趣文网 > 作文大全

作文——发现诗意

2020-11-06 09:40:01
相关推荐

我们身边最平凡琐碎的生活场景里, 总有一些弥足珍贵或让人心仪的因素, 这个因素可以称为诗意。 诗意也许是最亲近的人给予你的爱意, 也许是不经意间心灵受到的触动, 也许是蓦然回首时记忆里的一缕温情……… 请以“发现诗意” 为题目, 写一篇文章。 要求: ①你可以选择你最能驾驭的文体, 选取最熟悉的场景、 细节, 表达你的真情实感②文中不要出现真实的校名、 姓名③不得抄袭④600 字左右。 发现诗意 一、 解题 1. 何谓“诗意” ①诗思; 诗情。 ②诗的内容和意境。 ③像诗里表达的那样给人以美感的意境。 2. 何谓“发现” ①找到, 发觉: 他的秘密被我发现了。 ②经过探索看到或找到前人没有看到的事物或规律: 发现了一颗小行星。 3. 你认为我们的生活中什么是富有美感的意境? 写景 大漠孤烟直, 长河落日圆 碧玉妆成一树高, 万条垂下绿丝绦。 明月 松间照, 清泉石上流 树树皆秋色, 山山唯落晖 咏物 疏影横斜水清浅, 暗香浮动月 黄昏。 千磨万击还坚劲, 任尔东西南北风。 不是花中偏爱菊, 此花开尽更无花。 抒情 黄沙百战穿金甲, 不破楼兰终不还。 商女不知亡国恨, 隔江犹唱后庭花。 了却君王天下事, 赢得生前身后名, 可怜白发生。 沉舟侧畔千帆过, 病树前头万木春。 长风破浪会有时, 直挂云帆济沧海。 曾经沧海难为水, 除却巫山不是云。 莫愁前路无知己, 天下谁人不识君。 乡泪客中尽, 孤帆天际看。 少壮不努力, 老大徒伤悲。。 总结: 生活中任何美好的、 让人感动的人、 物、 场景、 画面、 瞬间、 情感都可以说是富有诗意的。 4. 在文中你如何体现“发现” 这个意思? 过去到现在, 思想意识如何变化。 5. 如何在文中表现“诗意” ? 点题: 开篇破题引出诗意 描写: 优美感人呈现诗意 联想: 联系诗词强化诗意 抒情: 感悟生活抒写诗意 二、 美文赏析 发现诗意 2010 级 14 班 张美文 用爱心吐露真情, 用爱心触动心灵, 这一瞬是最美的诗意。 ——题记。 一阵绵绵春雨过后, 新叶焕发生机, 娇嫩欲滴。 我走在公园里, 来到一片安静的场地。一位老爷爷静静地坐在长椅上, 他戴着一顶黑帽子, 黑色的古旧的墨镜罩着眼睛。 那墨镜透不过半点光亮, 不觉让人想起墨镜下失神的眼睛。 老人干瘦的手从衣袖里伸出来, 握着拐杖,发黄的皮肤有几分憔悴。 长椅旁边几步远的位置有个小女孩, 她乌黑的头发高高扎起, 眼睛大而传神, 红扑扑的小脸格外可爱。 她时而望着树叶上的雨珠, 时而低头看停在小草上的蝴蝶, 又时而追着麻雀跑。 一阵风吹过, 老人的帽子在空中划了一个弧线, 落在草地上。 老人有些惊慌, 用手在长椅上摸了摸, 又用拐杖在四周划了划, 但仍没有找到帽子。 冷冷的风却丝毫不留情地吹着。他无可奈何地摇了摇头, 叹了口气, 脸上写满了无助。 与此同时, 那个小女孩正在追逐蝴蝶,恰巧跑到了帽子旁边。 她看了看帽子, 又看了看老人, 然后拾起了帽子, 蹦蹦跳跳地跑到老人旁边, 拿起老人的手把帽子塞了进去。 