趣文网 > 作文大全

体验生活感悟哲理

2020-10-15 19:40:01
相关推荐

体验生活感悟哲理 ——“感悟式生态作文思维训练”教学实录 课例背景“感悟式生态作文”是笔者在作文教学过程中深入 思考、几经尝试的一种写作思维模式。努力从学生实际 出发,从学生生活出发,从学生身心出发,让学生在体验 中激发写作欲望,在尝试中提高创作能力,将作文教学 从简单的句、段、篇领域拓展到写作思维的训练,真正让 学生体味到写作是自我思想的个性表达。 下面是基于此种写作思维推出的一堂市级公开课 实录与点评。 教学目标 1.让学生感受生活与感悟的关系,了解感悟的一般 思维方式。 2.培养学生的感悟能力,从平凡的生活事件中感悟 出一定的哲理启示。 教学实录与点评 课前准备:课前五分钟,大屏幕上呈现课名“体验 生活 感悟哲理”。 一、生活琐事导入 师:同学们,我们平时在写作上有许多心得,也有 许多的困惑,其中一点就是有同学感慨“没什么东西好 写”。其实,我们看似平淡的生活中有很多素材可以写成 文章。比如现在天气有些冷了,有同学晚上睡觉经常掉 被子,有过这样的经历吗?(许多学生应声表示)掉了被子 你是怎么做的呢? 生1:我马上拿起来,重新盖好,免得着凉。 生2:有时自己也没感觉,冻醒了才知道,这才重新 盖好。 生3:我感觉冷,但往往拉着个被角睡觉,可能自己 有些懒吧,呵呵。 师:同学们的不同做法产生了不同的结果,有些同 学不仅受冻,或许还伴有伤风、感冒、发烧、流鼻涕等后 遗症。那么,你从掉被子这件事中,有没有得到一些启示 生1:我觉得做事要勤快些,否则往往会产生不良后果。生2:我觉得做事如果预见到了不良后果的话,要 付诸实际行动,否则会自食其果。 (点评:以生活琐事导入课堂,一来显得轻松自然, 二来也是为从生活琐事中理解“感悟”作准备;同时,结 合学生的生活体验,符合学生学习语文的认知规律。) 二、文段实例诠释 师:同学们能从这件事中获得这些启示,值!!!有 一位去年刚毕业的学长,他也有过掉被子的经历,并且 把这件琐事写成了一篇文章,其中有这么一段,我们一起 来看看吧。(屏显,教师请一生读。) 生活与学习中有很多这样只要一“伸手”就能办到的 事情,但往往我们却懒于“伸手”,以至于一些触手可及的 事情都无法做到。学会“伸手”,勤于“伸手”,那样就会 有很多事情迎刃而解。 ——选自《“掉被”的启示》 师:这段文字由“掉被子”这一生活事件,联想到对待 “生活和学习”的态度——学会“伸手”、勤于“伸手”。对 “掉被子”的认识可谓独到深入。这种由生活事件联想到 其他方面的构思,我们可以称为“感悟”。(教师板书) 感悟 生活事件——启示哲理 (点评:通过学生的习作片段这一实例,使学生由感 性到理性地理解写作中的“感悟”式思维;以文段为例, 也为学生提供了感悟式写作的范例,为下面进行当堂片段 写作作铺垫。) 三、生活事件训练 (屏显图片,一胖学生坐在运动场上) 师:同学们认识图片上的这位同学吗? (大多数学生立即表示认识,并且有许多学生说出了此 同学的名字。) 师:对,这位同学就是六(2)班的孙辰,你们是怎么 认识他的啊? 生1:校运动会上他参加了1500米长跑,而且人这么 胖,出乎我们的意料。 生2:他还跑了个最后,被人家拉下好多。 师:你还能记得当时的场面吗?有谁还清晰地记得? 生1:当时他几乎吸引了全体同学的目光,成为运动 场上的焦点。 生2:最后一圈时,大家都不约而同为他喊加油,最 后还有很多同学、老师为他鼓掌。 师:掌声是对他跑完全程的肯定和赞赏。那么,运动 会过去快一个月了,这一幕为什么会留给你这么深的印象? 