趣文网 > 作文大全

作文365江淮十校联考:坚守传统与顺应潮流的职业追求 不可偏废其一

2020-11-03 18:15:01
相关推荐

新课标语文课题组:张俊杰

河南濮阳外国语学校语文教师,在《语文知识》《语文教学之友》《语文天地》等发表论文多篇,出版论著《摘星探月——记叙文高分攻略》。

主编:王涛

栏目主编:巩彦芬 /责编:郑双

审校:孙梦霞 / 美编:史建芳

作文题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①在旧上海的斑驳光影里,街巷闾里中,穿着旗袍、擎着油纸伞的女子曾是一道美丽的风景。如今,旗袍的“黄金时代”一去不返,今年99岁的海派旗袍大师褚宏生,却依然默默坚守。海派旗袍制作,镂空细密,工艺繁复。80多年来,褚宏生一直坚持一针一线亲自缝制,精益求精制作每件旗袍,即便做一个小小的盘扣,也要花三个小时。无论机器怎样先进,褚宏生都不为所动。今天,人们称他为“活着的传奇”“上海滩最后一位裁缝”。

②中国青年报调查显示,跳槽已经成为年轻人的“新常态”,求职更像是“尝试”,有人一年换5份工作。中国青年政治学院教授李家华认为,“人们每个阶段的追求、想法不同,不是一份自始至终的工作能涵盖的”。

③2019年1月,人社部发布通告,拟发布15个新职业,包括人工智能、物联网等的工程技术人员,而电子竞技员、电子竞技运营师等也入围。电子竞技员“入围”新职业,一时引发人们热议。

以上材料引发了你怎样的思考?请围绕材料内容及含意,结合自己的体验和感悟,写一篇文章。

要求: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少于800字。

命题说明:

本题来自2020江淮十校联考语文。查看更多作文解析请关注 “新课标大语文”微信公众号。

命题方向

科学精神:理性思维

健康生活:自我管理

实践创新:劳动意识、问题解决

审题

限制性

1.立意限制。“以上材料引发了你怎样的思考”,三则材料中包含两个方面的内容,一是坚守传统的工匠精神,追求极致和完美;一是紧跟时代步伐,积极适应新形势。要求“围绕材料内容及含意”行文,考生可以综合两方面在整体基础上进行立意,也可以紧扣一方面立意,但需要体现出比较和权衡。

2.价值取向限制。第一则材料从“旗袍大师”“活着的传奇”等词,可以看出命题人对褚宏生“默默坚守”行为的肯定。第二则材料命题人借李家华教授的观点表明专家对年轻人跳槽的“新常态”是认可的;第三则材料中“人社部通告的15种新职业”这一提示语暗中肯定人们应该紧跟时代的发展,积极适应形势的变化,以开放的心态,接受新职业,甚至尝试拥抱新职业。所以考生在立意时不可轻易否定任何一则材料。

开放性

1.角度是开放的。“以上材料引发了你怎样的思考”,考生的思考可以侧重于材料一,谈在时代发展的今天,仍然需要坚守工匠精神;也可以侧重于材料二和材料三,谈应紧跟时代发展步伐,积极适应新的社会形势;还可以将两者结合起来,谈既要适应社会的变化,积极应对,也要在实际工作中摒弃浮躁,坚守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

2.体验和感悟是自由的。考生的人生经历各不相同,阅读积累各有千秋,对同一问题的体验和感悟自然也不会相同。写作时只须立足材料,结合自己的生活实际和相关积累,畅谈自己对坚守传统工匠精神、追求极致完美和紧跟时代步伐积极、适应新形势的感悟即可。这就给考生写作提供了极大的开放性。

3.文体是开放的。“引发了你怎样的思考”,侧重于表达自己的观点和看法,适合写成议论文。“结合自己的体验和感悟”则侧重于叙事说理,适合写成夹叙夹议的记叙文。还可以将两者结合起来,写成形象性较强的说理散文。但是,不管选择哪种文体,一定要写什么像什么,有明确的文体意识。

解题

这是一道传统的材料作文题,材料给考生提供了两个对立面,侧重考查考生对社会现象的判断和思辨能力。

①材料一讲的是褚宏生身上体现的是一种工匠精神,虽然时代发展日新月异,但他仍热爱自己的职业,坚持手工缝制,不怕费时费力,不怕效率低下。时代在改变,但精益求精的精神是不变的。这种追求极致的精神在相对浮躁的今天值得肯定和褒奖,这也是我们走向未来、拥抱未来的态度和力量。

