趣文网 > 作文大全

高考作文备考2022年全国名校模拟高考作文题立意专家解析9

2020-10-20 23:15:01
相关推荐

社会时事,又有明确的任务。既要讨论的是是否赞同给医务工作者子女加分,又要投稿到“致敬英雄”主题征文比赛。所以文章既要结合致敬英雄的主题,又要表达自己的观点,说明理由。结合对题目的分析,我们认为写文章必须要阐释清楚以下几个问题。

第一,你是否赞同为医务工作者的子女加分?(是什么)

第二,阐释清楚原因。(为什么)

第三,你认为怎样才是最合适的致敬英雄的方式?(怎么做)

2、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60分)

1校门外有一家杂货店,店子生意非常好。经常有学生在店里买东西时忘记带钱,如果他们对老板说:“我没带钱,晚上给您送来,好吗?”老板总是回答:“没问题!”奇怪的是,老板从不记账。有人问:“你不怕学生不还吗?”老板说:“没关系,我相信他,他会还的。”

2明代文人陈继儒的《小窗幽记》中有这样一句话:“闻人善,则疑之;闻人恶,则信之:此满腔杀机也。”

3卢新宁在北大的演讲中说:“我唯一的害怕,是你们已经不相信了——不相信规则能战胜潜规则,不相信学场有别于官场,不相信学术不等于权术,不相信风骨远胜于媚骨。”

在成长的过程中,对于“相信与怀疑”,青少年常常有很多困惑。楚鹏中学高三某班准备就这个问题开一个班会,请你结合上述材料,写一份发言稿。要求:自拟标题,明确立意,不得套作或抄袭,书写工整,800字以上。

文题解析:三则材料,第一则材料通过一个小事件说明一个现象:对他人的信任,有使人向善的力量。第二则材料是一句古文,其大意是.如果一个人听说别人做好事就表示怀疑,听说别人做了恶事就相信,那么他.的内心里对这个世界其实是充满敌意的。这句话陈述了一种现象:疑善信恶。这样的人,内心非常阴暗。第三则材料通过卢新宁的话表达了一种忧虑一有 些年轻人不再相信真善美,呼唤人们相信真、善、美。我们会发现,三则材料合起来形成互补关系.第二、三则材料既陈述了怀疑的现象,也暗含了怀疑的后果一“满腔杀机”;第一一则材料则告诉我们,我们应当相信人之善。

综合起来,我们得出的立意有:

1多一些相信.少一些怀疑。

2怀疑与相信;需要理性。

3、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60 分

材料一:

几排长条形桌子被分隔成一个个小格子间,每个独立空间都配备了插座、台灯等设施,规模稍大的还有休息室、讨论室等不同功能分区…….最近,北京、上海、广州等多个城市,相

继涌现出一个新鲜事物:付费自习室。据了解,北京的付费自习室目前已超过30家。

材料二:

每个小时花费5元到10元,就可以在一个安静的隔间内学习。近来,这种自习方式受到很多年轻人的追捧。对于年轻人来说,无论在家或是在公司都没有学习氛围;这时候,共享自习室成为不二远择。

材料三:

除了考研大军外,公务员、教师资格证等考试日期集中在一起,备考大军的激增,使共享自习室站在了共享经济的新风口上。除考生之外,相关调查数据显示,74%的受访者会在闲暇时间“学习和课外自我充电”。

