趣文网 > 作文大全

论刘邦2000字论文

2020-11-06 22:00:01
相关推荐

要:刘邦和项羽一成一败的原因主要是体现在性格、力量、政治才能三个方面。这也充分的启示我们在现实中要 培养自己健康的性格,工作中注重群众的力量,同时要不断 提高个人的素质,才能成为一个出色的人。 秦朝在秦二世胡亥的暴政下走向了灭亡,秦末农民起义烽烟四起,在各路烟尘中一直走到最后的主要有两支力量:一 是刘邦,二是项羽,这两个人从发展上看也基本没有什么差 异,但是在最后的争锋中,一成一败,刘邦开创汉代的辉煌, 二项羽却凄惨的死于江畔。这样的结果其原因到底是什么? 值得我们后来深思,性格品质差异等诸多的原因,但其根本 在于其政治思想之上。现在就让我们一起来探究其根源。 刘邦此人,大家都知道,用今天的话来说是草根英雄,在今天看来就是普通的百姓,甚至是市井无赖。他的父母都是 普通的农民,也没有什么高深渊博的文化,可以说识点字就 不错了。刘邦就是出身于这样的农民家庭。但是,这个人年 轻的时候却很敢闯、敢拼,在家乡混了个不大不小的官职, 可以说是再普通不过的公务员,但是刘邦这个人的性格却很 豪爽,在当官期间也是比较仁爱的,这种性格品质注定了其后来的成功。 刘邦这个人先天条件不优越,后天的修炼也不多,也没有像历史上的其他英雄那样的文才武略,论文化素质可以说不 高,论武艺也不 摘要:秦二世元年(前209)九月,刘邦在沛县聚众响应陈胜、吴广起义,称沛公,不久投奔项梁。公元前206 月进抵霸上。秦王子婴投降,秦灭亡。汉王五年冬,刘邦约韩信、彭越等人率军进围楚军于垓下。项羽率部突围,至乌 江自刎。公元前202 月28,刘邦于荥阳氾水之阳即皇帝位,定都长安,史称西汉。 关键词:刘邦汉朝成功 引言:秦朝末年,暴秦无道,天下大乱,各路义军联合反秦,其中以西楚霸王项羽和汉王刘邦为主,历经数年征战, 刘邦受降秦王子婴、取得楚汉战争的胜利打败项羽终于取得 成功,建立大汉王朝君临天下。 刘邦,字季,沛丰县中阳里人,出身贫贱的他历任泗水亭长、沛公、汉王最终称帝建国。他的一生 是传奇的一生,他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位出身寒门的帝王。早 期的他不事生产,放浪不羁,被认为是难成大事,但他见到秦始皇出游时却有”大丈夫当如是也”的志气。秦二世元年 209)九月,刘邦与萧何等人在沛县聚众响应陈胜、吴广斩白蛇起义,称沛公,带领民众举起了反秦的大旗。起兵 后不久刘邦结识张良,后投奔项梁,秦二世二年,楚怀王下 令刘项分兵伐秦,并约定先入咸阳者为关中王。于是刘邦项 羽分率西路军与北路军出兵灭秦,在行军途中刘邦采取避敌 锋芒的战术稳步推进,公元前 206 近咸阳,汉元年十月,秦王子婴素车白马,系颈以组,降轵道(位于今陕西省西安市城区)旁,向刘邦献上了传国玉玺, 秦朝至此灭亡,共立国15 年零47 天。项羽则一路与秦军主 力进行大会战,闻听刘邦已进咸阳后极为震怒,设下鸿门宴 欲除去刘邦,幸得张良项伯等人帮助得以逃脱,后被项羽封 为汉王遣发蜀地。 汉元年11月,刘邦挥军东出,拜韩信为大将,明修栈道, 暗渡陈仓,名为义帝发丧,派人联络诸侯,公开声讨项籍, 拉开了4 年楚汉战争的序幕。先后经历彭城之战、荥成对峙, 韩信又在在潍水之战中歼灭齐楚联军,完成对楚侧翼的战略 迂回,又派灌婴率军一部直奔彭城。项籍腹背受敌,兵疲粮 尽,遂与汉订盟,以鸿沟为界,中分天下,东归楚,西归汉。 公元前 203 本想退兵,但在张良、陈平提醒下,下令全力追击楚军,公元前202 月,刘邦、韩信、刘贾、彭越、英布等各路汉军约计70 万人与10 万久战疲劳的楚军于垓下展开决战,联 军以韩信为主帅,楚军四面楚歌,项羽打败,突围至乌江边 时心灰意冷自刎身亡。