趣文网 > 作文大全

新材料作文审题立意技法撷谈

2020-09-27 20:35:01
相关推荐

一、了解材料类型,把握材料核心,抓住审题关键 我们知道,材料既是审题的第一出发点,又是作文符合题意的终极范围。因此,首先必须审视材料,了解新材料作文题的类型和特点,才能进行准确的审题立意。 从材料的内容看,可以分为: 1.时事型或社会热点型:即选用社会关注的时事或热点话题作为题目材料。如2015年全国I卷(“女儿举报老爸”)、全国II卷(“谁更具风采”)、天津卷(“范儿”),2016年全国III卷(“小羽创业”); 2.日常现象型:提供现实生活中的某种现象或发生的某件事作为材料。如2015年重庆卷(“公交车等妈妈”)、山东卷(“小孩想分辨丝瓜藤蔓与肉豆茎须的不同”)、安徽卷(“显微镜下看蝴蝶”)、四川卷(“班会讨论课:我看老实与聪明”),2016年浙江卷(“虚拟与现实”); 3、.寓言故事型:往往用假托的故事或自然物的拟人手法或意象来说明某个道理的材料。如2015年湖南卷(“大树与种子”)、湖北卷(“泉水与喷泉”),2016年山东卷(“行囊已经备好”); 4.语录言论型:提供名言警句或有关话语作为材料。如2015年上海卷(“柔软与坚硬”)、福建卷(“路”),2016年江苏卷(“话长话短”); 5.漫画型:指的是作文提供的材料是一幅或几幅漫画,并配以适当的说明或提示性文字。它与纯粹的文字材料形异实同,只不过材料由文字变成了漫画而已。如2016年全国I卷(“吻痕与掌印”); 6、.文学文化型:提供文学文化意蕴浓厚的文字作为材料。如2015年浙江卷(“文品与人品”),2016年北京卷(“‘老腔’何以令人震撼”)。 为了突破时事类、漫画类、寓意故事类等类别的材料作文审题难度,探求审题立意的关键所在,我们通过比较后发现:“时事型、日常现象型、文化文学型”等这几类作文题,材料含意都明显,内容都通俗易懂,它其实可以称为“直白类”新材料作文;而“寓意故事型、语录言论型、漫画型”等这几类作文题,材料内容都含蓄,往往用假托的故事或自然物的拟人手法或意象来说明某个道理,有所寄托,意思是隐含的,我们可以把它称为“含蓄类”新材料作文。 “直白类”或“含蓄类”这两类材料作文题或贴近社会生活,具有鲜明的时代特征;或富于思辨,寓意深刻,但这些作文题所提供的文字材料都有一个共性,就是普遍偏重于阐述文字材料背后的事理,即材料的核心。 因此,“直白类”新材料作文审题立意的关键在于:由表及里,理清材料背后的事理,探求材料的本质特征,把握材料的这一核心概念。 “含蓄类”新材料作文审题立意的关键是,分两步走:第一步弄清材料“言在此”的“此”的内容;第二步找出材料“意在彼”的“彼”的内容。一般不“就事论事”,因为要想准确把握命题人所期待的切题立意,就要用心挖掘材料的比喻义、象征义,将材料隐喻的意思还原出来。同学们只要着眼于喻比性,不停留于文本的表层,就能切入“本质区”。通俗地说,把材料本义背后的寓意找出来,或把题目的“寓意”所影射的意思找出来,立意也就豁然开朗了。 二、根据题型特点,析词抓句悟义,准确审题立意新材料作文题,无论是“直白类”还是“含蓄类”,要抓住它们的共性,理清材料背后的事理,把握材料的核心,就必须准确地分析材料中的重点词、迅速地捕捉材料中的关键句、敏锐地悟出材料中的言外义,这对新材料作文准确审题立意来说至关重要。1.析词——析重点词,由表及里,明确写作方向。新材料作文一般由材料和要求组成,重点词或出现在材料中,或设置在要求里,它是命题者在陈述对象、突出中心时特别强调或反复出现的词语,往往透露出命题者的情感倾向。我们审题,首先判断它属于哪种类型的材料,而后就要善于捕捉并分析材料中的重点词,这一步非常关键,因为只有读懂了重点词的含义,才能准确地由表及里把握命题人的意图,从而紧扣核心,明确写作方向。重点词有时在材料中非常明显,有时需要我们通过思维的延伸找出来。这个步骤非常重要,一旦在这个步骤出现差错,后面所有的努力可能都是无用功了。如2016年高考浙江卷作文题: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作文。(60分) 网上购物,视频聊天,线上娱乐,已成为当下很多人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业内人士指出,不远的将来,我们只需要在家里安装VR(虚拟现实)设备,便可以足不出户地穿梭于各个虚拟场景:时而在商店的衣帽间里试穿新衣,时而在诊室里与医生面对面交流,时而在足球场上观看比赛,时而化身为事件的“现场目击者”…… 当虚拟世界中的“虚拟”越来越成为现实世界中的“现实”时,是选择拥抱这个新世界,还是刻意远离,或者与它保持适当距离? 对材料提出的问题,你有怎样的思考?写一篇论述类文章。要求:①角度自选,立意自定。②标题自拟。③不少于800字。④不得抄袭、套作。 浙江卷这道作文题属“日常现象型”,是“直白类”材料,是一道贴近社会现实,十分接地气的新材料作文题。