趣文网 > 作文大全

蒋方舟高考作文

2020-10-13 06:45:01
相关推荐

01成绩如叶,勿一叶障目 漫画中,第一个孩子先因考100分得到一个吻的奖赏,后 因考98 分得到一个耳光的责罚;第二个孩子先因考55 分被 赐一个掌印,后因考 61 分被赏一个吻。看罢漫画,不禁深 思,仅因一时分数升降便或奖或罚,实在失之偏颇。其实, 孩子就像正在成长的树,他取得的成绩就像一片片的叶子, 实在不必因孩子之树上长出一片好看的叶子而欣喜若狂,更 不必因长出一片不太好看的叶子而全盘否定甚至大打出手, 切勿因一叶而障目。 孩子的成长中,不只有学习,不只有分数,还应该有“诗和远方”。但在唯分数论的大语境下,孩子被要求拼命追求 分数的提升,不能有丝毫退步,甚至被苛求次次满分。这和 饲养速成鸡有何区别呢?让鸡不会生病,只在激素、饲料的 作用下疯长速成,这是违背规律的。孩子的成长需要经历幸 福,更需要经受困难挫折,他在学习过程中要懂得付出汗水, 也要懂得不是每一次努力之后都能立刻进步,懂得进步未必 能立刻体现在成绩上,懂得成绩起伏本就是正常现象,只有 持续努力,不断积蓄力量,才能成就更好的自己,从而开出人生之花,结出人生之果。父母作为孩子生命中最重要的人, 怎能如此随意地唯分数而无视对孩子全面的评判?孩子似 树,成绩如叶,家长勿因一叶而障目。 与此相似,在中国,拥有升学压力的中小学学校,很多时候也会因成绩这一叶而障目。比如在评价教师上较为片面, 常只看教师所带班某学期某学段末尾的考试成绩来评判一 个教师,往往看不到教师平时的努力付出与血泪辛酸,更难 以理解绝大多数挣扎在教学一线的教师之苦。同样的,教师 的教学不只有分数,还应该有理解与赏识,还应该有“诗和 远方”。教师似树,成绩如叶,学校勿因一叶而障目。 再有,商人逐利本无可厚非,若眼中只有所要得的利益的这张成绩单,会因这如一叶的成绩单而障目,看不到理应有 的诚信,看不到理应有的良知,看不到商人逐利活动之上理 应高悬的“义”,才有地沟油、毒奶粉、假疫苗等骇人听闻的 事件。再如,过分注重 GDP 数值的成绩单,而忽视国民文 明水平的整体提升、道德素养的丰富等更重要的问题。这些 都是因为太看重利益成绩单而导致的容易一叶障目的结果。 成绩、利益如叶,切勿因一叶而障目。 当然,人不免受局限为外物蒙蔽,任何事物也都需要有一定的量化的衡量标准,但不能光看到数值而看不到全面与整 体,而可以有更全面多元的评价标准与评判方式,方能更好 02分数不是衡量孩子的唯一标准 我看到这样一则引人深思的漫画:第一幅图中一个满脸笑意的孩子拿着一张100 分的卷子,颊上是他父母鼓励的唇 印,与之形成鲜明对比的另一个拿着一张55 分卷子的孩子, 他愁苦的脸上巴掌印触目惊心;而第二幅图中,那个曾考100 分的孩子只考了98 分,脸上也因此添 了一道巴掌印,另一 个孩子却因为这次考了61 分而获得了父母的吻。 这则漫画反映了如今家长对孩子成绩过于关注的现状“一个孩子无论成绩好坏,退步了就打,进步了就夸,仿佛那白 子上鲜红的数字就是衡量他的唯一标准,仿佛那冷冰冰的成绩就是孩子的一切,我理解父母们望子成龙、望女成凤 的心态,但我认为,他们这种过度关注孩子成绩的 “唯成绩” 主义不利于孩子的健康发展。 私以为,如今的孩子已不及昔日的孩子快乐,而越来越大的学业压力是一个极重要的原因。家长们将太多的期望寄予 子,他们严苛的要求成了残酷的枷锁,将孩子牢牢捆绑在童年那绚丽的梦境之外。我知道很多孩子,他们一考不好 就担惊受怕,生怕回到家里会经受父母“狂风暴 雨”的洗礼。 他们一想到考试就不寒而栗。他们的快乐童年已支离破碎, 从来就只存在于记忆中遥不可及的一隅。的确,他们都是漫 画中的孩子,无论55 分还是 98 分,只要未到标准,便被家 长呵斥。笔者曾听过这样一句话:“你折断了我的翅膀,却怪我不会飞翔。”漫画中的家长用他们对“分”的严厉要求折 断了孩子的 翅膀,当“分”真正成为了孩子的“命根”,孩子 早已失去了自由翱翔的能力。然而,事实证明,分数的确不 是评价孩子的唯一标准,善良、勇敢、责任心等等,也许是 比智力更聪明更为宝贵的品 质。同样,分数的高低并不一 定代表着孩子以后的成就大小。中学时成绩平平的马云,却 成为了今日的互联网大亨;科举屡屡不中的柳永,却在“浅 斟低唱”中为后 人留下了 所以,笔者恳请家长们,别让自己的孩子成为漫画中的孩子,别让他们在分数中迷失自己,希望家长们除了关注孩子 的成绩,也要关注他们的其他方面,让他们均衡、全面、快 乐地成长。 要知道,一个孩子无论考了55 分、61 分、98 分、还是 100 分,都值得他的父母,在他脸上留下爱的一吻。