趣文网 > 作文大全

传承传统节日文化作文

2020-10-30 14:40:01
相关推荐

中国的传统文化丰富多彩,源远流长。其中我最喜欢元 宵节,因为元宵节大家都欢聚一堂,十分热闹。 农历正月十五的晚上,大街上人山人海,路旁有卖小吃的,猜灯谜的,还有卖棉衣的,应有尽有。电线杆上、店铺的牌 子上都挂上了大灯笼,红的、黄的、绿的?五颜六色的灯笼 闪闪发光,光彩夺目。广场的舞台上正在表演节目,有的唱 歌,有的跳舞,还有的正在表演小品哩!大家都看得入神了。 妈妈正在家里忙着包汤圆。大家一起吃着团圆饭,我心里暖暖的,想:要是每天都是元宵节那该多好啊!吃完晚饭,我 迫不及待地拉着外婆的手去逛街。我们还一起猜灯谜、赏花 灯?天已经很晚了,我们也依依不舍地回家了。街上的人们 也渐渐远去,只剩下一片黑色纱布般的夜空和一轮白玉盘似 的月亮,还有一些眨着眼的小星星了。 中国,是一条奔腾不息的历史长河。从落魄到战争,从和平到富强。几千年的传统文化真是博大精深,源远流长。中 国有许多传统节日,如:端午节、中秋节、重阳节等节日, 而我最喜欢的就是一年中最热闹的节日?春节。 春节前夕,大街小巷的店铺都挂满了红灯笼,贴上了闪闪发光的对联,有着一派辞旧迎新的气氛,商店里的墙壁都粉 刷一新,玻璃也擦得晶莹透亮。这时候,庞大的人群带着迎 春的喜悦涌进大商店购年货,商店里的年货琳琅满目,多得 让你眼花缭乱,无法选择。焕然一新的大街上,许许多多的 小朋友高兴地拿着零花钱这里逛逛,那里玩玩,见到好东西 就买下来。来来往往的汽车的鸣叫声、小商贩的叫卖声、孩 子们的嬉闹声为这热闹的大街谱上一曲欢快的交响曲。 在除夕的晚上就更热闹了!我家的桌子上摆着许多美味佳肴:淌着汁水的红烧羊肉,有香气扑鼻的火锅,还有很多美 味水果,让人垂涎三尺!我们举杯祝福长辈们身体健康,万 事如意!长辈也希望我们好好学习,天天向上!餐桌上大家 边吃边聊着这一年来的变化,聊到高兴之处,大家都开怀大 笑。吃过年夜饭,我们坐在电视机前看着春节联欢晚会,演 员们那一身身精湛的舞艺和那迷人的身姿、动听的歌声,让 人佩服得五体投地! 夜晚,狂欢的气息川流不息,人们把一个个烟花点燃。烟花在天上喷出了一个个美丽的花朵,美丽极了。我看见小伙 伴都在 放,我想:让我的烟花也为这灿烂多彩的夜空画上美丽的一笔吧!于是我把烟花点燃,“砰!”的一声,烟花在空中烁 出一道道绚丽无比的彩虹。“哇!好漂亮!”小伙伴们不约而 同地向这里看过来,异口同声地喊道。我哈哈一笑,又点燃 了第二个? 放完烟花的时候,是我们这群小朋友最快乐的时候,我和哥哥姐姐高兴地玩起了“跳山羊”的游戏。 清明节是我国的传统节日,他大约始于周代,已有两千五百多年的历史了。 清明节最开始是一个十分重要的节气,清明一到,气温升高,正是春耕春种的大好时节,所以有“清明前后,种瓜种 豆”、“植树造林,莫过清明”的农谚。后来,由于清明与寒 食的日子接近,而寒食是民间禁火扫墓的日子,渐渐地,寒 食与清明就合二为一了。所以,清明节也是重要的祭拜祖先 的节日,是祭祖和扫墓的日子。按照旧的习俗,扫墓时,人 们要携带酒食果品、纸钱等物品到墓地,将食物供祭在亲人 墓前,再将纸钱焚化,为坟墓培上新土,折几枝嫩绿的新枝 插在坟上,然后叩头行礼祭拜,最后吃掉酒食回家。唐代诗人杜牧的诗《清明》:“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 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写的就是清明节的特 殊气氛。 日,这正是春光明媚,草木吐绿的时节,也正是人们春游的好时候,所 以古人有清明踏青,并开展打马球、荡秋千、蹴鞠、插柳等 一系列风俗体育活动的习俗。相传这是因为清明节要寒食禁 火,为了防止寒食冷餐伤身,所以大家来参加一些体育活动, 以锻炼身体。