趣文网 > 作文大全

高考满分作文《生活在树上》与《赤兔之死》 网友:一般人读不懂

2020-11-14 04:40:01
相关推荐

浙江高考满分作文出炉,文章题目是《生活在树上》,作文的作者的师傅是陈建新,多年高考作文阅卷组组长,组织培训了多次高考作文写作讲授活动,这一次的学生就是陈老师的徒弟,作文评判时有一位老师给了39分,阅卷组最终审核为满分,这篇文章的一大特点是文中的生僻字太多,从此,也是火了起来。

2020满分作文《生活在树上》

这篇作文的写作难度是不言而喻的,不是想模仿就模仿的,堆砌这么多生僻词,还得让文章语句通顺,文能达意,单单是这两条件就劝退了大部分人,最后该文思想层次也为上层,普通大看不懂那些生僻字词不代表批卷的教授不懂,这就是普通人与教授在这方面知识储备的差距,如果是批卷老师因为看不懂却不去查而给了低分,我觉得这是不负责任的表现,埋没人才,埋没一篇优秀文章。

这篇文章虽然是高考作文,看不懂就不能说不好,“井蛙不可语海,夏虫不可语冰",王勃的《腾王阁序》不借助解释能看明白?再去看屈原的《离骚》又能看懂多少?我们不能否定这些是干古名篇,而且《离骚》比这篇高考作文难更多,对于我们不了解的东西应该敬畏,而不是诋毁。

高考作文的“模板”问题,大众不懂“满分”,是否值得提倡?

高考不仅仅是知识的考察,还包括了心理状态和相当程度上的运气,尤其是没有固定答案的作文题,运气好恰好写的作文很符合语文老师的审美,或者刚好看过评卷老师出的书,并且用上了他讲的技巧,又对了他的审美点也没跑题,只要过程没有作弊,这种万里挑一的运气拿高分也没什么说的,毕竟高考就是7分实力3分运气的事儿。

高考本是学生比武的舞台,把这18年来学到的本事都展现出来,发挥极致,这篇文章,大家看不懂,说明在文学上大家还很欠缺,有人说,写成这样有卖弄炫技之嫌。

2001满分作文《赤兔之死》

2001年,一名叫做蒋昕捷的考生,因为用文言文写的800多字的作文《赤兔之死》,让他一举成名,被破格录取进211工程高校南京师范大学。

当年的作文语言运用是令人惊艳的,但是并没有达到一些采访中说到的能让阅卷老师“有些字甚至看不懂”“看不透这篇作文只好求助专家”或者“专家深入研究其语言运用”的程度。

《生活在树上》与《赤兔之死》, 都是高考满分作文,评价却不同

《生活在树上》与《赤兔之死》这两篇文章是有天壤之别的,《生活在树上》文章引用一些现在根本少见甚至不用的字词,无法流畅行文,晦涩难懂,根本违背了高考作文要求;而《赤兔之死》虽然用文言完成,但语言流畅,内容紧扣话题"诚信”,主题明确,并且充满符合人物的创意的构思,满分是无可挑剔的。

当年那篇赤兔之死其实就是带着模板上考场的,不然临场确实写不出来,而且生搬硬套的痕迹很明显,忠臣套上了诚信,本来是不切题的作文,不过由于写得确实好,读起来也很畅快,成为了难得的佳作。

无论哪一篇作文,反正我是写不出来的,退一步讲,就算是模板,也只有他一个用了这个所谓的模板,并没有其他考生被发现,记住这些生僻字词,也是他的能力的体现。

高考作文具有导向住,指向性,规范性,满分意味着完美,标杆,榜样。2001年的《赤兔之死》引发的文言文模仿浪潮,担心今后的考生将之作为范文,学习这种讲话的文风。

《生活在树上》的作文内容导向问题,高考是全国学生学习的指挥棒,这一个满分作文,所影响的不只是这一个考生,它还是千万学子的方向。

网友评论:

甲:博学不代表此文是佳作,不要逻辑混淆,没有人说其不博学,只是作文既无优美韵律,又无深刻内涵,非佳作尔。

乙:行文晦涩明显是西方翻译哲学看多了。西方翻译作品其精华是内容,文字因为翻译问题是根据译者水平而定,通常文学性不佳。用这种翻译问题可以概括为买椟还珠。

丙:古人常以对对子来比文采高低,那不也是用所学的知识来卖弄,而现在高考是这辈子的重要转折点,这时不卖弄,什么时候卖弄。大家看不懂,没关系,我们不是文学才子,情理之中!

想了解更多精彩内容,快来关注教育滋味

阅读剩余内容
网友评论
相关内容
延伸阅读
小编推荐

大家都在看

八年级上册作文 童年作文600字 怎么写好作文 八下英语作文 作文素材高中版 高中生作文800字 写事的作文怎么写 关于中考的作文 三年级英语作文 乡愁作文 多肉作文 孝顺作文 作文寒假生活 白衣天使作文 作文成长 雅思大作文 出游作文 羽毛球作文 野餐作文 苏轼作文 行走 作文 乐乐作文 写美景的作文 意外作文 奋斗作文素材 一千字作文 那一次 作文 作文有你真好 做自己 作文 表白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