趣文网 > 作文大全

孔子简介200字

2020-10-15 20:40:01
相关推荐

孔子(前551~前479),名丘,字仲尼,春秋末期鲁国陬邑(今山东曲阜市东南)人。我国古代著名的思想家、教育 家、儒家学派创始人。自西汉以后,孔子学说成为两千余年 建社会的文化正统,影响极其深远。现存《论语》一书,是研究孔子学说的主要资料。 孔子(前551~前 479),名丘,字仲尼,春秋末期鲁国 陬邑今山东曲阜市东南人。我国古代著名的思想家、教育 家、儒家学派创始人。相传有弟子三千,贤弟子七十二人, 孔子曾带领弟子周游列国十四年。晚年潜心致力于古文献整 其思想以“仁”为核心,“仁”即“爱人”,倡导推行“仁政”,且应以“礼”为规范,“克己复礼为仁”;提出“正名”主张,以为 “思”的结合,所谓“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首创私人讲学风气,主张因材施教,“有教无类”,“学而不厌,诲 人不倦”,强调“君子学道则爱人,小人学道则易使也”。自 西汉以后,孔子学说成为两千余年封建社会的文化正统,影 响极其深远。现存《论语》一书,记载有孔子与门人的问答,是研究孔子学说的主要资料。 孔子的先世出自王家,为子姓殷商遗民。在商朝,孔氏长支被封为宋公负责商朝历代君王的祭祀。商朝灭亡后,孔氏 远祖微子启(商纣王的哥哥、殷末“三仁”之一)受封于宋, 都商丘,奉殷商祀。 木,字金父)避难奔鲁,定居陬邑(孔氏为鲁国人自此始),卿位始失,下降为士,世为鲁大夫。根据古代宗法制度“五 世亲尽,别为公族”,自弗父何让位至孔父嘉已有五代,子 梁)。叔梁纥为鲁国陬邑大夫,颇以勇武闻名于时。《左传襄公十年》载:公元前563 阳虽是个附庸小国,却长于诡计。当诸侯军兵临城下四面楚歌之时,伯阳人大开城门,妄称受降。诸侯军不知其诈而争 入,军人方半, 伯阳人猛然放下高悬的城门,诸侯军有被拦腰截断、各个歼灭的危险。叔梁纥见势不妙,双手托住千斤城门,呼令诸 侯军迅速撤出,避免了一场重大灾难。七年后,叔梁纥与大 夫臧孙纪同守防邑,被齐军团团围困,众寡悬殊,动弹不得。 一天夜里,叔梁纥侦察好敌情,挑选精壮三百,披坚执锐, 乘间突围。将臧孙纪送出重围,然后重返防邑坚守。一往一 来,如入无人之境(《左传襄公十七年》)。由于他有谋有勇, 遂以武功知名诸侯。 足,取名伯尼,又称孟皮。复娶颜徵在,时叔梁纥已六十六岁,而颜徵在还不到二十岁,遂生孔子。孔子三岁时,叔梁 纥卒,孔家成为施氏的天下,施氏为人心术不正,孟皮生母 已在叔梁纥去世前一年被施氏虐待而死,孔子母子也不为施 氏所容,孔母颜徵在只好携孔子与孟皮移居曲阜阙里,生活 艰难。孔子十七岁时,孔母颜徵在卒。孔子十九岁娶宋人亓 官氏之女为妻,一年后亓官氏生子,鲁昭公派人送鲤鱼表示 祝贺,孔子感到十分荣幸,给儿子取名为鲤,字伯鱼,享年五十岁。孔鲤生子孔及,字子思,享年六十二岁,著有《中 庸》,成为儒家经典之一。 孔子生于鲁国陬邑昌平乡(今山东曲阜城东南)。因父母曾为生子而祷于尼丘山,故名丘,字仲尼。其生月生日《史记》 未记,按《谷梁传》所记“十月庚子孔子生”,换算为当今之 公历应为公元前551 孔子生在鲁国。鲁国为周公旦之子伯禽封地,对周代文物典籍保存完好,素有“礼乐之邦”之称。鲁襄公二十九年(前 544 年),吴公子季札观乐于鲁,叹为观止。鲁昭公二年(前 540 年),晋大夫韩宣子访鲁,观书后赞叹“周礼尽在鲁矣!” 鲁国文化传统与当时学术下移的形势对孔子思想的形成有 很大影响。 孔子早年丧父,家境衰落。他曾说过:“吾少也贱,故多能鄙事。”年轻时曾做过“委吏”(管理仓廪)与“乘田”(管 放牧牛羊)。虽然生活贫苦,孔子十五岁即”志于学”。他善 于取法他人,曾说:“三人行,必有吾师焉。择其善者而从 之,其不善者而改之。”(《论语述而》)他学无常师,好学 不厌,乡人也赞他“博学”。 颜渊等,是较早的一批弟子。连鲁大夫孟僖子、其子孟懿子和南宫敬叔都来学礼,可见孔子办学已名闻遐迩。私学的创 设,打破了“学在官府”的传统,进一步促进了学术文化的下 鲁国自宣公以后,政权操在以季氏为首的三桓手中。昭公初年,三家又瓜分了鲁君的兵符军权。孔了曾对季氏“八佾 舞于庭”的僭越行为表示愤慨。昭公二十五年(前517 鲁国内乱,孔子离鲁至齐。齐景公向孔子问政,孔子说:“君君,臣臣,父父,子子。”又说:“政在节财。”齐政权操在 大夫陈氏,景公虽悦孔子言而不能用。 