趣文网 > 作文大全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曾给“健康 下过一个定义:健康不仅仅指躯体上没有疾病.还应包括心理

2020-10-25 19:00:01
相关推荐

俯而学与仰而思

①古人所说的“俯而学,仰而思”,实际上说的是一个“怎么学”的问题,指的是一种〔甲〕。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在1972年出版的《学会生存——教育世界的今天和明天》一书中,曾特别警示世人:“未来的文盲,不再是不识字的人,而是没有学会怎样学习的人。”我们今天的学习,不能只停留在学了什么,而应致力于学会什么;不只是需要明确学什么,更应当知道怎样学,要用〔乙〕去学习,把学到的知识运用到实践中去。而“俯而学”与“仰而思”的有机结合,正是这样一种〔丙〕。

②“俯而学”,就是要沉下心去深入学习,潜心钻研。这就是说要树立“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的钻研精神,细细揣摩,穷追不舍。否则,知其一,不知其二,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将难以跟上时代发展的步伐,难以承担历史赋予我们的重任。毛泽东同志曾指出:“有了学问,好比站在山上,可以看到很远很多的东西;没有学问,如在暗沟里走路,摸索不着,那会苦煞人。”但要真正学得“学问”,能够“看到很远很多的东西”,不“俯”下身潜心地、深入地去学习是不行的。

③“仰而思”,就是要在学习过程中注意放眼观察周围的事物,理论联系实际。只读书,读死书,不善于读思结合,最终是无法达到读书的真正目的的。战国时的赵括可谓熟读兵书,谈起兵事来头头是道,可到了战场上,却只知道按照兵书行事,而不能根据实际情况运用战术,结果导致惨败,在历史上留下“纸上谈兵”的笑柄。西汉历史学家司马迁在编撰《史记》的过程中,追求的是“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成一家之言”的境界。这里的“究”“通”就是思考;“天人之际”“古今之变”就是指客观世界和客观规律;“一家之言”就是在深思熟虑后,结合客观现实形成的独到见解。实践也一再证明:在学习时不联系实际思考问题,读书时功夫仅下在书本上,就只会人云亦云,就难有真知灼见,也就提不出新思路,拿不出新办法。

④孔子曾告诫我们:“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意思是说,只学习而不思考,就会迷惑不解;只思考而不学习,就会怠惰而无所成就。孔子这句话再精辟不过地论述了“俯而学”与“仰而思”的辩证关系。我们应牢记先贤的教导,在实践中学有所得,思有所获。

1.给加粗字注音。

编撰( ) 真知灼见( )

2.请按照第①段的论证思路,将下面三个词语分别填入文中〔甲〕〔乙〕〔丙〕处(只填序号)。

①科学的学习方法 ②常用的学习方法 ③联系实际的方法

〔甲〕处应填: 〔乙〕处应填: 〔丙〕处应填:

3.文中所说的“俯而学”与“仰而思”分别指的是什么?

4.简要分析第③段中列举赵括与司马迁的例子各有什么作用。

科目:初中语文来源:双色笔记初中语文总复习 新课标题型:048地震可以预报吗

啸波

①我们脚下的地球,是一个不平静的星球。它每年会发生大大小小的地震500万次,即平均每分钟就有10次左右的大小地震。尽管大陆地震仅占全球地震灾害总数的15%,( )大陆是人类的居住地,因此它所造成的灾害却占全球地震灾害总量的85%。仅20世纪以来,全世界因地震而死亡的总人数就有110万之巨。面对恐怖的地震,人们多么希望科学家能提供准确的预报!

②可是,满怀殷殷期望的人们,听到的却是完全令人失望的回答:“地震,是无法预报的!”“地震预报,十次预报九不准。”

③那么,地震究竟能不能预报呢?

④若说不能,国内外有过许多预报成功的例子。

⑤1975年,我国成功预报了辽宁海城7.3级地震,大大减轻了地震造成的损失,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记入史册。1997年4月新疆伽师6级以上地震,我国地震系统事前也发出了比较准确的短期临震预报。美国人艾伦·林德则在1988年预报了次年的洛马曾利特大地震。

⑥若说能,下面的这些事实又不能(回答 回避)。

⑦为什么1976年唐山大地震(7.8级)、1995年日本神户大地震(7.2级)、1997年伊朗霍拉桑大地震(7.1级)都没有短期临震预报?

