趣文网 > 作文大全

高考话题作文“传递”的写作指导及满分作文赏析

2020-11-15 00:35:01
相关推荐

作文试题

阅读下面的文字,按要求作文。

万物在传递中绵延不已,人类在传递中生生不息。技艺、经验可以传递,思想、感情可以传递……

请以“传递”为话题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标题自拟,文体自选(诗歌除外),所写内容必须在话题范围之内。

试题评析

从审题方面来看,话题“传递”二字,主要有两种类型:一是实实在在的物与物之间的传递,如接力棒的传递、信息的传递、话语的传递等;二是虚化的精神上的传递,如爱心的传递、坚韧精神的传递等。当然写人自我精神世界的传递,写人世间美好情操、思想情感等方面的传承,写一个民族生生不息的文化传统,这样的立意会更深刻,容易写出精彩的篇章。另外从反面也可以批评一些丑恶思想的传递,以及生活在某些环境的小孩会受到大人的思想传递,不过要注意把握写作的度,不可言辞太偏激。

在具体的构思中,我们可以从自然、社会、家庭几个方面来打开思维。放眼自然,落花对枝头花的喃喃细语,传递“化作春泥更护花”的使命和责任;燕子南飞,生生不息,代代延续,传递着对生命永不停息的追求。放眼社会,公交车上的一个个让座的身影,传递着爱的温暖;校园里一声声响亮的问候,传递着学生的精神风貌、校园的教育文化。放眼家庭,父母的一言一行,则向孩子传递着潜移默化的教育。同时,我们可以穿越时光隧道,把目光聚焦到历史,或是把历史和现实交织起来写,从一个发展的过程来看一种精神的传递。当然我们也不能忘了身边的时事,如“长征精神的传递”、对“国学”热的思考等,一定要注意落笔在传递的过程上,揭示出传递的意义。

在写作时要注意下面几点:

1.化虚为实,巧借载体传递“精神”

不管是技艺、经验,还是思想、感情,都是比较虚的,怎样去传递呢?那需要找到载体,找到具体落脚点,化虚为实。首先我们可以采取在其前后加限定语的方法来具体化,如用“爱的传递”来写一场爱的接力,用“传递文明的火炬”来写奥运精神的发扬;也可以抓住和“话题”相关联的一点进行扩展,如借“送人玫瑰,手留余香”来写人间温情传递的双赢,拓展话题的意义内涵。只要话题落到“实处”,形象鲜明,传递的深刻内涵自然水落石出。

2.避轻就重,巧借细节丰实“内容”

不管是哪一类文体,都要避免空洞的叙说,无病呻吟的抒情和不关痛痒的议论,要多些细腻的富有情感的画面,在具体的细节中丰实“内容”沉淀思想。

3.布局谋篇,巧借构思凸显“文体”

在具体的构思时,我们可以根据自己写作的特长选择适合自己的文体,并且在构思中一定要突出选定的文体特征。如果选一个记叙类的文体,我们一定要追求情节的生动曲折,人物形象的丰满动人,综合使用多种描写手段;如果选一个议论类的文体,我们一定要论点鲜明准确,论证严谨富有逻辑,论据材料典型丰实;如果选一个散文类文体,最好能抓住一“神”挈领全文,句式灵活多样,思考深刻睿智,让文化气息充盈自己的文字。当然也可以写一些书信、寓言等应用文体,讲究创新的同时,一定要注意应用文的特征,不要写出“四不像”。

满分佳作

薪尽火传

曾经有个很有名的故事:一名病重的人对画家说,当藤蔓上最后一片叶子落下来的时候,我便要离开这个世界。于是画家画了一片绿叶绑在藤蔓上。暴风雨过后,画家去世了,病人却坚强地活了下来。画家,用他的画笔向病人传递了求生的意志,也传递了他生命的火花。

我想,所谓的薪尽火传,大概便是那么一回事,人的骨肉最终会化为尘土,但是人类伟大的精神却可以三世乃至万世地传递下去。这便是人类伟大之处的体现。传递,是生命最热烈的燃烧。

有位革命者写过一句诗:有的人死了,他还活着。我想这正是对精神传递最好的诠释。为什么在那些战火纷飞的年代,会有那么多烈士们前仆后继?那一串数不清的名字,董存瑞、黄继光、邱少云……这是因为他们在用自己的生命,传递着革命的精魂。我们的眼前似乎看到无数的灵魂在闪光。但其实他们都有着共同的名字——民族精神:从我们的先辈的生命之薪传递下来的精神之火。

民族精神之火需要传递,奉献精神之火亦需要传递,因为这是中华民族能够千百年来屹立于民族之林的支柱。传递下去,便是我们对它的责任。在世风日下,人心不古的社会中,还有多少个丛飞?多少个焦裕禄?多少个任长霞?是他们传递着这个火把,用自己的生命作为薪柴去留住这些星星之火,然后传递给我们以及子孙后代。

也许传递一个口信,传递一封邮件,是一件轻而易举的事。然而,传递一种精神,尤其是人类文明中最为珍贵的精神,却常常需要以自己的生命作为薪柴。

薪尽了,火仍可以传,仍不得不传。传递是我们生存的印记,是我们的生命在世界上镌刻的痕迹。而这些火,正是照亮我们个人甚至是整个民族前途的光源,失去了它们,前路便将陷入黑暗。

传递,是生命流逝的足迹,更是生命流传的证明。精神的火炬,需要生命的薪柴。

【名师点评】

本文是一篇典范的抒情散文样卷,文笔流畅,层次清晰。

首先是文章的立意定位在精神的“薪尽火传”,从民族精神和奉献精神两个层面进行拓展延伸,最后上升到生命及人类文明的高度。

其次是文章旁征博引,有《最后一片叶子》这样感人至深的励志故事,也有董存瑞、黄继光、邱少云、丛飞、焦裕禄、任长霞等众所周知的人物,事例丰富,论证充实有力。

不足之处是精神的概念范畴有点窄,仅仅限于民族和奉献,并且缺少厚度。

阅读剩余内容
网友评论
相关内容
延伸阅读
小编推荐

大家都在看

快乐作文500字 作文拼音 诱惑作文 忆 作文 初一作文素材 园博园作文 沟通的作文 500字作文初一 《我的愿望》的作文 那个人作文 初中作文700字 写作文软件 600字叙事作文 友谊英语作文 交警 作文 清廉作文 购物英语作文 冲突作文 作文万能结尾 作文我的弟弟 五上作文 四年级小学生作文 谦虚作文 一篇作文400字 最珍贵作文 身影作文 枫叶作文 写作业的作文 温暖600字作文 一束光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