但愿漫 画中孩子的不幸更少地在我们身边的孩子身上复制! 文章的开头,用了占全文不足六分之一的篇幅,全面、准确地介绍漫画内容,为中心论点的阐述、展开打下坚实的基 础。接着,扼要点明了对漫画寓意的理解,提出“‘唯成绩’ 主义不利于孩子的健康成长”的见解,文章由此展开。从题目到文中多处的论述可以看出,作者并未像 相当多的考生 那样,片面否定分数的重要性,而是在立场鲜明的同时,做 到讲分寸、有弹性,彰显了作者深刻的思辨能力。 本文与众不同之处,是能够用饱含情感的笔触,阐述“如今的孩子已不及昔日的孩子快乐”的现象并分析原因,议论 文中具有本文这种能感动读者的文段的,实不多见。“你折 断了我的翅膀,却怪我不会飞翔”的语句令人动容、引人深 思。文章就此从“就事论事”的层次进入“因 事说理”的层次, 提出“分数”之外“善良、勇敢、责任心”等评价标准;进一步 提出“分数的高低并不一定代表着孩子以后成就的大小”,举 例虽少,但极为典型 有说服力。 文章结尾表达期望,点到即止,有荡气回肠之感。当然,本文也有三点可以提高的地方: 1.“笔者”“我”“私(以为)”统一为”我”比较好;2.第三段行文不够简洁,条理性不够强;3.仅举马云、柳永两个例子 略显单薄。 从100分到98 分,挨一顿揍;从55 分到61 分,得一个 吻。这看似荒诞不经的故事,却常常发生在我们身边,许多 人看来,前者退步了挨揍是天经地义,后者进步了得吻是理 我们常说,要一把尺子量到底。在现实生活中,应当说尺子是最公平的,但拿在不同人的手里,去度量不同的人,就 会出现不同的结果。我们习惯了妈妈在厨房中的忙碌,一日 三餐总是准时吃到可口的饭菜,可当有一天,我们回家面对 着干锅冷灶的时候,却首先想到的是无饭可吃,沮丧之余, 面露愠色,甚至开口责备,完全忽略了她累了病了,撑不住 了,连烧口开水的力气也没有了;而我们的爸爸偶尔下一次 厨房,煮一碗面,却能让一家人感到万分知足。惯性,使我 们的尺子变得富有弹性,却无法丈量出爱的深远。 每个单位都良莠不齐,有干的有看的,也有捣乱的,总有一些秃子混在和尚之中滥竽充数。奇怪的是干的永远在干, 看的一直在看,而干得越多失误也越多,得到的批评也越多, 而那些看客,偶尔偷机取巧做做样子,就会名利双收。甚至 那些捣乱的,变得乖巧一些,就会让领导和一席众人皆大欢 喜,心满意足。惰性,使我们的尺子带了偏见,就再也无法 凝聚众人的力量。 大家还记得北方小城那位舍粥的大嫂吗?每到冬天她就半夜起来,熬上满满的三锅热粥,免费送给寒风中瑟缩的清 洁工、穷苦人和乞丐,数年如一日,不曾间断。而当有一天, 一位老汉从中吃出了一粒沙子,顿时将一碗热粥泼在大嫂的 身上,而领粥的人,也瞬间划分为两大阵营:有人说老汉不 该撒野,也有人指责大嫂不该掺沙子。薄情,让我们的尺子扭曲,冷了多少善良的心。 开县一辆满载了19名乘客的中巴,突遇险情,一头栽进 深达五米的水塘。当地村民金有树跳进冰冷刺骨的水中,砸 开车窗将 19 名乘客全部救出,自己却因长时间冷水的浸泡 患上肺病,举债治疗数月,告借无门,不得不离开医院,病 死家中。19 名幸存者无一人去医院探视,更无人为他送行。 金有树临死前写下一封信,第一句话就是:“我救了19 命,现在谁来救我的命。”冷漠,让我们的尺子訇然寸断,留下无尽的遗憾。 每个人心里都有一把尺子。我们用它来衡量别人,更要时常度量自己。这个世界,应当有这样一把尺子,于情充满温 暖,于理凸显公平,于法彰显正义,时时刻刻闪耀着人性的 光辉。只要坚持从我做起,从一点一滴做起,苛责自我,宽 厚待人,星星之火,势必燎原,人间终会洒满阳光,洒满爱。 04致母亲的一封信 亲爱的母亲:您好! 先请允许我引用一句名言:“人能够登上荣誉的高峰,却不能长久地居住在那里。”我明白您对我的殷切期望,希望 我永远都是最优秀的孩子,您的望子成龙我能理解,世界上 有哪个母亲不想自己的孩子好?但今天我想跟您说,请原谅 我不能一直优秀,请原谅我不能一直都做得最好。 我记得小时候,您一直拿我跟别人比,我记得我的表弟,有时候他来我家吃饭,您就会说:“看谁吃的最快。”每次看 我快速的吃完,您都会满意地点点。我记得我去学钢琴,你 会坐着听我弹,听我练,直到每一个音符都弹得流畅,您才 会微笑地放我离开,我去考级,虽说也并不真的痛恨钢琴, 但我对考级的厌恶有一半都来自您过高的期望。有时候我也 会羡慕其他孩子,当班上一个成绩一般的同学拿到成绩单后 就能开心地回家,因为他有了一点进步。而我心理却是忐忑 的,我因为您要求每次考试都要95 分以上,所以我才惧怕, 即使我的成绩在班上很好。 