趣文网 > 作文大全

高二孩子们的作文

2020-11-16 15:55:01
相关推荐

“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八百里分麾下灸,五十弦翻塞外声。沙场秋点兵。”这首《破阵子》是辛弃疾专门为他的好朋友、金华第一个高考状元陈亮写的。在漫长的历史上,农业民族与游牧民族的战争主要发生在秋天,我们也不妨在金秋时节来检阅一下作文训练的战果。

自由即有权做一切无害于他人的任何事情。——《人权宣言》

人生而自由,却无往不在枷锁中,自以为是其他一切的主人的人,反而比其他一切更是奴隶。——卢梭

这是某次期中考试的作文题。“自由”是当代社会十分重要的题材,在当前注重宏观视野的背景下,训练一下这个题材很有必要。“自由主义”这个词不太好搜索,为了能给孩子们讲评好这个题材,专门买了一本超过50万字的《西方自由主义的兴衰》认真阅读。读了之后才发觉对对自由主义原来竟是一无所知:建基于个人意识觉醒之上的自由主义,一直都是伴随着良知和理性走向历史的舞台。

对于高二的孩子,对于这样的题材,不能奢望孩子们在思想认识上有惊人的表现,主要看的是逻辑的自洽能力和论证的章法力量。有些老师讲评作文重点放在什么是最合适的观点和句子的修改,仔细想想这两个方面,意思还真没有那么大。

以约束之石,筑自由大厦

金斯伯格说:“自由只存在束缚之中,没有堤岸,哪来江河?”的确,自由的可贵之处人人皆知,但我们更要明白自由不是放肆,自由必有约束所在。只有用由法律、道德组成的约束之石才能砌成最宏伟而牢固的自由大厦。

自由是生活与奋斗的基础,是最重要的人权,一个没有自由的人永远无法过上有意义的生活,更无法建功立业。无人能随意剥夺他人的自由,因此人权宣言对自由的定义是“有权做一切无害于他人的任何事情”,无独有偶,《法国国民公会宣言》也指出:“一个公民的自由是以另一个公民的自由为界限的。”由此观之,自由虽神圣不可侵犯,但必止于损害他人的自由和利益,即违反法律和道德。只有经过法律、道德的约束,个人自由才不会损害他人的自由和利益,才会变成给人发展机会的真自由。

歌德有言:“一个人只要宣称他自己是自由的,就会同时感到他是受限制的,如果你敢于宣称自己是受限制的,你就会感到自己是自由的。”他的话与孔子的那句“从心所欲,不逾距”、卢梭对自由的认识不谋而合。三位伟人告诉我们,即使从心灵角度去看,自由也是有限制的。而这限制便是康德口中的“心中的永恒道德法则”,是王阳明的“致良知”。人的思想自由与生俱来,无法剥夺,但若想不被其所累则必遵循道德。梭罗,便是这样一个例子,他无法忍受大工业的喧嚣与罪恶,内心深受浊世折磨,于是,他选择去遵循心中的道德,选择到瓦尔登湖隐居,追寻心中那舒展自我、返璞归真的心灵自由。思想自由绝非自甘堕落,它离不开道德的“束缚”和对道德的敬畏。

法律道德之石砌成个人“自由大厦”,而无数个人“自由大厦”组成了国家社会“自由之城”。因此,法律与道德自然成了个人——国家、社会自由体系的基石。罗曼罗兰有句名言:“一个人的绝对自由是疯狂,一个国家的绝对自由是混乱。”这话以并不存在的“绝对自由”,间接指明了法律与道德约束,对于自由之重要。只有以法律,道德为基础的社会自由,才正义、伟大,才是人权公理和社会进步的催化剂,才不是恶棍犯罪的借口。中国的改革开放恰恰佐证了这一点,自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经济体制,社会风貌,正快速向宽松自由、有序规范发展。不断地简政放权,不断地完善法规,不断地转型升级,体现的不正是这种有束缚的自由吗?这是这种与法律、道德为本的自由,推动了国家进步,推动了社会发展,推动了民族复兴。

老宣有句话说得好“自由与放肆的分别,如同狗和狼的分别,外形固然仿佛,性质早大不相似。一个是有拘束的,守范围的,一个是不受拘束,不守范围的。”没错,自由受法律、道德约束,放肆却反之。我们做人必须珍惜自由、热爱自由,但也必须明晰法律界限、听从道德引导,切莫让自由变质为放肆,否则便会被放肆所吞噬。我们必热爱自由的羽翼,也必警惕放肆的深渊。

自由人人享有,自由人人热爱。我们追求自由,但我们绝不放肆。我们要以法律和道德为羽,集成翱翔天际的自由之翼;要以法律和道德为舵,掌控远航在星辰大海的自由之船;要以法律和道德为约束之石,砌成最宏伟壮丽的自由大厦。

恣意非自由,束己方能求

有人说自由是甜美的果实,能让人感受到生活的美好;有人说自由是危险的迷药,会让人坠向堕落的深渊:但在我看来,自由就像咖啡里的方糖、花朵艳丽的罂粟,能调味生活,消除痛苦,加多了却会让人迷失,失去本心。

