趣文网 > 作文大全

农村中学生写作能力低下的原因及对策

2020-11-14 21:00:01
相关推荐

《语文课程标准》的颁布标志着中学作文教学研究有了更大的进步。新课标在原教学大纲的基础上增加了:“从文章中提取主要信息,进行缩写;能根据文章的内在联系和自己的合理想像,进行扩写、续写;能变换文章的文体或表达方式等,进行改写。有独立完成写作的意识,注重写作过程中搜集素材、构思立意、列纲起草、修改加工等环节。养成修改自己作文的习惯,修改时能借助语感和语法修辞常识,做到文人字顺;能与他人交流写作心得,互相评改作文,以分享感受,沟通见解。”强调了作文教学兴趣的激发和写作的内容的丰富。

作文是一种言语表达活动,需要来自外部和内部的刺激,才能激发倾吐的欲望、写作的动机和创造性表达的热情,强化练习的动因,获得持久的动力。而浓厚的兴趣,正是作文的一种良性的、有力的刺激和动力的源泉。从目前我校语文教学的实际情况看,学生的作文兴趣呈现出相当明显的两极趋势,许多人兴趣不高,认为是一种苦“差使”,讨厌作文、惧怕作文,产生一种谈“文”色变的压抑心理。只有少部分人有浓厚的兴趣,视作文为快乐。所以培养学生作文的兴趣已是首要,而这就必须探究当前学生作文缺乏兴趣的原因,以便采取适当的教学策略。究其原因,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目标过高,学生情趣受挫。作文教学离不开知识、认识水平这一基础,两者之间是同步发展、循序渐进的整体。目前还有不少教师对作文教学的目的不够明确,常追随中考这根指挥棒,讲求“近期效益”,追求快速有效。作文教学“超纲”、“拔高”的现象极为普遍。如有些教师初一就要求学生写作“面面俱到”。在作文教学指导中,产生了对学生习作评估要求过高等现象,使学生觉得写作“高不可攀”,严重地冲击了作文教学应有的效果。长此以往,学生学习作文的情绪就会受到挫伤,使之消沉、厌烦,对作文失去兴趣。

二、封闭式教学,作文脱离学生实际生活。目前相当部分的教师在作文教学中,仍袭用旧有的封闭的教学模式,大多侧重于命题作文的指导,重形式,轻内容,习惯于教师讲,学生写,导致学生“举一”有余,“反三”不足,这样不以学生生活为基础来引导学生的作文教学模式,无异于“闭门造车”。此类奉命作文,学生的思想受到牵制,个性遭到制约。在这种心理的驱使下,学生围着优秀作文选和教师的指挥棒转,依样画瓢,奉命而作,无论是选材立意,安排结构,还是语言特点,总是小心翼翼,不敢越雷池一步。作文成为无源之水,毫无生活气息和儿童情趣。这种状态导致学生产生僵化的思维模式和机械的思维定势,当然谈不上对写作产生兴趣。

三、不做及时鼓励,导致学生丧失信心。学生学习写作有一定的艰苦性,但是一旦发生兴趣时,就会“乐此不疲”,愉快地学习,这样才能产生主动性、积极性,才能找到作文的金钥匙。如果教师对学生的习作求全责备,或用命令的方式去禁止,或不屑一顾地挖苦讥讽,使学生觉得无法用自己的理解和想象来表达自己的情感和欲望,多次消极的体验就会发展成为对作文的怨恨,原先掌握的一些技能也会自行消退。特别是一些水平稍差的学生,他们对作文本身就存在畏惧心理,教师若再不给他们信心,就更是雪上加霜,他们会产生一种反抗的心理和一蹶不振的自卑感。

四、批改缺少反馈交流,不能调动学生写作积极性。学生每次作文,只要一写完,上交给老师,似乎就是任务完成了。大部分教师也只是对交上来的作文打个成绩,大概地写几句评语,发还给学生,就算是一次作文教学结束了。写与改二者是对立分开的,学生面对作文的单一读者——教师,得到的回应又仅仅是一个分数和一些模棱两可的评语,当然提不起作文的兴趣。