孔子在齐不得志,遂又返鲁,“退而修诗书礼乐,弟子弥众”,从远方来求学的,几乎遍及各诸侯国。其时鲁政权操在季氏, 而季氏又受制于其家臣阳货。孔子不满这种“政不在君而在 大夫”、“陪臣执国命”的状况,不愿出仕。他说:“不义而富 且贵,于我如浮云。” 被任为中都宰,是年孔子五十一岁。“行之一年,四方则之”。遂由中都宰迁司空,再升为大司寇。鲁定公十年(前500 齐鲁夹谷之会,鲁由孔子相礼。孔子认为“有文事者必有武备,有武事者必有文备”,早有防范,使齐君想用武力劫持 鲁君之预谋未能得逞,并运用外交手段收回被齐侵占的郓、 灌、龟阴之田。定公十二年(前498年),孔子为加强公室, 抑制三桓,援引古制“家不藏甲,邑无百雉之城”,提出“堕 三都”的计划,并通过任季氏宰的子路去实施。由于孔子利 用了三桓与其家臣的矛盾,季孙氏、叔孙氏同意各自毁掉了 费邑与后邑。但孟孙氏被家臣公敛处父所煽动而反对堕成 邑。定公围之不克。孔子计划受挫。 孔子仕鲁,齐人闻而惧,恐鲁强而并己,乃馈女乐于鲁定公与季桓子。季桓子受齐女乐,三日不听政。孔子政治抱负 难以施展,遂带领颜回、子路、子贡、冉有等十余弟子离开 “父母之邦”,开始了长达十四年之久的周游列国的颠沛流离 生涯。是年孔子已五十五岁。先至卫国,始受卫灵公礼遇, 后又受监视,恐获罪,将适于陈。过匡地,被围困五天。解 子,此事引起多方的猜疑。卫灵公怠于政,不用孔子。孔子说:“苟有用我者,期月而已,三年有成。”后卫国内乱,孔 子离卫经曹至宋。宋司马桓魁欲杀孔子,孔子微服过宋经郑 至陈,是年孔子六十岁。其后孔子往返陈蔡多次,曾“厄于 陈蔡之间”。据《史记》记载:因楚昭王来聘孔子,陈、蔡 大夫围孔子,致使绝粮七日。解围后孔子至楚,不久楚昭王 死。卫出公欲用孔子。孔子答子路问曰,为政必以“正名”为 先。返卫后,孔子虽受“养贤”之礼遇,但仍不见用。鲁哀公 十一年(前 484 事相询,但终不被重用。孔子晚年致力于整理文献和继续从事教育。鲁哀公十六年(前 479 年),孔子卒,葬于鲁城北 泗水之上。 孔子终生热衷于从事政治,有一腔报国热血,也有自己的政治见解,但最高统治者对于他始终是采取一种若即若离、 敬而远之的态度。他真正参与政治的时间只有四年多,在这 四年多的时间里,他干了不少事,职务提升也很快。但终究 因为与当权者政见不同而分道扬镳了。此时他已五十多岁, 迫于形势,他离开了鲁国,开始了被后人称之为周游列国的 政治游说,十四年中,东奔西走,多次遇到危险,险些丧命。 后虽被鲁国迎回,但鲁终不用孔子。 孔子自二十多岁起,就想走仕途,所以对天下大事非常关注,对治理国家的诸种问题,经常进行思考,也常发表一些 见解,到三十岁时,已有些名气。鲁昭公二十年,齐景公出 访鲁国时召见了孔子,与他讨论秦穆公称霸的问题,孔子由 此结识了齐景公。鲁昭公二十五年(前 517 年),鲁国发生 内乱,鲁昭公被迫逃往齐国,孔子也离开鲁国,到了齐国, 受到齐景公的赏识和厚待,甚至曾准备把尼溪一带的田地封 给孔子,但被大夫晏婴阻止。鲁昭公二十七年(前515 齐国的大夫想加害孔子,孔子听说后向齐景公求救,齐景公说:“吾老矣,弗能用也。”孔子只好仓皇逃回鲁国。 当时的鲁国,政权实际掌握在大夫的家臣手中,被称为“陪臣执国政”,因此孔子虽有过两次从政机会,却都放弃了, 直到鲁定公九年(前501 年)被任命为中都宰,此时孔子已 五十一岁了。孔子治理中都一年,卓有政绩,被升为小司空, 不久又升为大司寇,摄相事,鲁国大治。鲁定公十二年(前 498 年),孔子为削弱三桓(季孙氏、叔孙氏、孟孙氏三家世 卿,因为是鲁桓公的三个孙子故称三桓,当时的鲁国政权实 际掌握在他们手中,而三桓的一些家臣又在不同程度上控制 着三桓),采取了“堕三都”的措施(即拆毁三桓所建城堡)。 后来“堕三都”的行动半途而废,孔子与三桓的矛盾也随之暴 露。鲁定公十三年(前497 年),齐国送八十名美女到鲁国, 季桓氏接受了女乐,君臣迷恋歌舞,多日不理朝政,孔子非 常失望,不久鲁国举行郊祭,祭祀后按惯例送祭肉给大夫们 时并没有送给孔子,这表明季氏不想再任用他了,孔子在不 得已的情况下离开鲁国,到外国去寻找出路,开始了周游列 国的旅程,这一年,孔子五十五岁。 孔子带弟子先到了卫国,卫灵公开始很尊重孔子,按照鲁国的俸禄标准发给孔子俸粟六万,但并没给他什么官职,没 让他参与政事。孔子在卫国住了约十个月,因有人在卫灵公 面前进谗言,卫灵公对孔子起了疑心,派人公开监视孔子的 行动,于是孔子带弟子离开卫国,打算去陈国。