公元前202 月,经楚王韩信,越王彭越,燕王臧荼,赵王张张敖及长沙王吴芮联合上书劝进 刘邦称帝,几次假意推辞之后,公元前 202 正如称帝之后的刘邦自己所说:“夫运筹帷幄之中,决胜千里之外,吾不如子房;镇国家,抚百姓,给饷馈而不绝粮 道,吾不如萧何;连百万之众,战必胜,攻必克,吾不如韩 三者皆人杰,吾能用之,此吾所以取天下者也”历史上汉 楚之争,最终结局是刘邦大胜、项羽大败。之所以会有这样 的结局,原因是刘邦善于用人。 汉高祖正确地总结了他取 得战争胜利的成功经验和项羽的失败教训,即“得人者得天 下,失人者失天下”。刘邦知道自己才能有限能够做到知人 善用,礼贤下士,于是得到了张良、萧何、韩信等人的誓死 效忠,约法三章还使得他人心所向,项羽嗜杀成性刚愎自用, 执意坑杀秦军二十万尽失民心,且有一范增而不能用,最终 含恨而死也在情理之中。 “得人者得天下,失人者失天下”。其中包含着两个方面。一方面是必须有人才,尤其是杰出人才。人才是科技的载体, 战争归根结底是人才的较量。人才质量的高低是战争胜负的 重要因素。因此现在的我们想要成功就要认识到自己的不足 和别人的长处,要善于借用他人的帮助来弥补自己的过失, 只有这样我们才能取得成功 百家讲坛王立群《汉代风云人物》系列 前言 楚汉之争,刘邦最后战胜了项羽,总是让人感到有些匪夷所思,不可思议。 项羽出身高贵,武艺超群;刘邦出身平民,市井流氓。然而,刘邦一飞冲天,成功坐上天子宝座,统领中原;项羽 命丧乌江,含恨一吻江湖泪,以死维护了一个英雄的高贵和 尊严。其间或多或少有些许为项羽鸣冤叫屈的情绪,但是事 实终归是事实,奈何谁都无能为力。 不过,一位人们心中 的大英雄却输给了一个连正经名字都没有的小混混刘小,也许逝去的项羽至今都还没想通究竟为什么当皇帝的不是我 项羽,而是一个曾经让我瞧不起的市井无赖。所以,乌江边 上,项羽喊天天不应,叫地地不灵,只能感慨万千,此天亡 我,非战之罪!刘邦可能自己也疑惑不解,吾以布衣提三尺 之剑取天下,此非天命乎。可我们不能把一切就这么着全都 归于不可测不可知的天意。期间很大程度上归咎于两人的不 同性格? 人们在论及刘邦的胜利时,一定会说刘邦的用人和入秦后的约法三章。在论及项羽的失败时,也一定会讲到项羽的 不能用人和入秦之后的坑杀二十万降卒。其结论是刘邦拯民 于水火,得民心者得天下,这样无论是登上皇帝宝座的刘邦, 还是宝座下面的天下百姓,就都皆大欢喜了。剩下的,就是 庆幸幸亏没有让那个残暴和不得人心的项羽做皇帝,不然这 天下百姓的日子就没法过了,还在项羽的水火中泡着烧着。 项羽个人能力超群,有着超常的人格魅力,一个屡战屡胜,却在垓下一败涂地。夜色暗了下来,四面都是楚歌,他饮尽 杯中之酒,起身慷慨悲歌:“力拔山兮气盖世,时不利兮骓 不逝。骓不逝兮可奈何,虞兮虞兮奈若何。”这个身经百战 的英雄在即将失败的时候,痛心的不是他的功亏一篑,不是 功败垂成。而是他的美人和骏马,这样的儿女情长怎么能夺 得天下。在垓下被围,拒绝老翁的过江东的好意,怪罪天要亡彼,自己无任何过错,是时运不好。这样不会检讨自己的 人又有何能力成功,真正的成功者,就是能不断反省自己的 人。鸿门宴上,项羽的个人荣誉重于楚的集体利益,乘人之 危搞暗杀,是不符合道德规范的,非英雄所为,维护了项羽 网:论刘邦2000字论文就是牺 牲集体利益以服从项羽的个人利益,对整个集体而言,就是 不公正。 英雄因自身的智慧和勇气,具有较强的独立意志,也因此缺乏合作和协调能力,在以楚为名的队伍中,是只有项羽一 个超级英雄的。将士用命,所有人的奋勇拼杀取得的战绩都 只能被笼罩和淹没于项羽个人巨大的光环之下。极端的个人 英雄主义是项羽的魅力所在,也是人们以为致使他失败的主 要原因。 流氓是只有当流氓结成团伙是才能形成势力。流氓团伙的头目,通常会有比英雄更强的组织和协调能力,在决策和判 断上更能听取和综合各方面的意见。这与流氓的个人能力欠 缺有关,刘邦屡战屡败,只能虚心听取意见。