趣文网 > 作文大全

人民是历史的创造者 人民是真正的英雄

2020-10-31 10:05:01
相关推荐

导 语

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是一次开创性的重要会议,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发展历史上具有里程碑意义。会议总结过去、立足当下、规划未来,作出了《中共中央关于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以下简称《决定》)。学习贯彻全会精神,是当前和今后一段时间的重大政治任务。为帮助广大党员干部深入学习会议精神,我们围绕《决定》中涉及的一些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邀请专家学者进行阐释解读。今天,我们推出 十三个坚持和完善 和 十三个显著优势 系列理论文章之六,敬请垂注。

人民是历史的创造者,人民是真正的英雄

任晓山

经国序民,正其制度。 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强调,我国国家制度和国家治理体系具有多方面的显著优势。其中 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不断保障和改善民生、增进人民福祉,走共同富裕道路的显著优势 ,正是 经国 与 序民 的完美结合。对于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植根中国大地、具有深厚中华文化根基、深得人民拥护,具有强大生命力和巨大优越性,能够持续推动拥有近十四亿人口大国进步和发展、确保拥有五千多年文明史的中华民族实现 两个一百年 奋斗目标进而实现伟大复兴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和国家治理体系而言,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就是其最直接、最现实、最生动的反映和体现。

一、彰显马克思主义理论的鲜明品格

在人类历史上,唯心主义及其历史观曾经长期占据、主导世界哲学思想领域,他们否认物质资料的生产方式是社会发展的决定力量,抹杀人民群众的历史作用。以1848年《共产党宣言》发表为标志,正式诞生了科学社会主义理论 马克思主义,这是人类思想史上最壮丽的日出,照亮了人类探索历史规律和追求自身解放的道路,指明了依靠人民推动历史前进的人间正道。

马克思主义是无产阶级和劳动人民的 圣经 。马克思创立的唯物史观和剩余价值学说,是他众多贡献中最伟大的两个发现。中国古代在讲到孔子和王阳明的地位和作用时说, 天不生仲尼,万古如长夜 地不生伯安,人心如泥沼 ;对于无产阶级和人类来说,马克思就是普罗米修斯式的 盗火者 ,因为他把伟大的认识工具交给了人类特别是无产阶级,使人们探索历史规律有了前行的火炬和灯塔。在这之前,社会上占据统治地位的理论都是为极少数统治阶级代言和服务的。马克思第一次端起历史发展规律的望远镜和显微镜,第一次站在人民的立场探求人类自由解放的道路,第一次创立了人民实现自身解放的思想体系,第一次使人民看到了成为自己命运主人的希望。马克思主义来自人民,为了人民,人民性是马克思主义最鲜明的理论品格,致力于人的全面自由的发展是马克思主义创始人终身坚守的价值标准和追求的革命目标。《共产党宣言》中明确提出, 每个人的自由发展是一切人的自由发展的条件 过去的一切运动都是少数人的,或者为少数人谋利益的运动。无产阶级的运动是绝大多数人的,为绝大多数人谋利益的独立的运动。 事实证明,马克思主义不是为某个集团或阶级代言的 私器 ,而是为无产阶级和人类解放而斗争的 公器 。

马克思主义是完全地彻底地为人类求解放的科学理论。 思想一旦离开利益,就一定会使自己出丑 。马克思认为,人们奋斗所争取的一切,都同他们的利益有关。为此,马克思主义始终致力于谋求无产阶级和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这也正是马克思主义之所以得到人民衷心拥护和在全世界广泛传播的根本原因。马克思、恩格斯指出,在未来社会, 生产将以所有的人富裕为目的 。马克思本人也是知行合一的光辉典范,17岁时他在高中毕业作文《青年在选择职业时的考虑》中这样写道: 如果我们选择了最能为人类而工作的职业,那么,重担就不能把我们压倒,因为这是为大家作出的牺牲;那时我们所享受的就不是可怜的、有限的、自私的乐趣,我们的幸福将属于千百万人,我们的事业将悄然无声地存在下去,但是它会永远发挥作用,而面对我们的骨灰,高尚的人们将洒下热泪。 马克思把为人民解放而奋斗作为自己的毕生使命,义无反顾投身轰轰烈烈的工人运动,始终站在革命斗争最前沿,即使饱尝颠沛流离的艰辛、贫病交加的煎熬,仍初心不改、矢志不渝,成就了伟大人生。在资本主义进入垄断资本主义即帝国主义阶段后,列宁继承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创立了列宁主义,建立了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他指出,社会主义要使 所有劳动者过最美好、最幸福的生活,只有社会主义才能实现这一点,而马克思主义的全部困难和它的全部力量也就在于了解这个真理 。