以上材料触发了你怎样的思考和感悟?请据此写一篇文章。要求:自选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文题解析:本题考查写作能力。这是一道组合型材料作文试题。试题所给三则材料聚焦于关键词“付费共享自习室”这一新生事物。 三则材料互为补充。材料一描述 了“付费 自习室”的特点与发展现状;材料二介绍了“付费自习室”的消费价位与消费对象一年轻人;材料三解说“ 付费共享自习室”流行的时代背景——备考大军的激增,受众利用闲暇时间“学习和课外自我充电”终身学习是审题立意时,应将上述三则材料整合起来,整体感知,透过现象看本质,即从“付费共享自习室”的诞生,流行去追溯其根源,审视其价值意义与可能存在的问题等。思考切人点至少有以下几个角度:①“付费共享自习室”这一新生事物的出现,反映了什么问题?②年轻人青睐“付费共享自习室”,这种潮流有怎样的积极意义?③“付费共享自习室站在了共享经济的新风口上”,这一现象使你对当代社会共享经济的创新发展有怎样的思考?④政府有关主管部门对于“付费共享自习室这 新生事物,有哪些促进其良性发展的举措?⑤作为当代社会的公民,应该如何科学合理地利用“闲暇时间”,为什么要学会、如何学会“学习和课外自我充电”? ....

上述视角,都是立意的合理切口。

参考立意:

1搭建全民学习的广阔空间,推动学习型社会建设行稳致远;

2学习型社会需要更多的“共享自习室”,需要更多的自我充电者;

3付费共享自习室的流行表明了当前公共学习资源的普遍匮乏;

4付费共享自习室走红固然可喜,但须跟进规范管理与有效监督;

5营造全民学习的氛围,不能局限于“付费共享自习室”,而应激发公民自我学习的动力;

6付费共享自习室是文化与经济深度发展的双赢;

7校外付费共享自习室的兴起有悖常理,公共学习空间建设应大力跟进。

4、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60分

唐代诗人白居易卸任杭州刺史时,带了两块天竺山石回乡作纪念。一天,他摆弄石块时幡然醒悟:如果到西湖游玩者都带几块天竺石走,天竺山的秀美岂不要消失殆尽?山石虽不值钱,但取之如同贪污,玷污了名声。于是写下自责诗:“三年为刺史,饮冰复食檗。唯向天竺山,取得两片石。此抵有千金,无乃伤清白。”

要求:综合材料内容及含意,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少于800字。

文题解析:白居易见到天竺山石十分喜爱,就带回家乡,但他后来发现自己做错了。由此,我们应明白,见到美好的东西而产生了占有欲的时候,应该想想是否该取。白居易对自己的行为进行反思,这其实就是一个人成长的过程,由此我们可以得到启示:三省吾身,可以促进人的成长。白居易只是拿了两块石头,但他却由此对自己进行了反省,由此可知,小事是不可轻忽的。白居易对自己所做之事予以反省,其实就是一种自律自警,由此我们可以得到启示:成功的人生需要自律自警。写作本文,以上几点都是较好的立意。

5、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少年读书,如隙中窥月;中年读书,如庭中望月;老年读书,如台上玩月。张潮

读书忌死读,死读钻牛角。叶圣陶

读书就像蜜蜂采蜜一样,倘若叮在一处,所得就有限。必须如蜜蜂一样,采过许多花,才能酿出蜜来。鲁迅

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杜甫

读书有三到,谓心到、眼到、口到。心不在此,则眼看不仔细,心眼既不专一,却只漫浪诵读,决不能记。朱熹

对于读书,不同的人有不同的方法和看法,那么,你有怎样的看法和理解?请在以上句子中任选三个,以“我看读书”为中心,写一篇作文,表达你的感悟和思考。

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文题解析:本题给了写作提示“对于读书,不同的人有不同的方法和看法,那么,你有怎样的看法和理解”,故考生要先理解五个句子蕴含的观点,在写作时分析评论他人的观点,并结合前人的诗句谈自己对读书的看法和理解。第句重点在于人在不同时期读书的收获不同,年龄越大,经历越多,读书的收获越丰富。第句讲的是读书的方法,不能死读书,死钻牛角尖,不能局限在书中。第句重点在于读书的广博特点,不能拘于一书而忽略了其他方面,要有眼光。第句讲读书的作用,读书可以提升个人写作的水平和对事物的认知能力。第句说读书的方法,要专心,要做到心、眼、口三方面结合。