路过匡城时,因误会被人围困了五日,逃离匡城,到了蒲地,又碰上卫国 贵族公叔氏发动叛乱,再次被围。逃脱后,孔子又返回了卫 国,卫灵公听说孔子师徒从蒲地返回,非常高兴,亲自出城 迎接。此后孔子几次离开卫国,又几次回到卫国,这一方面 是由于卫灵公对孔子时好时坏,另一方面是孔子离开卫国 后,没有去处,只好又返回。 493),孔子离开卫国经曹、宋、郑至陈国,在陈国住了三年,吴攻陈,兵荒马乱,孔子便带弟子离 开,楚国人听说孔子到了陈、蔡交界处,派人去迎接孔子。 陈国、蔡国的大夫们知道孔子对他们的所作所为有意见,怕 孔子到了楚国被重用,对他们不利,于是派服劳役的人将孔 子师徒围困在半道,前不靠村,后不靠店,所带粮食吃完, 绝粮七日,最后还是子贡找到楚国人,楚派兵迎孔子,孔子 师徒才免于一死。孔子六十四岁时又回到卫国,六十八岁时 在其弟子冉求的努力下,被迎回鲁国,但仍是被敬而不用。 鲁哀公十六年(前 479 年),孔子七十三岁,患病,不愈而 孔子一生中有一大半的时间,是从事传道、授业、解惑的教育工作。他创造了卓有成效的教育、教学方法;总结、倡 导了一整套正确的学习原则;形成了比较完整的教学内容体 10 系;提出了一系列有深远影响的教育思想;树立了良好的师 德典范。孔子的教育活动大致可以分为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自开始办学,到去齐国求仕之前,约七、八年时间。这一阶段他的门徒还不大多,但是办学有成效,在社 会上已经有了较大的名声。在这一时期,孔子的学生中有比 他只小六岁的颜路(颜回之父),有比他只小九岁的子路。 子路几乎是终生陪伴着 孔子。 游列国之前。这一阶段共计十八年的时间。这十八年中,孔子虽然有四年多的时间在做官从政,但并没有停止授徒。这 一阶段是孔子教育事业大发展的阶段,他的教育经验越来越 丰富,教育水平越来越高,名气越来越大,所收的弟子越来 越多。除了鲁国的学生之外,他的学生中还有来自齐、楚、 卫、晋、秦、陈、吴、宋等国的求学者。孔子的威望已经树 立起来。他的一些有名的弟子,如颜回、子贡、冉求、仲弓 等,大都是这一时期进入孔门的。这些弟子中的一部分人后 来跟随他周游了列国,一部分从了政。 第三阶段:自六十八岁(鲁哀公十一年,前484年)周游 列国结束回到鲁国,到他去世,共五年时间。这时,他虽然 被季康子派人迎回鲁国,但鲁哀公、季氏最终并没有任用他。 他虽然有大夫的身份,有时也发表一些政见,但没有人听从 11 他的意见。他把精力集中到办教育与整理古代文献典籍上 了。这一时期他的学生也很多,并培养出了子夏、子游、子 张、曾参等才华出众的弟子。这几个人后来大都从事了教育 事业。对儒家学派的形成与发展,对孔子思想的传播起到了 重要作用。 孔子在周游列国的十四年中,也没有停止过教育活动。他在卫国、陈国先后住了数年的时间并没有从政,弟子就在身 边,师生之间不可能不进行学术研讨。他带着弟子到列国去 周游,本身就开阔了这些学生的眼界,他们的意志也受到了 磨练。这可以说是一种特殊的教育活动。孔子一生从事教育 事业,相传有弟子三千,贤弟子七十二人,在德行方面表现 突出的有颜渊、闵子骞、冉伯牛、仲弓,在语言方面表现突 出的有宰我、子贡,办理政事能力较强的有冉有、子路,熟 悉古代文献的有子游、子夏。在孔子的弟子中,有不少人都 干出了一番成就,对于当时政治,尤其是对于孔子思想的传 播,对于儒家的形成和发展,起到了重要作用。 纵观孔子的一生,他对他的学生的影响,一部分是通过言传,通过学习古代文献、传授各种技艺,而更多的、更为深 刻的则是身教。他的勤奋好学,他对真理、对理想、对完美 人格的追求,他的正直、善良、谦虚、有礼,他对国家的忠 诚与对老百姓的关心,都深深地感染着他的学生与后人。严 格要求自己,以身作则,既是孔子的高尚师德,也是孔子提 12 出的一条教育原则。孔子爱教育、爱学生,诲人不倦,他能 平等对待学生,做到教学相长,严格要求自己,以身作则。 孔子是具有高尚师德的一代宗师。 月28日(农历八月廿七)~前479 11日(农历二月十一)名丘,字仲尼,春秋末期鲁 国陬邑人。英文:Confucius, Kung Tze 。孔子是我国古代 伟大的思想家,教育家,政治家,儒家学派创始人,世界十 大历史名人之一。 建都商丘(今河南商丘一带)。微子启死后,其弟微仲即位,微仲即为孔子的先祖。自孔子的六世祖孔父嘉之后, 后代子孙开始以孔为姓,其曾祖父孔防叔为了逃避送过内 乱,从宋国逃到了鲁国。