人民性是马克思主义不断发展的内在逻辑。今天,我们所处的环境、条件和面临的任务与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所处的时代相比,已经发生很大变化,但马克思主义所阐述的一般原理整个来说仍然是完全正确的,我们仍然生活在马克思主义所指引的时代,马克思主义仍然占据着人类道义的制高点,马克思本人仍然被公认为 千年第一思想家 。究其原因,根本就在于马克思主义是人民的理论,人民性是其最鲜明的品格。中国共产党是马克思列宁主义忠实的继承者、坚定的传承者、卓越的发展者,始终坚持人民是历史的创造者、人民是真正的英雄的历史唯物主义观点,一路走来、一往无前,愈挫愈奋、愈难愈进,使科学社会主义在中国大地生根发芽、开花结果,长成参天大树。面对上个世纪九十年代以后,世界社会主义遭受曲折、处于低潮的严峻形势,社会主义中国保持定力、立定脚跟,紧紧依靠人民,用 中国之治 和 西方之乱 的鲜明对比终结 历史终结论 、崩盘 中国崩溃论 、挫败 社会主义失败论 。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持马克思主义群众观点,在治国理政的实践中,把增进人民福祉、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作为经济社会发展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充分调动人民积极性和主动性,推动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和实践取得巨大成就,使世界上正视和相信马克思主义和社会主义的人多了起来,使世界范围内两种意识形态、两种社会制度的历史演进及其较量,发生了有利于马克思主义、社会主义的深刻转变,有力地捍卫和巩固了马克思主义的科学性、人民性、实践性、开放性。

二、凝练中国共产党人初心使命的集中表达

中国共产党诞生于九原板荡、百载陆沉的旧中国,当时社会动荡不安、国家摇摇欲坠、民族人心涣散,百姓生活正如有人所言 入则有老弱待哺之忧,出则无立业谋生之地,行则逢掳身丧命之变,居则罹举家冻馁之祸,灾害深于水火,困苦甚于倒悬 。1921年7月,在上海石库门和浙江嘉兴南湖红船上,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召开。胡乔木后来说过这样一段话: 一大开过了,似乎什么也没有发生,连报纸上也没有一点报道。但是,中国的伟大事变在实质上却开始了。 这也就是毛泽东所说的 中国产生了共产党,这是开天辟地的大事变 。

初心系于人民,使命为了人民。中国共产党一经成立,就致力于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致力于为人民求解放、谋利益。大革命时期,中国共产党还处于幼年、初创时期,虽然各方面还不成熟、定型,但党就十分重视发挥人民历史主体的地位和作用, 唤起工农千百万,同心干 。在土地革命、抗日战争、解放战争时期,党和人民军队更是把人民群众视为真正的铜墙铁壁。这个时期,毛泽东就注重解决群众利益问题作过多次精辟的论述。1934年1月,毛泽东在《关心群众生活,注意工作方法》中指出, 如果我们单单动员人民进行战争,一点别的工作也不做,能不能达到战胜敌人的目的呢?当然不能。我们要胜利,一定还要做很多的工作。领导农民的土地斗争,分土地给农民;提高农民的劳动热情,增加农业生产;保障工人的利益;建立合作社;发展对外贸易;解决群众的穿衣问题,吃饭问题,柴米油盐问题,疾病卫生问题;婚姻问题。总之,一切群众的实际生活问题,都是我们应当注意的问题。假如我们对这些问题注意了,解决了,满足了群众的需要,我们就真正成了群众生活的组织者,群众就会真正团结在我们的周围,热烈地拥护我们。 1943年,毛泽东在谈到征集救国公粮的问题时说, 要用百分之九十的精力解决群众的困难。如果我们做地方工作的同志不了解群众的情绪,不帮助群众组织生产、改善生活,只知道向他们要救国公粮,那就是沾染了国民党的作风,沾染了官僚主义的灰尘 。毛泽东的这些重要论述,深刻阐明了党所做的一切工作都是为了人民,必须使群众认识到自己的利益,并且团结起来,为自己的利益而奋斗。中国共产党无论是夺取政权还是全国执政,始终把人民放在心中最高位置,始终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始终为人民利益和幸福而努力奋斗。对于这一点,任何不带偏见的人,甚至包括许多睿智的外国人士都是看得非常清楚的。1946年3月,跟随美国总统特使马歇尔访问延安的记者,曾经这样描述共产党的政治中枢: 在延安听到的最多的一个词,就是 人民 中国人民如何,世界人民如何。 到人民中去 向人民学习 ,这些都是口号,但又包含着比口号更深的含义,代表着一种极深的感情,一种最终的信念。 革命为民,执政为民,人民是国家的主人,人民是共产党人执政的最大底气。 政府是人民政府,军队是人民军队,医院是人民医院,银行是人民银行,铁路是人民铁路,公园是人民公园,警察是人民警察,教师是人民教师,公务员是人民勤务员,就是用的钱也叫人民币 有网友总结称,只有中国共产党做到了,把新生政权的所有领域都打上 人民 烙印。1960年,英国元帅蒙哥马利访问中国后说: 毛泽东的哲学非常简单,就是人民起决定作用。

