趣文网 > 作文大全

以忙碌为题 高中作文

2020-11-03 18:15:01
相关推荐

作文评分及佳作高三《忙与闲》考试作文评分细则及佳作赏析 作文题目 根据以下材料,选取角度,自拟题目,写一篇不少于800 字的文章;文体不限,诗歌除外。 越是忙碌,就越会有闲暇。(海斯利特) 我空闲的时候,常常是我最忙的时候。(西塞罗) 评分细则 一、关于审题 题目形式为新材料作文,材料分别为英国文艺评论家、 散文作家海斯利特和古罗马政治家西塞罗的格言,两句话都 是紧扣“忙”与“闲”两个要素,阐述了对立统一的关系。 按百科中的解释:“忙”最重要的义项是事情多, 没空闲;“闲” 最重要的义项是无事,与“忙”相对。这样 看来“忙”和“闲”是两种对立的状态,但仔细分析一下就 发现这两种状态往往纠缠在一起,难以截然分开,“忙里” 不是可以“偷闲”吗?实际上海斯利特和西塞罗的话都表达 了这种对立中的统一。 第一句“越是忙碌,就越会有闲暇” 有两层意思:第一层意思是只有充分有序的忙碌后,才会有 闲暇;第二层意思是在忙碌自己喜欢的事时,即便忙碌也让人有轻松畅快的闲暇之感。 第二句“我空闲的时候,常常是我最忙的时候”至少可 以从以下三个角度来理解:第一个角度,忙于事而闲于心, 即第一句的第二层意思,全神贯注做自己热爱的事情其实也 是一种最好的放松;第二个角度,忙于事而闲于思,在忙碌 中放逐了思想;第三个角度,忙于思而闲于身,思想不停地 运转而身体处于放松的状态。 考生写作时,既可以围绕一 句话来立意,也可以从两句话的同异性入手,但应该扣住 “忙”与“闲”的关系行文。如果文中既有“忙”也有“闲”, 但缺少“忙”与“闲”合理的关系思考,不能超过四类中。 二、关于评分 1.判分原则 议论文重在评判其理性思辨和分析说理能力,记叙文重 在评价其构思、细节、文采、意蕴等写作技巧和智慧。 2.判分等级 一类卷 63 分以上;二类卷 56~62 分;三类卷 49~55 分;四类卷42~48 分;物理;五类卷28~41 分;六类卷27 分以下。 3.个案处理 确认为抄袭,其中三分之二以上篇幅与原作相同,最 高不超过20 分;内容基本相同,最高不超过10 记叙文或议论文文体模糊不明,视为五类卷;文体不伦不类,且语文素养较差者,视为六类卷。 完篇而字数不足,正常评分之后,再扣字数不足分, 分为止;明显未完篇的文章,视篇幅和内容的实际情况而定,但最高分不能超 过46 分(不满100 分;200字左右,6~10 300字左右,11~20 分;400 字左右,21~30 分;500 右31~40分;600 字左右,41~46 分);未完篇的文章不再 扣字数不足分。 游戏高考、游戏人生、语言格调低下的“问题卷”, 评分不得超过 40 分;凡思想庸俗低下,即使是切题完篇, 评分最高不得超过 20 分;如果内容恶俗不堪,评分最高不 超过10 卷面、错别字扣分,每错一字扣1分,扣满5 分为止。 卷面较差扣1 西塞罗说:“我空闲的时候,常常是我最忙的时候。”这句看似矛盾的话不禁让我眼前一亮,开始思索。人世 间滚滚红尘、万物万象,纷繁杂乱,纵使你腰缠万贯,也未 必真有“空闲”的时候;即使有,也可能在宝贵的的闲暇时 光里不能停下身心的惯性运动。