孔子的父亲叔梁纥(叔梁为字,纥 为名)是鲁国出名的勇士,叔梁纥先娶施氏,生九女而无一 子,其妾生一子孟皮,但有足疾。在当时的情况下,女子和 残疾的儿子都不宜继嗣。叔梁纥晚年于年轻女子颜氏生下孔 子。由于孔子刚出生时头顶的中间凹下;又因孔子的母亲曾 去尼丘山祈祷,然后怀下孔子,故起名为丘,字仲尼(仲为 第二的意思,叔梁纥的长子为孟皮,孟为第一的意思)。孔 13 子三岁时候,叔梁纥病逝,之后,孔子的家境相当贫寒。 孔子极为聪明好学,二十岁时候,就已经非常渊博,被当时人称赞为“博学好礼”。同时,鲜为人知的是孔子继承了父 亲叔梁纥的英勇,升高九尺三寸(今 1.9米以上),膂力过人,远非后世某些人认为的文弱书生 的形象。并且,孔子酒量超凡,据说从来没有喝醉过。但孔 子从不以武勇和酒量等为豪。孔子青年时代曾做过“委吏” (管理仓库的小官)、“乘田”(管理牧场的小官),事无大小, 均能做到近乎完美。由于孔子超凡的能力和学识,很快得到 不断提拔。到孔子五十一岁的时候,被任命为中都宰(相当 于现在的市长),政绩非常显著;一年后升任司空(相当于 现在的建设部长),后又升任大司寇(相当于今天的公安局 部局部长兼检查部长兼职最高人民法院院长);五十六岁时, 又升任代理宰相,兼管外交事务(由于孔子升迁过快,不符 合当时官员晋升标准,因此为代理宰相)。孔子执政仅三个 月,鲁国内政外交等各个方面就均大有起色,国家实力大增, 百姓安居乐业,各守礼法,社会秩序非常好(史书上称“路 不拾遗,夜不闭户”),奸佞之人和刁民纷纷出逃;同时,孔 子还通过外交手段,逼迫齐国将在战争中侵略鲁国的大片领 地还给了鲁国。孔子杰出的执政能力让齐国倍感威胁,于是 设置送鲁哀公美女良马从而让鲁国国君沉溺与酒色中这样 卑鄙的计谋,以此挤走道德至圣的孔子。孔子离开鲁国后周 14 游列国,虽然大多数时候都受到了国君的礼遇,但由于孔子 坚持的政治理想与当时急功近利的“霸道”不相符合,历经十 四载不得重用。于是孔子与公元前484 年六十八岁时返回鲁 国。由于种种原因,孔子在政治上没有过大的作为,但在治 理鲁国的三个月中,足可见孔子无愧于杰出政治家的称号。 政治上的不得意,使孔子的可将很大一部分精力用在教育事业上,孔子任鲁国司寇;后携弟子周游列国;最终返回鲁 国,专心执教。孔子打破了教育垄断,开创了私学先驱。孔 子弟子多达三千人,其中贤人72,其中有很多皆为各国高官 栋梁。孔子对后世影响深远,他在世时已被誉为“天纵之圣”、“天之木铎”“千古圣人”,是当时社会上最博学者之一, 并且被后世尊为至圣(圣人之中的圣人)、万世师表。因父 母曾为生子而祷于尼丘山,故名丘,曾修《诗》、《书》,定 、《乐》,序《周易》,作《春秋》(有说法为《春秋》为无名氏所作,孔子修订)。 2、孔子是鲁国人,其先祖乃宋国贵族,为商人后裔。如果把传说与信史结合起来,子姓孔氏有着显赫的世系。传说 中的五帝时代,有娀氏之简狄生契。契的后裔汤建立了商王 娶18岁的颜徵在,生孔丘仲尼。《史记 孔子世家》中说“(叔 梁)纥与颜氏女野合而生孔子”。传说中在孔子出世前颜徵 在曾见到麒麟。孔子3 移居曲阜阙里,将孔子抚养成人,在他17 岁时去世。孔子 打听到父亲葬处,将父母合葬于防。 孔丘19 岁时娶宋人亓官氏为妻。第二年亓官氏生子,鲁 昭公派人送鲤鱼表示祝贺,该子便名为孔鲤,字伯鱼。孔鲤 先孔子而死,有遗腹子孔伋,字子思。 长成后身长九尺六寸(周时尺寸,大约1.76 米,一说 1.83 米),被称为“长人”。孔子早年生活极为艰辛,他说:“吾少 也贱,故多能鄙事。”年轻时,他受过季氏家臣阳虎的欺侮, 不过也做过季氏的委吏和乘田,管理仓储和畜牧。 在艰难困苦中,孔子发愤好学,他遍访名师,虚心求教,先后师事老子、郯子、苌弘、师襄等人。大约三十岁左右, 最初的一些弟子来到孔子身边。此后,孔子一直从事教育事 业,他广收门徒,相传弟子三千,贤人七十二。他首倡有教 无类及因材施教,成为当时学术下移、私人讲学的先驱和代 表,故后人尊为“万世师表”及“至圣先师”。 走,孔子便离开鲁国到齐国,由于齐相国晏婴的反对,孔子几年没有得到齐景公的重用,又回到鲁国,聚徒讲学。 16 鲁定公九年至鲁定公十四年,孔子仕鲁,初为中都宰(中都为今山东汶上县),又做司空,后以大司寇行摄相事,这 是他政治生涯的巅峰。鲁定公十年,鲁定公与齐景公会于夹 谷,孔子取得外交上的胜利,使齐归还侵占鲁的汶阳等地。 鲁定公十三年,为重新确立鲁公室的权威,孔子策划实施了 “堕三都”的政治军事行动,希望能够削减三桓大夫的实力, 于是先堕叔孙氏之郈,再堕氏之费,然而围攻成的攻势最终 功败垂成。 