趣文网 > 作文大全

高二议论文点评:伪装

2020-10-14 21:55:01
相关推荐

上个世纪中叶,大家都沉浸在新中国成立的喜悦中,生活都不富足但民风淳朴。转眼新的世纪快要过去十年了。经济的迅猛发展毋庸置疑,那我们的民风呢,已成了什么样子?大家都还像过去一样单纯善良吗?

从最普通的百姓说起,大街小巷、高楼公寓、菜市场,无论是手里拎的包、身上的衣服还是踩在地上的鞋子,名牌都屡见不鲜,让人难分真假。每个人的生活真的都富足到买得起奢侈品了吗?显然不是,许多人身上假冒的名牌都是一种伪装,他们用它把自己包装起来,以为这样就会光彩照人。从日常生活着手,点题。其实,腹有诗书气自华,满腹经纶的人没有必要过度修饰自己,常常理屈词穷、知识枯竭的人再费尽心思地伪装也是徒劳。提出自己的观点。一篇议论文必须有自己明确的观点,然后在下午围绕这个中心展开论述。

我很纳闷:为什么这么多人都如此追求自己还够不到的奢华生活?这种行为还不仅限于普通百姓。前段时间外省某所高级中学里有个学生自杀了,他写了长达八页的遗书来控诉他的老师和校长的邪恶伪装这个例子不是很当啊,老师可能伪装,但写在这里可能有点打击你的老师或者说阅卷的老师啊,呵呵。这个事件不具有典型性。这个学生因为家境贫困交不起许多费用而被调至教室最后一排座位,成绩优异却因无法交出所谓的“入班费”而进不了实验班,同时还忍受着班主任的歧视排挤,最终压力过大、愤世嫉俗的他选择用死亡来唤醒所有人。现在,那些伪装多时的老师和校长收取的费用都用“校务费”、“资料费”等等来搪塞过去。在这个学生血淋淋的自杀背后,这些伪装实在丑陋至极。没有说服力,可能是事实,但一个学生的话可能有偏见,可能是太敏感了,甚至可能是心理有问题,太敏感,心理承受能力太差。

这个事实已让我震惊,但我从未想过就连应该秉公办事的执法人员也用伪装骗取了大量钱财。轰动一时的“钓鱼案”便是一个很好的例子。那些执法人员因为真正的黑车没有过多钱财可诈,而去用“钓鱼”的卑劣手段一些开高档车辆的车主下手。他们拥有“执法”的伪装,让受害者有口难辩。他们身为社会的管理层人士,不但不以身作则,反而干起了诈骗的勾当。

从普通百姓到中学老师校长,然后是执法人员,各色各样的伪装让我眼花缭乱例子过于片面。甚至有点极端,且分析只是在事物的表面现象,议论文一定要从现象到本质,我已无法想象社会如果按这个趋势发展下去会形成怎样一种局面。

我们不应该再沉没下去了,棉队(面对)如此令人忧虑的社会现状,身为公民的我们应该勇敢地站出来,果断地撕下所有的伪装,还社会一片和谐。可以看做主旨句、中心句,但已经偏离本文在开头提出的中心论点——腹有诗书气自华,满腹经纶的人没有必要过度修饰自己

简评:

个人给分:75分关注社会生活,见闻广,素材新颖。作为议论文更重在从现象中挖掘本质特征,将一个观点论述清楚。一般可以从以下四个方面选择一个角度进行论述:是什么,为什么,怎么做,结果会怎么样。

就话题“伪装”而言,可论述以下角度之一:伪装的本质是什么,人为什么要伪装,人怎么样去伪装,伪装会有什么样的结果等。

也可以从反面立意:做真实的自己。从本文的开头来看,中心是选定了“腹有诗书气自华,满腹经纶的人没有必要过度修饰自己”(这个观点还是有点浅,可以论述应该保持自己的本性,不必随物欲洪流既然深化到不必随世俗)也即是论述要做真实的自己。然后用事例进行论证,比如陶渊明辞官归里,过着“躬耕自资”的农人生活,只为不向乡里小儿折腰。李白“天生我材必有用”,一生好游名山,一时糊涂去朝中做官,最终“梦游天姥吟留别”等例子,再回到现在生活中自己身上是否有伪装的痕迹,认清伪装的本质或者它的复杂性。

伪装[解释]