②材料二强调在当前飞速发展的社会,年轻人要敢于追求,勇于尝试,积极挑战,找到适合自己的位置,激发自己的潜能。尽管如此,尝试、挑战与坚守并不矛盾,不能抛弃材料一的坚守精神而走向浮躁。

③材料三侧重于新事物、新职业的出现是时代发展的必然,我们应该秉持开放包容的心态,积极接受,与时俱进,要敢于学习新技能,提升自我,适应新形势新职业的要求,这与材料二是一致的。

参考立意

切题立意:

1.从坚守工匠精神角度立意,可以写对工匠精神的坚守与弘扬,尤其是在相对浮躁的今天,人们更要有追求完美的态度,坚守工匠精神,追求事业的精益求精。

2.从适应社会变革的角度立意,可以写对待新事物、新职业的态度,要勇于尝试,寻找适合自己的职业,要与时俱进,树立自己的择业观,创造属于自己的辉煌。

3.从两者结合的角度立意,写既要适应社会的变化,积极应对,更要在实际工作中摒弃浮躁,坚守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

偏题立意:

1.与时俱进,效率当先。(跑题,脱离命题人在材料一中隐含的情感态度)

2.不要这山望着那山高,是金子在哪里都会发光。(跑题,脱离命题人在材料二中隐含的情感态度)

3.远离不良职业,电子竞技员是电子游戏的帮凶。(跑题,脱离命题人在材料三中隐含的情感态度)

扫描上方二维码即可购买《材料备考和思维备考2》

下水文一

坚守,才有大成

河南濮阳外国语学校

张俊杰老师

虽然旗袍的“黄金时代”一去不返,但99岁的褚宏生仍然默默坚守着手工缝制旗袍的初心,不为时代所扰,不为效率所动,不为金钱所惑。一针一线手工缝制,缝制出了精美的旗袍,也缝制出一段传奇人生。

何为大师?大师就是知道自己的根扎在哪里,并且能坚守阵地,撑起头顶那一片天空的人。在新职业层出不穷、跳槽已成为“新常态”的今天,能够一生坚守,不受经济利益诱惑,不被浮躁风气影响的大师少之又少。

在这少之又少的大师中,莫言算一个。因为不追赶各种写作潮流,不迎合读者的口味,荣获“诺贝尔奖”之前,莫言的书并不畅销。但莫言知道自己坚守的阵地:魔幻现实主义的创作风格,将民间故事、历史和现实融为一体的叙事,天马行空的叙述和陌生化的处理,他一直用这些元素构建自己的小说世界。皇天不负苦心人,莫言最终成了中国第一个获得“诺贝尔文学奖”的作家。

在这少之又少的大师中,屠呦呦算一个。在获得诺贝尔奖之前,有几个人知道屠呦呦是谁。相比那些集专家、教授、院士等各种光环于一身的学术、科研“达人”,屠呦呦真的太平凡太普通了。但屠呦呦知道自己的脚应该站在哪里,根应该扎在哪里。自1969年接受研制抗疟疾药的任务以来,她一直坚守在实验室,一心扑到“青蒿素”的研制上,一次次地提取,一次次地改进,一次次地完善,不图名不为利,只为科学和事业。她获得诺贝尔奖,是坚守的成功,是执着的胜利。

在这少之又少的大师中,袁隆平算一个。如果要卖专利的话,袁隆平将成为世界上最富有的人。但他的心不在金钱上,消灭饥饿,解决世界上所有饥饿者的温饱问题是袁隆平毕生的心愿。为了这个心愿,他60余年坚守在田间地头,朴素如老农,完全没有院士和专家的架子,不仅研制出了一系列杂交水稻品种,还相继解决了杂交水稻种植过程中的相关难题。一生只和水稻打交道,认清阵地,勇于坚守,袁隆平活出了不一样的厚重人生。

“咬定青山不放松,立根原在破岩中。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不管是海派旗袍大师褚宏生,诺贝尔奖得主莫言和屠呦呦,还是“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他们无一不是牢牢坚守人生阵地,一生只做一件事的人。正因为他们将坚守做到了极致,他们才成了大师。

中国青年政治学院教授李家华认为,“人们每个阶段的追求、想法不同,不是一份自始至终的工作能涵盖的”。2019年1月,人社部发布通告,拟发布15个新职业,包括人工智能、物联网等的工程技术人员,而电子竞技员、电子竞技运营师等也入围。