在以汉为名的 队伍里,是有张良,韩信,萧何等一大批著名的将军和谋士, 汉军将士奋战都能得到各自的光荣。 没有。亲生父亲被项羽放在案板要挟刘邦快点投降,不然烧死刘邦父亲。刘邦却说:“当年你我在怀王手下结拜兄弟, 所以我父亲也就是你父亲,如今你硬是要杀死你父亲还煮 了,清别忘了分你兄弟我一杯肉汤”。或许,这是大逆不道 的,但是,他只有这两种选择。要么投降,自己的远大抱负 毁在父亲手 里;要么反抗,父亲性命不保。对于整个团伙而言,是以集体利益为第一的,刘邦置个人形象和人格于不顾,虽然会 为天下人所不耻,却一定会赢得整个团伙的信任和尊重。刘 邦的说下都有哪些人呢?贵族的张良,游士的陈平,县吏的 萧何,屠狗的樊哙,拉车的娄敬,强盗的彭越,吹鼓的周勃? 他都一视同仁,充分合理得分配任务。张良会出谋划策,做 了谋士;萧何会管家,做了丞相;张良会打仗,做了大将军? 英雄因自身的智慧和勇气,具有较强的独立意志,也因此缺乏合作和协调能力,在以楚为名的队伍中,是只有项羽一 个超级英雄的。将士用命,所有人的奋勇拼杀取得的战绩都 只能被笼罩和淹没于项羽个人巨大的光环之下。极端的个人 英雄主义是项羽的魅力所在,也是人们以为致使他失败的主 要原因。 很显然,项羽以德聚人,用人也一定是要以德为首的,更象是一群理想主义者在为道德而战斗,很象是一个靠信念 和理想支撑起来的政团;刘邦却是以利聚人,用人是以能力为首要,道德人格是可以不计较的,是以利益为驱动的重赏 之下必有勇夫,则更象是一个聚在一起为了打劫和分赃而组 织起来的黑社会团伙。流氓结成团伙不是出于感情和理想信 念,而是出于利益的目的,靠一个团体形成力量,实施的是 黑社会和盗寇式的管理原则,以团伙的整体利益和完成任务 为第一,分赃和奖惩必须公平,严格实行有功必赏,有过必 罚的公平正义。 对于刘邦的人格和品质,即使是在最为推崇刘邦的时候,也只是言其拯民于水火,而不推崇其人品。只是后人,奇怪 于一个人品低下的人竟然完成了一个空前伟大的事业,觉得 似乎不合情理。如果肯定刘邦事业的伟大,也就应该肯定其 人格的伟大,这,是人们愿意看到的,可惜,这并不是事实。 如果要人们接受项羽的失败,就必定要找出其人品上的缺陷 和失败。这是大家能够接受的。 分封,也非项羽份内事,项羽挟威势强行包办,弄得怨声载道。于是,项羽就从顺应历史潮流走向了反面。对此,项 羽本人固然有推卸不了的责任。他以为自己既然在军事上有 一套,其它方面估计也差不了。耐人寻味的是,时过两千年, 项羽的思维方式在中国仍可以大行其道。生活中经常能看到 10 某些领域的成功人士,情不自禁地要对各种事物指点江山。 那么,项羽同时代的人默认了他的自负就不足为奇了。但事 实让天下及项羽本人大失所望。如果项羽当时不去争夺支配 权,他肯定不会迅即覆灭。或许应了老子的一句话,“知止 可以不殆”。可惜,项羽及其它情形相类者当时绝不会有这 份自觉。人类注定要在错误中成长。最后,项羽蔑视知识或 代表了一定的中国社会情绪。 总结:生活犹如战争,处处都是战场。当一个人不能运用好身边的有力因素,哪怕个人能力再强,知识再渊博,胜 败无可确定,成功不一定就在身边。 班级:物流管理学号:2010115125 姓名:刘柳 “夫古之英雄,唯汉高帝为不可及也夫。”——宋苏辙 他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位由平民登上帝位的皇帝。他是中11 国历史上第一位发明“招降纳叛”和“统一战线”军事战略战 术的皇帝。他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位以“休养生息”为国策从而 在全国大力发展经济的皇帝。他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位在全国 范围内实行“轻徭薄赋”政策、实行“十五税一”低税率的皇 帝。