1.假装。例如:伪装进步。2.假的装扮。例如:剥去伪装。3.军事上采取措施来隐蔽自己,迷惑敌人。4.军事上用来伪装的东西。5.某些动物的一种求生或生存本能。伪装是动物用来隐藏自己,或是欺骗其他动物的一种手段,不论是掠食者或是猎物,伪装的能力都会影响这些动物的生存机率,主要的方式包括了保护色、警戒色和拟态。

反义词:真诚,真实

真诚在字典里的解释为:真实,诚恳,不虚伪。

资料附录:

高考阅卷专家:通过作文真实表达自己的心灵

满分作文:写身边事以情动人

一些参加语文阅卷的老师认为,与去年相比,今年满分作文不多,但今年满分作文最突出的,就是作者能够结合身边的生活和自身的感受进行构思和选材。

一位高考语文阅卷组大组长对题为《三生有幸遇见你》的作文印象深刻。他说,考生以第一人称和第三人称来写故事,仅从标题来看,以为是一段恋情。但文章以特别抒情的笔调,回忆了作者的妈妈去世后,一位女老师无微不至地照料自己的故事。“这篇作文中的很多情节特别感人,比如女老师在中考时为孩子送饭的细节让人流泪、叩人心扉!”这篇作文最后被评了满分。

另一篇满分作文《三缄其口》,写的是一位复读生在复读压力下,一直很低调地学习。在一年几近沉默的生活中,他最终感受到了老师、家长、同学的关爱。专家认为,这篇作文与上篇异曲同工,最打动人的也在于它的真情实感。

还有的满分作文则通过认真观察自己熟悉的生活现象,进行了独立的思考。如议论文《三步之遥》,写对邻居的“认识”除了知道他什么时候“开门关门”之外,其他一概不知,阐述了现代社会人与人之间的感情疏远。一位专家说:“这名学生写的是‘城市高楼病’这一普遍现象。虽然选材很常见,但他融入了自己的感悟和思考,对社会现象的揭示和分析比较深透。”

不足:远离生活平庸空泛

专家分析,今年的作文审题难度不大,人人可动手写,但相当一部分都显得比较平庸、空泛,得45分左右中等成绩的最多。

专家认为,今年作文的命题本身指向很单一,“框住”了学生,加上学生不善于从生活实际出发,使得大多数作文要么内容空泛,要么语言贫乏,选用的材料差不多,叙事流水账,缺乏个性化。

武汉中学一位参加阅卷的语文老师说,平庸作文的另一种毛病是没有考生自己的思考,相当一部分作文中都是古人、名人怎么说,不是孔子、孟子,就是诸葛亮、刘备。还有的作文大而空,不着边际。

因命题太宽泛,今年高考还出现了“宿构”现象,即有的学生套用别人文章的构思,有的甚至抄袭。这些作文得分都不高。

“作文即我”:做生活的观察者和思考者

湖北省武昌实验中学高级教师江国民认为,从今年高考作文暴露出来的问题可以看出,学生平时的作文基本功训练还要加强,除了写作技巧外,最重要的还是要夯实感受生活和锻炼思想的基本功。他说,学生平时要学会关注社会、生活和自我,比如邻里、社区、城市、人际交往、自己的心理变化等。“现在的信息渠道很发达,学生们通过报纸、电视、网络等,对很多事情还是‘有所知’,但大多数人没有做到‘有所思’”。

江国民认为,老师要引导学生明白自己作文表达的价值是什么。写作不是为了单纯地完成一篇作文,也不是重述前人的思想,而是要用自己的方式表达思考、展现个性。“孩子们要做生活的观察者和思考者,把写作文当作表达心灵的需要”。

[满分作文1] 记叙文

三生有幸遇上你

湖北一考生

前生,今生,后世,这三生我所有的幸运都只是能够遇上你。

——题记

佛说,因果有缘,千百年的轮回皆由缘而起。我想上辈子也就是前生,我一定是千万次地回眸,亿万次地寻觅,才能在滚滚人流中遇到了你,唯一的你!