我清楚地看到老人微微一怔, 无助的表情慢慢融化了, 漾起一片微笑, 皱纹似乎都少了。 小女孩也笑了, 露出两排洁白的牙齿。 大眼睛一眨一眨很是可爱。 我想老人的心里一定能看到小女孩的笑吧, 一定能看到她天真无邪的眼睛。 温暖已通过帽子传递, 我虽是远处的旁观者, 却也受到了感染, 微笑地看着这一切。 我从未想过一个小小的动作也能创造如此的美丽, 使我的内心一直波澜未平。 简单的动作也有深蕴, 因为它包含了爱心与善良。 我虽是旁观者, 但内心却被一些东西撞击着、 吸引着。 记得那一幕过后, 太阳从云层中出来了, 阳光轻柔地笼罩着他们。 也让我心中春暖花开。那一刻, 我发现了诗意——“赠人玫瑰, 手有余香”, 那是触动心灵的诗意。 教师点评: 这篇文章从小处着眼, 撷取了 生活中感人的细节为我们展现生活的诗意。 善于发现美的眼睛, 善于感受美的心灵, 我手写我心, 抒写对生活的理解与热情。 写人描写细致生动, 能突出人物特点。 景物描写恰到好处, 增添了 文章的诗意。 ( 指导教师: 田伟玲) 2. 发现诗意 2010 级 9 班 贾宁馨 一路花香。 ——题记 某些看似繁琐的小事里却藏着浓浓的温情, 在未来的某一天偶然发现时便会化作嘴角的一抹微笑, 成为灿烂的美丽。 是谓诗意。 平常的生活, 上学放学。 父亲都准时出现在那个我们约定的位置。 每天看到那里站着父亲, 心里不禁有了一种莫名的安全感。 依然是那个时间, 依然是那个位置, 依然是那辆黄色的电动车, 依然靠着父亲的后背, 感觉真好。 “爸, ” 我问道, “您整天接送我, 不烦吗? 为什么不让我坐公交啊? ” “不是担心你的安全嘛, 现在坏人这么多。” 父亲笑了笑,“我接送你, 你安全我放心。” 我吐吐舌头, 把头靠在父亲的后背上。 有风轻轻吹起我的头发, 凉凉的。 忽然飘起了一股香味, 我使劲嗅了嗅。 是花香吗? 花香? 以前怎么没闻到过啊。 父亲似乎也嗅到了香味, 后视镜上映着父亲的笑脸, 还有父亲关注的眼神。 “您打算接送我到什么时候啊? ” “这个啊, 我倒没想过呢。” 父亲微微一笑。 道路两旁的梧桐飞速地掠过, 我索性闭上眼, 靠着父亲温暖的后背, 周围的微风中夹杂着淡淡花香。 这么舒服的天气, 还真有点儿犯困呢…… ……一路花香。 繁琐的小事, 里面却包裹着浓浓的温情。 我们所要寻找的便是如此。 在未来的某一天偶然发现时, 嘴角会挂着浅浅的笑容。 平凡的琐事也会在一瞬间灿烂成永恒的美丽。 是谓诗意。 教师点评: 好一个是谓诗意。 将父女之间无法言状的深沉的温情化作了 一路花香。 环绕读者心头。 朴实的语言是那纯洁的花瓣, 开出了 绚烂的感动。 很难相信作者竟然能够把诗意和如此难以提炼的平凡小事丝丝相溶, 实在是让人感叹作者细腻的笔触和心灵! ( 指导教师: 许洪波) 3. 发现诗意 2010 级 3 班 潘文姗 朦胧烟雨中, 细细品味, 竟发现一抹诗意般融融的阳光。 ——题记 凄美的雨天, 阴霾吞没了光明, 只有孤独的雨点默默徘徊。 没带伞的我飞奔回家, 经过一条小街时, 已是疲惫不堪。 这街很窄, 没有车经过, 却是我上学放学的必经之路。 我在窄窄的屋檐下躲雨, 雨点不时重重地砸在衣褶上。 