母亲,我希望您也能理解体谅我,压力有时是动力,但更多时候,压力就像一个鸡蛋,从里面打破的是生命,从外面 打破的就只有灭亡。我希望您能尊重我内心的最真实的意 愿,而不是一味强加压力给我,我的成长并不是您个人的意 志就能决定的,就好像思想家卢梭曾说:“大自然希望儿童 在成人以前,就应像儿童的样子。” 有时候我也会想到里报道的“虎妈”、“狼爸”,他们希望自己的孩子从小就赢在起跑线上,在这个到处是竞争的年 代希望能“与众不同”,但我觉得他们的孩子并不真的快乐。 同为少年成名的作家蒋方舟,小小年纪便已出书,但她并不 是父母逼的,而是她真的热爱写作,到如今已是受广大读者 喜爱的青年作家之一。母亲,我知道您一直很爱我,您外表 严厉只是想让我成为更优秀的自己,也许您可以选择用另外一种方式引导我,鼓励我,我更愿意看到一个温柔的母亲。 今天,坐在高考考场上,人生往后漫漫长路也许就在我的笔尖下书写与改变,只是想借此机会,想跟您说一句:这一 次,让我做一回真正的自己,无论结果如何,我都无怨无悔。 一个印记鲜明的巴掌,一个爱意满满的吻,分数成了家长喜怒的晴雨表,牵动着无数中国考生的心。于此,笔者深 有感触的同时不禁叹惋,何苦系一家之忧乐于区区之分数? 家庭教育切莫“唯分数论”,且让孩子健康成长。 素质教育的口号虽喊得震天响,但长久以来家长以及学校仍难逃“分数至上”观念的桎梏。且说100 分与98 著差别?区区两分便能评定孩子素质高下吗?然而孩子受的待遇却一个天上一个地下,实在不合情理。再看那从 55 分进步到61 分,鼓励与表扬理所应当,然而 孩子若拼尽全 55分家长也不应苛责,分数与素质间从来没有天然 的等号,切莫受“分数决定论”的蛊惑。 应试教育下,考试成为孩童快乐成长的负担,压力的灰霾遮蔽了成长的阳光。“分分分,学生的命根,”流传多年的戏 10 言折射出中国儿童的现状,来自考试的压力让孩子逐步牺牲 掉娱乐时间,紧盯着试卷上鲜红的分数,千方百计的争论分 数,而来自家长的压力起到了助推器的作用, 补习班、奥 赛班、堆积成山的辅导书?在“分数至上”的大环境下,儿童 不得不压抑好玩的天性,日以夜继地坐在书桌前刷题。反观 国外,欧美从不以分数作为评 定高下的唯一标准,主张顺 应儿童天性,鼓励孩子发展个人兴趣,在野外追逐玩耍,让 他自由发展,健康成长。不以分数论成败,还孩童以快乐童 年,此当今之急 当分数成了风向标,学习目的偏离了求知的本质,也削弱了孩子的创造能力。钱学森曾问到:“为什么中国出不了创 型人才?”且看今日中国考生,汲汲于分数,则必将标准答案奉为圭臬。以分数为学习的终极目标,必会削弱学生独 立思考、自主探究的能力。学生只在乎自己的答 案能得多 少分,却鲜少跳出标准答案的桎梏、审视、质疑答案,也难 怪中国缺乏创新型人才了。不如将灼灼目光从分数上移开, 关注点放在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创 新精神上,那创新型 社会、中华之复兴可计 诚然,从中国现状来看,考试仍是选拔人才最有效的途径,但“唯分数论”之弊甚多矣,我们是不是可以逐渐消去一昧追 求分数的功利之心,而渐渐以更多元的角度评价儿童? 11 蔡元培曾说:“若想有好的社会,必先有良好的个人;欲有良好的个人,必先有良好的教育。”不若从现在、从身边 做起,拒以分数论成败,还孩子健康成长之蓝天。 本文亮点有五:一是观点鲜明。作者一开始就抓住漫画中的巴掌和吻,引出其共同特征,家庭教育中的唯分数论。然 后指出这种“唯分数论”要不得,它影响了孩子的健康成长。 二是思想深刻。作者认为产生唯分数论的原因是应试教育,压抑了孩子的天性,偏离了求知的本质,影响了孩子独 立思考和创造力的发展。 三是辩证思考。作者不是一味否定分数的作用。指出在当今中国,选拔人才的途径仍然需要考试分数,只是不能只看 分数,要多角度评价。 四是善于比较。作者抓住漫画中的分数变化进行比较,分析问题。认为进退是极为正常的现象,即使低分,也是努力 的结果,素质与分数不能完全等同。并用我国的现状与欧美 教育进行比较,认为要顺其自然,尊重天性。 五是语言简洁准确。全文没有多余的话,简洁流畅,恰到好处。用词准确,如“分数成了家长喜怒的晴雨表”“不应苛 责”等,都能体现作者的语言功底深厚。 06巴掌之吻 教育之痛 一张考卷,几分浮动,换得巴掌与吻。是耶?非耶?报12 以无奈苦笑。 仅从表面上看,母亲对从满分降为98 分的退步的孩子求 全责备,而对虽然一开始不及格、但后来进步的孩子不吝爱 吻,是不是仅说明这位母亲鼓励进步之可取与苛责退步之不 妥呢?并非如此,拨开表面的巴掌与吻之别,在这幅漫画中, 我们应看到仅仅是分数上的一点变化,都足 以使家长做出 截然不同的反应,其背后折射出的无数个家庭相似的情景, 不免令人深思。 