他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位推行“量吏禄,度官用,以赋于 民”的财政支出紧缩政策而提倡节俭的皇帝。他是中国历史 上第一位制定礼仪从而巩固皇权的皇帝。他也是中国历史上 第一位写诗的皇帝,其诗作——大风歌被誉为“千古人主第 一词”。他更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位祭祀孔子并重用儒士的皇 帝,为汉朝及后世以儒家文化为主体思想治国奠定了基础。 他的一生充满了一个又一个励志故事和一场又一场明争暗斗,他从一个连亲生父亲都不太看好的无业游民,击败一 个又一个强大到不可思议的劲敌,成为了平定天下的一国之 君,开创了一个又一个封建统治史中的典范,毛泽东称他为 “封建皇帝里边最厉害的一个”,易中天评他仅靠一句“且为 之奈何”就取得了天下。他是汉太祖高皇帝刘邦,是古今多 少帝王都奉为榜样竞相效仿的领导模范。从当代领导学的角 度分析,刘邦具备了当今很多领导人都难以同时兼备的成功 的领导能力,比如授权与集权的统一、治乱与治平的统一、 抓心与放心的统一等等,可以说,刘邦的一生就是中国传统 文化的领导学官方教材,其中蕴含的中国传统领导理念的精 髓值得我们细细研究。在此,本文就几个比较突出的方面, 12 对刘邦一生成败简要分析,其中难免浅陋偏颇之处,恭望导 师不吝雅正。 刘邦于公元前256 年出生于沛丰邑中阳里(今江苏省丰 县)的一个普通百姓家庭,年少时的刘邦性格豪爽,却不喜 读书,为人豁达,却不喜农事,被其父训斥为“无赖”,周边 邻里的大人们都认为他胸无大志,不是经商的材料,也不能 干活,用今天的话说就是这孩子没什么前途了。但刘邦依然 我行我素。 刘邦初入社会,最初欲投奔信陵君魏公子无忌,可是等到他去投奔的时候,魏无忌已经死了,后来他又改投无忌生前 门客张耳,可是不久张耳又成了秦的通缉犯。刘邦早年可谓 不顺。 再后来,就是比较家喻户晓的部分了,刘邦先是做了沛县泗水的亭长(管辖十里以内的小官,类似于现在的村长或组 长),而后仅凭个人魅力空手套白狼,娶到吕家千金吕雉, 公元前209年,陈胜、吴广起义,率军攻占陈州(今河南 淮阳),建立“张楚”政权,和秦朝公开对立。此时刘邦把握 形势,充分利用了沛县令欲随大流造反的心理,以及县令与 百姓平日的隔阂,在城外鼓动城内平民暴动,不费一兵一卒 杀掉县令。刘邦被百姓推举为沛公,以沛县为根据地,举起 13 反秦大旗。当然这其中也难免被渲染一些充满封建迷信个人 崇拜的色彩,比如腿上的七十二痣,赤帝之子斩大蛇等,这 是封建时代平民百姓想要称王称帝必须创造出来的条件,有 些类似于今日我们常讲的“背景”。而此时的刘邦已经有 48 岁了。 与此同时,楚国贵族后代项羽和他的叔父项梁,在 吴中(今江苏的苏州市)起兵,兵力很快近万,直至发展成 为与刘邦争夺天下的最强势力,最终成就了刘邦的君王霸 刘邦起事后,立即开始攻略周边郡县,在这前前后后攻城掠地的过程中,刘邦虽算不上节节胜利,但是战果还是比较 可观,最重要的是不仅仅完成了兵力、资金的原始积累,更 是把人脉、人心笼络得结结实实,直至先后遇上了辅佐霸业 的几位大才——张良、彭越、郦食其、韩信等。 后来在攻打丰的过程中,刘邦主动求助于项羽叔父项梁,借兵借将攻下丰,并成为项梁手下一员大将。随后项梁、项 羽在范增建议下,召集诸侯,立楚怀王。在这之后,刘邦与 项羽曾有过一段并肩作战的经历,破秦军,屠城阳,直至项 梁战死,刘项分兵退驻。随后,楚怀王分别给刘项二人封侯, 至此,刘项在地位上基本平等了。 此后,刘邦在张良等的辅佐之下,不断扩大战果,壮大势力,突破重重难关,直至与秦主力决战于蓝田,大破秦军后, 接受秦王子婴投降,接收玉玺和咸阳。刘邦入主咸阳后也自 14 鸣得意过,以“关中王”自居。