是坚守传统还是适应发展?其实这并不矛盾,不管干什么,都需要一份坚守的精神。

同学们,你我当前的主要任务是学习。只有坚守住学习的阵地,扎根于知识的沃土,脚踏实地,锐意进取,我们才能像大师一样,撑起我们头顶的一方天空。

下水文二

那些渐行渐远的手艺人

河南濮阳外国语学校

张俊杰老师

海派旗袍大师褚宏生,不为机器所动,不怕耗费工夫,坚持手工制作,一针一线缝制出镂空细密、工艺繁复的精美旗袍,也缝制出一段传奇人生。

有一手绝活,干得够漂亮,这才叫手艺。在民间,像褚宏生一样默默坚守的手艺人还有很多。

北京东四大街“广义修笔行”中,生活着北京最后一位修笔老人张广义。修钢笔不挣钱,很多人劝老人把店铺租出去,房租就比收入高几倍。老人却说,“我不仅是经营生意,也是在经营自己”。在六十多年的修笔生涯中,老人经手的笔不下于40万支,变形了的笔尖经他一拨弄,便立刻重生了。老人还练就了一手“点尖”的绝活,能徒手将比米粒还小的圆珠粘到笔尖上,并且还能在圆珠上开出缝。这工艺就是在笔厂也要靠激光,而老人全凭过硬的手上技术。“半厘小肆客争临,笔好人诚惬众心。若问缘何常灿烂,只因骨内有真金。”已故著名文物专家王世襄这样评价老人。

成都文庙街,住着远近闻名的“乒乓爷爷”曹立熹。曹爷爷从16岁做出第一副球拍开始,64年间一直延续着他的纯手工制作,并获得蹦床式竹纤维底板、梅花桩底板两项国家专利。从选料到切割底板,再到打孔、贴合,制作一只乒乓球拍,要进行上百道工序。老人坚持使用电子秤、尺子、锯子、刨子、锉刀等精致小巧的工具手工制作,不怕费事,不惜时间,不算成本,经常为了制出一只满意的球拍耗时数天。但就是在这么一个小作坊里,老人却制作出了弹力、控球、旋转、速度各方面都令乒界大腕满意的乒乓球拍。老人说:“工匠精神就是用最简单的工具,通过双手来做出比造价高昂的机器还要好的作品。”

在铜陵市大通老街有一家杆秤店,老板夏大明被称为“老街最后一个制秤人”。夏师傅出生于五代制秤世家,20岁就跟随父亲学习制秤,从业已经30多年。传统手工制秤工序繁杂,每道工序都是精细活,容不得半点差池。夏师傅在30多年的制秤生涯中,早已把选料、制坯、定位、钻眼、标秤、打磨、染色、校正等一套程序做得行云流水,娴熟精致。杆秤在中国已有两千多年历史,凝结着古人的聪明智慧。夏师傅说:杆秤不仅是一种计量工具,还是中华民族的一个重要文化符号,不能让它在我们这一代人手中消失。

在民间,像张广义、曹立熹、夏大明这样的手艺人人还有很多。

这是一群生活在基层的手艺人,他们怀揣着一颗匠心,在数十年如一日的敬业与坚守中,追求着职业技能的极致化,靠着钻研与专注,默默无闻地将人生升华到一个绝妙高度。尽管时代在发展,但传统的技艺不能消失,民间的文化不能湮没。他们守护着一种逐渐被年代遗忘的手艺,一种成长在历史深处的文明,甚或是一段回忆,一段文化,一份传承,一种感情。

阅读剩余内容
网友评论
相关内容
延伸阅读
小编推荐

大家都在看

我的成长作文 反思作文 故事作文 难忘的小学生活作文600字六年级 我想对您说作文400字 我最喜欢的一本书作文 20年后的家乡作文 我的家乡二年级作文 荡秋千作文 桥的作文 四年级上册作文 借景抒情的作文 坚持不懈的作文 美丽的校园作文 关于老师的作文 家乡变化的作文 日出作文 我的朋友 作文 初中作文素材 四年级下册第三单元作文 我最敬佩的一个人作文 我的同桌作文500字 写人的作文800字 我的朋友作文500字 自命题作文 我的妈妈作文400 有关青春的作文 关于生命的作文 写狗的作文 倡议书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