生1:他能坚持跑完全程,他的毅力让人佩服。 生2:大家对他的失败没有给予嘲笑,而是报以肯定 的掌声。 (点评:聚焦生活事件,通过回忆、评说,使学生在脑海中再现事件的真实情形,获得直觉上的第一体验,为 深入感悟、获得哲理作认识和理解上的准备。) 师:大家说了各自的理由,我心中有一些疑问:你是 不是可以给我一个合理的解释? 18 心存疑问(1)明知1500米不是自己的强项,获奖无望,或许还 会引来某些人的嘲笑,但他却站在了1500米的跑道上。有 人说这位同学真傻,你怎么看? (2)他一开始就落后,中途又落下两圈,最后一名已 成定局,但他没有停下脚步。有人说干脆退出,你怎么看? 对第(1)问,学生有代表性的观点如下: 生1:我觉得他的选择不明智,明知自己不是跑长跑的 料,为什么还要报这个项目呢?这不是一个很傻的举动吗? 生2:我觉得这是他有勇气的表现,他敢于面对自己 的弱项,敢于挑战自己,因此不能说傻。 对第(2)问,学生有代表性的观点如下: 生1:我觉得这是坚持不懈的毅力,值得肯定,哪能 轻言放弃呢? 生2:我倒觉得他应该学会放弃。败局已定,放弃也 没有人会说他,他已经尽力了。 (点评:通过上面两个富有启发性的问题,重在激发 学生的品味、理解能力,帮助学生寻找品味的角度,找准 感悟点;同时,也为学生进行自主感悟树立范例。) 师:你还有哪些引起我们思考的发现?从中能感悟到 些什么吗?(前后小组讨论,推荐一个记录与发言) 小组代表1:当他中途落后别人两圈,有人喊“加 油!加油!”有人说“别跑了”。这让我有所感悟:给落后 者一份鼓励,就是最大的帮助,是雪中送炭;嘲讽者才 是可耻的。 小组代表2:当离终点还有百米左右,看台上所有的 同学都不约而同地起身鼓掌,我从这个现象中感悟到要 “不以成败论人”。 教师根据同学回答,实际课堂形成了如下板书: 感悟 生活事件——启示哲理 选择:明智与冲动 挑战:面对与逃避 过程:坚持与放弃 孙辰与1500米 态度:鼓励与嘲讽 价值:胜利与失败 (点评:通过小组合作,激发学生进行感悟,发现事 件的不同感悟点,形成不同的启示哲理。) 师:有了这样的感悟,下面请你选择一个角度,写成 一段富有启示哲理的文字,并相互交流。(5分钟) (屏显写作提示) 有适当的情形描述;有自己的感悟哲理;拟 一个有韵味的标题。 (点评:在进行深入感悟的基础上,学生根据写作 要求创作文段,以文学的形式呈现自己对事件的个性感 悟,体现了作文教学的根本。) 四、教师下水 (屏显教师下水文) 最好的教育 让孙辰同学参加1500米比赛,这在我的意料之外, 他的身体素质与遥远的1500米之间,令人找不出丝毫的联 系。他在跑道上遇到了远胜于终点的恐惧:有观众最初的 嘲笑,有中途落后的难堪……看着他面露疲态、体力不支 的模样,有哪位班主任会给予他这样的重任?但他也赢 得了同伴一路的鼓励,赢得了观众不约而同的掌声。突然 觉得,他会在这一次艰辛的征程中收获许多许多:勇气、 信念、毅力、执着……我应该为他的老师叫好,她能放弃 运动会中宝贵的几分,给予一个学生一份信任、一个机 会、一次磨炼……这不正是对学生最好的教育吗?身为老 师的我,在将荣誉、机会、表扬给予优生的同时,更需要 给予那些最渴望信任与鼓励的孩子。 生1:我觉得老师是从一个教学工作者的角度来看 待此事,并且产生感悟的,很符合实际。 生2:我觉得老师的语言虽然没有什么华丽的辞藻, 但读起来还是很有感觉的。 生3:老师的标题好像很平常,是不是可以改得更有 文采些? (点评:教师参与课堂创作,师生互动,教学相长,更重要的是教师参与创作,也拉近了师生间的距离,一定程度 上激发了学生的写作热情。) 