紧紧盯着分数,视分数进与退为奖罚标准,与其产生的求全责备之态,并非是个别家长所为。满分得吻、98 分得巴掌 这一荒谬现象,正是被诟病许久的唯分数论的体现,当家长 并不在乎分数背后反映的知识掌握情况,指导学习作用时, 也就不再在意“98 分已经很接近满分”这一 事实,而是只看 见比上次退步了 分的情况,辨不清“无论55 分还是 61 在啼笑皆非之余,我们不免要发出这样的疑问:这样粗暴 的分数对待,对分数的执着,到底因何而来? 固然,激烈的竞争环境与中国向来重视考试的传统都在一定程度上导致了对考试分数的普遍关注,但有没有更深层、 本质的原因呢?将分数进退当作唯一依据的背后,不正是我们缺乏对孩子成长客观全面的评判标准、对除学习外其 他方面忽视遗忘吗?古代便有“为己之学”,以修 养完满人 13 格而非取得外界认可的官位为目标,而今,社会也更需要综 合素质优秀、人格健全的人才,而非巴掌与吻滋养出的分数 型人才。君不见今年校园投毒案中, 犯罪的青年虽分数耀 眼,但人格上有着致命缺陷,如若仅凭巴掌与吻一味注目分 数浮动,还能说是“育人”吗?培育的到底是栋梁还是外表光 鲜,内里朽烂的速生 所谓求全责备与宽容鼓励之异,在向教育敲响警钟,内里显现的教育观念之弊,正中痛点。我们不能仅停留在“知 道”,“改变”的背后正需“痛定思痛”作引擎,重新审视日常 中我们早已熟悉的情景,以此为契机,给孩子的成长路上正 确的引导与培育,帮助他们获得除了分数 的其他优良品质 与综合能力,以真正的吻报以最大的鼓励,以真正的吻对待 他们的教育报以决心与坚守。 点评:本文最大亮点是语言出彩。一是语言凝练。开篇“一张考卷,几分浮动,换得巴掌与吻”,14 字即概括了漫画的 内容,可谓惜墨如金。“满分得吻,98 分得巴掌这一荒谬现 象,正是被诟病许久的唯分数论得体现”,语句简洁,观点 鲜明;结尾简短有力,回应首段。 二是句式灵活多变而又自然流畅。开篇以两问自然引入。第二段以“是不是?呢”设问引出对漫画内容的分析。第三 14 段结尾的设问承上启下,引出下文产生的“对分数的执着”的 社会根源, 使论证更深一层,也发人深思。第四段,“但有没有更深一层更本质的原因呢?”是由前一 句“固然”而来,避免了绝对 化,具有思辨性。本段结尾两个反问句,鲜明的观点自在问 中,又自然引出第五段提出解决问题的办法,推进论证向更 深一层发展。结 尾设问回应开头,句式又略作变化。全文 文气涌动,文脉清晰,皆赖这十问之功。 三是整散结合,修辞手法娴熟运用,表达得体,用词准确老练,仅用950 字便把道理说得透彻,思维严密,颇见老辣 的写作功底,这正是当前中学生最为欠缺的语文素养。 07起伏的波浪才更具力量 这一则漫画是一组巧妙的、富有深意的对比。先拿满分后拿98 分的孩子先后收获了香吻和一个耳光,而先拿55 61分的孩子则先后得了一个耳光和一个香吻。从这两 个孩子的境遇上,我们看到了许多人有意无意抱有的一种心 态:追求卓越、积极进取,否认失误和退步,哪怕这个“失 误”仅仅两分。 努力进步当然是一件好事。正如漫画中的第二个孩子,他从不及格到达到及格,是一个值得肯定的质变和成就。攀登 虽艰辛,而山顶上“一览众山小”的壮阔是徘徊在山脚下的人 无法享受的。然而,从 100 分到 98 分就是应当受到指责的 15 堕落吗?并不是。98 分依然是一个令人艳羡的好成绩,98 100分同属于优秀水准。从 100 分到 55 分才是应当警醒 的堕落。 依然优秀的第一个孩子被对待的态度落差如此之大,连我亦不禁感到委屈。在竞争日益激烈的大背景下,许多人奉行 苛求完美的极端精英教育,向往着“高处不胜寒”。从“虎妈 狼爸”,再到“提高一分,横扫千人”的高考标语,人人的神 经成了一张绷紧的弓,生怕遭受横飞而来的一记耳光。 可是,有一句亘古朴实的真理是“人无完人,金无足赤。”我们心心念念“直挂云帆济沧海”,却忘了挫折与起伏才是人 生的常态。“长江后浪推前浪”的力量,就在这起伏之间。宽 大的大海永不会如一潭碧湖般文弱恬静,清浅的水面可以保 持平稳,但也失去了承载大舟的能量。 是的,起伏的波浪才是更具力量。没有后退,没有低谷,就没有前进的动力和空间,也就没有厚积薄发的震撼。就像 生活在南极冰海的企鹅,想要跃到岸上,并不是在水面上拼 命挣扎,而是猛地扎进深水,凭着一股冲劲儿再跃出水面, 华丽地落在岸上。第二个孩子就像这只企鹅,在不及格的深 潜后获得腾跃的力量。 而我们,当然应该给第一个孩子以鼓励和支持,不是必须得到满分才是优秀的孩子。他是潮起潮落的大海,是汹涌起 伏能淹没一切的波浪。