这样想来,尘世纷繁,亦不过一池白莲,半亩静塘。 首先,真正的空闲,不是指无事可做之时。一个人若是 内心皎洁如新月之光辉,明澈如山间之清泉,即使身边事务 繁多,也不能影响到他内心的“空闲”一丝一毫,此正所谓 “小隐隐于野,中隐隐于市,大隐隐于朝”。小隐之人不能 隐于功名利禄的漩涡中心,乃是其内心不够“空闲”,不能 做到“坐忘”,定力不够也。故其须以身外环境之清静来达转 载于:wWw.xLTkwj.cOM 文档网:以忙碌为题,高中作文到内心的清静。 那么,人“空闲”了,为何又要忙呢? 忙什么?忙着以文化之华实填补心中脑中之“空闲”, 以知识之精华灌溉眼中手中的空虚。 美国康奈尔大学科学实验研究表明,人的眼睛总是在不 断寻找落点,若一段时间内找不到落点,人就会因为焦虑和 迷茫而失明。这也是“雪盲症”的原因。人的心与眼睛一样, 也在不断地寻找落点,心,总得看到点什么、以什么为目标 才行。而文化和知识,即是人心最好的“落点”。此时须以 文化和思想灌溉心灵,促进人格和性灵的成长。 灌溉心田,怎能不忙?但增加人格力量只是一方面,还 有另一方面却更为重要。 闲暇之时,人们可以与自己相处。生活的节奏太快,我 们必须常常停下脚步,等一等落后的灵魂,自己陪伴着自己,过内在的生活。 有一点人们常常误解,那就是并非只有自己一人在一个 独立的无他人的空间里才叫做“独处”。独处是指一个人面 对自己,与自己的灵魂对话。由此可以看出独处的重要性了。 周国平说:“人们总是用很少的时间进食,用很长的时间消 化。”独处就是那个消化世界的过程。非独处的集体活动时 我们学到了许多知识、道理、经验,而惟有通过独处才能内 化成自己心灵的营养。 有些人害怕与自己独处,大概是因为连他自己都感觉到 了自己的空洞和乏味,故其必须找点别的消遣才能直面自己 尘世纷繁,不过一池白莲,半亩静塘,只要明白了这点,我们就能像西塞罗一样在空闲时充实地忙碌,直面自己,素 颜修行。 简评此文既有思辨的力量、独立的思维,也有充足的文气、清畅的表达。 首先,辨识?空闲?本身——?真正的 空闲,不是指无可做之时。?厘清概念本身,这是写议论文 的一种可贵品质。接着,用设问句?那么,人‘空闲’了, 为何要忙呢??引起分析。设问句单独成行,成为醒目的行 文标志。但可能作者也 自觉这个问题不便回答,于是转换问题?忙什么??一忙灌溉心田,增加人格力量;二忙与自己相处,过内在的生活。 纲举目张,条理清晰。此外,文中对?空闲?、?独处?的认识 都不落窠臼,而是提出自己的见解,颇为难得。 文气充足,既体现在文脉的通畅,也体现在词句的华采 上。从题目及文中部分语句不难发现作者的才情。但纵有千 般才情,仍旧控制,实为难得,因为华丽的文采会对议论本 身构成伤害。 当然,本文也存有瑕疵。康奈尔大学的实验初看新鲜, 其实放在文中并不很妥贴。该实验证明心灵落点之于人的重 要,而不能推出文化和知识即人心最好的落点。推理链条有 点断裂。如果排除该例,此文尚缺令人信服的事例。纯说理 议论文,对思辨的要求很高。建议本文加一些合适的例证。 养壶琐事苏大附中高三(9)班 爷爷是一名退休教师。说起来,人退休了,总该停下来歇歇了吧,然而,爷爷却是一刻也闲不下来。 