力量源自人民,紧紧依靠人民。邓小平在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曾经指出: 中国共产党员的含意或任务,如果用概括的语言来说,只有两句话: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一切以人民利益作为每一个党员的最高准绳。 进入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的历史时期后,邓小平多次讲: 贫穷不是社会主义,社会主义要消灭贫穷。不发展生产力,不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不能说是符合社会主义要求的。 面对当时一些思想上的困惑和实践上的偏差,到底什么是衡量一切工作是非得失的判断标准呢?为此,他提出了 三个有利于 的思想,即是否有利于发展社会主义社会的生产力,是否有利于增强社会主义国家的综合国力,是否有利于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后来,我们党在继承和发展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的基础上,又分别形成了 三个代表 重要思想和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科学发展观。党的指导思想既一脉相承又与时俱进,而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以民为本、以人为本是贯穿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一根红线。

发展为了人民,为了人民的一切。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国际形势也发生一系列深刻变化。在新的时代条件下,我们党立党为什么、执政靠什么,改革发展的目的是什么、动力在哪里,这些大本大源的问题更加突出地摆在党的面前,成为党治国理政必须回答解决好的时代课题。习近平总书记鲜明提出: 为什么人、靠什么人的问题,是检验一个政党、一个政权性质的试金石。 从 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的奋斗目标 到 小康路上,一个都不能少 ,从 我是人民的勤务员 到 人民是共和国的坚定根基,人民是我们执政的最大底气 ,从 时代是出卷人,我们是答卷人,人民是阅卷人 到 让老百姓幸福就是党的事业 ,从 为人民服务,担当起该担当的责任 到 我将无我,不负人民 ,无不体现着习近平总书记深厚的赤子之情、真挚的人民情怀、强烈的为民担当, 人民 是他朝斯夕斯、念兹在兹的永远牵挂。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秉承党的初心使命,提出一系列治国理政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形成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这一思想继承和发展马克思主义人民性的理论品格,坚持把人民立场作为根本政治立场、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坚持人民情怀的执政本色、坚持人民至上的价值旨归,为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提供了强有力的主体依托和动力支持。为了解决人民群众反映最突出的问题,党的十八大后,党中央在全党深入开展了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去年又开展了 不忘初心、牢记使命 主题教育,目的就是引导全党同志特别是各级领导干部始终把坚持以人民为中心作为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根本立场,同人民风雨同舟、血脉相通、生死与共,以坚定的理想信念坚守初心,以真挚的人民情怀滋养初心,以牢固的公仆意识践行初心,不断增强人民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三、解读中国革命建设改革的成功密码