我知道我是一个受命运诅咒的孩子。在我很小很小的时候,上天就带走了我的妈妈,我不知道我的命为什么这么苦,在事实面前,任何理由都过于苍白,我能做的只是接受……一个熟悉的身影,眨眼间就消失了,那种感觉,那种心痛贯穿了我的整个生命,从此,我变得敏感多疑,寡言少语,心灵封闭,没有安全感,缺少人情味儿。

我一直认为我会一直这样生活下去,从始至终与空虚相伴,与孤独同眠,然而,三生有幸,上帝让我遇见了你……

我还记得第一次见到你,是在那个微凉的晚秋,枯黄的叶子漫天飞舞的时候。你作为我的小学三年级的班主任出现在我的视线里,微胖,短发,一身黑色衣服,笑时给人温暖,不笑时给人一种严肃之感。事实上,那时,我对你没有任何多余的感情,因为我已经习惯于一个人独守自己的心灵世界,不容外人涉足,那是我伪装到最后的坚强,也是不容任何人去打破的宁静。

奇怪的是,你并没有因为我的冷漠而忽视我,你让我当上了学习委员,掌管着班上的学习大小事务。一有机会,便表扬我,一有时间,便找我谈心,鼓励我多与人交往,还不断地教我一些做人的基本道理。你是心疼我的,我知道,可是,你知道吗?我心里的冰块是那么牢固,那么寒冷。要想融化它是多么的艰难啊!

时光在你的关心和我的冷漠中犹如白驹过隙,三年一晃就过去了,我离开了你,升上了重点初中,与你的联系也开始少了许多,但是,我没有想到的是,你始终没放弃过对我的感化与疼爱。

几年如一日,你对我关爱有加,问寒问暖,情浓如水。

特别是中考前的那个下午,我还记忆犹新。你托人送给我一封信,当看到信封上的熟悉笔迹时,我感受到了世界上最美的亲情。展开信笺细读,你说:加油,好好考,我始终相信你,你是最棒的!我的眼泪潸然而下,心里有股暖流在涌动,那是多年来未曾有过的涌动,我仿佛听见了自己心里的冰层开始破碎的声音,我仿佛听见了天使弹奏的美妙的歌声,惬意极了,我不禁笑了,真的,这是妈妈“走”后,我的第一次幸福而快乐的微笑。

考入县城重点高中后,我们学校与你家的距离更远了,但我们的心却更近了。你时常拎着水果来看我,你给了我全部的母爱,全部的亲情。我开始相信在这个世界上,真的有一种爱是不计回报的,是博大精深的,是能够包容我所有的悲伤和困苦的。你的信笺和电话成了我温暖的源泉,你的看望和谈心成了我愉悦的家园,你的汇款和米菜成了我幸福的粮仓,在我渴望的时候,你是春天般的及时雨。

高考临近,你发短信来说:“孩子,亲爱的:你要认真复习啊,好好考试,我一直认为你是最优秀的孩子!”老师,你不知道啊,我又一次落泪了,你老是惹我哭,惹得我激动的哭,惹得我高兴的哭……

今天是六月七日,高考的第一天第一科,此时,我想,你肯定捧着保温盒已经站在了考场门外,因为你说过,离这儿再远也一定来送考的。今天不知为什么你来晚了,是拎的东西多了,还是堵车了?是节约车费步行艰难,还是走错了路?……如果你现在已经从百里之外赶到了这儿,我真的很想跑到考场外,狠狠地拥抱你,亲吻你,对你说一声:“我想叫你一声妈,老师!”

妈,我三生有幸遇见了你,虽然你并不是我的亲生妈妈,但你满足了我对母爱所有的希望,妈,我爱你!是你教我懂得爱,懂得生活,懂得追求。上帝是公平的,它带走了一个亲妈,却还给我一个伟大的母爱!

三生有幸遇见你,希望我还有下一个“三生”,再下一个,生生世世,永远有幸与你相见!

妈妈,你听见了吗?但愿生我之身的妈妈升入天堂,爱我之身的妈妈永驻人间!

我爱你,妈妈!