我抬头望着爷爷的茶壶柜,一把“曼生壶”的仿品,上 再看另一把,上面是欧公的诗“喜共紫瓯吟且酌,羡君潇洒有余情。”我不由看呆了,爷爷从后面拍了拍我:“嘿!怎么 看傻了?”语毕,便走到柜前,细细端详一番后,拿出了曼生壶,说:“今天就来养养这壶吧。” 爷爷首先拿出了台湾乌龙,撮几粒放入壶中,壶中发出 “嘀嘀”的声响。随后,再将沸水注入,茶叶如含苞待放的 花骨朵在宽容的壶肚里绽放,不一会儿,壶口便溢出了泡沫。 只见爷爷动作娴熟,用壶盖将泡沫刮去,随即盖上了壶盖, 一系列动作如行云流水。 “要温两分钟。”爷爷说道。而我却只是托着头,静静 地看着爷爷,终于忍不住问道“:您每天反反复复做着这几步 工序,不嫌麻烦吗?”爷爷笑了笑道:“其实,没事做的时 候才是最腻的。别小看了这养壶,这也是在养人啊!” 爷爷用一块细纱布轻轻地擦拭着壶身上氤氲的水汽,茶 锈顺热吸于壶壁之上。爷爷说:“经常擦拭,紫砂壶才能更 加润滑。”他将茶汤微微倾斜,倒入公平杯,又依次流入闻 香杯和口杯。一瞬间,书房里茶香四溢。随后,他将茶汤浇 于壶身,茶汤慢慢渗入紫砂壶,只一眨眼的功夫,壶色一下 子变得古典又润朴。 然而,养壶的工序还不止这些,只见爷爷拿来一把“养 壶刷”,在壶身上刷了起来。这道步骤我是知道的,《阳羡茗 茶系》曾说道:“壶经久用,涤拭日加,自发黯然之光也, 入手可鉴。”爷爷常说的“养人”,也是这个道理啊!如紫砂 壶总要经历壶内高温的历练,壶外沸水的洗礼,才能绽放出 别样的光彩。人也要跨过风风雨雨,才能大放异彩。对于爷爷来说,他大概早已是人壶合一了吧。 这一刻,我终于明白了爷爷每天忙碌这些琐事的原因。 养壶虽繁琐,却可以修身养性,外表忙碌,内心恬静。而楼 下那些无所事事的老人们,却是内心浮躁,整天忧心忡忡地 过着日子。 壶闲置久了会黯淡无光,人亦是如此。 宁。”我欣赏爷爷这种忙碌而闲适的日子。简评以文化入记叙,这是一些高分记叙文的特点, 作者深谙其理。文中多处 引用梅尧臣、欧阳修、汪森及《阳羡茗茶系》中的诗文, 这是作者平日的积淀使然。看来,应试作文要有备而来。这 些诗文增加了文章的底蕴,也使读者在阅读时获得新知、体 验美感。文化还体现在养壶的一整套程序上。从泡茶到擦壶 到浇壶再到刷壶,描摹逼真,如在眼前。如果没有对茶道的 熟稔,很难写出如此地道的文章来。 也许有人会认为,这样的文章便于套作。但?运用之妙, 存乎一心?,画虎不成反类犬的例子是常有的。这篇文章的 另一优点是扣题很紧。单从文题?养壶琐事?来看,就与作文 题旨有内在契合之感。?琐事?暗扣?忙?,?养壶?的?养?字透 出闲趣。而文章也正是通过养壶之手忙来写内心之悠闲。我 们应强调,文化体记叙文的要义,非为卖弄,实为切题。当然,文章倒数第二节写楼下老人们的一句,本想以闲 于事而忙于心的老人来反衬忙于事而闲于心的爷爷,但表达 过于绝对,留下败笔,实为一憾。(徐飞) 于忙碌处觅充实 星海实验中学高三(4)班陈天然 福楼拜曾说:“我每天坚持写作,每天看日出。”我被这 句话猝然绊倒了:素以勤奋著书著称的福楼拜,自然每日忙 碌,何来“每天按时看日出”的闲暇? 时下人们生活的疲劳与困惑与此问是缘起同一的:“因 为终日忙碌,失去了生命的闲暇。”他们这么报怨着。殊不 知,当我们开始抱怨起“忙碌”,已经在不知不觉中失去了 “闲暇”的可能。 