面对富丽堂皇的宫殿,刘邦也 产生了享乐的念头。樊哙劝他,他听不进去,直到张良亲自 来劝,他才认识到问题的严重。于是,刘邦将军队撤至灞上。 达灞上后,便召集当地名士,和他们约法三章:杀人者死, 伤人及盗抵罪。并一律废除了其他的秦朝苛刻法制,这使他 得到民心支持。 在这之后,就是家喻户晓、名留古今的鸿门宴。在鸿门宴上,刘邦能全身而退,除了张良、项伯、樊哙的力保之外, 最关键的还是刘邦的冷静与沉着。 鸿门宴之后,项羽便领兵西进,入咸阳,烧阿房宫,杀秦王子婴。又分封各路将军为王,其中刘邦封为汉王,而项羽 自封为西楚霸王,却是最高统帅。刘邦忍气吞声接受封号, 于四月领兵入汉中、并烧毁栈道,表示再无意出兵,以麻痹 项羽。十一月,刘邦挥军东出,拜韩信为大将,明修栈道, 暗渡陈仓,名为楚怀王发丧,联络诸侯,公开声讨项籍,拉 开了4 年楚汉战争的序幕。 随后,刘邦抓住战机,趁项羽陷于齐地,攻占彭城,但却又犯了享乐的戒,大肆喝酒庆祝,被项羽重重打了一记耳光 子,反楚联盟损兵数十万,刘邦就带着几十骑兵逃走。在这 之后,刘邦不断采纳贤士良策,离间项羽和范增,为自己消 除一个又一个险情,在胜利中壮大,在壮大中胜利,直至与 西楚订盟,东西分界。楚、汉订盟后,刘邦本想退兵,在张 15 良、陈平提醒下,又下令全力追击楚军。 在之后的场场战役中,刘邦优势逐渐明显,至垓下之战,刘邦在良将贤士的建议下,采取诱敌深入、分隔围歼,并唱 响四面楚歌,击溃楚军,把项羽打得乌江自刎,还拉上虞姬 殉情。 公元前202年,刘邦大业终成,兑现先前的诺言,给韩信、 彭越等封王。这几个诸侯王联合上书刘邦,请他即位称帝。 刘邦开始假意推辞,随后又顺水推舟,同意了他们的建议, 在山东定陶举行登基大典,定国号为汉。刘邦即皇帝位后, 初都洛阳,一个月后迁栎阳,不久正式定都长安,开基肇始, 史称西汉。 称帝后,刘邦首要大事就是给功臣名将论功封赏,但同时他也清醒地认识到这些人是 对新政权的最大威胁。分封他们,多少是在心不甘情不愿之下,不得不作的决定。称帝前,为了让大家团结一心,尽 职尽忠,刘邦经常用“与人共分天下”的策略来争取大家的支 持。称帝后,时局变了,天下太平,皇权统一,这时自然不 能再来谈与人共有天下、分享政权了,所以,刘邦必须想办 法收回“与人共分天下”的诺言。 通过一次又一次的计谋,刘邦把实力强大的几个异姓诸侯王逐个消灭,平定叛乱,治罪萧何,集中皇权。到平定英布 叛乱中箭,病情逐渐加重。公元前195 年,刘邦驾崩后葬于 16 长陵,终年六十二岁,谥号高皇帝,庙号太祖。 刘邦一生开创了中国古代封建统治者的诸多典范,虽然他也有明显的缺点和弱点,比如喜欢安逸享乐,但他优秀的领 导能力几乎超过了他之前的所有君王,而后来者能居其上的 也寥寥无几。本文结合刘邦生平大事,运用当代领导学的观 点分析归纳,将其一生成败归结为三成一败: 毛泽东曾说过:领导者的职责,归结起来,主要地是“出主意”和“用干部”两件事。这句话非常精辟,准确地概括了 成功领导必须具备的两大基本素质,一是在宏观决策和方向 上要走在团队所有人的前面,如大船的舵手般始终牢牢掌控 好航向,做一个有大智慧的决策者;二是要知人善任,这里 的知人善任,就包含两层意思,一是知人,即能够从茫茫人 海中敏锐地发现人才,并挖掘出他最有价值的优点和长处, 同时还能科学合理地任用人才,好钢用到刀刃上,把不同类 型的人才分别放到最适合各自的岗位上,并通过物质激励、 精神激励、个人魅力影响,乃至共同愿景和充分授权等诸多 人才管理和使用的不同方法,最大程度发挥出每个人才的团 队价值,最终使整个团队的所有人才形成对团队的强烈归属 感和对共同目标的迫切完成愿望,使得所领导的团队1+12, 使得每名追随者都把领导、团队的目标达成视作个人目标达 17 成的先决,以贡献自身的方式发挥最大力量。 综观刘邦一生,他在这两个方面无疑做到了几近完美的兼备。