。究竟这背后是繁花似锦抑或无边荆棘?于是我们陷入了停顿,生怕一失足成千古恨。可是一个今天胜过两个明天,正如马可·奥勒留所言:如果过去停留于记忆,未来存在于幻想,那人们唯一可以抓住的只有现在。作过一定的思考后便无畏地选择吧!生命诚然充满了未知,但俯仰一世,你若停滞,等待你的便是已知的冗长的沉寂,和绵长的垂老的叹息。那条踏上的消失在拐角的路,无论是黄叶满地,抑或是草长莺飞,但只要你义无畏地选择了,总会有意想不到的经历,来充实你的生命!正反结合论述理由。表达形象生动,富于诗意和哲理。引用贴切,分析精当。

“走自己的路,让别人说去吧!”记得竹坨先生(周容)在《竽老人记》(《芋老人传》)中写到人要不忘本,不随时迁与位移。那么,我们要保留着选择时的初衷,在前行的道路上埋藏于心,引领路途。亲爱的朋友,也许在你选择的道路上,你会听闻他人在他路拾得珍宝的消息,无需沮丧,他在拾宝路上没有你欣赏到的美景。也许在你踽踽独行之路上有人妄加非议,可你又何必有丝毫困扰,那只会阻碍了你的步伐。一则寓言中,两只雁子衔着被乌龟咬着的木棍南飞,大地上非议纷纷,乌龟想辩解,立马在张开嘴后坠下。只有选择时初衷仍在,我们才能心胸开阔步伐坦荡,不畏艰难风雪骇浪惊天。反之,若初心不在(再),坦荡无存,一个人会在行动上迟缓犹疑,可想而知结果只能是一事无成终了一生。论述“要保留着选择时的初衷,在前行的道路上埋藏于心,引领路途”,变化角度,情、理、典结合。

正如罗曼·罗兰所言:我们要做语言的矮子,行动的巨人。生命像是一条本波澜不惊的河,面临着无数个岔道与支流。河流沉默无言,却奔腾四方,浩浩汤汤。既可汇聚成大河冲击大海,也可涓涓细流滋润一方,可却从未说在静止中成为一潭死水,岑寂一生。这也就是河流与生命的天性:无畏择后坦荡行吧!引用和比喻论证,收结有力。

点评 本文层次清楚,层层推进,结构严谨。词语丰富,句式灵活,语言流畅,生动,形象,有密度。终评为56分。

阅读剩余内容
网友评论
显示评论内容(3) 收起评论内容
  1. 2022-06-02 14:46花落雨[江苏省网友]IP:2714718182
    有了这个范例,相信我们在高考作文中会更得心应手。
    顶42踩0
  2. 2021-06-30 20:51魅惑红颜[火星网友]IP:3407631923
    把思路和结构放在一起,确实是写好作文的关键,这篇文章总结得很到位。
    顶9踩0
  3. 2020-07-29 02:56像流云像蔷薇[香港网友]IP:3389029152
    这篇作文对高考作文的结构提供了很好的范例,对我们写作有很大的启发。
    顶0踩0
相关内容
延伸阅读
小编推荐

大家都在看

绿萝的作文 五年级优秀作文 我的梦 作文 冬作文 优秀作文600 作文三年级300字 奋斗的作文 我的妈妈的作文 作文格式 作文50字 作文300 桃花的作文300字三年级 幸福就是这么简单作文600字 最好的礼物600字作文 原来我也拥有这么多作文600字 我的另一片天地作文600字 给妈妈的一封信600字作文 冬天里的快乐作文600字 什么伴我成长作文600字 最温暖的陪伴作文600字 传统节日作文300字三年级 描写春节的作文300字 写人的作文题目大全 电影观后感800字作文 最美的遇见作文600字 令我难忘的一件事作文 我家乡的春节作文 记忆深处作文600字 五年级寒假作文 有关过年的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