作文题共有三段文字,第一段和第二段在说虚拟技术走近大众,是一个现象;第三段则是面对这个现象,大众最基本的三种态度:“拥抱这个新世界,还是刻意远离,或者与它保持适当距离”。作文题要求同学们对信息时代的“虚拟和现实”采取什么态度,在三种态度中做出自己的“选择”,很显然,“虚拟(世界)和现实(世界)”这两个是重点词,考生只要抓住这两个重点词,深入理解其内涵,以“虚拟和现实”的关系立论,无论选择“拥抱”或者“远离”或者“保持距离”,都得认清“虚拟世界”与“现实世界”的关系。也就是说,无论是“拥抱这个新世界”,还是“刻意远离”,抑或是“与它保持适当距离”,都可以看做审题准确。而审题准确的作文就是一类卷作文(49分~60分)。当然,在这一类卷里还有高下之分,同学们对虚拟世界的到来所持的态度,既需要考量现实,也需要对未来进行想象与思考。因此,必须紧紧扣住“虚拟”这一重点词,并以“现实”为参照,深刻地揭示出虚拟技术给现实世界带来的巨大冲击,既要谈到虚拟对现实的超越,也要谈到虚拟对现实的侵蚀。这道作文题有一定的现实性和引领性,当今网络时代,科技发展日新月异,“互联网+”已成为时代的主题,虚拟世界与现实世界的碰撞、交换和组合势不可挡,并且闪烁着多彩的光芒。——同学们如果根据“直白类”作文题的特点,由表及里抓住这一材料的核心,就能领悟命题人命题的意图,那么在立意上就胜人一筹了。 2、抓句——抓关键句,由果溯因,确定作文主旨。在新材料的作文题中,有的材料为突出中心,有时会在材料中设置关键句(开头句、结尾句、重复句、点题句等),快速归纳材料的文意并迅速捕捉材料中的关键句至关重要。因为关键语句往往是“文眼”,它蕴含着材料的主旨,我们可以把它作为把握材料审题立意的突破口,找准了它,并通过由果溯因,往往就能确保审题立意万无一失。 例如2016年高考江苏卷作文题:根据以下材料,选取角度,自拟题目,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文体不限,诗歌除外。(70分)俗话说,有话则长,无话则短。有人却说,有话则短,无话则长——别人已说的我不必再说,别人无话可说处我也许有话要说。有时这是个性的彰显,有时则是创新意识的闪现。江苏卷这道作文题属“语录言论型”的材料。材料有三个句子,可分三层:第一层“俗话说”是由头,第二层“有人却说”,语意转折,第三层“有时这是……有时则是……”,是对第二层的解读。综观整则材料,我们发现“有话则短,无话则长”这句话显然是这道作文题的关键句。为了确保审题立意的万无一失,我们应该抓住材料中的这一关键句,通过“由果溯因”方法进行探究:“有话则短”是因为“别人已说的我不必再说”,言外之意对应着“有时这是个性的彰显”,从“不必”二字可见个性;而“无话则长”是因为“别人无话可说处我也许有话要说”,言外之意对应着“有时则是创新意识的闪现”。所以,我们既可以从个性角度或创新角度切入,还可以将两者结合起来写,即创新并不妨碍个性的彰显;在保持个性的同时不妨去大胆追求创新等。综上所述,可以至少从以下角度立意: ①从“有话则短”切入,强调个性,不拾人牙慧,杜绝陈词滥调,注重的不是表达本身,而是表达的质量。 ②从“无话则长”切入,在“无”与“有”的对立当中隐含的其实是创新意识的重要性。有创新意识,才能在从无到有的话语中去发展新的机会,展开新的尝试,开拓新的成果。③将“彰显个性”与“创新意识”结合起来,谈二者之间的辨证关系,比如,可以谈“彰显个性”是拥有“创新意识”的前提,正是因为有这种“别人已说的我不必再说”的想法,才可能进一步去探索别人是否有没说到之处,也才可能在“别人无话可说处我也许有话要说”。我们如果没办法抓住这一关键句,通过“由果溯因”悟出其深层内涵,就有可能造成审题偏差,只停留在“有话则短,无话则长”的角度,而忽略了相关的另一方面,即“个性彰显”和“创新意识”,这样文章的得分自然就不会高。3.悟义——悟言外义,由此及彼,把握深层内涵。而像“寓意型、漫画型”这种“含蓄类”的作文题,特别要深入把握其寓意及内在的关系,即隐性要求,并注意由此及彼对接现实社会及人生。只有真正领悟了题目或材料的言外义,才能把握好题目或材料的深层内涵、核心概念,从而准确地立意。

阅读剩余内容
网友评论
相关内容
延伸阅读
小编推荐

大家都在看

孝亲敬老作文 关于自由的作文 通知英语作文模板 家乡的味道作文 从未走远作文 作文本封面 榜样作文800字 关于乐的作文 满分作文500字 优秀初中作文600字 腊梅的作文 好久不见作文 申请信英语作文 开学作文300字 假期作文300字 描写事物的作文 妈妈的唠叨 作文 关于热爱的作文 做饭作文400字 关于情感的作文 校园生活英语作文 我的爸爸英语作文 写菊花的作文 我们一家人作文 最熟悉的人作文 小学生作文春节 英语作文30词 仙人球作文 突破自我作文 西湖美景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