立意:

读书,要有广度、厚度

活学广用,方为上“读”

字斟句酌,遍览群书

用一生的时光,与书为伴

细读字里行间处,嗅得书香满庭芳

6、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一位商人发现并买下了一块晶莹剔透,大如蛋黄的钻石,他请专家检验,专家大加赞赏,但为钻石中有道裂纹表示惋惜,并说:“如果没有裂纹切割成两块,能使钻石增值,只是一旦失败,损失就大了。”怎样切割这块钻石呢?商人咨询了很多切割师,他们都不愿动手,说风险太大。

后来,一位技艺高超的老切割师答应试试,他设计了周密的切割方案,然后指导年轻的徒弟动手操作。当着商人的面,徒弟一下了就把钻石切成了两块,商人捧起两块钻石,十分感慨,老切割师说:“要有经验,技术,但更要有勇气,不去想价值的事,手就不会发抖。”

要求:选择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含意的范围作文,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文题解析:写作时要想出类拔萃,需要注意以下几点:1、把握住“勇气”这一关键词,咬定青山不放松,要有材料意识、话题意识、主题意识;2、选择最擅长的文体,例如议论文;3、打造文章亮点,例如画龙点睛,闪亮开头,结构井然,前后呼应,卷面美观等。

7、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60 分)

材料一:近一年来,西方国家中有一名少女爆红。她在社交平台上已经拥有超过 430 万粉丝, 很多人视她为偶像、环保斗士。她在联合国气候变化大会上侃侃而谈,面斥各国领导人。虽然她今年才 16 岁,却已经登上了《时代》杂志封面,更被评为“2019 年影响世界的 100 人”。她就是瑞典少女格蕾塔·通贝里。

材料二:2019 年 9 月 27 日,浙江小伙沈钧亮代表“蚂蚁森林”公益项目到联合国总部领取最高环保荣誉奖“地球卫士奖”。“蚂蚁森林”通过日常绿色出行、在线支付水电费等低碳行动积攒“绿色能量”,以种植真树,带动 5 亿人参与低碳生活,并将碳减排量转化为种植在荒漠化地区的 1.22亿棵真树,其中超 4 成能量由 95 后青年贡献。

以上两个事件在励志中学掀起了热议,有同学为瑞典少女的敢于呐喊钦佩,有的同学则不以为然,认为中国青年默默地为地球种树更有价值。为此励志中学团委举办了一次辩论赛, 正方是“呐喊比行动更重要”,反方是“行动比呐喊更重要”。请你选择其中一方写一篇辩论词,为自己的观点进行辩护,并驳斥对方的观点。

要求:自拟标题,自选立场,确定立意;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 字。

文题解析:第一则情境材料是瑞典少女在联合国气候大会上面斥各国领导人后,拥有了超过430万的粉丝,登上了杂志封面,被评为“2019年影响世界的100人”的事件,由此彰显出“呐喊”的作用,它可以引起更多的人关注环保问题,任何一件事所取得的非凡效果都是从宣传开始的。

第二则情境材料是“蚂蚁森林”通过“绿色出行攒能量,从而转化为种植真树”的方式号召人们行动起来,目前已带动了5亿人参与低碳生活,种植了1.22亿棵真树,这一系列数据表明“蚂蚁森林”通过实际行动在一定程度上实实在在地改变了人们的生活环境,可见行动的重要性。

第二部分是任务指令。由“为此,励志中学团委举办了一次辩论赛”可知,辩论的起点是上述两个材料,“环保”也应成为写作的起点,文章不能脱离此内容指令。其次,考生必须围绕“呐喊和行动谁更重要”这一辩题进行写作,且必须选择其中一方(不可写两者皆重要),辩词中既要为本方观点进行辩护,又要有驳斥对方观点。另还需要明确对象指令,要有角色意识,凸显“中国青年”的角色。