私以为,“忙碌”与“闲暇”并非有对立的概念之分, 而只是个人的心态之别。正如海斯利特和西塞罗所言,“忙 碌”与“闲暇”是相伴而来的。也许,这个“忙碌”所指的, 是充实。 生命的充实,正来源于人的心态。所谓的“忙碌”,在 有些人看来,是生命的折磨与压榨,这样,其人当然会有暴 戾之气,即使偶遇“日出”想必也是感慨一句:“忙碌的一 天又开始了”吧?而绝不会真正如福楼拜把日出视作风景与 感动。 10 于是,生命便只剩下流汗与“忙碌”的苦难。 我想,昆德拉“此处”与“彼处”的概念是极契合“忙 碌”与“空闲”的,这里蕴藏的深意也是生命的出路。因为 “生活在别处”与人们对“空闲”的追求是一致的,太多焦 虑不安的人往往是把“彼处”作为对“此处”的否定。然而, 昆德拉的本意并非如此,没有“此处”的存在,是无法寻到 彼处的,一味把“忙碌”当成痛苦,“空闲”也便成为天方 夜谭。两者本是生命的两种风景、两种状态、两种美,割舍 了任何一种,都会是缺失甚至是缺憾。惟有正视,平静地对 待所谓的“忙碌”,将它演绎为“充实”与“满足”,才有可 能在生命中找到“闲暇”,并感悟它,享受它,感谢它! 我们的心需要慢下来,不再被生活的琐琐屑屑牵着走, 不再焦躁着赶路,不再抱怨生活。慢下来,也许无法改变所 有,但至少,我们改变了自己的心态,不再紧张与困惑。 我想,海斯利特的话也许应该改为:“越是能感受忙碌 给人们带来的充实,就越会有闲暇。”如此这样,从今天开 始,好好去品味属于自己的“忙碌”,品味这充实的点点滴 滴,偷得闲暇处,也不会因为空闲的短暂而患得患失,而是 真正 篇二:2004 上海高考作文题:以“忙”为话题 高考作文成绩在语文成绩中占有很重的分量,打好作文 基础对同学们取得较高的作文成绩是非常必要的。小编为大 11 家提供了 2004 上海高考作文题:以忙为话题,希望同学们 认真阅读,有所收获。 以忙为话题写一篇文章。 要求:1.题目自拟;2.1000 字左右;3.不要写成诗歌 以上就是为大家整理的 2004 上海高考作文题:以忙为 话题,希望同学们阅读后会对自己有所帮助,祝大家阅读愉 篇三:高三开学初作文评分细则及佳作赏析高三期初作文评分细则及佳作赏析 作文题目 根据以下材料,选取角度,自拟题目,写一篇不少于800 字的文章;文体不限,诗歌除外。 越是忙碌,就越会有闲 评分细则一、关于审题 题目形式为新材料作文,材料分别为英国文艺评论家、 散文作家海斯利特和古罗马政治家西塞罗的格言,两句话都 是紧扣“忙”与“闲”两个要素,阐述了对立统一的关系。 按百科中的解释:“忙”最重要的义项是事情多,没空 最重要的义项是无事,与“忙”相对。这样看来“忙”和“闲”是两种对立的状态,但仔细分析一下就发现 12 这两种状态往往纠缠在一起,难以截然分开,“忙里”不是 可以“偷闲”吗?实际上海斯利特和西塞罗的话都表达了这 种对立中的统一。 第一句“越是忙碌,就越会有闲暇”有两层意思:第一 层意思是只有充分有序的忙碌后,才会有闲暇;第二层意思 是在忙碌自己喜欢的事时,即便忙碌也让人有轻松畅快的闲 暇之感。 