因此,这个节日既有祭扫祖坟生别死离的悲伤, 又有踏青游玩的欢乐,是一个富有特色的节日。 有一句话叫:“五月五,是端阳。门插艾,香满堂。吃粽子,撒白糖,龙舟下水喜洋洋。”今天就是农历五月五日—— 端午节。这天,人们会吃粽子,看龙舟。一片欢声笑语汇成 了一支歌曲。 有些地方会往汨罗江里投粽子,这就是来源于屈原。屈原是二千多年前战国时期的一位伟大的诗人,有一次接到一个 消息:有一位在楚国的很出名人去世了。屈原知道了,都划 船过来打捞他的尸体,可是没有捞到。于是,他们就往汨罗 江(汨罗江在湖南省,全长不过253 公里,若不是因为屈原, 不会有多少人知道这条江。)丢入米饭、蛋黄等剩菜,好让 那些贪吃的鱼虾吃饱后就不用碰屈原了。老百姓还在木船上“咚咚咚,咚咚咚”地打鼓,吓走那些蛟龙。端午节的叫法特 别多,有二十多种,如有端午节,端五节、重五节、天中节、 夏节、五月节、蔳节、龙舟节、浴兰节、粽子节、午日节、 女儿节、地腊节、诗人节、龙日等等。为了纪念屈原,一定 要在端午节这天吃粽子。即使不喜欢吃,也不免吃一个吧! 粽子在春秋时期有两种。一种用菰叶(茭白叶)包黍成牛角的形状,叫“角黍”;另一种用竹筒米装米封闭好后烤熟它。 这种就叫“筒粽”。我们今天最流行的“火腿粽子”,却出现在 清代乾隆年间。 说了这么多,下面该说到我了!我很喜欢吃粽子,特别是爸爸从酒家带回来的。我吃了一个又一个,吃得津津有味, 满手都m 篇二:2015高考作文押题:材料作文“传统文化的继承”及 范文 2015高考作文押题:材料作文“传统文化的继承”及范文 1、“抛弃传统、丢掉根本,就等于割断了自己的精神命脉。”习近平总书记曾指出,“博大精深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我 们在世界文化激荡中站稳脚跟的根基。” 2、从2016年开始,高考语文分值由150 分增为180 以上两段材料,前一段摘自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共中央政治局第十三次集体学习时的讲话;后一段摘自《北京市高考改 革方案》(2013 年10 月21 日)。我们知道,习书记上任以来 在很多场合强调过传统文化的重要性,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 习书记十八大以来治国理念的重要来源。而《北京市高考改 革方案》(2013 10月21 日)中,也强调了要加强对中华 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考查,充分体现语文的基础性和作为母 语学科的重要地位,2016 年高考语文分值将由150 分提高到 180 国家最高领导人谈传统文化,某地区的高考改革也注重传统文化的考查,传统文化的重要性不言而喻。 阅读以上材料,写一篇作文:注意:1.角度自选,立意自定,题目自拟;2.不得脱离材料内容及含义的范围作文。3. 除诗歌外,文体不限,4.不得少于 800 不得抄袭,不得套作。 之所以说2015 年高考作为会考到“传统文化”,有以下几 方面的理由: 一是习书记上任以来多次强调中华传统文化的历史影响和重要意义,赋予其新的时代意义,更值得一提的是,中华 优秀传统文化是习书记十八大以来治国理念的重要来源。如 果你关注习近平主席动态,就不会为这样的高规格感到意外。从在孔子故乡曲阜参观孔府和孔子研究院,到“五四”探 望国学泰斗汤一介;从政治局集体学习纵论传统文化与国家 软实力?习书记说,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强盛,总是以文 化兴盛为支撑的。没有文明的继承和发展,没有文化的弘扬 和繁荣,就没有中国梦的实现。