我也相信,他可以在这两分的差距中 16 弥补自己的缺漏,下一次重得满分。 起伏的波浪更具力量,我相信在不完美中,才能更好地突破自己,在退步中,重获前行的勇气和动力。 这是一篇优秀的考场作文。该生的“规定动作”做得十分到位:紧扣漫画的关键内容与寓意展开写作,符合题意;题好文 一半,其所拟题目与其他考生相形,能给人眼前一亮的感觉, 即题目有辨异性;起段三言两语,导入简洁,入题快;第二三 段分别评述漫画中的分数及其产生此一现象的社会背景,如 果说第二段是围绕“点”来展开,那么第三段就是围绕“面”来 展开,第四段则是围绕“理”来展开,角度斑斓,内容充实, 逻辑台阶术严密;第五六七段类比论证、比喻论证,形象生 动,文势壮又能以理服人。 该生的“自选动作”也同样做得十分到位。比如“立意高远”——作文以哲理立意,难度系数高,区分度自然也高;辩 证思维亦颇具特色,论证扎实、理性、稳健;论述相当集中, 从题目至结尾绝无蔓笔,析题切题扣题点题,一以贯之。特 别值得一提的是,本文所用的“古人说”妥帖,所用的“波浪 说”无可辩驳,所用的“企鹅说”新颖、生动、精当、有情趣。 此外,该生的“情文并茂”能力、“孟辩素养”孟子式的辩论素 养也值得点赞。 08进步与退步 17 在第一幅漫画中,前一位小孩因考得100 分而获得了家 长的亲吻,后一位则因为拿了不及格的 55 分而被家长打了 一巴掌。然而在第二幅图中,曾获100 分的小孩因只得了98 分而被惩罚,后一位不及格的小孩因为进步得了 61 奖励。两图对照,不难看出这其中蕴含的进步与退步的关系。但在我看来,家长在教育孩子时,既要给孩子进步的鼓励, 也应给孩子留有一定的退步空间。 进步与退步,两个看似截然相反的趋势,实则在某种程度上有着相同的方向。进步是一个人能力发掘的过程,而退步 则是一个人缺陷暴露的过程。在教育的过程中,对待进步与 退步,教育者应秉持科学的态度,鼓励进步者是鼓励其不断 砥砺自我的奋进状态,而鼓励退步者则是为其留足反思的空 间。利用好暴露的缺陷,实现自我完善。正确地处理进步与 退步,最终都将促使受教育者保持一个积极向上的状态。 家长应鼓励孩子前进的每一小步。漫画中的第二位小孩两次获得的分数均未超过第一位小孩,但其家长仍在他获得进 步后予以鼓励,这是我所赞同的。即便 55 分到 61 分只有 分的进步,且61 分离满分还有很远距离,但这个鼓励是应 有的。家长以鼓励的方式告诉孩子“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 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在自我的升华过程中,需要一个 量的积累,一小步的前进相对于从差到优的路途来说是微小 的,但没有这一步步的积累便不可能到达优秀。因此,家长 18 给予小孩进步的鼓励,应从细微处出发,给孩子一个良好的 指引,脚踏实地,滴水穿石。 家长应给孩子的退步保留一定的空间。孩子的成长发展就如同发掘一处金矿,不可能出现每一次挖掘都能见到金矿的 情状。单纯地把孩子的退步视作一种失败,而不仔细推究其 中的原因所在,那么这一个退步或许会变成孩子走向衰颓的 一个开端。因此,给孩子的退步留一点空间,就如陈忠实在 寻找中不断剥离过去的束缚重建自我一样,就如王阳明在被 贬作驿使仍静心思悟一样,就如杨绛在下放到干校改造仍潜 心学习西班牙语一样。从一个小退步入手,引导孩子给自己 一个反省的空间,在退中求进,才能如那些古今中外的大师 一样在面对人生的退步时以正确的态度重建自我,上下求 进步和退步是相离相生的一对,家长在教育孩子时,不以单纯地奖惩来对待孩子的进与退,才能让孩子在独当一面时 正确处理自己人生的进退,成为一个能够推动社会在变动中 求稳求发展的栋梁。 这是一篇议论文。很多考生都是从漫画的内容角度立意的,而这篇作文却能从寓意的角度立意。该文正确地指出, 这幅漫画蕴含着进步与退步的关系,进步与退步两个看似截 然相反的趋势,实则在某种程度上有相同的方向,进步是一 19 个人能力发掘的过程,而退步是一个人缺陷暴露的过程;进 步与退步是相离相生的一对。一篇高考作文,能有这样由表 及里的思考深度,实为难得。 作者不空谈进步与退步的关系,而是联系漫画所提供的材料。作者指出,家长教育孩子时,既要给进步的孩子以鼓励, 也应给退步的孩子以空间,这种做法也是值得提倡的。 该文思路清晰,结构严谨。第一段引材料摆出自己的中心论点,是“起”的部分,第二段是对中心论点进一步阐述,是 “承”之一;第三段讲应对进步的孩子以鼓励,是“承”之二; 第四段是讲应给退步的孩子留有空间,是“承”之三;最后一 段回扣中心,是“合”的部分。 