忽然, 一个人出现在烟雨中, 似乎在招呼我。 我走过去, 原来是小街旁那杂货店的老板。他让我坐在一把弱不禁风的椅子上, 一个老妇人端来一杯暖融融的热水, 热气渲染着空旷清冷的小街。 我感激地接过杯子, 而老妇人只是淡淡地笑笑, 深深的眼窝中却有温暖绽放。 外面风僝雨僽, 看着两个老人明亮温柔的眼睛, 朴实的身躯和他们身上只有补丁点缀的棉衣,我仿佛看到了从前的记忆。 这杂货店已开了多年, 它没有多少装饰, 甚至没有牌坊, 只是简陋的屋舍, 只是两位老人自己经营。 没人来看望他们, 远在他乡 的儿子仅仅每月寄来些生活费。 杂货店的生意很冷清, 来买东西的只有几个人, 而我也算其中的常客了。 每天, 当第一缕阳光爬上屋檐, 去上学的我便能看见两人互相搀扶, 走出久经风霜的门框, 擦擦污迹斑驳的矮墙, 把货物摆在破旧却一尘不染的木板上, 然后一起坐上有些摇晃的木椅, 默默等待客人来临。 然而这里行人总是很少, 偶尔来的人也不会在店门口停留几秒。 可这老夫妻依然日复一日地等着, 有时老妇人会进屋倒一杯热茶; 或者两人一起聊天, 偶尔微微地笑笑。 当有客人来时, 他们会用积攒了半个多世纪的热情回馈, 给他最好的货物, 然后用最柔软的目光和如花的笑靥送他离开…… “孩子, 多喝热水, 别着凉了。” 老妇人沙哑的声音打碎了我的回忆。 我慢慢喝下那杯热水, 久久沉浸在那片温暖中, 心仿佛被暖炉烘烤一样。 忽然一抬头, 阳光竟踌躇着跨出了阴霾, 灿烂与温暖由地上的水坑折射在杂货店的屋檐下。 我向两位老人道别便离开了, 身后的他们在微笑、 招手。 “一夕轻雷落万丝, 霁光浮瓦碧参差” 倏然, 我发现, 在老人朴素无华的笑靥中, 在雨后云雾中的光辉下, 在寒冷之中, 似乎有缕缕诗意化成一抹春的温情。 而这弥足珍贵的诗意, 也是这条小街上永远的阳光。 教师点评: 朦朦的细雨、 简陋的屋舍、 热情而祥和的老人, 构成一幅美好的画面, 学生善于抓住生活中的细节, 用 细腻的笔调写出了 自 己眼中的“诗意”, 尤其结尾巧妙而准确地引 用了 诗文, 使文章无论从内 容上还是意境上都更好地贴合题目 。( 指导教师: 于欣) 4. 发现诗意 2010 级 8 班张明扬 世人常说“百里漓江, 百里画廊。” 今夏有幸去游览桂林山水美景, 乘船畅游漓江。 天空飘着小雨。 小雨珠们轻巧的跃入水中, 像一个个顽皮的孩子, 片片涟漪随即荡漾开来。 虽然没有了阳光的照射, 但江水仍然清澈无比, 江底的鹅卵石更是纤毫毕现。 不时还会有一两尾小鱼游走于水中; 时而在水中嬉戏, 时而游到水面上来吐泡泡。 江水之静, 你须侧耳细听, 才能听到她的喃喃低语。 偶尔有鱼儿跃出江面, 清脆的水声则又如童谣般曼妙;江水之柔, 竟使人忍不住去抚摸, 却又怕打破那份宁静。 船静静的行驶在平滑如镜的江面上, 它把平整的漓江水裁开了, 又缝上了; 推皱了, 又熨平了。 深潭山泉、 飞瀑参差, 全部倒映在碧绿的江水中。 雨已停, 头顶上是如洗的青天、透明的云, 脚下是碧如翡翠的水。 江上烟波浩渺, 远山含黛, 浮云穿行于奇峰之间, 烟霭似轻纱笼罩江山之上。 这山, 这水, 仿佛自然之神信笔挥就的水墨画。 