五、阅读教学与作文教学严重脱节。

叶圣陶先生说过:“阅读和写作,吸收和表达,一个是进,从外到内;一个是出,从内到外。如果善读,自必深受所读书籍文章的影响,不必有意模仿,而思绪和技巧自然渐有提高。我讲阅读为写作基础,其意在此。”但我们在阅读教学过程中,却一味追求阅读的功利性和考试功能,将名篇佳作视为一个可拆可卸可装可拼的零件总和来条分缕析,充满逻辑的理性的客观的分析。根本无从体验欣赏,反而去将之作为可模拟一个范本,忘了阅读是为了审美感受而发出的一种行动,文章的内涵是在整体化的直觉顿悟后把握住的。这样的阅读活动,极大限制了学生的想象力和思维能力,无助于对学生写作能力的提高。

五、作文参考书冲击着学校作文课堂。

商家、出版家为了赚钱,想方设法编写各种作文参考材料迎合家长、学生的口味,并且大有泛滥成灾之势。这种种“作文素材”、“作文一点通”,久而久之不仅培养了学生的惰性、依赖性,更让学生的思维僵化失去活力。老师一布置题目,学生便翻开参考书,按这些触手可及的资料所提供的套路来完成。这样,就产生了结构模式化,语言成品化,材料通用化的生硬文章。学生也认为抄抄拼拼可成文!根本谈不上言为心声。

导致学生对作文缺乏兴趣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但都是把作文教学变成技术符号式的工具,而忘了语文学科多元综合性的整体特征,这样训练出来的学生思维只能是单一又僵化的。根据上述这些原因,我尝试在作文教学中,采取以下相应的策略,以消除学生作文的惧怕心理,激发他们的写作热情,做到言为心声,我手写我心。

一、重视“大语文”的功能,广辟渠道,引来源头活水。我们应提供农村学生一定的机会接触自然,了解社会,感受人生。这要求我们不仅要提醒学生要利用一切感受自然、社会、人生的机会,养成细感悟、勤积累的习惯,还要教会学生不忘身边小事,学会从报刊、电视、网络等媒体间接了解大千世界。做到厚积薄发,写起作文来就会左右逢源,触类旁通。因此,教师要有目的、有计划地引导学生观察生活、认识事物。注重从学生实际出发,开展丰富多彩的第二课堂活动,组织学生参加读书报告会、影评会、演讲比赛、做“社会调查”、写“调查报告”、“观察日记”等。还要定期走出校门,搞社会调查,鼓励学生参加为社会服务活动。

如上街纠正广告、店牌、招贴上的错别字,出黑板报、写倡议书、广播稿等,让他们在实践中尝到写作的乐趣。从而使他们感到“处处留心皆文章”,并写出生活气息浓厚的佳作来。这样不但提高了学生的观察、认识、评判、思维、表达能力,而且还为写作素材的积累提供了条件。

二、目标适当,调动积极情绪。在教学中,学生积极情绪的利用可内化为良好的行为,促使学生朝着成功的方向发展,教师应从学生的年龄特征、认知水平和文字表达能力等实际情况出发,从班级的基础出发,减少束缚,增加作文的自主性,来制定切实可行的作文教学目标。在教学活动中,师生之间、学生之间应敞开思想,互相沟通,取长补短;教师应信任学生,鼓励学生,使他们增强写作的自信心,促使写作的心境处于最佳状态。同时要注意学生重分数这一心理特点,教师在给学生评分时,要对学生作文水平作具体分析,评分标准要因人而异。对写作基础好的学生,要促使其向更高的目标发展,对写作基础较差的学生,要降低要求,进行前后比较,以鼓励为主,尽量为学生创造一个轻松的写作氛围,逐步消除作文对学生的压力,从而让学生产生强烈而稳定的写作动机。

四、课外练笔与课内作文并重

作文是一种综合性极强的言语操作过程,它跟一般知识性学科有很大的不同。学生在写作课上获得的知识,全在于应用。能力是讲不会的,教不会的。写作能力的提高,靠的是“练”,靠的是“实践”。鲁迅先生说:“文章应该怎样做,我说不出来,因为自己的作文,是由于多看和练习,此外并无心得和方法的。”因而课内作文侧重教师的作文指导,课外练笔则侧重学生的实践活动。没有了课内的作文指导,作文效率就会大大降低,但仅靠课内的指导和写作,而不依赖一定量的课外练笔,课内的理论指导也就失去了它更广泛的意义。因此,课内作文和课外练笔应是相辅相成、互为补充的。只重视课内作文而忽视课外练笔,就像人失去了一只胳膊,鸟儿失去了一只翅膀一样,是不健全的。