这篇作文思想深刻,内容充实,文体特征鲜明,论证方法多样,语言流畅,书写漂亮,是一篇优秀的高考作文。 文章第四段所举的陈忠实、王阳明、杨绛的例子不太恰当,人生遇到挫折,遭遇厄运,不等于退步。 09一点进步一种人生 北方的风凛冽地刮着,刮的人生疼。一个十八岁的少女坐在河边,手里拿着最后一次的模考卷,上面的分数令她心寒。 她考差了,离自己梦想的学校还差了好多,然而更令她伤心的 是,她的父母非但没有安慰她,反而将她痛骂了一顿。 女孩于残阳中站了起来,她撕碎了手里的试卷,回到了家。20 没有人知道那个夜晚女孩想了什么、想了多久。只是看见, 从那以后,女孩仿佛在书桌旁生了根。 几个月后,女孩坐在高考考场上,答完了人生最重要的几份卷。也许是好事多磨,女孩虽然比最后一 女孩流着泪在田野上使劲奔跑,最后累到躺倒在地。盛夏,农村的夜空被点点繁星来自:WWw.Zaidian.Com 蒋方舟高考作文照亮,女孩睁着流着泪的眼睛,看着热闹的夜空,仿佛自己的梦想跟那星星一样离她如此遥远。这时,女孩 的父亲躺在了她的身边。“对不起, 我还是没考上,你骂我 吧。”“不,孩子,最后一次模考骂你是因为你的心根本不在学 习上,然而后来我看到了你的努力和你的进步。有进步就是好 的,虽然你的进步并未帮你达成目标,但那又怎样?只要能进 步,在哪都能成就精彩。” 父亲的话好似一豆灯火,点亮了女孩心里哪怕只有一平方厘米的地方。几个月后,孩子听了父亲的话,背上行囊,去了一 个二本的院校,继续着自己的人生。 那后来女孩大富大贵了吗?没有。毕业后,女孩搭上南下的火车,找了份工作,平平淡淡地活着。只不过,不管有多平淡, 她都会把生活过好,努力让自己进步。 再后来,她结了婚,生了小孩,成为了我的母亲。21 或许是因为自己的经历,我妈妈从小到大都不太在意我的成绩,所以在别人学奥数的时候,我基本上都在扔泥巴。但我 妈妈也是有底线的,她不要求我每次都要考满分、90 上了高中后,由于我的爱好,我学了艺术,成为了艺术生。功课落下了不少,成绩自然也不算优秀,妈妈也还是只有“进步” 一个要求。她只是不想我也像她一样因为没有努力和进步而 在迷雾中穿梭。 如今,我走在了妈妈曾经走过的路上,只求问心无愧和争取进步,或许我的进步十分微小。使我赶不上我想要搭乘的那辆 列车。不过,后面其实还有很多辆车在等我,因为我一直在努 力进步,就像小树一直在努力进步和成就一片繁茂;就像水滴 一直在努力进步汇成一曲江河,奔向所梦想的远方。 与一般考生作文写法不同,本文用了一个别出心裁的描写性开头,营造出一种肃穆的气氛来吸引读者。文章“有进步 就是好的”这个立意完全是从漫画材料中来,并对成绩优劣 与评价之间的关系进行了思考,符合题意,中心突出。这是 一篇构思新颖、有创意、以情动人的散文,它不以强势的说理 取胜,而是取材于自己熟悉的生活,写独属于自己的思考和 感受,这种真诚的书写恰恰能够引起读者共鸣。 22 10勿以点点沉浮论英雄 “爱其子,择师而教之。”今人之于古人,更为注重孩子的教育。然而,不少父母把重视化为对于点点成绩的纠结, 平日里的“天子骄子”因点点失误而被“由爱转恨”者有之,一 直的“差生”因点点进步而顿被“捧在手心”者亦有之。父母的 态度因一点点分数改变而“一百八十度”大转弯,这是对待成 绩过于主观、生硬的行为。 分数的沉浮本就有多重原因,孩子的掌握、思维方式、老师出题的难度,甚至于个人的运气皆可改变成绩的高低。仅 以“这次比上次高了几分”来界定孩子是否认真学习是不客 观的、表面的。高分学生的父母看不到孩子一直以来的勤奋 与不缀,低分学生的父母不能认识到孩子的能力与水平。单 次成绩的沉浮即界定英雄、评定父母心中的“宝”,难以认识 到孩子的水平,终会致使孩子深陷那红色的分数中,不清醒 且不理智。 《礼记》有言“父之爱子,乃生而行之乎。”父母的爱本是无条件,而现今因分数一点点退步或增加均可改变父母的 爱,则此爱易流于表面而不触其心。孩子退步了两分即挨了 巴掌,或许便是错罚了试题变难仍是班级第一的他。孩子学 习如同苦行僧在路上踱步前进,这一路上,父母的关爱与理 解是如“春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般让前路阳光明媚。而若 父母的爱变得“有偿”,须用分数进步来赢得,只会让孩子战 23 战棘棘,时刻背负“优生的包袱”或者“差生的重担”。 古人云,“爱其子,则为计之深远。”父母看待孩子的眼光不应局限于那小小的分数。考试是对孩子学习的评估、却并 非是对孩子的评估。父母看待孩子分数的眼光也不应局限于 一隅,而应看到整体的、比较的,这样才能知道成绩背后那 点点浮沉的真正意义。 