[名师点评]

这是一篇充满真挚感情的佳作。文章的标题“三生有幸遇见你”,就富含感情色彩并带有悬念,开篇题记,以精练的语句诠释了三生,并强调突出了“你”在“我”心中的重要位置,这样为下文定下了感情基调。第二段,笔锋一转,简要叙述回忆失去母亲的痛苦经历,第四段开始详写“有幸”遇见一位仁慈温柔而关爱学生的老师,特殊的背景下的情感经历,震撼心灵,催人泪下。最后抒发对老师那种母亲般的关爱的歌颂之情,对人生情感的体悟和认识,水到渠成,余音绕梁。

[亮点透析]

文章扣住“三生有幸”来立意,叙述了一个感人的故事,切合题意。

运用第二人称来叙述,使感情的抒发自然真切;通过具体的细节描写,让感人的情景历历在目,震撼心灵,催人泪下,这些凸显了本文以情动人、感情真挚的特点。第四段作者详写“有幸”遇见一位仁慈温柔而关爱学生的老师,从外貌、服饰、谈话、写信、送考等细节着笔来描写,使充满母爱的老师的形象丰富感人。

真挚感情的抒发,必须有与之相应的充满感情的词句,“枯黄的叶子漫天飞舞”,“我们学校与你家的距离更远了,但我们的心却更近了”,“你的信笺和电话成了我温暖的源泉,你的看望和谈心成了我愉悦的家园,你的汇款和米菜成了我幸福的粮仓,在我渴望的时候,你是春天般的及时雨”,这样的词句颇具表现力。

[满分作文2]议论文

堪思量

湖北一考生

老子说:“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源远流长的中国、传统文化的长河里,有关“三”的哲理典故比比皆是,如“三省吾身”、“三缄其口”、“三思而行”等,不胜枚举。这些短语中的“三”,大都不是确指,而是包含有“多数”“反复”等含义。可以这样说,在传统文化中,“三”凝聚着中国古代哲学思想的精华。

三省吾身

荀子曰:“君子日参省乎己,则知明而行无过矣。”看来,君子与凡人的差别不在于是否行无过,而在于是否能反思行为,反省自我。人非圣贤,孰能无过?何况一般的人呢!有了过失,没有什么害怕的。关键在于过失者要有时刻警醒自己的意识和行动,要在多次的反省中寻找失败的原因,总结失败的教训,“不贰过”,这才是获取成功人士的关键。

然而,反思自己是严格解剖自己的艰难过程,并非一蹴而就,它需要经历一次次痛苦的考验。“三省吾身”是循环往复的检讨,经历着恒久的折磨。反思愈频繁彻底,也就愈能达到至善至美的人生境地。

三思而行

这个词出自《论语》。鲁国的大夫季文子,做什么事情之前都要反复地考虑。孔子知道了,说:“想两次就可以了。”

像鲁国大夫季文子这样的人,有智慧,有才华,遇事再思就可以了,孔子认为用不着“三思”。后来,“三思而后行”,成为人生必不可少的思维方式和行为准则。一般地讲,我们遇到问题,应该动脑想一想。一思,确立做事的目的、方式、方法及原则;再思,从相反的方面去推敲做事的方式、方法和结果;三思,通盘考虑,全面衡量,筛选出最优方案,确保万无一失。只要是把问题考虑得周到了,想得仔细了,做到稳妥了,那么,也就达到了思考的真正目的。

应该看到,人们的过失大部分是由于莽撞不计后果造成的。特别是我们年轻人血气方刚,更易丧失理智,感情用事。所以,长辈教导的“凡事多动脑子,三思而行”,就显得十分重要了。

至此,不禁让我想起了《篱笆·女人·狗》中的主题歌的歌词,因为它对生活中的人们的劝诫很耐人寻味:

“再也不能这样活/再也不能那样过/生活就得前思后想/想好了你再做。”

举一反三

“举一反三”的意思是告诫人们从一件事情类推而知道许多事情,其实就是一种由此及彼,以已知推理未知的方法。这个词语正好体现了在事物的纷繁复杂之中探寻一般规律的特征,所包含的“一”,即一条适用于解决一类问题的思想、经验和规律,体现无限的生活现象中蕴含有限的规律、有形具体的物象里面潜藏着无形抽象的生活哲理和智慧。因此推求规律先要尽可能穷尽其“三”,抽象其本质特征,形成解决问题的方法,再去指导实施疑难问题的解决策略。

“三”字是一台显微镜,让我们窥视出一种思维方法,一种哲学思想,一种人生智慧,其中的学问大着呢!

“三”字涵义,堪思量哟!

