趣文网 > 作文大全

《史记》中刘邦负面形象特点及其原因

2020-11-06 22:05:01
相关推荐

《史记》中刘邦负面形象特点及其原因2016 12 15 18:12:05 文学教育 2016年11期

内容摘要:刘邦从一介布衣到成功登上帝皇之位,其军事上和政治上必有过人之处毋庸置疑。然而司马迁在《史记》一书中多次采用互见手法,使刘邦的负面形象在《项羽本纪》、《季布栾布列传》等诸多篇什中都有所展现,而这种展现应该出于特殊的原因。

关键词:《史记》 司马迁 刘邦 负面特点

《史记》中的刘邦是个瑕瑜互见的帝王形象,这在历代帝王传记中颇为突出。作者为什么要这样写刘邦的传记?这个问题颇耐人寻味。

一.《史记》中透露的刘邦的主要缺点

刘邦出身草莽,能够登上帝王之位,自然有其长处,然而求真务实的司马迁在《史记》中屡屡暴露出刘邦的明显缺点。

1.地痞无赖,好色贪婪

在《高祖本纪》的开头,就有这样的描写:“不事家人生产作业。”“好酒及色。常从王媪、武负贳酒,醉卧……高祖每酤留饮,酒雠数倍。”刘邦的家中并不富裕,却游手好闲,且仗着酒家每当年终总是将他欠下的账通通勾销,更是得寸进尺,每次喝了大量的酒之后不给钱而只打白条。寥寥数语,却已经描绘出了一个地痞无赖的形象。

汉元年十月,他带领着军队进入咸阳城之后,看着宫中“宫室帷帐狗马重宝妇女以千数”,便“欲止宫休舍”,幸亏有樊哙和张良的劝说,他才封死秦宫里的仓库和各种珍宝,带着人马重又回到霸上。一个简单的细节描写,让刘邦好色贪财的痞子形象,有了进一步的展现。

不止如此,《项羽本纪》中,司马迁还借助于范增之口,对刘邦的这一性格作了侧面的描绘:“沛公居山东时,贪于财货,好美姬。”此外,刘邦在攻入彭城之后,“收其货宝美人”,沉迷于酒色之中,只顾享乐而已然忘了项羽军队正在不远处虎视眈眈、伺机而发的威胁,从而导致了他在彭城一战中的战败。而《张丞相列传》中,又描绘了周昌奏事的一幕:周昌在汉高祖休息之时进宫奏事,撞见汉高祖正和戚姬拥抱,他扭头就跑,却被高祖骑在脖子上问“我何主也?”这样可笑荒唐的事情,却恰好揭示了刘邦放荡的生活,使刘邦的形象在读者的面前又一次呈现出来。

2.卑怯自私,冷漠寡情

从“斩白蛇起义”,到“楚汉之争”,刘邦作为一名领袖,其遇到过的重重危机,自不必多说。《项羽本纪》中,就详细地描述了彭城战役之后,刘邦战败落荒而逃的情形:“楚骑追汗王,汉王急,推堕孝惠、鲁元车下,滕公常下收载之,如是者三。”当与自己的子女共同陷入险境的时候,刘邦实际上是有三个选择的,一是一起逃亡,和子女生死与共,二是让子女先行离开,自己下车避开追兵,三是抛下孩子,自己出逃。而他正是选择了最冷酷的一条,也就是最后一条。若不是因为随行的夏侯婴于心不忍,三次下车抱回孝惠和鲁元,只怕这两个孩子都已经命丧铁骑之下。刘邦以一个父亲的身份,一连三次这样残忍地对待自己的子女,掩盖不住他自私自利、凶狠残暴的个性。

不仅仅是子女,就连对于抚养他长大的父亲,刘邦也同样冷酷薄情。虽然在《高祖本纪》之中写“高祖五日一朝太公,如家人父子礼”,表现出刘邦对父亲表面的孝顺尊敬,但是在后面就笔锋一转,写“太公家令”劝太公应该对高祖行君臣之礼,高祖在发现此事之后“心善家令言,赐金五百斤”,让人在感叹他的虚伪圆滑的同时,也情不自禁地感觉到他对于亲情的淡薄。这一点,在《项羽本纪》中还有更细致的描述。项羽将刘邦的扶父亲绑在案板上,威胁刘邦若是再不投降,就煮了刘邦的父亲,结果在这样的背景之下,刘邦却说出了“则幸分我一杯羹”的话语来。这样的言语,不仅符合刘邦本性中地痞无赖的形象,尤其让人对他的刻薄寡情感到心寒。可以想象,要不是项伯在旁边劝说,刘邦的老父亲早已成了项羽的刀下亡魂。

3.心胸狭隘,睚眦必报

未央宫建成之后,汉高祖宴请诸侯群臣,在众目睽睽之下,他向太上皇敬酒并说:“始大人常以臣无赖,不能治产业,不如仲力。今某之业所就孰与仲多?”不难想象,太上皇此时此刻定是羞得无地自容,难堪至极。

不止如此,据《楚元王世家》中记载:“高祖兄弟四人,长兄伯,伯蚤卒。始高祖微时,尝辟事,时时与宾客过巨嫂食。嫂厌叔,叔与客来,嫂详为羹尽,栎釜,宾客以故去。已而视釜中尚有羹,高祖由此怨其嫂。及高祖为帝,封昆弟,而伯子独不得封。太上皇以为言,高祖曰:‘某非忘封之也,为其母不长者耳。於是乃封其子信为羹颉侯。”刘邦的兄长已经去世,他的嫂子并不富裕,然而他经常性的蹭饭,还带着宾客一起,他的嫂子最终拒绝再正常不过。然而他就因为这样的一件小事,而给侄子刘信封了这样一个带有浓浓的戏谑嘲讽味道的诸侯,让读者不得不感慨刘邦爱记仇的性格。