第二句“我空闲的时候,常常是我最忙的时候” 至少可以从以下三个角度来理解:第一个角度,忙于事而闲 于心,即第一句的第二层意思,全神贯注做自己热爱的事情 其实也是一种最好的放松;第二个角度,忙于事而闲于思, 在忙碌中放逐了思想;第三个角度,忙于思而闲于身,思想 不停地运转而身体处于放松的状态。 考生写作时,既可以围绕一句话来立意,也可以从两句 话的同异性入手,但应该扣住“忙”与“闲”的关系行文。 如果文中既有“忙”也有“闲”,但缺少“忙”与“闲”合 理的关系思考,不能超过四类中。 二、关于评分 1.判分原则 议论文重在评判其理性思辨和分析说理能力,记叙文重 在评价其构思、细节、文采、意蕴等写作技巧和智慧。 判分等级一类卷 63 分以上;二类卷 56~62 分;三类卷 49~55 分;四类卷42~48 分;物理;五类卷28~41 分;六类卷27 13 分以下。 3.个案处理 确认为抄袭,其中三分之二以上篇幅与原作相同,最 高不超过20 分;内容基本相同,最高不超过10 记叙文或议论文文体模糊不明,视为五类卷;文体不伦不类,且语文素养较差者,视为六类卷。 完篇而字数不足,正常评分之后,再扣字数不足分, 分为止;明显未完篇的文章,视篇幅和内容的实际情况而定,但最高分不能超过 46 分;200字左右,6~10 分;300 字左右, 11~20 分;400 字左右,21~30 分;500 字左右31~40 600字左右,41~46 分);未完篇的文章不再扣字数不足分。 游戏高考、游戏人生、语言格调低下的“问题卷”, 评分不得超过 40 分;凡思想庸俗低下,即使是切题完篇, 评分最高不得超过 20 分;如果内容恶俗不堪,评分最高不 超过10 卷面、错别字扣分,每错一字扣1分,扣满 西塞罗说:“我空闲的时候,常常是我最忙的时候。”这句看似矛盾的话不禁让我眼前一亮,开始思索。人世 间滚滚红尘、万物万象,纷繁杂乱,纵使你腰缠万贯,也未 14 必真有“空闲”的时候;即使有,也可能在宝贵的的闲暇时 光里不能停下身心的惯性运动。 这样想来,尘世纷繁,亦不过一池白莲,半亩静塘。 首先,真正的空闲,不是指无事可做之时。一个人若是 内心皎洁如新月之光辉,明澈如山间之清泉,即使身边事务 繁多,也不能影响到他内心的“空闲”一丝一毫,此正所谓 “小隐隐于野,中隐隐于市,大隐隐于朝”。小隐之人不能 隐于功名利禄的漩涡中心,乃是其内心不够“空闲”,不能 做到“坐忘”,定力不够也。故其须以身外环境之清静来达 到内心的清静。 那么,人“空闲”了,为何又要忙呢? 忙什么?忙着以文化之华实填补心中脑中之“空闲”, 以知识之精华灌溉眼中手中的空虚。 美国康奈尔大学科学 实验研究表明,人的眼睛总是在不断寻找落点,若一段时间 内找不到落点,人就会因为焦虑和迷茫而失明。这也是“雪 盲症”的原因。人的心与眼睛一样,也在不断地寻找落点, 心,总得看到点什么、以什么为目标才行。而文化和知识, 即是人心最好的“落点”。此时须以文化和思想灌溉心灵, 促进人格和性灵的成长。 灌溉心田,怎能不忙?但增加人格力量只是一方面,还 有另一方面却更为重要。 闲暇之时,人们可以与自己相处。生活的节奏太快,我 们必须常常停下脚步,等一等落后的灵魂,自己陪伴着自己, 15 过内在的生活。 有一点人们常常误解,那就是并非只有自己一人在一个 独立的无他人的空间里才叫做“独处”。