孔子治下鲁国颇有起色,引起齐人警惧,齐大夫黎鉏设计,向鲁赠送女乐文马,造成鲁定公不问朝政。这使得孔子与鲁 公、季子等在道德与政见上的分歧难以弥合,孔子最终去鲁 适卫。其后,孔子率众弟子周游列国,辗转于卫、曹、宋、 郑、陈、蔡、叶、楚等地,然而均未获重用。其间,在匡、 宋、蒲等地,孔子一行多次被困遇险;最严重的一次是在陈、 蔡之间绝粮,但孔子仍讲诵弦歌不衰。 颠沛流离凡十四年, 前484 年,年近七十岁的孔子被季康子派人迎回鲁国,但未 受鲁哀公的任用。这段期间孔子专注于教育和古籍整理。孔 鲤、颜回、子路皆先他而去。5 年后,孔子离开了这个世界 和他的弟子,被葬于曲阜城北的泗水岸边。众弟子为其服丧 回首一生,孔子说:“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 17 孔子思想对后世中国人的影响很大。“礼”作为中国宗法 分封与专制集权农耕社会的道德规范和生活准则,对中华民 族精神素质的修养起了重要作用。“礼”一方面促进了个人道 德品质的完善,也促进了家庭伦理关系的协调,形成了中国 特有的父慈子孝、兄友弟恭、敬老爱幼、团结和睦的家庭伦 理关系。但同时又形成了三纲五常,三从四德之类的东西。 这种通过修身、齐家而形成的道德修养和家庭伦理,逐渐积 淀成中华民族特有的传统美德。 “礼”作为中国宗法分封与专制集权农耕社会的道德规范和生活准则,对中华民族精神素质的修养起了重要作用。 “礼”一方面促进了个人道德品质的完善,也促进了家庭伦理 关系的协调,形成了中国特有的父慈子孝、兄友弟恭、敬老 爱幼、团结和睦的家庭伦理关系。但同时又形成了三纲五常, 三从四德之类的东西。这种通过修身、齐家而形成的道德修 养和家庭伦理,逐渐积淀成中华民族特有的传统美德。 孔子思想对外国的影响。孔子对许多西方人来讲是个谜,从久远的年代开始,欧洲就承认了这位中国著名的思想家和 哲学家。孔子是中国哲学最具影响力的代表,他闪烁着智慧 的人生哲理不 仅贯穿中国文化,同样也传播到西方国家,并对西方哲学18 和文化产生重要 影响。 法国启蒙运动的领袖和导师伏尔泰 (F.M. Voltaire)极力赞扬中国文化尤其是儒家学说的真实 价值,认为中国文化是《旧约》以前、《旧约》以外的文化, 这种文化与基督教完全不同。宗教的迷误和教会统治是人类 理性的主要敌人,一切社会罪恶都源於宗教蒙昧主义。伏尔 泰认为儒学是最好最合人类理性的哲学,并以中国为理想 国,提倡以中国文化为标准,向往中国的理性道德,接受儒 家的性善说,并受到了宋明理学的影响。伏尔泰等启蒙思想 家推崇孔子,赞扬中国文化,表明儒学对十八世纪的法国启 蒙运动产生了深刻影响,这也是儒学为世界文明的发展所作 出的贡献。 此外,孔子、儒家思想对德国哲学、法国重农 学派也产生了重要影响。德国著名哲学家莱布尼兹(G.W.V. Leibniz)说:“中国是一个大国,它在版图上不次於文明的 欧洲。他积极提倡中国学术,主张中国文化与欧洲文化相互 结合、沟通,欧洲应该接受中国的政治、伦理文化,中国则 应吸取欧洲的理论科学。此外,用他发明的二进制数学原理 来研究儒学《周易》六十四卦图的数学配列顺序,结果发现 中国的“先天八卦”与其二元算术原理完全吻合,认为中国古 代儒家所推崇的圣人伏羲几千年前就己经运用二元算术的 原理来安排六十四卦的顺序了。由此表现出莱氏对中国儒家 文化的崇拜。 继莱布尼兹之后,德国著名哲学家沃尔夫(C. Wolff)积极提倡和宣扬儒家思想。他用德语在大学讲授孔 19 子思想,其影响大於用拉丁文语著书的莱布尼兹。1721 沃尔夫发表了一篇《中国的实践哲学》的演说,论述儒教为中国的传统精神,产生於孔子以 前,而由孔子所发扬光大。他认为孔子哲学与基督教并不冲突,主张以儒家伦理来补充基督教所不及。由此积极宣扬 儒家的理性主义哲学,认为只有理性才是真正的道德原理。 这是受到了中国儒家哲学的影响。 黑格尔(Hegel)虽然对 中国文化有许多曲解的地方,但也认为“历史必须从中华帝 国说起,因为根据史书记载,中国实在是最古老的国家,它 的原则又具有那一种实体性,所以它既是最古的,同时又是 最新的帝国。”黑格尔指出,孔子的道德著作就像所罗门的 格言那种方式,虽然很好,但不是科学的(可能黑格尔漏读 了“致知在格物”)。也肯定了孔子的道德著作有“很好”的一 面,并且黑格尔的哲学辩证法实是周易阴阳相克,具有中国 的因素。