要坚持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文化发展道路,弘扬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推动社会主义文化 大发展大繁荣,不断丰富人民精神世界,增强人民精神力量, 努力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 二是近几年的高考语文命题加大了对传统文化的考查,尤其是《北京市高考改革方案》 (2013年10 月21 日)更引起社会各界的关注和探讨,这 次北京高考改革,各科分值变化很大,足以看出市教委改革 决心之大,其意义很大。2016 年语文从150 分增至180 增加了30 分,充分体现了语文的基础性和作为母语学科的 重要地位。现在很多学生甚至家长都提笔忘字,写不好,中 国的传统文化无疑在慢慢丢失,所以加强对中华民族优秀传 统文化的考查实很必要的。在母语学习普遍不受重视,语文 教学被边缘化的背景下,适当增加语文分值,将有利于恢复 语文应有的地位,让全社会重视母语教育。另外,习近平2014 去掉,他说,“去中国化”是很悲哀的,应该把这些经典嵌在学生脑子里,成为中华民族文化的基因。 母语的重要,真的像法国作家都德说的那样,母语是民族的标志和象征,一个民族的语言是一个民族的灵魂。 三是中国传统文化在世界各地“随处可见”,其传播手段日益丰富。中国是世界上最古老的国家之一,是一个历史悠久的 东方文明古国。古代中国文化在亚洲曾居于中心位置,强烈 影响了包括日本在内的周边各国的文化。在日本,处处能够 领略到中国古代文化的痕迹,比如汉字、服饰、建筑样式、 饮食等等。随着中国国际地位的提高,世界各国包括亚洲、 欧洲在内的一些国家都对中国文化给予了极高的认同和重 毋庸置疑,中华民族优秀的传统文化对世界的和平与发展越来越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四是近几年高考作文命题,特别 2014年的高考作文命题,都是围绕当前最热点、最前沿 的话题为试题“内核”的。如 2014 年的高考作文题:辽宁卷 《科技改变生活?》;江西卷《课内外学习探究》;湖南卷《心 在哪里风景就在哪里》;浙江卷《门与路》;广东卷《胶卷与 数码时代》? 所以,紧扣热点还原生活的话题,仍将是2015 年高考作 文重点考查的方向之一。 “传统文化”是一个很抽象的概念,其内容浩如烟海,要想在一篇文章中把所有内容都涵盖是不可能的,所以,写作文 时需要注意以下几点: 1.“居高临下”探讨弘扬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重要性。写作时从传统文化对一个家庭、民族和国家的重要性的角度去 展开思路。贯穿古今,例举引以为豪的传统文化以及它们对 中国乃至世界的影响。同时,又对濒临流失的文化产生诸多 思考:我们在走向世界的时候,却忘却了自己的民族根基, “我们走得太远,却忘记为什么而出发”。从传统文化的繁荣 到传统文化的“流放”,考生可拓展思路,通过深刻、尖锐、 凝练的思辨,阐述“抛弃传统,丢掉根本”对一个民族的危害。 这样的文章需要考生拥有强烈的感情和张扬的个性,文章的 语言 2.“化虚为实”以“具体”诠释“抽象”。“传统文化”是较抽象的概念,写作时,化概念为万象,用具体的文化形态—— 诗歌、绘画、书法、文房四宝、茶艺、京剧、刺绣、民俗节 日、剪纸、皮影戏等去诠释抽象概念的内涵;甚至也可以写 家风。但不论怎样写都要回到作文材料内容及含义的范围, 回到“传统文化”上来。 3.体裁多元、内容多维、表达多样。这篇作文的体裁不仅限于议论文,也可以写散文,记叙文或小说。写散文,用 10 优美、凝炼、畅达的语言去阐述对传统文化的认识和理解; 写议论文,如谈传统文化的璀璨与“危机”、传统文化的世界 地位与影响以及传统文化与外来文化的关系,等等;写记叙 文,通过讲述传统文化经典、动听的故事,深化“传统文化 代代传”的意义。 