在这如画的美景中游赏, 心都醉了。 想用句话形容此时的心情, 一句诗蓦地跃入脑海:“分明看见青山顶, 船在青山顶上行。” 突然明白: 漓江山水是画, 更是诗, 是流动的诗篇。这里的山, 水, 云, 雨, 一切的一切都富有灵动的诗意, 让人在沉醉之余总想将这美丽留住。用画笔已不能绘尽漓江之美, 只有诗才能写尽这山水的情致与意蕴。 漓江两岸的山石甚是奇特, 不同于泰山之石, 它们小巧玲珑。 以浅灰作为主色调, 又经白色勾勒, 再由周围树木渲染, 仿佛这一切并非人间产物。 突如其来的“舟行碧波上, 人在画中游” 之感, 使我很想能够融于这山、 水之中, 若这还算苛求, 那就让我化成蓝天中一抹浮云, 饱览漓江之美吧。 山上的绿树, 仿佛蕴含着强劲的生命力, 大概是汲取了漓江水之精华的缘故吧, 不愧是满含大自然的韵味。 不知不觉, 船已开到阳朔。 弃舟登岸, 回望漓江, 但见青山迤逦, 澄江如练。 恍然发觉这竟是韩昌黎笔下“江作青罗带, 山如碧玉簪” 的情景。 一千二百年前韩愈盛赞漓江山水,写下了这千古传诵的名句。 此时此刻, 我不知道是那句诗幻化成了这神奇的画境还是这画境早已在诗中定格了一千二百年。 因缘际会之下今又重现。 我想, 我也不必知道。 原来, 诗意就在我们身边。 教师点评: 张明扬同学写的这篇文章以在山水中寻找诗意立意, 由游漓江所见美景联想到千百年来文人墨客对漓江景色的赞誉, 将画境与诗境融合, 写景生动, 语言清新流畅, 很有点儿文气。 当然, 文章后半部分写山石仍然略显突兀, 语言也觉稚嫩。 希望再接再厉, 反复修改, 更上一层楼。 ( 指导教师: 张昕) 5. 发现诗意 2010 级 19 班 郑晓君 开学几周了, 却觉得身体中的惰性越来越深, 懒得动弹。 生命中的绿色逐渐被枯黄所替代。 脑海中向往着孟春时节, 春暖花开, 水气氤氲的美好场景。 当回到现实, 心中却是抑不住的满怀失望。 当时, 我却不知, 虽是秋天, 家中的绿意仍在蔓延。 一个美好的星期天下午, 温暖的阳光透过窗外巴掌大小的树叶之间仅存的一点缝隙, 顽强地钻了进来。 学累了, 我抬头看看表。 忽然发现, 不知何时, 那方方正正的表盘旁多了几片圆圆的叶子, 像硬币那般大小, 安然地立在一个洁白的陶罐中。 绿得不浓不淡, 像杯绿茶般清新脱俗。 大一点的叶子便绿得深些, 小一点的叶子便绿得浅些。 细细的茎托着薄薄的叶,脉络清晰可见, 又仿佛绿中含着星点苍白, 让人感觉那样孱弱, 但又亭亭地向上立着, 仿佛想要触碰一个无人知晓的高度。 阳光像沙一样倾洒过来, 为那圆得近乎完美的叶子覆上了一层膜, 显得更加丰满, 更加完美了。 黄灿灿与绿油油, 造物主的神奇之手将那颜色调配地天衣无缝, 如一块璞玉。 我小心翼翼地拿起陶罐, 向里看, 竟是:“万绿丛中一点红”, 清澈的水中, 几粒螺, 没有目标有信念, 慢慢地, 挥舞着通红的触角, 一点点移动。 水面悠悠, 不起波澜, 在阳光的照耀下, 反射出点点动人的光芒。 我想, 它们的人生就像一场真正的旅行, 不在乎目的地在哪里, 在乎的是沿途的风景。 这鲜艳的红, 优雅的绿, 叫醒了心中的活力, 惰性竟如夏天聒噪的蝉已无了踪影。 