比如其《精神现象学》所用的精神辩证法与中国儒 家经典《大学》的辩证法相吻合。《精神现象学》的阶段行 程确与《大学》的三纲领、八条目有暗合之处。 德国著名 哲学家费尔巴哈(L.A. Feuerbach)在《幸福论》里指出中 国的圣人孔子要求人们心地诚实地对待他人,如同对待自己 一样,他不离开人的理性之本性所赋予人的那种义务的道德 规律,所以他不把自己不愿别人向他做的事施加於别人。也 就是说“己所不欲,勿施於人”,“施诸己而不愿,亦勿施於 20 人”实是最平等、自由、人权、尊严之写照。费尔巴哈认为, 孔子的这个朴素的通俗道德原理是最好最真实的,也是最明 显最有说服力的。他吸取孔子“己所不欲,勿施於人”的思想, 强调对己以合理的自我节制,平等、自由、人权对待人,并 试图把这种道德推广到家庭、集团、社会、民族和国家中去。 这体现了儒家伦理对费尔巴哈思想的深刻影响。 被称为“欧 洲的孔子”(The Confucius Quesnay)崇拜中国的重农政策,指出中国以农为本,其伦理学与政治学是同一个学问。并以中国为农业国的规 范,认为孔子把农业视为一切财富的源泉,指出中国一般把 农民放在工、商阶层之上而予以重视,叹息欧洲国家尚不知 农业的重要性。 回顾以上文明发展的历史和孔子学说对东、 西方的影响,可以看出,儒学作为中国文化及东方文化的代 表,其理论体系和思想内涵的精粹之处,自有超出地域和时 代,为世界文明的发展所客观需要的价值和成份,而值得今 天的人类所吸取和发扬光大。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泰勒博士 说:“如果人们思索一下孔子的思想对当今世界的意义,人 们很快便会发现,人类社会的基本需要,在过去的二千五百 多年里,其变化之小是令人惊奇的。不管我们取得进步也好, 或是缺少进步也好,当今一个昌盛、成功的社会,在很大程 度上,仍立足於孔子所确立和阐述过的很多价值观念。这些 价值观念是超越国界、超越时代的;属於中国,也属於世界; 21 属於过去,也会鉴照今天和未来。”把孔子思想的当代意义 和未来价值作了非常中肯而恰当的阐述。 中华民族有着五千年连续不断发展的历史文化,正是这一文化的精华铸就了我们民族的优秀精神。中华民族精神是中 华民族特有的民族品格、道德观念和价值准则的总和,是中 华民族最本质、最集中的体现,是中华民族悠久历史发展过 程的文化积淀,其中,儒家文化中的有为主义,在我们民族 精神的形成中起了重要的作用。中国人民大学宋志明教授指 出,儒家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主干,对于中华民族精神的形 成和发展所产生的影响,是其他任何学派所无法比拟的。他 三个方面论述了儒家思想对中华民族精神形成和发展的巨大贡献: 一是儒家以“求道即求真-自强不息的精神”为终极价值目标,儒家注重积极有为的人生实践,儒家求道、求真、求 诚的价值本体论培育了中华民族自强不息的民族精神。 二是儒家追求“求善与求美-讲道德重教化的精神”,孔子提出尽善尽美、文质彬彬、中和之美,孟子强调“富贵不能 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的高尚人格,正是儒家强调 真善美的统一价值原则培育了讲道德、重教化的民族精神, 为中国人树立“仰无愧于天,俯无愧于地”的 正人君子观念、建立道德观念、协调人与人之间的伦理关22 系、培育中华礼仪之邦起到了根本的指导作用。 三是儒家强调“成圣与合群-团结统一的精神”,儒家设计了中国人的理想人格即圣人,儒求向往的理想社会是一个天 下为公的小康社会和大同社会:“大道之行,天下为公。选 贤与能,讲信修睦。故人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使老有 所养,壮有所用,幼有所长,矜寡?孤独废疾者,皆有所养。” 儒家成圣与合群的价值观培育了中华民族团结统一的精魂。 总之,儒家伦理是中国文化的灵魂、是道德建设的基础、是中国人做人的基础,更是人类普世伦理的重要组成部分。 儒家是中华民族宝贵的精神财富,是民族精神的重要渊源之 一。儒家思想主张天下定于一,促进了民族的统一与融合。 1998 年,全世界 100 多个宗教组织代表集会发表“普世伦理 宣言”,将中国儒家“己所不欲勿施于人”思想写进宣言。 