独处是指一个人面 对自己,与自己的灵魂对话。由此可以看出独处的重要性了。 周国平说:“人们总是用很少的时间进食,用很长的时间消 化。”独处就是那个消化世界的过程。非独处的集体活动时 我们学到了许多知识、道理、经验,而惟有通过独处才能内 化成自己心灵的营养。 有些人害怕与自己独处,大概是因为连他自己都感觉到 了自己的空洞和乏味,故其必须找点别的消遣才能直面自己 尘世纷繁,不过一池白莲,半亩静塘,只要明白了这点,我们就能像西塞罗一样在空闲时充实地忙碌,直面自己,素 颜修行。 简评此文既有思辨的力量、独立的思维,也有充足的文气、清畅的表达。 首先,辨识?空闲?本身——?真正的 空闲,不是指无可做之时。?厘清概念本身,这是写议论文 的一种可贵品质。接着,用设问句?那么,人‘空闲’了, 为何要忙呢??引起分析。设问句单独成行,成为醒目的行 文标志。但可能作者也自觉这个问题不便回答,于是转换问 题?忙什么??一忙灌溉心田,增加人格力量;二忙与自己相 处,过内在的生活。纲举目张,条理清晰。此外,文中对? 16 空闲?、?独处?的认识都不落窠臼,而是提出自己的见解, 颇为难得。 文气充足,既体现在文脉的通畅,也体现在词句的华采 上。从题目及文中部分语句不难发现作者的才情。但纵有千 般才情,仍旧控制,实为难得,因为华丽的文采会对议论本 身构成伤害。 当然,本文也存有瑕疵。康奈尔大学的实验初看新鲜, 其实放在文中并不很妥贴。该实验证明心灵落点之于人的重 要,而不能推出文化和知识即人心最好的落点。推理链条有 点断裂。如果排除该例,此文尚缺令人信服的事例。纯说理 议论文,对思辨的要求很高。建议本文加一些合适的例证。 养壶琐事苏大附中高三(9)班 爷爷是一名退休教师。说起来,人退休了,总该停下来歇歇了吧,然而,爷爷却是一刻也闲不下来。 我抬头望着爷爷的茶壶柜,一把“曼生壶”的仿品,上 再看另一把,上面是欧公的诗“喜共紫瓯吟且酌,羡君潇洒有余情。”我不由看呆了,爷爷从后面拍了拍我:“嘿!怎么 看傻了?”语毕,便走到柜前,细细端详一番后,拿出了曼 生壶,说:“今天就来养养这壶吧。” 17 爷爷首先拿出了台湾乌龙,撮几粒放入壶中,壶中发出 “嘀嘀”的声响。随后,再将沸水注入,茶叶如含苞待放的 花骨朵在宽容的壶肚里绽放,不一会儿,壶口便溢出了泡沫。 只见爷爷动作娴熟,用壶盖将泡沫刮去,随即盖上了壶盖, 一系列动作如行云流水。 “要温两分钟。”爷爷说道。而我 却只是托着头,静静地看着爷爷,终于忍不住问道:“您每天 反反复复做着这几步工序,不嫌麻烦吗?”爷爷笑了笑道: “其实,没事做的时候才是最腻的。别小看了这养壶,这也 是在养人啊!” 爷爷用一块细纱布轻轻地擦拭着壶身上氤氲的水汽,茶 锈顺热吸于壶壁之上。爷爷说:“经常擦拭,紫砂壶才能更 加润滑。”他将茶汤微微倾斜,倒入公平杯,又依次流入闻 香杯和口杯。一瞬间,书房里茶香四溢。随后,他将茶汤浇 于壶身,茶汤慢慢渗入紫砂壶,只一眨眼的功夫,壶色一下 子变得古典又润朴。 然而,养壶的工序还不止这些,只见爷爷拿来一把“养 壶刷”,在壶身上刷了起来。这道步骤我是知道的,《阳羡茗 茶系》曾说道:“壶经久用,涤拭日加,自发黯然之光也, 入手可鉴。”爷爷常说的“养人”,也是这个道理啊!