其二是体式指令:写一篇辩论稿,文章语言符合辩论稿的特点,如:对方辩友等。

据此,文章可做如下立论:

1.呐喊比行动更重要:励志中学的一部分同学钦佩瑞典少女的敢于呐喊,为何钦佩,应该是源于生活中少有“针对全球生态问题”敢于发声的人,因为人们并没有意识到问题的严重性,而也因此现实生活中少有注意保护环境、讲究绿色生活的人,这就证明“呐喊”本身就是一种号召、一种唤醒,它可以让更多的人懂得其中的要害,从而使更多的人行动起来。这远比一个人默默地为地球种树所带来的实际效应更大。

2.行动比呐喊更重要:俗话说:“空谈误国,实干兴邦。”“呐喊”固然重要,但是最终衡量全球生态是否有所好转,还是要看有多少人在“行动”。由此可知,“呐喊”并不能直接解决问题,“行动”才是解决问题的关键。(适当结合材料)

8、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60 分)

评改试卷时,常常会听到任教数理化等科目的老师向语文老师抱怨:“学生连题目都读不懂!审题不会‘咬文嚼字’怎么会做题? ”

新冠肺炎疫情防控的中流砥柱钟南山院士近日与大家分享学习体会:“学好语文最关键,学好语文才能对事情进行分析,进行综合和总结。”

最近,由武汉发布的32张抗疫感恩海报获得了无数点赞。“下个烟花三月,一同登楼望春风”“八闽来助,江城有福”……32处美景,配上32句各具特色的美言,让人觉得美好又充满希望。

外交部发言人耿爽回应美方诋毁中方的抗疫努力:“行有不得,反求诸己。”此话为孟子所言,意为做事不成功,就要从自身找原因。大批网友纷纷赞其“驳得好”的同时也感慨:“不学一点国学知识,中国话你都听不懂!”

学生小陈经常在班上宣扬语文学习无用论,作为小陈的同学,读了上述材料,你对语文

学习有何感想?请你写一篇驳论文来反驳小陈。

要求:结合材料,自选角度,确定立意,自拟标题;切合身份,贴合情境;符合文体特征;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 800 字。

文题解析:作文题目由材料、引导语和写作要求三部分构成。

(一)关于材料理解

材料由四则体现语文学习重要性的材料组成,第一则为日常生活材料,第二到第四则为时事材料。语文核心素养是一种以语文能力为核心的综合素养,四则材料分别突出语文学科核心素养的四个方面:语言建构与运用、思维发展与提升、审美鉴赏与创造、文化理解与传承。

第一则材料强调学习语文可以提高学习能力。引用的是生活中关于语文学习的一种普遍现象,通过老师对学生审题能力的忧心,体现语文学习语言建构与运用的能力的重要,即语文学习要求掌握的听说读写的能力,是学习其他学科知识的前提,只有学会正确有效运用祖国语言,才能有效进行其他学科的学习。

第二则材料强调学习语文可以提升思维能力。引用钟南山院士对语文学习的态度:学好语文才能对事情进行分析,进行综合和总结。体现语文学习的思维发展与提升的能力,即语文学习可以让学生获得逻辑思维、辩证思维等思维能力,;

第三则材料强调学习语文可以提高审美能力。通过武汉32 幅海报上各具特色的感恩美言给人带来的美的享受与力量,体现语文的审美鉴赏与创造功能,即语文学习可以掌握表现美和创造美的方法。

第四则材料强调学习语文可以传承传统文化。材料引用外交官耿爽完美运用国学精华进行外交活动的事例,由网友的感慨明确学习语文的重要性,即语文学习可以继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等,提升中国的文化自信。