时间是人类发展的空间。 面对中国共产党苦难的辉煌,面对新中国建设的巨大成就,国内外很多人都在探寻 中国共产党为什么能? 马克思主义为什么行?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为什么好? 答案多种多样,立场、角度、精度、深度等不尽相同。对中国的成功和奇迹,有西方学者这样感叹,谁要能解释中国,谁就能获得诺贝尔奖。有人甚至说,中国是一切规律的例外。 万物得其本者生,百事得其道者成。 其实,不管如何解码中国共产党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成功的 方程式 ,我们党始终不渝坚持人民至上,却是一个躲不掉、绕不开,不能变、也变不了的常量。在西方国家,高调宣扬 对人民负责,对选民负责 的政党也有很多,不少政客常常把 人民 挂在嘴边,但 人民 不过是他们竞选的策略、施政的 药引 ,充其量只是 工具理性 。而 人民 在中国共产党人的心目中却是永远的 价值理性 。正如邓小平所说: 工人阶级的政党不是把人民群众当作自己的工具,而是自觉地认定自己是人民群众在特定的历史时期为完成特定的历史任务的一种工具。

在革命时期,中国共产党靠人民起家。中国共产党成立时,只有58名党员,全国当时大大小小的政党组织300余个。其后在领导人民进行28年的浴血奋战中,党所肩负的历史使命任务之艰巨、面对的国内外敌人之强大、革命斗争之卓绝、付出牺牲之巨大、意志品质之顽强,前所未有、世所罕见。这正如马克思所说: 如果斗争是在极顺利的成功机会的条件下才着手进行,那么创造世界历史未免就太容易了。 我们党紧紧依靠人民群众,推翻三座大山,建立了新中国。仅从解放战争来看,再次雄辩地说明,得民心者得天下。 农民背上的两把刀:租米重,利钱高!农民面前三条路:投河、上吊、坐监牢! 这是解放前国统区流行的一首歌谣,反映了农民的悲惨生活。而解放区的土地改革,使得亿万农民实现了 耕者有其田 。当时上海一家英文刊物《密勒士评论报》这样评论, 内战战场的真正分界,是这样两种不同的地区中间:一种是农民给自己种地,另一种是农民给地主种地 ,这 不但决定国共两党的前途,而且决定这个国家的前途 。为了巩固和发展土地改革工作,1947年7月,中国共产党召开了全国土地会议,通过了《中国土地法大纲》。对此,美国人韩丁说: 新发布的《土地法大纲》在1946年至1950年中国内战期间的作用,恰如林肯的《黑奴解放宣言》在1861年至1865年美国南北战争期间的作用。 这也证明了一个颠扑不破的真理,即 战争的伟力之最深厚的根源,存在于民众之中。 正是因为土地改革的推行,使得解放区农民以巨大的热情参军参战、捐粮支前,加速了蒋家王朝的灭亡。为此,毛泽东深刻指出: 有了土地改革的这个胜利,才有了打倒蒋介石的胜利。 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新民主主义革命,为马克思、恩格斯 历史活动是群众的活动 这句话作了最生动、最有力的注脚。

在建设时期,中国共产党靠人民当家。新中国成立后,我们党团结带领人民完成社会主义革命,确立社会主义基本制度,推进社会主义建设,使人民得以翻身真正成为国家的主人、社会的主人、自己命运的主人。为了推进社会主义改造,1955年10月,毛泽东在与工商界人士座谈时指出, 现在我们实行这么一种制度,这么一种计划,是可以一年一年走向更富更强的,一年一年可以看到更富更强些。而这个富,是共同的富,这个强,是共同的强,大家都有份。 正是 共同的富 共同的强 和 大家都有份 ,激发了人民群众建设社会主义的无穷力量。那是一段激情燃烧的岁月,中国人民以革命豪情、冲天干劲开展大规模的社会主义建设,并且取得了巨大的成绩,在不太长的时间内初步建成了一个比较完整的国民经济体系和工业体系,科学教育文化各项事业也取得了重大进展,尤其是面对帝国主义的核讹诈、核威胁和科技领先带来的压力,中国人民有志气、不信邪,横下一条心、勒紧裤带搞成了 两弹一星 ,震惊了整个世界。其意义和影响,正如邓小平后来所指出的: 如果六十年代以来中国没有原子弹、氢弹,没有发射卫星,中国就不能叫有重要影响的大国,就没有现在这样的国际地位。这些东西反映一个民族的能力,也是一个民族、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标志。 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中国人民自己当家作主,迸发出惊人的、无穷的创造伟力,也就是毛泽东说的: 中国的命运一经操在人民自己的手里,中国就将如太阳升起在东方那样,以自己的辉煌的光焰普照大地。