师:通过“感悟”这种思维,我们就能从日常生活的 经历中,获得许多写作素材,并且也能写出具有一定生活 哲理的文章。在以后的写作中,就让我们多多尝试“感 悟”这种写作构思吧,希望它能给大家的作文带来提高 和进步。 总评 一、深入文学创作的思维领域,立足写作教学的本质。 该课的教学内容定位于“感悟”式写作思维的训练, “感悟”正是文学创作(包括学生写作)的思维特点之 一。只有从思维上理顺头绪,才能有文字形式的文学作 品诞生。该课教学内容正是抓住了这一中学生写作中普 遍存在的思维盲点,把充分认识、培养、训练学生的感 悟性写作思维作为写作教学的重点。所谓“源头活水”, 文学作品的“源”在生活,更在是有写作转化功能的思 维上。只有激活这一源头,才会有文思,才会有文学创作 的热情。教学中,教师的教学目标明确,主题鲜明,课堂 重点突出,整个课堂以学生的思维训练为主,这和一般 写作教学中注重例文分析、技法训练是有本质区别的, 也让我们对“什么是写作教学”“写作教学教什么”的问 题有了更深入的认识。 二、注重生活素材的发现,挖掘生活现象中的看点。 许多学生感叹生活单调,写作无材,的确,中学生的 生活圈子相对狭小,但若因此就放松生活素材的发现、 积累,势必错失提升写作能力的契机。生活是丰富的,丰 (下转第32页) 32片土地上的一缕缕伤痕,都承载着我们这个国家、我们这 个民族甚至全人类惨痛的历史,我们又怎么能够将它轻轻 拂去?每当我经过圆明园的断垣残壁,我总会记起中华民 族的那段屈辱的历史;每当我走过南京日军大屠杀遗址之 一的万人坑,我总会想起我们饱受外族蹂躏的过去…… 珍视历史遗留的伤痕绝不单单是为了怀旧,而是让我 们仔细地分析这些伤痕的成因,从中汲取于我们有益的东 西,从而不让这屡屡伤痕在我们居住的地球上重新出现。 正是因为这些伤痕的存在,才会让我们更容易体会出今天 生活的美好,从而珍惜这美好的一切。 不要想方设法去为历史的伤痕整形了,把你的精力投 入到新生活的建设之中吧! 写作分析 文章以一组假设性的排比句开篇,将现实生活中的 那些试图抹去历史陈迹的念头和行为展示在读者面前; 接着通过对丰富的实例的分析,揭示出这些历史陈迹所 蕴含的现实意义和历史意义,凸显出“为伤痕整形”的 想法和做法的愚蠢和荒诞。结尾以一句号召性的话收束 全文,深化了文章中心,堪称豹尾。整篇文章材料丰富翔 实,观点鲜明精辟,议论言简意赅,虽为议论文,但激情 澎湃,语言富于文采,有极强的感染力。 伤痕的意义 有过到奥斯维辛集中营参观经历的人都有这样的体验:在他们进入这座恶名昭著的纳粹集中营之前,奥斯维 辛这座小镇的街道旁的那些低矮的咖啡屋根本无法引起 他们的注意;可当人们走出那座阴森恐怖的人间地狱时, 街旁那些沐浴在阳光下的咖啡馆一下子成了人们拥聚的地 方。因为这些刚刚摆脱黑暗的人们瞬间发现了人间最美好 的东西——自由的可贵。他们要坐在这里,坐在这看得见 那座地狱的地方,在自由的阳光下激赏日常生活的美好。 奥斯维辛集中营之旅,让这些原本生活在自由之中却 很少觉察到自由存在的人们,深深感受到了自由和阳光的 美好,感觉到了日常生活的温馨——或许这就是历史伤痕 的意义。 而人性的弱点恰恰就在于:没有困苦生活的比照,我 们常常会无视幸福的存在。 去年暑期,我随正在一所名牌大学读研的表姐来到了 她支教的地方——西南边陲的一所位于大山深处的乡村人 家。这里孩子的食谱是:“早上洋山芋,中午马铃薯,晚上土 豆。”每天吃着同一种食物,很多人都光着脚走上十几甚至 几十里的山路来到学校读书。