宣布英语考试从此退出高考历史舞台,并实行社会化英语考试。语文是国学,是一门学习中华上下五千年文化的学科, 打破语文英语两种分值相同、“地位平等”的局面,语文分数 的提升,恰恰说明了国家对传统文化的重视,寓意学生要学 好本国文化并传承好本国文化。 人们谈到长城,谈到丝绸之路,甚至谈到战国编钟,都满怀对自己历史文化的自信。但是能否将这些文化传播给世界 呢?中国文化的优秀成果如天人合一、和谐文化等核心价值 观的国际影响力还远远不够。显然,语言的贫乏是其中一个 重要的障碍。很多学生研究了莎士比亚的著作,却遗忘了巴 ,这是母语文化的缺失,也是传统文化的缺失。传统的文化是我们的民族之魂,是由古至今历代国人总结出的文化晶 体,是作为一名中国人的根本。文化的力量,深深熔铸在民 11 族的生命力、创造力和凝聚力之中。严峻的现实告诉我们, 文化竞争正成为决定一个民族和国家命运最根本和最后的 竞争。正如习主席所说“抛弃传统,丢掉根本,等于割断了 自己的精神命脉”。我们如果丢掉了根本,就会单薄的同海 上漂泊流浪的纸船,根基不牢,方向不定,只能随风漂流, 狂风巨浪袭来之时,必定是纸船湮灭之日。一个国家如果不 顾民族自身特点,只一味模仿“别人的文化”,不但不会有好 的发展,势必走上灭亡的道路。传统文化的重要性不言而喻。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这是至圣先师孔子教给我们的处世哲学。“王无罪岁”“民贵君轻”这是主张法先王,行仁政的大 思想家孟子教给我们的民本思想。“天下兴亡,匹夫有责”, 这是明末清初“三大儒”之一的顾炎武教我们要有责任有担 当?传统文化不仅对我们有所 启迪,还能够提高我们的素养,陶冶情操,教会我们治国齐家为人处世之道。不仅如此,培根也曾这样说:“印刷术、 火药、指南针曾改变了整个世界事物的面貌和态?这种变化 如此之大,以致没有一个帝国,没有一个教派,没有一个赫 赫有名的人物,能比这三种机械发明在人类的事业中产生更 大的力量和影响。”我国古代的四大发明是中国奉献给世界 的伟大技术成果,对世界历史进程产生巨大的影响。传统文 化的意义与价值也由此可见一斑了。一代国学大师季羡林说 过:“我认为,从世界文化的发展趋向看,中国文化包括中 12 国道德的精华,在 21 世纪的将来,会在人类精神文明的发 展中,发挥更重要的作用。这是我所期望的。”作为一名土 生土长的中国人,我们真的不能“因为走得太远,却忘记为 什么而出发”。我们应把学习认识传统文化作为责任和义务, 既“放眼未来”,又要向古代贤士学习文化精髓,只有“把根 留住”,才能像一艘战舰坚不可摧地驰骋在世界的大洋。 “燕子来时春分,梨花落后清明。”人间四月,褪去了阳春三月的乍暖还寒,伴着和煦的春风,唤醒最后几朵待放的 花蕾,滋润春天的一草一木,焕发活力,尽态极妍。戴着鲜 妍百花的冠冕,清明,在春的光艳中交舞着。 “乌啼鹊噪昏乔木,清明寒食谁家哭?”因为清明与寒食时日相近,扫墓、祭祖的习俗让原本愉悦插柳的清明,多了 几分庄重和肃穆。伴着纷纷细雨,路上的行人匆匆赶往先人 的坟冢。在新季伊始,万物复苏的春天表达对先人的怀念, 感悟生命的美好,追求生命的清明。 “割肉奉君尽丹心,但愿主公常清明。”一个被遗忘在世俗尘埃的贤臣,用自己的生命换来一代帝王的政治清明,肩 13 负儿女的赤诚和臣子的贤良,他带着母亲隐逸山林,旦夕祸 福,谁人能定?主公一炬,尸骨无存。介子推的离去为太平 盛世的到来种下因果。岁岁清明,谁都没曾忘却流年掠过的 英雄身影。那些逝去了的,一位英雄,一串故事,一段历史 已经被时间风化,唯有记忆在岁月的阡陌中经得起风吹雨 忘记历史,意味着背叛。尤爱老师讲革命历史,忆往昔峥嵘岁月,任灵魂在金戈铁马中迂回穿梭,品味这来之不易 的幸福生活。