在改革时期,中国共产党靠人民兴家。改革是中国的第二次革命。 文革 十年内乱结束后,中国又走到了一个历史的十字路口,面临着何去何从的重大问题。在这个历史关头,党顺应人民意志和时代潮流,召开了党的历史上具有重大转折意义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作出把党和国家工作中心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实行改革开放的历史性决策。在波澜壮阔的40多年改革开放进程中,我们党始终坚持改革为了人民,改革依靠人民,切实尊重人民首创精神,民生建设和人民生活水平大幅提高,几千年来困扰我国人民忍饥挨饿、缺吃少穿、生活困顿的这些问题总体上一去不复返了,中国人民在富起来、强起来的征程上迈出了决定性的步伐。美国前财政部长劳伦斯?萨默斯作过这样一个估算:如果说英国工业革命期间,一个人的生活水平在自己的生命周期内增长1倍;那么在当今中国这场现代化的大潮中,一个中国人可以翻7倍。国际上关于改革,有 帕累托改进 和 卡尔多改进 之分,前者是不使任何人境况变坏的改进,而后者使一部分受益一部分受损、但受益所得足以补偿受损所失的改进。中国的改革超越了这两者,在认识和实践上,始终把人民置于改革的 C位 ,把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视为全面深化改革的 桶底 。可以说,如果这个 桶底 没有了、或者破了掉了,那么所有的长板短板都没有任何意义。特别是进入新时代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把新时代改革开放伟大事业不断推向前进,实现了中华民族由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飞跃。七年多来,我们党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以造福人民为最大政绩,从群众最关心的问题入手,把民生疾苦放在心头,把改革发展责任扛在肩上,着力解决我国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的问题。习近平总书记强调 要坚持以人民为中心,把为人民谋幸福作为检验改革成效的标准,让改革开放成果更好惠及广大人民群众。 从提出 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 的改革总目标,到明确 五位一体 加党建的体制改革分目标;从构建完善改革的四梁八柱,到逐项明确任务书、时间表、责任制;从实施精准扶贫让人民共享改革成果,到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让蓝天、碧水、净土与人民群众朝夕相伴;从完善短缺药品供应保障机制,到发展学前教育;从异地办理身份证,到简政放权 最多跑一次 人民有所呼,改革有所应,人民始终是改革发展的依归,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所强调的, 为了人民而改革,改革才有意义;依靠人民而改革,改革才有动力。

四、凝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精神力量

当今世界正经历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我国正处于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关键时期。要顺应时代潮流,适应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变化,统揽伟大斗争、伟大工程、伟大事业、伟大梦想,不断满足人民对美好生活新期待,战胜前进道路上的各种风险挑战,就必须在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上下更大功夫。为此,在我国国家制度和国家治理体系建设中,要更加自觉地坚持和发挥以人民为中心的显著优势,更加坚定地坚持和完善人民当家作主制度体系、坚持和完善统筹城乡的民生保障制度,更好地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

把以人民为中心作为 中国之治 的根本立场。 治国有常,而利民为本。 正因为我们党来自于人民,为人民而生,因人民而兴,所以 中国之治 必然是人民之治,必然是为了人民、依靠人民、人民共建共享的治理模式。习近平总书记指出: 以百姓心为心,与人民同呼吸、共命运、心连心,是党的初心,也是党的恒心。 不忘初心才能永葆恒心。我们党的政策和国家法律都是人民根本意志的反映,在本质上是一致的。只有坚持以人民为中心,才能更好地把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依法治国有机统一起来,才能更好地突出坚持和完善支撑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根本制度、基本制度、重要制度,构建系统完备、科学规范、运行有效的制度体系,努力把我国制度优势更好转化为治理效能。