与会专家学者强调,孔子“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的忠恕思想,以及儒家和合观念有助于化解国与国、民族与 民族、宗族与宗族之间的矛盾冲突,既认同自身,又尊重他 人,从而发挥儒家思想在当代的积极作用,寻本开新,创造 未来,使东方文明的精髓神韵造福于人类社会。 1988年在巴黎召开的“面向21 世纪”第一届诺贝尔将获得 者国际大会上,诺贝尔物理学奖得主、瑞典科学家汉内斯阿 尔文博士指出:“人类要生存下去,就必须回到25 个世纪之 前,去汲取孔子的智慧。” 23 第一个给孔子加封到”王”的是唐玄宗李隆基,加封孔子为“文宣王”。 元朝加封孔子的是元武宗海山,加封孔子为“大成至圣文宣王”。 清顺治二年(公元1645 年),世祖福临加尊孔子为“大成 至圣文宣先师”,十四年(公元1657 年),又改称“至圣先师” 篇三:中国名人介绍200 孟子(约公元前372 年—约公元前 289 他是孔子之孙孔伋的再传弟子。相传他是鲁国姬姓贵族公子庆父的后裔,父名激,母仉(zhǎng)氏。 孟子是战国时期伟大的思想家、政治家,儒家学派的代表人物。与孔子并称“孔孟”。代表作《鱼我所欲也》、《得道多 助,失道寡助》和《生于忧患,死于安乐》、《王顾左右而言 他》已编入初中语文教科书中,《寡人之于国也》编入高中 语文教科书中。 政治上,孟子主张法先王、行仁政;学说上,他推崇孔子,24 反对杨朱、墨翟。 他主张仁政,提出“民贵君轻”的民本思 想,游历于齐、宋、滕、魏、鲁等诸国,效法孔子推行自己 的政治主张,前后历时二十多年。但孟子的仁政学说被认为 是“迂远而阔于事情”,而没有得到实行。最后他退居讲学, 和他的学生一起,“序《诗》《书》,述仲尼(即孔子)之意, 作《孟子》七篇”。 孟子“善养吾浩然之气“。浩然正气者,谓君子之气也。今世或谓之气功,误亦。浩然正气者,以德充实,无德则虚。 古以无形为气,故谓之气。 后世追封孟子为“亚圣公”,尊称为“亚圣”。其弟子及再传弟子将孟子的言行记录成《孟子》一书,属语录体散文集, 是孟子的言论汇编,由孟子及其弟子万章共同编写完成。 华佗[1](约公元145 年-公元208 年),字元化,一名 旉,沛国谯县人,东汉末年著名的医学家。 华佗与董奉、张仲景并称为“建安三神医”。少时曾在外游学,行医足迹遍及安徽、河南、山东、江苏等地,钻研医术 而不求仕途。他医术全面,尤其擅长外科,精于手术。并精 通内、妇、儿、针灸各科。[2 4] 晚年因遭曹操怀疑,下狱 被拷问致死。 华佗被后人称为“外科圣手”[5]、“外科鼻祖”。被后人多 用神医华佗称呼他,又以“华佗再世”、“元化重生”称誉有杰 出医术的医师。华佗曾经替广陵太守陈登治病,当时陈登面 25 色赤红心情烦躁,有下属说华佗在这个地方,后来他就命人 去请华佗,为他诊治,华佗先请他准备了十几个脸盆,然后 为他诊治结果陈登吐出了几十盆的红头的虫子,为他开了 药,说陈登是吃鱼得的这个病,告诉他这个病三年后还会复 发,到时候再向他要这种药,这个病就可以根治了,并且临 走告诉了华佗家的地址,那年陈登 36 岁,结果陈登果然三 年后旧病复发,并派人依照地址寻找,可是华佗的药童告诉 陈登的使者说华佗上山采药还没回来也不知道他什么时候 能回来,结果陈登去世的。 李时珍是我国明代伟大的医药学家,他的足迹踏遍了江西、江苏、安徽、湖南、广东,有关他和《本草纲目》[1] 说不仅在蕲春、黄冈、湖北具有影响力,在全国、全世界都声名远播。他编写的《本草纲目》现在仍然广泛的应用于医 学界。 在编写《本草纲目》的过程中,最使李时珍头痛的就是由于药名混杂,往往弄不清药物的形状生长的情况。过去的本 草书,虽然作了反复的解释,但是由于有些作者没有深入实 际进行调查研究,而是在书本上抄来抄去在“纸上猜度”,所 以越解释越糊涂,李时珍穿上草鞋,背起药筐,在徒弟庞宪、 儿子建元的伴随下,远涉深山旷野,遍访名医宿儒,搜求民 间验方,观察和收集药物标本。他首先在家乡蕲州一带采访。 后来,他多次出外采访。除湖广外,还到过江西、江苏、安 26 徽好多地方。均州的太和山也到过。盛产药材的江西庐山和 南京的摄山、茅山、牛首山,估计也有他的足迹。李时珍每 到一地,就虚心向各式各样的人物请求。其中有采药的,有 种田的,捕鱼的,砍柴的,打猎的。热情地帮助他了解各种 各样的药物。 诸葛亮(181年-234 年10 ),字孔明,号卧龙(也作伏龙),汉族,徐州琅琊阳都(今山东临沂市沂南 县)人,三国时期蜀汉丞相,杰出的政治家、军事家、散文 家、书法家、发明家。