在清明日,择一束鲜花,摊放在烈士墓前,铭 记他们也曾轰轰烈烈的过往。 清明是中国的传统节日,是几乎所有春季节日的综合和升华,终究是 曲水流觞,踏青迎春,沐浴在春风里,徜徉在绿意中,接接地气,享受天街小雨的滋润酥软;望望天空,远处的蔚 蓝与绿地交相辉映,这是和谐的自然,是清明到来的四月天。 清明节常被雨水呵护,纵情于山水之间,雨滴轻抚着肌颜, 幻化爱的节奏,灵动美的音符,一曲悠扬的旋律,让清明在 水汽的朦胧中散发着诗意。 “永和九年,岁在癸丑,暮春之初,会于会稽山阴之兰亭”,“群贤毕至,少长咸集”,“一觞一咏,亦足以畅叙幽情”。古 人喜欢将诗情寄托于山水,从山水的律动中感受超然的乐 14 趣。天目湖畔的清明诗会,让世俗的人群在自然山水中陶醉、 留连。诵华美之诗,歌窈窕之章,轻灵,在绿意中跳跃飞扬。 “年年岁岁花相似,岁岁年年人不同。”岁岁清明,需要我们缅怀的事物随岁月递增。总有一些人,一段事被我们遗 忘在记忆的角落,我们能永恒铭记的无非在静好的岁月中找 寻生命的真谛,在安稳的现世中感激政治的清明。清明,一 个四月里的节日,在雨水的呵护下生根发芽,在世代的更替 中岁岁常青。 汨罗江只为你流淌 站在静静的汨罗江畔,你带着一腔悲怆,带着一腔爱国热情,离开了那个战争纷扰、国家相争的时代,全部融入这 汨罗江中;任江水怎样流淌,也流不走你那爱国热情,流不 走你那高风气节?你让我们沉醉,让我们痴迷,为后世敬仰, 你用那满腔爱国之情,诠释了你的整个人生,殊不知你又有 多少的无奈?只知你爱家、爱国、爱人民? 你那不羁的豪 放,你那不羁的豁达,你那不羁的爱国,你那不羁的一切一 切?都流淌在那汨罗江中。那清澈的江水,为你而流淌;那软泥上的青荇,为你而招摇;那岩石的一潭,为你而镌刻。 留给后世多少情,留给后世多少爱,让我们为你沉醉,为你 痴迷。 后世,有人赞你的爱国之情,有人赞你的高风亮节,也有人赞你的豪放之情,而我偏偏要赞你的《橘颂》,在那个 15 年代,你如何能写出这样一首诗,你把它送给你的弟子宋玉。 那橘树,树叶汾波,独立不移,洁白无暇,无可比拟。你心 胸开阔,用这样一首诗来比喻你的知音好友,让我们赞叹不 已。这在那乱国战争的年代,你提出变法,让国家独立起来, 但楚王听信小人谗言,把你贬官。你虽哀伤、激愤,但从没 终止过你那爱国的心啊,你不畏强暴,和他们抗敌,为了国 家你可以付出一切。 在我看来,你的一切一切,比现在的那些作家有过之而不及,你的《橘颂》无可挑剔,你的一腔爱国热情,又多于 杜甫,只因你生在那个乱世的年代,战争纷扰的年代。如果 你的君王很明智,你又会有另外一番成就。 是的,你走了,静静的走了。但在那一片汨罗大地中,你的每一处痕迹,都足以让我们回味无穷,让我们流连思索。 回味你那忠贞的爱国热情,流连你那不渝的豪放之情。你的 每一个事迹都足以让我们铭记,你的“长太兮以掩涕兮,哀 民生之多艰兮”,道出了你对人间疾苦的哀伤。你心系祖国, 心系人民,正因为你的那一颗民心,让我们为你而沉醉,为 你而痴迷。 静静的汨罗水,在我们面前,殊不知我们面对的是谁?静静的汨罗水,让我们铭记,殊不知我们铭记的是谁?静静 的汨罗水,你的美丽无瑕,殊不知我们赞叹的是谁? 望着那夕阳的残留,你伴着黄昏而长吟,即使老泪纵横,16 即使岁月沧桑,你也迈着铿锵的步伐,遍洒在每一处汨罗大 地,在汨罗江畔,让我们与你为邻,与日月同伴吧! 今日的汨罗江有所不同,停下歇歇脚,目光锁定屈原的精神雕塑:亦余心之所善兮,虽九死而其犹未悔;鼻子嗅觉屈 原的高风亮节:举世皆浊我独清,众人皆醉我独醒;耳朵聆 天地兮。此时的屈原是汨罗江里滚滚的流水,化作沸腾的热血,涤荡着我的心田。 如果我可以穿越的话,我一定去做 第二个婵娟,心系黎民,体恤苍生;我可以穿上隐身衣,拿 着打狗棒,把张仪撵出楚国的城池,让他处处碰壁;我要和 先生和那些黎民百姓都迁都到另一个城市,看着那些昏君自 投罗网,自作自受?