父母的“巴掌与吻”是可影响孩子一生的。曾几何时武汉神童惊人跳级、学业有成,而父母惯于其优异,容不得半点失 误或退步,他终顶不住压力而厌学,“泯然众人矣。” 成绩那点点浮沉并不能直接界定了孩子的“好坏”、“优差”,也不能作为孩子赢得父母的爱的筹码。只有看到孩子 真正的实力,给予及时支持,方能在无涯学海上为他撑起一 片小舟,助他学成至 首先,作者能准确地解读漫画的寓意。题目“点点浮沉”四字用词非常精妙,体现了该考生对漫画的全面评价。全文 紧紧围绕着“点点浮沉中的成绩”所存在的问题展开议论。文 章思路清晰,从分析“只看分数浮沉”的错误观点给孩子造成 的危害,进而能高屋建瓴地提出教育的本质应在于看“浮沉 分数”背后的真正意义,体现了考生极强逻辑思维和思辨能 24 力。再者,文章最为精妙之处,还在其语言文字的亦雅亦俗, 畅达准确,严谨冷静的分析远远超出了一般的考生,极富有 说服力。成语的运用顺手拈来,比喻的句子生动形象,“父 母之爱子,则为之计深远”等经典语句的引用,更能表现出 该考生丰富的知识储备和比较深厚的文化底蕴,以及驾驭素 材的综合能力。 提升语文素养课堂教学做主 语文学习是一种终身学习,语文素养的提升也贯穿着每个人的一生,那么对于中学生来说,提升语文素养的途径是什 么?我认为主要是课堂有效教学。课堂教学教什么、提升什 么呢?我认为主要是听说读写四种语文能力的培养和提升。 首先,“听”这一能力的培养和训练贯穿在语文课堂教学的始 终。听老师讲解《沁园春长沙》,我们感受到了伟人的气魄 和胸怀;听鲍国安先生朗诵《赤壁赋》,我们感受到了苏轼 的豁达和豪迈;听同学们探讨《记念刘和珍君》,我们感受 到了青年的热血和执着。聆听老师声情并茂的讲解,欣赏名 家感人肺腑的朗诵,我们提高了审美情趣,增长了欣赏水平, 语文素养在倾听中慢慢提升。其次,“说”在语文课堂上呈现 的方式多种多样,成为提升语文素养重要的手段,受到了同 学们的喜爱。在《再别康桥》的朗读中,我们体会到了浓浓 25 的不舍情思;在《中国梦》的演讲中,我们体会到了祖国的 繁荣昌盛;在“能否以成败论英雄”的辩论中,我们体会到了 哲思的巨大魅力。在说中悟,在悟中提升语文素养。 再次,“读”作为提升语文素养最有效的手段,在语文课堂教学中的比重最大。我们对《荷塘月色》进行品味和鉴赏, 感受语言之美;我们对《拿来主义》进行思考和领悟,感受 思辨之强;我们对《宇宙的边疆》进行阅读和理解,感受着 自然之神秘。通过这些优秀篇章的赏读,我们全面提高了语 言鉴赏水平和语言运用能力,进而提升了语文素养。 最后,“写”是语言表达运用的重要方式,心灵的触动、情感的共鸣、理性的思考都可以在写作中呈现,没有“写”,语 文素养就无法从根本提升。我们写作《难忘的瞬间》,表达 生活的感动;我们写作《霜叶红于二月花》,描绘自然的美 景;我们写作《我心中的孔子》,赞美先贤的智慧。写作完 成了语文素养的提升。 这四种能力的培养最终达到了提升语文素养的目的,这是正在接受学校教育的中学生提升语文素养最有效的途径。当 然,除了课堂有效教学之外,课外的大量阅读和社会生活实 践对提升语文素养也起到了一定的作用。 篇二:赤子之心2015 山东高考满分作文 《麦田守望者》里有言:长大是人必经的溃烂。我也始终26 相信,每个深谙世故的大人大批曾有一颗分辨是非的赤子之 心,只是世俗的荒流将它们易了辙。 就像故事中的小男孩与父亲,小孩执意分辨瓜豆不同,父亲却一笑了之,是太多的“生活经验让他放弃了对事实的探 索和对是非的辨别吗? 诗人辛波斯卡发出这样的哀叹:我们的鹰隼各地行走,我们的孔雀宣布放弃羽毛,我们的毒蛇在笼前打着哈欠。一颗 赤子之心尽被肢解。辨别是非之能力无处可寻。难道不是如 此“生活经验”的缘故之错?这是我们每个人都应该思考的 锤心之间。当下,更不该让一颗颗追求事实的心,辨别是非 的信念被蒙上世俗的潘篱。 《小王子》中一句“所有的大人都是小孩”让我深思不已。也就像路遥提到过的“曾经的热忱被一点点消磨”。能否在世 俗间生活而不妥协于生活。关键在于能否有一颗去伪向善明 辨是非的赤子之心。 且不谈魏晋名士、竹林七贤可酣高楼的纯挚之风。近代大学士金岳霖养公鸡、斗蛐蛐之憨态亦让人心喜。同样,在学 术上他仍保留一颗赤子之心,让“山是山,水是水”,其治学 风尚广为流传。或是真理之先驱顾淮,甘愿拆下自己的肋骨 燃作火把,照亮一途通往光明与真理。学术研究上保持一颗 赤子之心,让他们分辨精神世界错综复杂的条框与限囿,让 他们之不朽光芒熠熠生辉。 27 主持人白岩松曾说:“世间有一种永不落时风尚,那就是明辨黑白。”