对于刘邦知人善任的评论和剖析几乎尽人皆知,这里不 再赘述,刘邦在人才发掘、任用、管理和培养上,可谓是心 机重重而不外露,心思缜密而显宽厚,对待不同的被领导者, 刘邦甚至能做到灵活改变领导风格,在指导型、参与型、成 就激励型之间灵活运用,兼而取之。然而,当代对于刘邦的 评论,有一种倾向,过度关注了刘邦知人善任的方面,而轻 视甚至忽视了刘邦的决策水平。有人说,刘邦个人能力不及 项羽,智谋不高,武力更平庸,仅仅靠着“且为之奈何”,通 过运用好一个又一个贤臣名将,而取得大业。殊不知,刘邦 若果真没有宏观方略上的长期正确,没有大政方针上的牢牢 把持,他即使打下了天下,也没有坐天下的命,早就被反掉 刘邦刚刚起事时,单凭个人魅力娶吕雉,得到吕家支持;杀沛县令时,放书箭入城,鼓动百姓诛县令。这些都是刘邦 未得到贤士之前,凭借自身智力办到的事,足以看出他不缺 乏具体办事的智谋。此后,他正确估计自身实力,该投奔时 投奔,该低头时低头,该仁厚时仁厚,该狠心时狠心,很多 重大决策,他心里早有定数,而故意装傻装糊涂,询问部下, 自己的主意并不挑明,正是参与型、鼓励型领导特质,体现 了无为而无不为的领导精髓,这足以看出他不缺乏成霸业的 18 大智谋。而平定天下后,废除酷律、解除徭役、休养生息、 力促教育、推行孔儒、和亲匈奴、强化皇权、政治改革,这 一系列重大国策,正体现了刘邦的战略思想具有很强的前瞻 性和实效性,他不仅仅不是一个只会收“为之奈何”的笨人, 确是兼具决策和用人两大智慧的稀有领导。 领导学研究方法中的权变方法强调,情境或是环境的变换,对于领导关系、领导效果和团队整体表现的影响是巨大, 如果环境变换而领导风格、领导模式不能及时变换,就要 通过换领导来解决问题,否则领导关系及领导效果就会直线下降,团队岌岌可危。这在历史上的实例为数不少,其中 一种情况最为突出:即战时需要铁血领导(独裁型),平时 不需要铁血领导(民主型)。很多战时或特殊时期的成功领 导,在战后或特殊时期结束后往往惨淡收场,比如丘吉尔、 撒切尔夫人等。究其原因,就在于随着条件的变化,所需要 的领导和被证明是有效的领导者行为都要发生变化。 战时或特殊时期能解决问题、实现领导关系最优化、领导团队取得胜利的领导人,其领导风格及模式往往很适宜战时 的环境特点、追随者特质、任务时间要求及追随者的心理状 况,而他若在战后不作改变,把这些领导风格及模式原封不 动沿用下去,必然造成惨淡失败,因为战后情境一变,其他 的要素也相应改变了。 19 刘邦在这一点上,虽然没有做到尽善尽美,但是其大智慧仍不能不被称道。在打天下时,他常常采用与人“共分天下” 的愿景激励追随者,并提出自己的长远主张——建立一个比 先前政权都要更加合理、人性化、稳定和具有安全感的新政 权,使得每一个追随者都有足够的理由产生情感共鸣和目标 共享,追随者的工作热情被很好地调动起来。 而一旦打下天下,刘邦非常警醒地认识到开国功臣严重威胁到了自己的皇权。因为刘邦心里最清楚,所谓“共分天下”, 无论当时是真心还是假意,现在看来,那就是纯粹的忽悠, 而听信了这些愿景的追随者,在天下平定后必然希望自己当 初奋斗拼搏的愿景能够实现,希望自己能分到应得的一杯 羹。对于这一点,刘邦必然会采取措施,因为汉朝毕竟是姓 首先是分封异姓诸侯王,在不动声色中,安抚了几个掌握重兵的功臣,为之后逐一消灭争取了时空上的优势。随后, 通过地方郡守、县令监视和牵制,慢慢控制并削弱诸侯王的 影响力。进而,通过培植自家亲信,运用计谋手段,逐个灭 掉异姓诸侯王,用同姓诸侯王取而代之,顺利实现了皇权巩 固。在整个过程中,刘邦的领导风格和模式转变基本上不露 声色,不露马脚,自然而然,仿佛是已经写好的剧本。 一个人要成功,智商因素只占20%,出身、环境、机遇 20 20%,情商占60%。对于领导者来说,情商就更加重 要。