在世时被封为武乡侯,死后追谥忠武 侯,东晋政权因其军事才能特追封他为武兴王。其散文代表 作有《出师表》、《诫子书》等。曾发明木牛流马、孔明灯等, 并改造连弩,叫做诸葛连弩,可一弩十矢俱发。于建兴十二 年(234 年)在五丈原(今宝鸡岐山境内)逝世。 刘备曾亲自前往隆中拜访,去了三次才见到诸葛亮。诸葛亮遂向他陈说了三分天下之计,分析了曹操不可取,孙权可 作援的形势;又详述了荆、益二州的州牧懦弱,有机可乘, 而且只有拥有此二州才可争胜天下;更向刘备讲述了攻打中 原的战略。这篇论说后世称之为《隆中对》。刘备听后大赞, 力邀诸葛亮相助,于是诸葛亮便出山入幕。刘备常常和他议 论,关系也日渐亲密。关羽、张飞等大感不悦,刘备向他们 解释道:““我有了孔明,就像鱼得到水般,希望诸位不要再 说了。””关羽、张飞等便不再抱怨。 27 曹操(155年-220 ),字孟德,一名吉利,小字阿瞒,沛国谯县(今安徽亳州)人,汉族。东汉末 年杰出的政治家、军事家、文学家、书法家[2] ,三国中曹 魏政权的奠基人。以汉天子的名义征讨四方,对内消灭二袁、 吕布、刘表、马超、韩遂等割据势力,对外降服南匈奴、乌 桓、鲜卑等,统一了中国北方,并实行一系列政策恢复经济 生产和社会秩序,奠定了曹魏立国的基础。曹操在世时,担 任东汉丞相,后为魏王,去世后谥号为武王。其子曹丕称帝 后,追尊为武皇帝,庙号太祖。 曹操精兵法,善诗歌,抒发自己的政治抱负,并反映汉末人民的苦难生活,气魄雄伟,慷慨悲凉;散文亦清峻整洁, 开启并繁荣了建安文学,给后人留下了宝贵的精神财富,史 称建安风骨,鲁迅评价其为“改造文章的祖师”。同时曹操也 擅长书法,尤工章草,唐朝张怀瓘在《书断》中评其为“妙 28日―公元前479 孔氏,名丘,字仲尼,祖籍宋国夏邑(今河南省商丘市夏邑县)[2] ,生于春秋时期鲁国陬邑(今山东 省曲阜市)。[2] 中国著名的大思想家、大教育家、政治家。 孔子开创了私人讲学的风气,是儒家学派的创始人。 孔子曾受业于老子,带领部分弟子周游列国十四年,晚年修订六经,即《诗》《书》《礼》《乐》《易》《春秋》。相传他 28 有弟子三千,其中七十二贤人。孔子去世后,其弟子及其再 传弟子把孔子及其弟子的言行语录和思想记录下来,整理编 成儒家经典《论语》。 孔子在古代被尊奉为“天纵之圣”、“天之木铎”,是当时社会上的最博学者之一,被后世统治者尊为孔圣人、至圣、至 圣先师、大成至圣文宣王先师、万世师表。其儒家思想对中 国和世界都有深远的影响,孔子被列为“世界十大文化名人” 之首。 张仲景(约公元150~154 年——约公元 215~219 (今河南省邓州市穰东镇张寨村)人。东汉末年著名医学家,被后人尊称为医圣。 张仲景广泛收集医方,写出了传世巨著《伤寒杂病论》。它 确立的辨证论治原则,是中医临床的基本原则,是中医的灵 魂所在。在方剂学方面,《伤寒杂病论》也做出了巨大贡献, 创造了很多剂型,记载了大量有效的方剂。其所确立的六经 辨证的治疗原则,受到历代医学家的推崇。这是中国第一部 从理论到实践、确立辨证论治法则的医学专著,是中国医学 史上影响最大的著作之一,是后学者研习中医必备的经典著 作,广泛受到医学生和临床大夫的重视。 张仲景出生在没落的官僚家庭,其父亲张宗汉是个读书人,在朝廷做官。由于家庭的特殊条件,使他从小有机会接 触到许多典籍。他也笃实好学,博览群书,并且酷爱医学。 29 他从史书上看到扁鹊望诊齐桓公的故事,对扁鹊高超的医术 然叹其才秀也。”从此他对医学发生了浓厚的兴趣,这也为他后来成为一代医学大师奠定了基础。 黄帝(公元前2717 年 公元前 2599 年):古华夏部落联 盟首领,中国远古时代华夏民族的共主。五帝之首[1 2] 被尊为中华“人文初祖”。据说他是少典与附宝之子,本姓公孙,后改姬姓,故称姬轩辕。居轩辕之丘,号轩辕氏,建都

阅读剩余内容
网友评论
相关内容
延伸阅读
小编推荐

大家都在看

觉醒作文 怎么写事的作文 第二单元作文 高分英语作文 日文作文 400字作文初中 怎么写花的作文 做游戏作文 古筝作文 暑假生活的作文 我的弟弟的作文 分别作文 我们家的作文 写中国的作文 作文模式 五年级作文怎么写 最好的我作文 话题作文初中 作文三百字三年级 谢作文 鸽子作文 优秀作文四年级 家乡美景的作文 英语作文多少分 励志作文结尾 改写作文 作文开头与结尾 夏令营作文 我坚持作文 目标的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