如紫砂 壶总要经历壶内高温的历练,壶外沸水的洗礼,才能绽放出 别样的光彩。人也要跨过风风雨雨,才能大放异彩。对于爷 爷来说,他大概早已是人壶合一了吧。 18 这一刻,我终于明白了爷爷每天忙碌这些琐事的原因。 养壶虽繁琐,却可以修身养性,外表忙碌,内心恬静。而楼 下那些无所事事的老人们,却是内心浮躁,整天忧心忡忡地 过着日子。 壶闲置久了会黯淡无光,人亦是如此。 说:“茶山之英,含土之精,养其德者,心怡神宁。”我欣赏爷爷这种忙碌而闲适的日子。 简评以文化入记叙,这 是一些高分记叙文的特点,作者深谙其理。文中多处引用梅 尧臣、欧阳修、汪森及《阳羡茗茶系》中的诗文,这是作者 平日的积淀使然。看来,应试作文要有备而来。这些诗文增 加了文章的底蕴,也使读者在阅读时获得新知、体验美感。 文化还体现在养壶的一整套程序上。从泡茶到擦壶到浇壶再 到刷壶,描摹逼真,如在眼前。如果没有对茶道的熟稔,很 难写出如此地道的文章来。 也许有人会认为,这样的文章便于套作。但?运用之妙, 存乎一心?,画虎不成反类犬的例子是常有的。这篇文章的 另一优点是扣题很紧。单从文题?养壶琐事?来看,就与作文 题旨有内在契合之感。?琐事?暗扣?忙?,?养壶?的?养?字透 出闲趣。而文章也正是通过养壶之手忙来写内心之悠闲。我 们应强调,文化体记叙文的要义,非为卖弄,实为切题。 然,文章倒数第二节写楼下老人们的一句,本想以闲于事而忙于心的老人来反衬忙于事而闲于心的爷爷,但表达过于绝 对,留下败笔,实为一憾。(徐飞) 19 于忙碌处觅充实 星海实验中学高三(4)班陈天然 福楼拜曾说:“我每 天坚持写作,每天看日出。”我被这句话猝然绊倒了:素以 勤奋著书著称的福楼拜,自然每日忙碌,何来“每天按时看 日出”的闲暇? 时下人们生活的疲劳与困惑与此问是缘起同一的:“因 为终日忙碌,失去了生命的闲暇。”他们这么报怨着。殊不 知,当我们开始抱怨起“忙碌”,已经在不知不觉中失去了 “闲暇”的可能。 私以为,“忙碌”与“闲暇”并非有对立 的概念之分,而只是个人的心态之别。正如海斯利特和西塞 罗所言,“忙碌”与“闲暇”是相伴而来的。也许,这个“忙 碌”所指的,是充实。 生命的充实,正来源于人的心态。 所谓的“忙碌”,在有些人看来,是生命的折磨与压榨,这 样,其人当然会有暴戾之气,即使偶遇“日出”想必也是感 慨一句:“忙碌的一天又开始了”吧?而绝不会真正如福楼 拜把日出视作风景与感动。 于是,生命便只剩下流汗与“忙 碌”的苦难。 我想,昆德拉“此处”与“彼处”的概念是极契合“忙 碌”与“空闲”的,这里蕴藏的深意也是生命的出路。因为 “生活在别处”与人们对“空闲”的追求是一致的,太多焦 虑不安的人往往是把“彼处”作为对“此处”的否定。然而, 昆德拉的本意并非如此,没有“此处”的存在,是无法寻到 20 彼处的,一味把“忙碌”当成痛苦,“空闲”也便成为天方 夜谭。两者本是生命的两种风景、两种状态、两种美,割舍 了任何一种,都会是缺失甚至是缺憾。惟有正视,平静地对 待所谓的“忙碌”,将它演绎为“充实”与“满足”,才有可 能在生命中找到“闲暇”,并感悟它,享受它,感谢它! 我们的心需要慢下来,不再被生活的琐琐屑屑牵着走, 不再焦躁着赶路,不再抱怨生活。