⑧显然,这个问题不是用一两句话就能回答的。

⑨就像刮风下雨一样,地震也是一种自然现象。所不同的是,前者发生在天上,而地震则发生在地下。在地球演化的过程中,表层的地壳一刻不停地运动变化,导致地壳不同层次块体之间发生多种形式的相互运动、挤压和作用,正是这种强烈的运动、挤压和作用才产生了地震。频繁的地震,给预报带来极大的困难。目前科学家把地震预报分成4种:长期预报(几年至几十年预报);中期预报(几个月至几年预报);短期预报(几个月以内的预报);临震预报(震前几天之内的预报)。人们最关注的,是短期、临震预报。而科学家最感困难和棘手的,也是短期、临震预报。

⑩人们都有一个感觉,现在的天气预报越来越准了。道理很简单,有云才有雨,卫星云图使气象专家有了一个好帮手。地震预报与天气预报有很多相似之处。地下应力场分布图,便是地震专家期盼的地震“云图”。有云才有雨,有应力才会有地震。哪里应力最大,哪里最有可能发生大地震。目前最常用并被公认为最有效的预报方法是通过观测地壳变形的所谓力学方法来预报地震,其方法是,利用卫星激光测距,定时测量地面某点与空间卫星之间的特定距离,若距离改变,说明地壳正在变形或发生相对运动。但这只是地表应力的变化,人们多么希望能有一种技术,能把地下应力的分布也看得清清楚楚。如果地震专家对地下10千米、20千米、30千米乃至更深处应力的分布情况了如指掌,预报地震也许就简单多了。令人遗憾的是,现在的天文学家看到了100多亿光年以外的宇宙空间发生的事,可是人类对自己地球的了解却十分肤浅,在地表以下10千米、20千米深处发生了什么事,我们更是茫然不知。在这个不平静的星球上,设有地下地震观测网的只有日本的东京,而且这些地下探测器仅仅处于地下3千米的位置。地震预报难,难就难在没有地震“云图”。

预报地震,在尚没有地震“云图”的今天,大多是靠积累的经验来进行的。诸如地表应力的变化、地磁场异常、大气中的次声波、地热异常及地光、大地的微小震动、地下水和地表水的异常、鸡飞狗跳等动物异常……地震预报的困难就在于,科学家无法仅凭这些经验式的地震记录,就作出何时何地发生地震的推断,即使根据现有的理论也难以找到一种能预示地震发生的特征性信号。

人们期待着地震预报不断走向成熟。当然,这种成熟需要时间。

1.第一段括号里应该填入的关联词是( )。第二段括号里应该选择的词是( )。

2.第③段“那么,地震究竟能不能预报呢?”在结构上起什么作用?用提出问题的形式有什么好处?

答:

3.结合文章内容说说,地震究竟能不能预报。

4.目前能够测量的是哪一种应力?采用什么方法?(概括说明)

答:

5.当前急需解决的问题是什么?进展到什么程度?

答: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曾给“健康 下过一个定义:健康不仅仅指躯体上没有疾病.还应包括心理和社会适应能力等方面的健全与最佳状态.陶行知认为“健康先健心 .罗曼·罗兰说“没有伟大的品格.就没有伟大的人

阅读剩余内容
网友评论
相关内容
延伸阅读
小编推荐

大家都在看

孔子 作文 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作文 写一篇关于端午节的作文500字 那是一次成功的尝试作文400字 告诉你一件新鲜事作文500字 男朋友打女朋友光qq的小作文 牵动我的情思半命题作文600字 当我面对什么的时候作文600字 班长的白脚在我的脸上作文 我终于战胜了困难作文600字 甘瓜抱苦蒂的作文素材 欢欢喜喜迎新年作文 假如时光可以倒流作文500字 人间自有真情在作文300字 带着爱上路作文600字 欢度六一的作文200字 一件开心的事作文300字三年级 六年级下册第四单元作文400字 那一次我很感动作文600字 没有我的允许不准尿一滴尿作文 三年级作文过年最开心 妈妈我想对您说600字优秀作文 一个印象深刻的人400字作文 2017年山东高考作文题目 那个影响了我的人作文800字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作文800字 我的六一作文100个字 享受生命中的惊喜作文600字 端午节的味道作文800字 以回味为话题的作文600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