可是,我还是停在了历史的边缘。打不 开历史的大门、只是屈原的爱国精神从未拒之门外,给服下 毒药的世纪新人带来精神解药。 在这里,屈原的爱国情怀是有目共睹的,在心与心的碰撞与交流中感知,带我寻找道路的捷径。 有怎样的追求和骨气?一点一点执著的勇气,一年一年探索的轨迹,迸发出超凡的力量。 一个人,应该先爱自己, 再爱百姓,也就是爱国。别人在吃粽子的时候。或许会替屈 17 原诉苦;或许会替屈原叫怨;而我选择用苇叶包裹屈原,静 静地躺在岁月的汨罗江畔。咀嚼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我不 为他流泪,也不替他埋怨,只是我学着传承一种精神——宁 死不屈,情系百姓,心忧家国,高风亮节。 多少风雨,多少肆无忌惮,多少反复,多少未雨绸缪,加上几多哀愁,他还在楚国的边界回头。他。是汨罗江畔的 诗人,楚辞是他的精神注解;他,是湍湍 流水的支流,爱国是他的精神支柱;他,是青藏高原的一枝草,刚正是他的精神造化。 如果屈原是糯米,我甘心做苇叶,赶着岁月往回跑,还是和他的故事擦肩而过,不过,他还是来到了一年四季,领 略芬芳,与我不期而遇。春天微云如画,用文字来赏景;夏 天溪水如歌,用汨罗来乘凉;秋天花落成种冢,用琵琶来对 白;冬天梅落成雪,用楚辞来取暖。 用苇叶包裹屈原,谁曾想将屈原丢失在逆行的南风里,我只想告诉你,不可能。他的精神不容任何玷污。我只想做 个苇叶,这样,他就在也不会被任何人伤害了。今天他困了, 我醒着,我知道他的夙愿。所以,我告诉自己:世界以痛吻 我,我要回报以歌。 有一种忧伤叫做月亮 天空中,层层清云,如烟似雾,弥漫在月光下,唯一不变的,是宁静与美好,让人心神荡漾。一轮晶莹剔透的名月, 18 悬挂于星空。明净的月亮,你是否知道,这么多年过去了, 停在窗前的我,心底一如当年一样,对你神往。 数千年来,每当皎洁的明月悬挂于中秋的碧空,不知有多少情感在此时波澜起伏,不知有多少思绪翻涌蹁跹,无论 你在地球的多么偏远的角落,只要你发现有人在此时吟唱唐 代名相张九龄的“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你就能从他凝 重的脸上,看到那烙有中华民族印记的血脉团圆和最原始的 思念之情,感受到蕴含着民族情感的宁静与淡淡忧伤。 回首过去,悬挂在中国古典诗坛上空的月亮是多情的,是忧伤的、她是一种情感,一种气氛,一种文化符号,一种 审美意趣,她的空明,澄澈,高洁的品性,她的暗示,隐喻, 象征等效用,令无数人倾倒。李义山托“沧海月明珠有泪, 蓝田日暖玉生烟。”的皓月感伤凄凉身世,李重光用“春花秋 月何时了,往事知多少,小楼昨夜又东风,故国不堪回首月 明中。”的凄月演绎生命绝唱,柳永借“今宵酒醒何处,杨柳 岸,晓风残月。”的残月来渲染离别情怀,李清照的“云中谁 寄锦书来,雁字回时,月满西楼,花自飘零水自流,一种相 思,两处闲愁。”来自满月倾诉闺阁幽怨。

阅读剩余内容
网友评论
相关内容
延伸阅读
小编推荐

大家都在看

关于规则的作文素材 月光族英语作文 写玩具的作文 关于人人平等的作文 仰望作文600 心愿作文250字 如何提升作文水平 我心灵的甘露作文 其实很简单作文600字 翻越那座山作文600字 黄山游记作文500字 初中英语作文自我介绍 我的爱好作文700字 生日为题的作文 牵挂为话题800高中作文 关于新学期开学的作文 南山竹海的作文 初中开学作文 关爱作文400字左右 开学打扫卫生作文 触动心灵的人和事作文800字 卖女孩的小火柴作文银桃花 玩具作文400字 教师节作文800字 关于做风筝的作文 写优点的作文 3oo字作文 关于道德的作文素材 用以小见大的手法写一篇作文 我的训练我的成长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