写到这里,司马迁似乎并不满足,他还在《季布栾布列传》中记载:“季布者,楚人也。为气任侠,有名于楚。项籍使将兵,数窘汉王。及项羽灭,高祖购求布千金,敢有舍匿,罪及三族。”季布身为楚国人,为项羽所用非常自然。然而刘邦只不过是因为在战争时期几次受到季布的围困,在坐上帝王之位后,就不惜重金想要季布的性命。将个人恩怨放置到国事地位处理,可见其睚眦必报的个性。

4.猜忌多疑,阴忍刻毒

刘邦的猜忌多疑一直为后人所诟病。在他夺得天下之后,他便开始消除自己的心腹之患。登基同年的十月,他灭了燕王臧荼;十二月在有人告发了韩信想要造反过后,便将韩信贬为了淮阴侯……

“狡兔亡,走狗烹;飞鸟尽,良弓藏;敌国破,谋臣亡”,用这样的话语来形容他在登基后的所作所为,实在是再合适不过。以《淮阴侯列传》为例,不过是因为有人告发韩信有叛乱之心,刘邦便动了杀死韩信的念头,后将其从楚王一职贬为淮阴侯。韩信意识到自己受到刘邦猜忌,虽然常常托病不上朝,他却仍不知收敛锋芒,于是便有了这样的一幕:“上尝从容与信言诸将能不,各有差。上问曰:‘如我能将几何?信曰:‘陛下不过能将十万。上曰:‘于君何如?曰:‘臣多多而益善耳。上笑曰:‘多多益善,何为为我禽?”只怕这个时候,刘邦便因为韩信卓越的领军才能而对他又起了杀心。韩信也应该意识到了自己的失言,只得开始补救,“陛下不能将兵,而善将将,此乃信之所以为陛下禽也。且陛下所谓天授,非人力也。”只不过,当猜忌的种子在心中种下,便再难除去。或许正是因为懂得这个道理,韩信才会拼上一把。可以说,他的造反,有很大一部分的原因,是刘邦的逼迫。

到了最后,所有的异姓诸侯王和功臣骁将都为刘邦所害,即便是他的心腹功臣萧何、连襟樊哙、女婿张敖等人,也没有逃出这样的悲剧命运,让闻者不禁感到心寒。

二.《史记》中暴露刘邦缺点的原因

刘邦从一介平民坐上帝皇之位,肯定有不少他人没有的长处,例如善于纳谏、用人等,这些在《史记》中也有许多生动的体现。但是对汉朝开国之君暴露那么多负面特点,毕竟在历代帝王传记中是极为罕见的,司马迁为什么要那么做?一般人多从司马迁自身遭受汉武帝凌辱角度去思考。我们觉得这应该是原因之一,但绝不是其全部。

我国史学有悠久且优秀的传统,直露无隐,不为尊者讳的“春秋笔法”乃史家之法。不过,遍观古代史书真如此者相当罕见。司马迁作为继承春秋精神的第一个汉代史官,尊重历史是他著史的铁定原则。俗话说人无完人,像刘邦这样出身草莽的底层政治家,其基本素质之差是可以想见的。若隐去其缺点必然无真实的历史,所以司马迁冒天下之大不韪,大胆且大量地存留了刘邦的劣迹恶行,还原了尽可能真实的汉高祖。从这个角度说,《史记》是“二十四史”中最得“春秋笔法”精神的史家。其次,司马迁著述是学术活动,保持着严谨的科学精神,这与后来的史书以集体编著是不同的。司马迁以“成一家之言”作为著史的准则,因此对于史实一断于己。后代集体著史或者在特殊情境下编著,史家个人的主张和见解是被淹没在群体中的,唐代的刘知几就是如此而不能作为。司马迁可以根据自己掌握的史实去写自己觉得真实的历史,虽然冒了很大的风险,但是著述是个体的,独立的。其次,汉代还没有文网、文字狱之类的文化迫害制度。秦代虽然有过“焚书坑儒”,但那是临时性的举措,不是制度性问题。但是我国后来,尤其是明、清文字方面形成了一个制度性政策,不断有人因文字关碍而遭受灭族等。汉代武帝时期,虽然已经开始“废黜百家”,但是还没有专门针对文字方面的刑律,这应该也是司马迁敢于直露无隐的重要因素。虽然他自己也深知此书有不少在汉朝统治者看来“大不敬”之处,司马迁也设想到著作会遭遇不幸而“藏之名山”,但是许多因素的综合,使他大胆地真实暴露汉朝最高统治者的负面特征。

当然,作为朝廷一员,司马迁耳闻目睹了大量统治者的尔诈我虞、阴险恶劣行径,特别是亲身遭受了羞辱,使他更深刻地认识了统治者的本质,也促使他大胆地写出真实历史。

(作者介绍:屠忻悦,常熟理工学院中文系学生)

2016年11期文学教育的其它文章

阅读剩余内容
网友评论
相关内容
延伸阅读
小编推荐

大家都在看

描写建筑的作文 梦想600字作文 作文的题目怎么写 作文小人物600字 写建筑的作文 关于中秋月亮的作文 什么的梦想作文 旅行的重要性英语作文 一道菜的做法作文 写小孩子的作文 描写油菜花的作文 作文差评评语 学习写作文 飞轮效应作文800 照片背后的故事作文 禁毒作文300字四年级 关于爱的作文素材 作文日记的格式怎么写 特别的爱作文700字 英语作文司马光砸缸 我的故乡作文800字 有你真的很幸福作文 介绍朋友的作文英语 时间牵动我的情思作文 描写秋天丰收作文 雅思小作文 励志奋斗的作文 实力作文 欲抑先扬作文 爸爸笑了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