自古以来,智商不高,而情商突出的优秀领导人并不少, 而刘邦作为高智商与高情商兼具的领导人,其情商对其事业 成功的贡献程度占了更多的部分。 刘邦的高智商具体表现在他的决策正确和机智敏锐上,前面有所讨论,这里不再赘述。我们着重分析一下刘邦的超高 情商。可以说,如果正常人的情商值为 100,那么刘邦的情 商智值至少达到了180 以上。刘邦的成功,一大部分都归结 于他超高的情商,包括对自我的准确评估与把握、对自我情 绪的管理、与他人发展关系的能力、为他人赋予灵感的能力、 影响力、沟通效果、组建团队与加强合作等方面。 有一些具体事例,使我们可以更加深刻地体会到刘邦的高情商。刘邦在沛县起初仅仅是一个亭长,相当于现在的村长 或组长,却能在短短几年里和沛县的各级各类官员混熟玩 好,落得个好口碑好人缘,其人际交往能力让我们不得不佩 服。再有,吕氏迁至沛县大摆筵席时,刘邦官职卑微身无分 文,就敢说自己贺礼一万钱,进入筵席,还主动坐在上席, 并通过调戏那些有名望的贵人,成功抬高自身身价,单凭一 张嘴,博得吕氏青睐,还将女儿嫁与他,这其中的自我情绪 管理、自信树立、影响力、沟通效果的强大不言而喻,换做 一般人,连这种胆识都没有,更别说实践这些成功了。 刘邦与项羽对峙霸上,项羽绑了刘邦的父亲,威胁他若不21 投降就煮了他爹,吃他的肉。项羽本以为此计可以击溃刘邦, 至少能煞其锐气,却没料到刘邦完全抑制住了心中所有的负 面情绪,表露出一种超然和坚定,刘邦当时说:“你我共同 背负楚怀王之命讨秦,就是兄弟,那我的父亲也就是你的父 亲,现在你要煮了你的父亲,那煮好了记得给兄弟分碗汤, 分块肉。”这样的回答让项羽无计可施,最终扇了自己耳光子,而刘邦的机智善辩、高超的自控能力体现得淋漓尽致。 再有,刘邦平定英布叛乱时,胸部中箭,他当即反应神速, 弯腰捂着自己的脚,大喝道:“臭小子,你射中了老子的脚 趾头!”这种近乎变态的临场应变能力,决定了刘邦是一个 高智商、高情商兼备的领导人的素质基础,成就千古霸业, 自然不在话下。 从古至今,对于刘邦的历史功绩评价,主流上都集中在轻徭薄赋、休养生息、发展经济、降低税率、完善礼仪、力促 教育、推崇孔儒、和亲匈奴,以及发明“招降纳叛”和“统一 战线”军事战略战术等方面。从这些表象看,刘邦既可以称 为一代霸主,更能称为一代圣君、仁君、贤君。然而,他的 这些战略和国策,一部分是自己想出来的,一部分是谋士提 出来的,无论怎么制定的,其根本目的,还是为了维护巩固 汉室刘家的皇权统治。制定并执行的这些政策,大多是在当 时客观的物质环境下,所能采取的最优选择,若后世据此把 22 刘邦真诚地奉为仁君,不仅仅是对于历史的不了解,更是对 于霸主刘邦本人的不尊重。 后世总结楚汉成败时,常说残 暴是造成项羽失败的重要因素。而项羽残暴的重要证据之一 便是杀降。其坑秦降卒、坑齐降卒,杀秦王子婴及秦国宗室, 尽失人心。但刘邦的杀降杀俘就很少作为一个问题提出来。 其实这个问题不仅存在,而且还在一定程度上相当严重。 在反秦战争期间,刘邦与项羽协同作战时,就有过共同屠城的记录。如屠城阳。因为当时有项羽在,或可将此罪行记到 项羽的账上。但刘邦入秦时屠武关(《秦始皇本纪》),就不 能由项羽本分担了。当时战争的酷烈,使得获胜一方在经过 艰苦拼杀后,往往做出极其残暴的举动,即屠城。但刘邦的 问题不出在屠城上,而是在有计划地杀害降将方面。 整个楚汉战争期间,被汉军俘获的一方势力人物为数相当不少。如魏王豹、赵王歇、代王陈余、代相国夏说、雍王章 俘。然而除郑昌不详其所终外,其余均留下死于非命的记载。有的是被俘后,再被公开处死,暴尸街头;有的是被俘后, 很快不明不白地就死了,或是死于“恶疾”,或是死于意外。 这种杀害的性质虽然比较隐晦,但还是很残忍的,曾经的一 方诸侯放弃抵抗,主动降汉,结果投降以后又突然不明不白 地死了,仔细想想,刘邦也有一些令人不寒而栗之处。