慢下来,也许无法改变所 有,但至少,我们改变了自己的心态,不再紧张与困惑。 想,海斯利特的话也许应该改为:“越是能感受忙碌给人们带来的充实,就越会有闲暇。”如此这样,从今天开始,好 好去品味属于自己的“忙碌”,品味这充实的点点滴滴,偷 得闲暇处,也不会因为空闲的短暂而患得患失,而是真正地 感受岁月,感受风景,感受爱。生命本是忙碌,我却用它来 寻找充实和感动。 简评当别人正在苦思?忙?与?闲?的 关系时,作者却一下子抓住了生活中?忙?与?闲?背后人们的? 心态?、?心理?,直击当下忙碌而困惑的大众的内心深处, 站的高度不可谓不高,有如高僧俯视众生,没有深奥哲理, 只是在平实地分析说理,层层递进,由浅入深,先用福楼拜 生活中的?矛盾?引出现实人们生活的矛盾,继而用昆德拉的? 此处?与?彼处?详细分析了当下人们生活的矛盾心态:对当 下的忙碌充满着报怨,而对未来却永远充满的希望。其实质 是不够满足、不够充实,也就看不到?闲暇?的风景,岁月的 21 静好。从而得出自己鲜明的思想主题:越是能感受忙碌给人 们带来的充实,就越会有闲暇,品味生活的常态,在忙碌中 寻找充实和感动,也就会有了闲暇的愉悦。文章切口很小, 却站得很高,环环相扣,分析得深入而透彻。如能在引用昆 德拉的?别处?再自然些,内容上再详细些,生活中人们的心 态再具体些,语言上再多些变化,幽默些,可能会更加出彩。 要求可能太苛刻了,中学生能有这种高度已经很是难得。(陈 “繁忙”的日子苏大附中高三(2)班 李晨 王麻子翻了个身,睁巴睁巴眼睛还是起来了。今天有信 要来吧?! 王麻子没有孩子,四十岁,来岛上也有二十年了。等的 那封信也有二十年了。他堂哥是当局政要,他被带走时,堂 哥说好会把他渡回家乡来。他堂哥是否还有权?那封信到底 会不会来?大家不知道,但王麻子确信会来。 王麻子坐在床沿上,仔仔细细地把衣扣扣好,穿上裤子, 把褶皱抚平,又穿鞋,把鞋带正正当当绑上了。他站起身,在 米袋里掏出一把米,又抖抖散了些,觉得少,又重掏一把, 几下几下,终于把米掏精准了,霍地撒给鸡吃。鸡还没张嘴, 他就一把抱起鸡,看它哪儿长 22

阅读剩余内容
网友评论
相关内容
延伸阅读
小编推荐

大家都在看

20年后的学校作文400字 my weekend英语作文5句话 我的心儿怦怦跳作文350字 端午节作文60字左右 快乐的寒假作文500字 童年记趣作文600字 成长的脚印作文600字 我好想长大作文400字 我最喜欢的节日春节英语作文 小学二年级作文过新年 20年后的家乡作文300字 我心目中的英雄作文500字 五一放假作文400字 快乐的寒假作文300字 西红柿炒鸡蛋作文600字 快乐的端午节作文300字 以爱为主题的作文300字 三年级过春节的作文300字 我的压岁钱作文300字 我们的春节作文400字 一件有意义的事作文300字 端午见闻作文300字 传承传统文化作文800字 沙滩上的童话仿写作文 原来我也拥有这么多作文 英语高考作文范文10篇 浓情端午作文600字 0分作文被北大录取 什么让我成长作文600字 在什么中成长作文500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