趣文网 > 作文大全

高度决定视野作文素材

2020-11-02 04:50:01
相关推荐

那些高不可及的高度虽很少有人会领略到,但登山的感觉却总是让人记忆犹新,心旷神怡。初次登山是在我小学的时候,妈妈单位组织旅游,我也就有了这个倍受感动和感慨的机会。远远望去,山峦朦朦胧胧的,一片翠绿,车开到了山脚下,树林茂密,百草丛生,随处可见各式各样的昆虫。抬头再望,屹立在薄云中的山峰万般沉重,像一块巨石压在我心头。树林繁茂,透过树枝,看不到山的尽头。由于未找到宽阔的道路,我们只好沿小道上山。越往上,道路越艰难,枯枝荆棘总是挡住道路。忍受着蚊虫的叮咬和树枝的划伤,我还是没有任何抱怨,因为我听说这山有几百米高。这是我初次登山,好奇心和冒险心激发着我要体验一下“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的气魄。到三分之一的地方,几个人已经上不动了,便留在了原地。高度还在一点点升高,我无暇顾及山下的事物和两边的风景。三分之二处,就剩几个人要进行最后的冲刺,我也是其中的一员。 快到山顶时,我心潮澎湃。功夫不负有心人,我终于到达山顶。扶着山顶的巨石,想象着将看到的景色,是仙境般的云雾迷茫,还是令人悚然的荒凉寂寞——回过头来,投去了期待已久的目光。我被眼前的景象惊呆了!这是附近的最高点,许多小的山峰都匍匐在脚下,茂密的树林像一片绿色的地毯。远处的村庄炊烟袅袅,近处的树林在风的吹拂下仿佛草原的草浪,一片片云彩在太阳的照射下,草原一块黑,一块白,我享受着站在高处俯视一切的自豪,仿佛把天地山峦都装进了胸怀,一切鸡毛蒜皮的小事都抛到了九霄云外。 我也初次体会到古人“不畏浮云遮望眼,自缘身在最高层。”的情怀。“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站得高,望得远,也就能洞察万事,胸怀开阔。 伟大的科学家牛顿也有言:“我之所以取得如此成就,是因为我站在了巨人的肩膀上。”伟人之所以是伟人,是因为他们所处的高度不同。高度不同,价值也就不同。而真正的高度必须是要经过坎坷艰难才会到达。真正的高度必定有种不俗的广阔。 生活中也是如此,站上更高的高度,领略常人未曾领略过的宽广,也成为了我的志向。 “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只有站得高,才能看得远。只有站得高,我们的视野才能更宽广。视野的宽阔与否决定着对世界的认识程度,影响着个人的胸怀与志向,最终支配了个人一生的命运。 站在小山坡上就比站在陆地上看得远;站在高楼大厦上就比站在小山坡上看得远;站在高山就比站在楼顶上看得远;站在翱翔在蓝天上的飞机中就比站在高山上看得远;假如我们能够有幸登上月球,那么整个地球就都在我们的视野之中了!所以说高度决定视野。 有时在一个问题上,知道得多,想法比较全面,答案就会更完美一些。在哪一学科你多学一些,就比别人多知道一些,就多前进了一步,多往上走了一个台阶,视野就多开阔了一点。正如有一位科学家,当别人问他成功的秘诀时,他说:“我只是站在了巨人的肩膀上,没有别的。”我想如果我们每个人都能站在巨人的肩膀上,那我们的社会就会有飞速的发展。 在每一处都有一个最高点,但是永远没有止境。在科学界、文学界、艺术界……没有一个人看到过,也没有一个人走到最高处,永无止境。所以我们只有坚持不懈地努力,争取站得更高,看得更远,才能看得更精彩。 “高度决定视野”这是生活中的真理,没有一个人能更改。愿我们所有的人都能够不断进步,站得更高,为我们亲爱的祖国尽自己的一份力量! 指导老师:朱 玉 1、 超越自我,创造高度(58分) 张婷如 蚕,破茧而出,尝到了飞翔的快乐;种子,钻出深深的土层,长成了参天大树;雄鹰,不断搏击,练就直插云霄的双翅……自然万物都在超越自我、创造高度,更何况人呢?(中心论点) 历史是一面镜子,东坡让文学闪光——(分论点一) 聆听雨滴穿林打叶,一双芒鞋,一根竹杖,东坡在雨中吟啸徐行。遭“乌台诗案”后,被贬黄州的他也曾迷惘失落过。但他没有因此被打倒,他面对着官场、世俗的鄙视和诽谤,跨过了心灵受伤的那道坎,在雨后初晴的小路上,道出了“一蓑烟雨任平生”的豁达,道出了“萧瑟处,也无风雨也无晴”的乐观。夕阳的余晖,将苏轼的身影拉长,他,超越了自我,创造了文学的高度,让后人深深地景仰!(扣题议论小结) 生活是一场考试,海伦·凯勒让人性的光辉彰显、升华——(分论点二) 海伦·凯勒,亦是超越了自我,一个生活在没有阳光、没有色彩、没有鸟声的世界里的坚强女孩!试想,看不到世界的斑斓,听不到悦耳的音乐,唯一认识漆黑的颜色,那是怎样的痛苦?但她却以内心的坚强与乐观,在旁人体会不到的世界里活得多姿多彩。试想,倘若她没有逾越过痛苦和绝望这道坎,又怎能在《假如给我三天光明》中抒写着那一份乐观的祈愿,又怎能记录下依然精彩的点滴生活?她,超越了自我,创造了人性的高度,让全世界都为之肃然起敬!(扣题议论小结) 生命是一个高度,人类在不断地超越、创造——(分论点三) 五月,中国的四川地动山摇!在那断壁残垣的废墟下,跳动着多少坚强的生命?那黑若点漆的眸子,曾望见过多少惊心的生离死别?那柔弱的身躯,曾经受住多少楼房的重压?那小小的生命,又该如何重新热

阅读剩余内容
网友评论
相关内容
延伸阅读
小编推荐

大家都在看

三年级童话故事作文 关于秋的作文 欣赏自己作文 自然景物作文 家乡的秋天作文 听雨作文 说明文400字作文 关于实验的作文 中考作文满分范文 我们的校园作文 我的小伙伴作文 我爱妈妈作文 教师资格证作文 800字作文大全 研究报告作文 初一作文大全 英语六级作文 美丽校园作文 一瞬间作文 传记作文 专升本英语作文 综合素质作文 小伙伴作文 感悟人生作文 作文评语大全 往事作文 竞赛作文 见闻作文 初中作文范文 作文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