犹记记得几日前的“路怒”事件。面对前方车辆 的违的规停泊,行人无一去规劝提醒,反是一名中学生勇敢 果断解决一场纠纷,路旁的众多成年人果真就失了那颗明辨 是非的良心吗?又如蒋方舟在文章中提过一个场景,那些功 成名就、大腹便便的中年成功人士微笑着向你走来,拍拍你 的肩膀对你说:“你还太年轻”。我想说的是,倘若整个社会 中都是如此老练世俗风气,每一颗年轻激越的赤子之心都被 刻意老化,我们何时重现东方红日从地平线上蓬勃跃起之 就如《人民日报》写到:“或许善意的环境还需涵养,善意的制度还需托举,我们首要燃起心中的那团熊熊的火。”是 的,我们首先要坚守我们那颗赤子之心! 无论是学术研究之精益求精,亦或改革发展步步为营;无论是个人之素养之明善深涵,亦或社会风气之融洽和谐,一 颗赤子之心,一份明辨是非的执念,怎可缺失! 篇三:2015年高考作文阅卷手记 2015年高考作文阅卷手记 摘要2015年山东卷作文阅卷,考生作文的问题带有 典型性:缺乏独立思考,没有自己的立场;文章逻辑混乱, 28 概念辨析不清;表达不当,语言华丽而苍白。作文写作的方 向,应当是?独立之精神,自由之思想?,有自己的独立思考, 逻辑清晰,表达恰当,让作文写作成为表现青年人?现代公 民?的工作。 原载:《语文建设》2015第11 恰当表达问题与出路:2015 山东卷作文阅卷思考 笔者有幸参加2015年高考山东卷作文的评卷工作,期间 批阅了不少考生的作文,文章中存在的问题让笔者心中不由 得沉重起来。这之后又读到江苏、上海和河北等各地考生的 高考作文,同样存在类似的问题,有的已演变为重大缺陷, 让人忧虑不已。这表明当前国内高中生写作,到了必须“拨 乱反正”、正本清源的程度。 从阅卷过程来看,不少考生缺乏自己的独立见解,照搬既定的观点或者不知所云,缺少思考的分量。比如有的考生从 题目材料中引出“不是用来分辨,何必分清?正确定位自己, 才可获得成功”。这种写作逻辑本身存在问题,“何必分清” 29 与“正确定位”之间缺乏必要的逻辑关系,无法推导出来。有 的考生写《勇 于挑战》,但到底“挑战什么?”文章却没有阐释,而接着去写海伦凯乐遭遇的困难事例,明显脱离材料论述的范围,思 维越走越远。有的考生从材料中父亲话语中的“食用”来引出 要重视事物的“本质”,分为三个层次:重视事物的本质,就 是清楚它的目的性;重视事物的本质,还要有相应的方法来 探索;重视事物的本质,空想或是徒劳就是无意义的。考生 写作不是围绕“本质”进行阐释,文章前后素材之间没有关联 性,属于典型的“拼盘式”作文,实质上就是所谓的“套作”, 就是从题目中引申出观点,然后往自己准备好的文章或素材 上套或罗列。出现这个问题的症结在于考生没有自己的独立 思考,不理解题意如何,更不知道如何有层次、有条理地表 达清楚自己的观点和立场,所以只好套用准备好的素材。从 考生的问题作文来看,考生的思维带有明显的非此即彼、非 黑即白的二元对立的思维模式,把自己的思维模式作为正确 的思维模式,而不是科学理性的思维。比如有的考生写屈原 极端纯粹忠君爱民,写居里夫人修女般“圣洁”投身科学研 究,这种极端化的思维模式,让考生作文没有思辨性,容易 走向偏激和僵化。 考生的作文,不少出现前后逻辑不通,甚至混乱的状况,30 导致说理不通,写作内容与中心游离。 曼德拉没有去分辨监狱长对他的做的一切折磨,没有分辨真假美丑,才使他拥有了大肚量,领导南非人民迎来了解放。 假设曼德拉极力想分辨出监狱长对他做的一切,想要以牙还 牙、以眼还眼,那么他还会获得人民的信任吗?抛弃不需要 分辨之事,勿使分辨阻碍你前进的步伐。 这个文段在行文中逻辑出现问题,曼德拉不去惩处对自己施虐的监狱长,就是“没有分辨真假美丑”?实际上是曼德拉 站在人性的高度上的精神品质,但是考生简单化、生拉硬扯,

阅读剩余内容
网友评论
相关内容
延伸阅读
小编推荐

大家都在看

运动员作文素材 写一篇关于游泳的作文 下雨蚂蚁搬家作文 对老师说的心里话作文 象征意义作文 校园窗外作文 关于关于端午节的作文 千人衣作文 myfuturelife英语作文 谈勤奋 作文 我的新邻居作文 英语作文高考 初中作文好句 一只流浪狗作文 我的快乐作文150字 介绍景点的作文 暑假快乐生活作文 鲁迅传记作文800字 写考试失利的作文 当我面对什么的时候作文500字 我的人生作文 我喜欢的同学作文 优秀中考作文记叙文 留心观察的作文 遇见你很幸福作文 有关勇敢的作文题目 写春天的景色作文 推荐一个好地方作文300字 森林交响曲作文 五年级作文父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