趣文网 > 作文大全

转载走入作者写作的思维过程——《岳阳楼记》教学设计 覃永恒

2020-09-28 15:25:01
相关推荐

走入作者写作的思维过程和心理过程,无疑比单一地分析、欣赏能更深入地理解文章的主旨、能更有效地探索到写作的奥妙。为了让学生走入作者写作的思维过程,我首先改变以往教学《岳阳楼记》“预习—释译—诵读—赏析”的流程,让学生对课文保持完全陌生的状态,且对学习《岳阳楼记》毫无准备,然后引导学生探究作者是如何对好友滕子京给出的材料进行分析、概括,立意、构思的,并在探究的过程中穿插释译和诵读。

[教学目标]

1、运用概括思维,走入作者立意的过程,并探究作者是如何深化主旨的。深入理解主旨。

2、走入作者构思的过程,探究作者是如何采用重复和对比强化主旨的,赏析构思之妙。

3、以文言文和白话释译交替诵读进入情境,体验音乐美、诗意美并夯实文言词汇。

[教学时数]三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

我们经常写命题作文和材料作文,这样作文不太自由,似乎难以写出好文章来,其实不然。著名的《岳阳楼记》就是一篇材料作文。《岳阳楼记》的作者是北宋著名的政治家、文学家范仲淹。是谁让范仲淹作文?《岳阳楼记》又是针对什么材料作文呢?请同学们翻开书,对照注解翻译第一段。

二、学习第一段,从第一段的材料中概括出事件的意义,走进范仲淹的构思立意过程。

1、学生翻译第一段,老师释疑。(略)

2、读第一段,正音。

3、谁让范仲淹作文?(滕子京),滕子京给范仲淹的材料是什么?作文的目的是什么?

材料:庆历四年春,滕子京谪守巴陵郡。越明年,政通人和,百废具兴。乃重修岳阳楼,增其旧制,刻唐贤今人诗赋于其上。

目的:以记之。

师:目的就是记述这件事吗?范仲淹把上面这件事记叙完了就可以了吗?同学们都知道记叙文要做到立意深刻新颖,必须深入挖掘所叙事件的意义。请同学们帮范仲淹挖掘事件意义,立意谋篇。

哪位同学把“材料”的内容用白话释译诵读一遍?(生白话释译诵读,师生共同校正翻译。)

4、走入概括的思维过程——“分析、分类(归类)、抽象、综合、比较”(覃永恒,《概括的力量》110页,湖南人民出版社,2009年8月),概括材料的意义:

(1)分解(分析)、归类:

滕子京谪守巴陵郡:归类为“个人遭遇挫折”

越明年,政通人和,百废具兴,重修岳阳楼,增其旧制:归类为“在政治、经济、文化方面有所作为,造福一方”。

综合:个人遭遇挫折后,能在政治、经济、文化方面有所作为,造福一方。

(2)进一步归类、抽象:“遭遇挫折后,能在政治、经济、文化方面有所作为,造福一方”是哪一类人呢?探究:是坚强、有毅力、越挫越勇,有坚定的理想的人;是不计较个人得失,心里装着国家和老百姓,一心为国家作贡献、为老百姓造福的人。

这则材料表现出滕子京是一位心里装着国家和老百姓、勤政爱民、不怕挫折、不计较个人得失的人。

5、介绍写作背景。(略)

6、揣摩范仲淹《岳阳楼记》的立意:

文章立意可以以小见大,由个别到一般,由此及彼,由己及人等。很显然,范仲淹写作《岳阳楼记》可以赞美滕子京这一类人的精神品质,除此之外,还可以有怎样的写作目的?(生自由讨论)

三、找出《岳阳楼记》的主旨句,概括主旨并探究范仲淹是如何深化主旨的。

1、听配乐朗诵《岳阳楼记》全文。

2、朗读全文,正音。(略)

3、自学二到五段:对照注释初步翻译,初通文意。

4、指名翻译第五段,老师释疑,讲解重点词句。(略)

5、文言文和白话释译交替诵读第五段。

6、找出主旨句:“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

7、主旨句和第一段材料有什么关系?作者是如何深化主旨的?

主旨句和同学们从第一段材料中概括出的滕子京这一类人的精神品质是一致的,是对第一段材料的高度概括。由叙述滕子京谪守巴陵郡奋发有为,为官一任,造福一方,到运用议论抒情巧妙地赞美滕子京这一类人博大的胸襟和远大的政治抱负,由具体到概括,由个别到一般,深化了主旨;又由个人一时的境遇、作为到整个人生的“悲喜”观、“忧乐”观,上升到人生境界,深化了主旨。

8、朗读第一段和第五段,概括《岳阳楼记》主旨:

“微斯人,吾谁与归?”暗指滕子京,既是对好友的巧妙赞美,又是勉励;既是借古仁人和滕子京巧妙地表明自己的胸怀抱负,又是警策自己。

《岳阳楼记》主旨:表达了作者“不以物喜,不以己悲”的博大胸怀和“”的政治抱负,并以此勉励友人,警策自己。

9、作者是如何进一步深化主旨的?