刘邦 的杀降,就像他在其他方面的大政方针一样,是极富有计划 23 性和实效性的,为了汉室江山的稳定,他会一步一步地按照 计划暗地里搞死一个又一个降俘,关键是——他还不让被杀 的人知道是怎么死的、为什么死的。 综观来看,刘邦的杀降更像是一种出于为了江山社稷安定的深谋远虑,而项羽的杀降则很具有滥杀无辜的施暴狂意 味。于是,刘邦的杀降常常消除了后患,而项羽的杀降,则 激起了更大的反抗。 刘邦的一生就像一个奥斯卡影帝,按照着中国传统领导学官方正版教科书的剧本所指导的内容,严谨地饰演着自身的 角色,一个平民出身伟大皇帝,从一次成功走向另一次成功, 从一个正确走向另一个正确,而这部教学剧的编剧和导演, 正是恢弘的历史本身。从刘邦身上,我们可以看到,在中国 乃至世界范围内,领导的最高境界永远都不是一种或几种固 定的模式或风格,而是务实地考虑到情境、任务、被领导者 成熟度、资源质量和数量、时空条件等综合因素,在成熟的 领导风格和特质中巧妙变换,形成的最适合当下的领导风格 或模式。万变不离其宗,领导人、领导存在的意义就是团体 在领导人的领导下,比没有领导人的领导时,体现出更多更 多的效率和成就,产生更多开创性的结果和突破,如果背离 这一条准则,领导就会成为可有可无的鸡肋。 西楚霸王项羽,战无不胜,被世人称作“常胜将军”,天下无敌,但为何刘邦能胜过项羽呢? 读过司马迁所作的《鸿门宴》后,我恍然大悟,原来刘邦是用了自己的智慧,利用了项羽的弱点,最终击败了项羽。 刘邦的军队与项羽的军队力量对比悬殊,无法相提并论。如果两军交战刘邦这边必死无疑。刘邦这个人很精明,刚开 始知道自己的实力弱,和项羽相比就像鸡蛋碰石头。硬着干 是不行的,那就来软的。自己先低下头来,表示诚意,等到 时机成熟,再杀项羽个片甲不留。 项羽高傲自大,优柔寡断,有勇无谋。刘邦很了解项羽的个性,在赴鸿门宴前制定出了一套完美的计划。项伯是项羽 身边的人,刘邦先讨好他,给他敬酒,把它当作兄长一样对 待,还许诺他结为儿女亲家。接着要他带话给项羽,说自己 入关后,财务丝毫不敢据为己有,之所以派兵把守函谷关, 是为防备其他盗贼进来和意外的事故。自己日夜盼望着项将 军的到来,不敢反叛。项伯回去之后果然把刘邦的话转告给 了项羽,还趁机美言了几句,说“刘邦不率先攻破关中,您 怎么能入关呢?如今人家有了大功,却去进攻他,这是不合 道义的,不如趁他来拜会好好款待他。”项羽答应了。这时 候项羽放松了对刘邦的警惕,正洋洋得意,心想:我还没称 王,你敢称王? 25 刘邦也是一个勇猛的人,冒着生命危险,去赴了鸿门宴。为表诚意,只带了一百多人,在项羽面前自称臣,刘邦降低 自己的身份,向项羽低头,这不是懦夫,而是一种英雄气概, 苟延残喘,是为了东山再起。刘邦没有选择,只有忍。小不 刘邦知人善用、能言善辩、能屈能伸?从被动之争取主动,变劣势为优势,化险为夷。 低头不是妥协,而是战胜困难的一种理智的忍让;低头不是倒下,而是为了更好更坚定地站立。该低头时就低头,调 整一下目标,改变一下思路,就能巧妙的穿过人生荆棘,发 现柳暗花明又一村的无限风光。

阅读剩余内容
网友评论
相关内容
延伸阅读
小编推荐

大家都在看

在家做家务的作文 安全为主题的作文 我的期中目标作文 记事作文400字五年级 安全出行作文300字 写目标的作文 家国情怀作文题目 作文案例 人物作文素材 丘索维金娜的作文素材 托福作文批改 分享作文怎么写 小猫和小狗的作文 有关环境保护的英语作文 拖堂作文 心有阳光作文800字 我的本领作文400字 詹姆斯英语作文 晒出我的作文 校园里的春天作文500字 夏天的作文250字 英语四级作文万能套用模板 开放的中国作文 作文300字高中 老师作文四百字 母爱的作文300 怎样交朋友的英语作文 关于称赞的作文 我的梦作文600 幸福在身边500字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