把以人民为中心作为 中国之治 的价值基座。 从来治国者,宁不忘渔樵。 纵观中国共产党近百年的奋斗历史,我们干革命、搞建设、抓改革,都是为人民谋利益,让人民过上好日子。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同样是为人民谋利益,让人民过上好日子。所以,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践行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把党的群众路线贯彻到治国理政全部活动之中,把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作为奋斗目标,体现了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和国家制度体系、治理体系的 合目的性 。同时,马克思主义认为,人类历史是在社会基本矛盾运动中进行的,而历史的主体是人民群众,人民群众的历史活动创造了历史,推动着社会的前进,是历史进程的最终决定性力量,这正如毛泽东所指出的: 人民,只有人民,才是创造世界历史的动力。 唯物史观关于社会基本矛盾的原理,同人民群众是历史主体的原理是完全一致的。因此,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思想,发挥人民主体作用,尊重群众首创精神,由民作主而不是替民做主,推动 革命阶级本身 成为 一切生产工具中最强大的一种生产力 ,体现了社会历史发展的 合规律性 。据此,我们可以得出这样一个结论,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科学回答了 为了谁 依靠谁 这个根本问题,实现了科学性与价值性、合规律性与合目的性的有机统一。

把以人民为中心作为 中国之治 的鲜明特色。 天地之大,黎元为先。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 一个国家选择什么样的治理体系,是由这个国家的历史传承、文化传统、经济社会发展水平决定的,是由这个国家的人民决定的。 人民当家作主,是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本质和核心。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始终把保证人民当家作主作为制度设计的出发点。通过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依法治国有机统一,坚持和完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基层群众自治制度,全面推进依法治国,巩固和发展最广泛的爱国统一战线,发展社会主义协商民主,用一系列的制度体系充分保证人民当家作主。可以说,新时代中国的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已经超越了古代统治者 爱民 重民 恤民 思想,也超越了西方政治家提出的 民治、民有、民享 理念,正创新实践着马克思主义创始人提出的人民当家作主、人人全面发展的美好愿景。

把以人民为中心作为 中国之治 的不竭动力。 民为邦本,本固邦宁。 今天,我国经济总量已突破90万亿大关,稳居世界第二大经济体,并且令人欣喜的是,我国经济正在向高质量发展不断迈进。因此,完全有理由说,我们比历史上任何时期都更接近、更有信心和能力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目标。但这一目标,绝不是轻轻松松、敲锣打鼓就能实现。前路并非坦途,在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等领域和自然界还可能出现这样那样的困难和挑战,还可能出现各种风险和矛盾。恩格斯曾经说过: 只要我们进一步发挥我们的唯物主义论点,并且把它应用于现时代,一个强大的、一切时代中最强大的革命远景就会立即展现在我们面前。 以人民为中心,就是坚持和运用历史唯物主义的必然要求。只要我们站稳人民立场,坚持为民造福,依靠人民创造历史,始终保持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让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体人民,增进人民福祉,不断促进人的全面发展,朝着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不断迈进,就一定能够充分激发近14亿中国人民聚合的磅礴之力,有效应对重大挑战、抵御重大风险、克服重大阻力、解决重大矛盾,推动 中国之治 更加成熟、更加定型、更加完善、更加巩固,使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发挥出更大的优越性,永葆生机与活力。

伟大成就凝聚人民力量,浩荡征程再启奋进新局。在新时代的伟大征程中,只要我们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密切联系群众,紧紧依靠人民推动国家发展,不断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我们就一定能书写国家和民族发展的壮丽篇章,不断开辟 中国之治 的新境界。

(作者为《新湘评论》杂志社社长)

阅读剩余内容
网友评论
相关内容
延伸阅读
小编推荐

大家都在看

五年级作文小草 作文家乡的端午节450字 游泳作文600字 我眼中的高中作文 蚂蚁作文500字 以什么为乐的作文 友情作文题记 最美环卫工人作文600字 我想当老师作文600字 描写秋雨作文 断舍离 作文 老师不在时作文 有母亲陪伴的日子作文 围棋选手小柯作文800字 难忘的什么之旅作文 有关人的作文600字 一次爬山的经历作文 雅思小作文图表题 作文题目空几个格 关于学习的作文500字 五年级下册语文作文第二单元 关于重阳节的作文300字 青春恰自来作文800字 爱国事例作文 写做菜的作文 面对灾难作文 写辣椒的作文 作文我的老师三年级 小学三年级作文题目大全 我与什么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