文章不仅赞美了具有这种胸怀抱负的人,而且由赞美到勉励、警策,使主旨进一步深化;又由人及己,真切感人,富有感召力、鼓动性、深深地影响着一代又一代人。

四、探究范仲淹是如何突出主旨的。

1、把《岳阳楼记》改成下文好不好?

《岳阳楼记》

庆历四年春,滕子京谪守巴陵郡。越明年,政通人和,百废具兴。乃重修岳阳楼,增其旧制,刻唐贤今人诗赋于其上。属予作文以记之。

予尝求古仁人之心,何哉?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是进亦忧,退亦忧。然则何时而乐耶?其必曰“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乎。噫!微斯人,吾谁与归?

改后的文章虽揭示了主旨,但主旨不够突出。

2、怎样突出作者“不以物喜,不以己悲”的博大胸怀和“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政治抱负?(生讨论)

可用重复来突出:找一些和这个主题相同、相近的材料来突出主旨。

文中哪些人具有“不以物喜,不以己悲”的博大胸怀和“”的政治抱负呢?古仁人、吾(范仲淹)、滕子京。也就是说,文章运用了三个相同、相近的材料来强化主旨。

也可用对比来突出。找一些“以物喜,以己悲”,只关心自己的名利、前途的人、事来对比。古今中外有很多这样的例子,请同学们试着举几例。(生举例。)

把这些例子往文章里一塞就行了吗?

材料作文中的对比是有讲究的:一、最好扣合材料,不宜过多地脱离材料和文题;二、最好以小见大,对比切入点一定要小,要巧妙。

范仲淹会找来怎样的材料、从什么角度、以怎样的切入点进行对比呢?(生进一步讨论)

五、学习三、四段,找出对比的切入点。

1、翻译第三段,老师释疑,讲解重点词句。文言文和白话释译交替诵读,进入情境,体验“悲”的情感,分析“悲”的原因。(略)

2、翻译第四段,老师释疑,讲解重点词句。文言文和白话释译交替诵读,进入情境,体验“喜”的情感,分析“喜”的原因。(略)

3、概括迁客骚人“悲、喜”的原因:他们的“悲”和“喜”皆受环境和个人遭遇的影响,用互文来表达就是“以物喜,以己悲”。

这和作者(古仁人、滕子京)的“不以物喜、不以己悲”的胸怀形成鲜明对比,突出作者“不以物喜,不以己悲”的博大胸怀和“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政治抱负,即突出了文章的中心。

4、找出对比的切入点并赏析:

以迁客骚人登临岳阳楼的览物之情为切入点,以小见大,和作者的胸怀抱负进行对比,既突出了中心,又扣合了第一段材料中的“岳阳楼”和“谪”(滕子京、范仲淹都是“迁客骚人”),扣合了文题“岳阳楼记”,可谓从材料和文题出发,顺手牵羊借题发挥,洋洋洒洒,匠心独运。而以登临岳阳楼的览物之情来表现迁客骚人“以物喜、以己悲”,生动形象具体,极具感染力。

六、学习第二段,分析第二段在文中的作用。

1、翻译第二段,老师释疑,讲解重点词句。文言文和白话释译交替诵读进入情境。(略)

2、分析第二段在文中的作用:描写洞庭湖的雄伟景象主要是为了引出“迁客骚人”的览物之情,兼有赞美洞庭景色之意,并与文题扣合,可以说是一箭三雕。“迁客骚人,多会于此,览物之情,得无异乎”领起了第三段和第四段。

七、诵读全文,划分层次,总结思维方法。

1、全文分为三个层次:

(一)作记缘由(第一段)

(二)迁客骚人“以物喜,以己悲”的览物之情。(第二、三、四段)

(三)作者“不以物喜,不以己悲”的博大胸怀和“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政治抱负。(第五段)

2、总结范仲淹构思《岳阳楼记》的思维方法:

(1)走入概括的思维过程(分析—归类—抽象—综合—比较),概括材料的意义。

(2)由个别到一般,由个人境遇到人生境界,由赞美到勉励、警策,深化主旨。

(3)以重复、对比的方法突出文章主旨且巧妙地选取了对比的切入点。

八、诵读,体验音乐美和诗意美。

九、巩固文言词汇和句式。(略)

阅读剩余内容
网友评论
相关内容
延伸阅读
小编推荐

大家都在看

350个字的作文 坚持作文结尾 写叙事的作文 四年级200字作文 英语作文感谢信 中国历史作文 介绍学校的作文 新朋友作文 校园青春作文 我的一生作文 冬天600字作文 一直都在作文 坚持作文开头 四季英语作文 写人作文题目 坚持600字作文 幸福的家作文 遇见800字作文 风土人情作文 作文优秀开头结尾 写一篇作文300字 水饺作文 捕鱼作文 旅游作文结尾 动物园英语作文 200字作文初中 好心情作文 作文写景500字 500字作文写景 小狗作文400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