四则材料各有侧重,指向明确,阅读上不设难度,内容为日常生活和时事,能有效引起学生的共鸣,引发学生的感触与思考。

9、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60分

电视剧《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2017年4月进入前期筹拍,9月6日开拍,2018年4月1日全剧杀青,12月25日开播。播出后,不少细心的网友发现,该剧台词漏洞百出,出现了诸如“手上的掌上明珠”“听过一些耳闻”等显而易见的病句,以至于不少语文老师将其台词作为教学范例。虽然剧方已经在DVD版本中将出错的台词进行了重新配音和配字幕,但不少网友仍质疑该剧编剧水平不过关。

87年版本的《红楼梦》,1983年筹拍,1984年剧组在圆明园办了夏季培训班,还邀请了20位红学专家来组成顾问团,拍摄共耗费了三年的时间,1987年春节试播六集。87版《红楼梦》经久不衰,成了影视刷史上的“东方明珠”,被无数后人瞻仰。

同样是电视剧,一个遭人质疑,一个经久不衰,是为什么?请你给《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的编剧写一封信,谈谈你对此事的看法。

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白拟题目.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文题解析:这是一则任务驱动型作文。由两个材料组成,材料一电视剧《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台词漏洞百出,遭人质疑;材料二87版《红楼梦》精心打磨,经久不衰。两则材料形成了对比,强调的是影视编剧要有工匠精神,要对影视作品负责。提示语“同样是电视剧,一个遭人质疑,一个经久不衰,是为什么?”引导我们由果溯因,怎么才能做到最好,职业态度、职业素养、时间投入、精力投入、人员投入都很重要。就任务设置来看,题目设计了“请你给《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的编剧写一封信,谈谈你对此事的看法”的任务,要注意你的身份和写信的对象的身份,要言辞恳切且观点鲜明。

参考立意:影视剧制作需要工匠精神。影视剧制作需要端正的态度。影视剧制作需要崇高的职业素养。影视剧制作需要多方面的投入。

10、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60 分

古语云:“国有难,操戈披甲;人有危、众士争先。”面对新冠肺炎疫情,我们看到:被口罩勒破脸颊、被汗水和药水浸伤双手的医疗卫生工作者,与时间赛跑,同病魔较量;双眼布满血丝、浑身水泥砂浆来不及洗净的建筑工人,不舍昼夜,用十天时间建成火神山医院;不怕寒风刺骨、不怕风霜雨雪,投身城乡社区一线疫情防控工作的防控人员,坚守城市入口、小区门口、村庄路……这正是:沧海横流共克时艰,绘就人生本色;疫情肆虐矢志向前,彰显时代风采。

面对这些,你有何感悟?请结合材料写一篇文章。

要求:自拟标题,自选角度,确定立意;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文题解析:材料可以分为两个方面:一是列举了疫情面前的三类人:医疗卫生工作者、建筑工人和防疫人员等;二是理论列举,国家有难人人争先,书写壮丽的人生,彰显时代的风采。由此可以知道材料的立意:传递众志成城的中国力量;逆行而上,书写责任担当;防疫中的中国脊梁;用行动点燃胜利的希望永不言弃,只为胜利;大爱情怀筑起坚不可摧的防线;越是急难险重,越要经受住考验;不惧是奋斗的形象,不退是青春的担当等。

责任编辑:

阅读剩余内容
网友评论
相关内容
小编推荐

大家都在看

禁毒作文400 高中英语作文范文100字 公平公正的作文 父母的一天作文 世纪宝宝作文 描写我自己的作文 关于电子产品的作文 人生的思考作文 做一个有价值的人作文 作文都是什么惹的祸 游记作文800字初二作文 高考语文作文素材积累 六年级语文上册第三单元作文 我发现了 作文600 感谢作文四年级 《我的家》作文 作文写玫瑰花 夸夸作文 过新年作文500字 读书长廊作文 享的作文 清洁工作文100字 下雨天作文300字 对友谊的理解英语作文 什么与我相伴作文 秋天的公园作文200字 我的榜样的作文 爱为主题的作文600字 关于我学会了什么的作文 整理房间的作文400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