[名师点评]

文章主体部分选取了“三省吾身”、“三思而行”、“举一反三”三个成语,组合谋篇,挖掘分析其中蕴含的人生哲理——反省要恒久,事前要慎思,推求要深入。用例准确,分析还比较充分,最后的结尾语言不仅引人思考,把分析辐射到了文外,更显情趣深长。

[亮点透析]

文章扣住“三”字,选取了“三省吾身”、“三思而行”、“举一反三”来写自己的联想和感悟,内容充实。

文章开头引用老子的话引出话题,主体部分以三个成语作小标题,结尾部分以精练的语句归结全文,这种“总—分—总”式的结构,章法严密,结构严谨。

文章将三个成语各自不同的含义,归结到“思维方法,哲学思想,人生智慧”上来理解,观点具有启发性。

话题作文高效法——探究因果法

说及探究因果,我们就会想到朱熹的哲理诗《观书有感》:“半亩方塘一鉴开,天光云影共徘徊。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水为什么会如此清澈,因为有源头活水源源不断地流进来。此中逻辑,显然是因果关系。

探究因果法

说及探究因果,我们就会想到朱熹的哲理诗《观书有感》:“半亩方塘一鉴开,天光云影共徘徊。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水为什么会如此清澈,因为有源头活水源源不断地流进来。此中逻辑,显然是因果关系。 追溯事物的根由,分析问题产生的原因,或者推理事物发展的结果,得到反映事物本质的结论,这就是探究因果。 从思维过程看,探究因果有两条路可走: 一是由结论而追溯原因。如林庚的一段论述: “木”仿佛本身就含有一个落叶的因素,这正是“木”的第一个艺术特征。要说明“木”何以会有这个特征,就不能不触及诗歌语言中暗示性的问题,这暗示性仿佛是概念的影子,常常躲在概念的背后。“木”作为“树”的概念的同时,却正是具有着一般“木头”“木料”“木板”等的影子,这潜在的形象常常影响着我们会更多地想起了树干,而很少会想到叶子,因为叶子原不是属于木质的,“叶”因此常被排斥到“木”的疏朗的形象以外去,这排斥也就是为什么会暗示着落叶的缘故。(选自林庚《说“木叶”》,有改动) 作者首先提出一个观点:“木”含有一个落叶的因素。由个别上升到一般,即诗歌语言富于暗示性(这是林先生的一则文艺理论,在诗歌研究领域里是一个重要的学术观点)。然后探求形成这一“暗示性”的原因:因为我们看到“木”,会更多地想起树干而将叶子排斥开去。这里林庚探究因果运用的就是由结论而追溯原因的思路。可见,追根溯源就能写得深刻。 二是由原因而推及结果。例如鲍鹏山的一段话: 与叙事艺术紧密相联,《左传》在写人艺术上也取得了很高的成就。显然作者认识到了,作为历史主体的人——尤其是当事人,其品性、人格、性情、修养、见识等,对历史事件的发展起着重要的导向作用。所以,《左传》写人,也是为了“叙事”,为了更好地叙事,更好地说明事件发生、发展的原因。(选自鲍鹏山《历史何以成为散文》) 人作为历史主体,对历史事件的发展起着导向作用。这触及了人的历史特性、社会属性。作者在此基础上推理,得出《左传》“写人”是为了“叙事”的结果。“结果”这一层可以视为《左传》的一条写作规律及其艺术价值取向:写人是为了叙事,叙事艺术是主体。这个学术结论,闪耀着智慧的光芒,当然是颇为深刻的。这里鲍鹏山教授探究因果所走的就是由原因而推及结果的路。 探究因果,可以理解为用原因去证明结果,或者用结果去证明原因。这同逻辑学上的演绎推理有着密切的联系,实际上就是一种省略的演绎推理。

阅读剩余内容
网友评论
相关内容
延伸阅读
小编推荐

大家都在看

逆风飞翔作文 中考满分写人叙事作文 苹果三年级作文 喜欢狗的作文 枫桥夜泊作文 四年级作文读后感400字 不破不立作文 写小熊的作文 这就是爱作文450字 格列佛游记作文 鸡蛋实验作文 关于体检的作文 劳动体验作文400字 分别的那一刻作文600字 我眼中的幸福作文600字 我爱的人英语作文 我的暑假作文四百字 描写刺猬的作文 小学生作文放风筝 初中生优秀作文选 鲜肉月饼作文 写元宵节的作文500字 做作业作文 自由的作文300字 我的成长故事作文800字 有关清明节的英语作文 小金鱼作文450字 我是雪花作文 关于一篇写景的作文 作文最美的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