心中那片绿也抗着凛冽的秋风, 像宣纸上一点不经意的墨, 晕染开一片眩目的光彩。 停留过的地方, 是那样诗情画意。 面对现实, 心中不再有丁点失望, 反而有了几分欣喜, 正是秋天, 才可让我发现那穿梭于时光中的诗意, 是如此美好。 让我在心底绽放出一朵绮丽的花朵, 即使面对那秋天的枯黄, 也悠然浅笑。 教师点评: 本文的作者善于从生活的观察中发现真善美, 在身边的事物中寻找人生的真谛。文中“洁白的陶罐、 绿意盈盈的叶片 、 摇曳的阳光、 信念坚定的几粒螺” 充满了 诗情画意,更可贵的是, 作者从这样偶然的美景中得到的热爱生活的心声。 文章立意深刻、 语言生动、首尾呼应、 扣题巧妙。 ( 指导教师: 都春霞) 6. 发现诗意 十一月了, 遇见这样晴好的上午, 心情也与往日不同。 和煦的阳光从窗户透进来, 铺了满桌, 细细地勾勒出窗与帘淡淡的黑影。 坐在这样温暖而恬静的阳光中, 神思也在恍惚中变得和暖了。 一个小小的黑影突兀地闯进了这片和暖。 它看起来有些慌乱, 在日光围起的圈里东碰西撞, 似乎怎么也闯不出这黑影柔软的禁锢, 不一会儿, 就绝望似的沉默在那黑影的一角了。我原以为这是一只鸟儿的影子, 但此刻却意识到, 这小小的沉默的黑影不是一只欢快的鸟儿会有的啊。 轻轻站起身, 我走到窗边, 从那帘的缝隙里小心地望出去, 一抹带着枯落秋叶般色泽的橘红静静地栖在窗的边沿, 使我不由得吃了一惊。 这般时节, 竞还有蝶吗? 忽然它的翅微微地颤动了, 我屏息, 又悄悄靠近一些, 这才看清它的样貌: 橙色的翅膀上缀着黑色的斑点,细细的触角在阳光下变得黑白相间, 还有毛茸茸的身子和黑色的六条腿, 伏在窗上一动不动。这时, 它的翅膀又小幅度地翕动起来, 不知是想飞起还是风儿的拂动惊动了它。 不知是否是我的错觉, 它的左翼的颜色似乎比右翼要淡一些, 也许是阳光的恶作剧吧。难道它曾被那群在花园里跑跳打闹的孩童所戏弄吗? 我知道的只是, 它已不再是夏日的那只蝶了。 在这秋日的日光里, 它不再是那穿梭在花丛之中满身脂粉的蝶了, 它不再随意流连嬉戏, 褪去了曾经的绚丽, 而只愿作为一名飞行者, 在片刻的停歇之后, 成百次地挥动双翼,奋力飞向天空。 在经历了整个夏天的阳光风雨之后, 它洗尽了满身斑斓, 因而拥有了这双饱经沧桑而又无比高洁、 坚强的翼。 我的指尖一碰上玻璃, 它便很快地飞走了。它定是不愿接受任何一点玩弄或是恭维的吧。看着那小小的影子逐渐消失在明朗而深远的秋季之空, 心里仿佛又响起了 那翅翼振动的声音。 在这和暖的上午, 遇见一只秋日的蝶, 使我似乎发现了那翅翼的每一次振动中, 所包含的无限诗意。 7. 发现诗意 复旦二附中 杨盛 生活并不缺乏诗意, 缺乏的是发现诗意的眼睛。 每一个季节都是美好的, 春天的“微雨众卉新, 一雷惊蛰始”, 夏天的“小荷才露尖尖角, 早有蜻蜓立上头”, 秋天的“荷尽已无擎雨盖, 菊残犹有傲霜枝”, 冬天的“木末芙蓉花,山中发红萼”, 无一不体现了大自然的美。 其中的诗意, 我们似乎都曾经体味过。 大自然给我们展示了许多风景, 但我们却甚少发现其中的诗意, 更不能如古人出口成诗。 “诗意”, 只有活在具体境遇里面的人, 有所感悟, 并达到美的情思境界, 才能体味出来。 “江山代有才人出, 各领风骚数百年”, 任何时代都会出伟大的诗人。 李白、 杜甫、 白居易等人的诗句传颂千古, 他们发现的诗意, 令我们千年之后的后生小子们都深受感染。 有道是“熟读唐诗三百首, 不会做诗也会吟”, 只要突破了那层神秘的膜, 练出一双诗眼, 就会发现其实诗意随处都有, 作诗吟唱也是触手可及, 并非登天之难事。 伟大诗人的诗都取材于身边, 有什么奇怪呢? 那些格律、 平仄, 也都是从黎民百姓哼唱的小曲演变而来的, 非常自然。 我们在身边发现了诗意, 也许也会变成想象中拥有高雅艺术的诗人呢。 于是, 又想到了苏轼, 他那豪放派诗词告诉我们, 寻觅诗意, 创作诗词, 几乎都与生活密切相关, 都是丰富经历和深厚感触迸出的火花。 我们周围的景色, 被古人的一首首诗、 一阙阙词描绘出了不同的精神境界, 被赋予了伟大的品质。 与其说是诗人的一种涵养, 倒不如说是诗人的一种独特的视角, 使一事一物具有了诗意。 当我们在语文老师的启迪下, 赞叹一首诗的手法之巧、 功力之深时, 却忽略了只要我们细心观察、 仔细体会、 换一种视角, 我们也能够感觉出同样的或别样的情感, 发现诗意就在我们的身边; 如果抓住这束灵感火花, 构思挥毫, 诗作就出来了。 “当庭始觉春风贵, 带雨方知国色寒。 ” 只有充分理解了自己的人生经历, 所作所为,所感所悟, 才写得出这样脍炙人口的诗句。 诗意, 从生活中来, 从身边取材, 从美去感受。 让我们睁大眼睛, 不断地去发现诗意吧! 点评 我读到杨盛同学谈诗意的文章, 不禁一阵惊喜! 他只是个念初二的中学生, 对诗意关注起来, 并且有自 己的见解, 多 难能可贵呀! 我的感觉是: 诗的原野上突然冒出一朵小花、 一株小草…… 从古人的诗, 感受到诗意, 从而生发出一番诗意的议论, 可谓人小志大, 而高屋建瓴从“生活并不缺乏诗意, 缺乏的是发现诗意的眼睛” 起笔, 又可见读书的融会贯通了 。 文章紧扣关键词“身边” 发挥, 于是, 李白、 杜甫、 白居易、 苏轼都证之笔下。 其中关于伟大诗人的诗和百姓小曲的并论, 浅显而味深; 而语文课换视角 的联系, 也当属灵感的火花了 。 愿杨盛同学多 读好诗, 常发现诗意, 并能练习写诗! 陆继椿评

阅读剩余内容
网友评论
相关内容
延伸阅读
小编推荐

大家都在看

未来的雄安新区作文 创新作文800 五年级作文读后感400字 工作文章 我和谁过一天作文 适合五年级写的作文 作文春天来了 诚信的我作文400字 二年级同步作文上册 五年级探险作文范文 被温暖照亮作文 海河作文 家长会后作文300字 美丽的校园作文400字 星海广场作文 厨艺高超的妈妈作文 九龙公园作文400字 作文人物传记 写人作文600 游成都作文 我的同学作文四百字 作文五大要素 成长中的烦恼作文 书信作文 我的爸爸作文350字 作文集 我想成为孙悟空作文 并列式作文范文 感恩的心作文500 初中生作文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