五、创造成功机会,获得成功体验,激发学生写作热情。心理学研究表明,成功动机能激发人们的奋斗精神,成功是兴趣的支柱。因此,在作文教学中,教师对学生的作文要尽可能创造成功的机会,鼓励和帮助学生去获得成功的体验,用满意的效果去强化他们的学习兴趣。要充分挖掘捕捉每一个学生作文的成功点、闪光点,大至节段篇,小至字词句,都要及时加以肯定。或是有机智巧妙的构思(奇特的形式),或是有新颖的思考角度(独特的立意),或是有颇具特色的句子(语言文字的表达具有文采),就可以在原来得分的基础上给予加分。学生作文不可能十全十美,也不可能绝对一无是处。教师的评判对学生来说是非常重要的,点滴的成功,会使学生激起喜悦的心情,这样就能调动大多数学生尤其是中差生的写作积极性。如果在作文训练中学生总是体验不到成功的快感,就会焦虑、自卑,因而失去学习作文的兴趣。

①我们除了适时参加各级征文比赛,积极向各级报刊投稿,还开辟班级习作展示园地,给学生的习作提供更多的“发表”机会,巩固其“言语成果”,促进其写作热情。如指导学生定期办黑板报、编辑班级文刊,展评“读书小报”,展示班级“优秀习作”。这些园地选登的文章都来自学生的习作,尽管学生水平参差不齐,但学生为自己的习作能够“发表”而感到由衷的高兴,练笔热情高涨。

②开展校园文学社团活动,发现和培养写作人才。

开展校园文学社团活动是配合中学语文课堂教学的重大举措,也是建设校园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我校“秋水”文学社一方面开展原有的各项活动,如演讲辩论、参加各级各类比赛、听名师讲座,另一方面积极拓展活动空间,如配合学校各项重要工作开展宣传活动、配合校团委搞好“蒲公英”广播和国旗下讲话。文学社活动效果较好,特别值得一提的是有大量的作品为各级征文活动所采用,激发学生的创作欲望,变“要我写”为“我要写”。

七、双边批改,增加反馈交流。注重个别辅导,区别对待,因材施教。学生作文完成后,可以采取师生互相交流批改的方法,以增加作文兴趣。作文本收上来后,或先由教师批改,随后再让学生自己批改;或先由学生互批,再由教师进行检查性批阅。两相交流,对交流中出现的问题,教师再进行个别或集体评讲。这样做,对全班学生来说都是大有好处的。

大家都要经历一个复杂而细致的思维过程,诸如:遣词造句是否妥贴准确、语言是否生动鲜明、说理是否严密合乎逻辑、立意是否深刻有意义,等等,都得动脑分析推理,然后作出判断,并逐一予以修改。而且,写得差的同学改到写得好的作文可以学到方法,得到提高;写得好的同学,改到写得差的作文,也会从中得到教训。每互改一次,无异于一次观摩和交流。对于一些较好的作文,可以在班级自办的学习园地、黑板报上刊出,或推荐给学校的报纸、广播台,扩大作文的读者对象。这样不但可以激发学生竞争的心理,而且也使他们有一种责任感,主义社会效果,增强了写作的投入感。

总之,在作文教学过程中,只有从学生自身需要、兴趣、情感出发,从学生身心发展的实际水平出发,创设良好的写作空间和氛围,以新颖、灵活、多变的方法,激发写作兴趣,从而使他们能动地反映多姿多彩的生活,乐于表达,乐于写作,写作水平就能不断提高。

阅读剩余内容
网友评论
显示评论内容(1) 收起评论内容
  1. 2020-08-11 21:09风霜染愁眉[澳门网友]IP:3390411928
    农村中学生写作能力低下的原因可能包括教育资源匮乏、师资力量不足等,提高师资培训和教育资源配置是解决的关键。
    顶10踩0
相关内容
延伸阅读
小编推荐

大家都在看

窗外作文600字 小作文给对象 梅花作文 我的好朋友作文 说明文作文 我的自画像作文 笑死人的高考零分作文 我的烦恼作文500字 700字作文 写给女朋友的小作文 关于坚持的作文 坚持作文 熟悉的陌生人作文 作文过年 关于学习的作文 作文怎么写 作文大赛 英语小作文 说明文作文600字 作文开头 那一刻我长大了作文300字 我想对你说作文 成长作文 在路上作文 旅途作文 英语春节作文 节日作文 作文集封面 科技创新作文 我学会了什么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