这些孩子对表姐这位来自城 里的名牌大学的支教老师特别依恋,恨不能把每一天的每 一秒钟都利用起来,好从表姐那儿多获得一点知识。这样 的情景,让对学习多少已有几分倦意的我幡然醒悟:我必须 珍惜自己的学习条件,好好读书!我甚至萌生了一个心愿:我 也要成为表姐那样的支教者,用我所学的知识来改变这些 处在困境之中的孩子们的生活。贫穷的生活,磨砺了这些孩 子们的心灵,也感化了我,甚至让我为自己所享受的幸福而 惭愧。我唯一能做的就是把这种幸福转化成一种精神的力 量,转化成知识,用以改变这里的孩子们的生活。 贫困这道“伤痕”改变了我对这个世界的认识,改变 了我的人生观。 所以,当我们对自己的生活感到厌倦,对生命中公式 化的行程感到乏味时,不妨去领略一下大地上的累累伤 痕。从那些层层叠叠的弹痕和弹坑中,你会悟出和平生活 的美好;从那些哀鸿遍野的难民营里,你会觉察出安定生 活的幸福。奥斯维辛集中营的阴森恐怖,让你对反人类的 独裁者说不;圆明园的残壁断垣,让你为今天祖国的繁荣 富强而自豪、庆幸…… 伤痕的意义就在于,它时刻警醒我们,不让新的伤痕 重新在我们身上、心里和国土上出现。 写作分析 文章以参观奥斯维辛集中营的游客的特殊感受入 笔,将读者带进了一种特殊感受的体味中,很吸引人,也 很有韵味。接着以自己的一段亲身经历,揭示出伤痕的 意义就在于让人们觉察出了平凡生活的美好,从而激发 出我们热爱生活、创造生活的激情。文末照应开头,列举 了各种实例,进一步点明伤痕的意义。结句“伤痕的意义 就在于,它时刻警醒我们,不让新的伤痕重新在我们身 上、心里和国土上出现”堪称警句,画龙点睛。 (江苏省盐城市景山中学高中部;224001) (上接第18页)富的生活还需要发现、品味。本课堂上,教师将学校运动 会的一幕作为切入口,引导学生进行感悟思维训练,使学 生对自身生活经历有了新的认识,更提升了学生的文学 创作思维能力;同时,也减少了学生对写作的恐惧感。只 有身心贴近,才能有真实的情感体验与哲理感悟。 三、理顺课堂教学环节,符合作文教学的认知规 作文教学需要一个从感性到理性的认识飞跃,合理的教学步骤正是这种教学认知规律的体现。该课设计中 的几个教学环节,使学生对“感悟”这一思维方式经历了 感受、认识、理解、运用的过程。“生活琐事导入”,使学 生从自身经历中体验“感悟”,属于体验感受阶段;“文段 实例诠释”,通过学生的写作片段,从写作上对“感悟”有 了进一步的认识,属于理解阶段;“生活事件训练”,引导 学生关注亲身经历,由浅入深地对事件进行认识和感悟, 是该课的教学重点,具体环节步步深入,符合认知规律; “教师下水”,既是教学成果的检验,同时也符合师生平 等的原则,有力地促成了课堂的和谐氛围。 (浙江省慈溪市阳光实验学校;330200)

阅读剩余内容
网友评论
相关内容
延伸阅读
小编推荐

大家都在看

秋天的作文300字 为什么要学英语作文 劳动最光荣作文结尾 春节里的一件事作文 参加俱乐部的英语作文 勿以恶小而为之 作文 小学生作文批语 秋天的家园作文 一次小实验作文300字 玩摩天轮作文 作文竞赛简报 作文运动会题目 挑山工精神作文 我喜欢的一天英语作文 网球比赛作文 师生之间作文600字 好暖作文 以夏天为主题的作文 生日聚会英文作文 那个人改变了我作文 暑假活动英语作文 梅花作文450字 我以书本为知己作文 关于介绍自己的英语作文 与读书有关的作文 精彩半命题作文 遇见你真好作文600字 荡秋千作文 付出与分享作文 与什么交朋友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