自由可以是拼搏奋斗的动力。自古以来,历史上关于自由的记载,无一例外都与前进挂钩着。麦哲伦为了能自由的行驶在整片大海,完成了首次环球航线,从此开启了人类对地球认识的新篇章。马克思为了解放全世界自由被压迫的无产阶级,创造了轰动全世界的马克思主义。马丁路德金为了为美国黑人谋自由,而将所有人团结了起来,用非暴力的手段赢得了胜利。在他们眼里,自由是高高在上的,但并非是不可触碰的,由此,自由推动着他们前面,推动他们走上更高的台阶。

自由可以是改变社会的密匙。资本高速发展的年代,资本家们为了利益,便可不顾工人的辛劳和安危。不可否认,这样做确实能够促进资本的积累,但这样的社会终究是不能持久的。英国蒸汽革命,美国黑奴时代,无不为我们展示着社会的阴暗。在这时,自由便成了每个无产阶级的明灯,它带领着人们冲破黑暗,冲破社会危机。从英国到中华人民共和国,无产阶级的成功无不展示着自由的强大力量。正因有自由,人们的生活才会变得安顺,正因有自由,人们的明天才会充满希望。

自由可以是带来希望的光明,也可以是带来毁灭的烈火。自由是相对存在的,因为曾经被束缚,所以才会有了自由的概念。也正因如此,自由也是矛盾的,也是有着两面性的。

“人生而自由,却无往不在枷锁中”有自由,相对的也有束缚。若是一个没有任何约束的社会,那必定是相当可怕的。原始时期的人类,由于没有固定的约束,每个人往往都生存在战乱和害怕之中。有些约束,是不该打破,也是不能打破的。二战时期纳粹视犹太人如蝼蚁,军营上下不论时间地点都可以随意枪杀犹太人。这种无理由的杀戮,难道也是自由吗?美国华尔街金融危机,让世界上许多人失去了财务自由。仅仅是因为一时的管控不当,而影响了整个社会的经济结构,甚至对于往后数百年都影响深远。因为少数人的自由放任,从而限制了其他人的自由,这种自由难道就是社会所需要的吗?人终究是需要压抑一些本心,才能做到有序的生存。空想社会主义的多次实验已经向我们展示了这个道理。《人权宣言》所说,:人们有自由做一切不损害他人的事情。由此可见,自由也是有前提的,过了头的自由,最终带来的不过是自己的毁灭罢了。

自由就好比是生活的调味剂,加入少许可以为生活增添乐趣,可若是加的太多,喧宾夺主,便再也找不回生活原本的滋味了。

恣意妄为的自由并非是我想要的自由,真正的自由好比是行星的轨迹,再怎么运转不定,最终都不会偏离中心。

承自由之重,戴镣铐以舞

“自由只存在于束缚之中,没有堤岸,哪来江河。”诚然,江河奔腾不息,却是因堤岸的约束得以源远流长。自由对于一个人来说是重要的,向往自由是人的天性,但也需在一定的范围内追求自由。

自由,在哲学范畴上是对指人们在认识客观规律的基础上,自觉地支配自己和改造世界。于一个人来说,最基础的是其人身的自由。马斯洛曾提出过“需求理论”,将人生概括为实现生理、安全、社会、尊重和自我精神五个需求的过程,而这五个需求又是要递进达成的。有了基础的人生自由,便能够去实现生理需求和安全需求。

“思想的自由是最高的独立”在取得基础的人身自由后,便会开始对思想层面自由的追求。

百家争鸣的思维碰撞,带来的是文化的繁荣昌盛和社会的砥砺前行。文字狱八股取士,统治者的思想禁锢,禁锢的是人们的思想,是文化的进步,也是社会的发展,最终导致腐朽落没,万马齐喑。引起黄宗羲、顾炎武等人对其乃至君主专制的批判,也是当时人们追求思想自由的表现。因而毛泽东同志曾言:“人类的历史,就是一个不断从必然王国向自由王国发展的历史。”

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社会层面的价值取向,“自由”便是放在第一位。当思想解放,在社会状态下人自身的理性得到发展和不断完善,便有了一战后带来的此起彼伏的民族解放运动,社会动荡着,也在进步着,人们对着“四大自由”的追求动摇着殖民统治。当社会自由,那么一个国家的发展也就无忧了。回望中国自由后七十年的发展:横跨世界第三大河的大桥,独立研制的两弹一星,世界最长高铁网络,世界最大跨海大桥…这无疑证明着自由的力量。

当然,自由并不是为所欲为,卢梭曾在其著名的《社会契约论》中说到“人生而自由,却无往不在枷锁之中。”米兰昆德拉则提醒我们“生命所不能承受的”,不是“重”而是“轻”。自由和束缚,是对立的,也是统一的。道德、法律约束着我们,可也因为他们的约束而让人感到自由。风筝失去了拉扯着它的线,又如何能在空中自由的翱翔?《人权宣言》中写到“自由即有权做一切无害于他人的任何事情。”做无害于他人的事情,对我们而言,变像风筝上的线,我们只有依靠它,才能去追求所向往的自由。

“生命诚可贵,爱情价更高,若为自由故,二者皆可抛。”飞鸟,为了蔚蓝的天空而张开翅膀;游鱼,为了海洋的深邃而拒绝陆地;树木,为了自由的生长而选择森林。而我们,也要在生活的广阔舞台中,承受生命之重,而后是灵魂自由的起舞。

不愁枷锁锢,束缚始自由

“为了享有自由,我们必须控制自己”任尔夫曾言。人生而自由,也一直渴望自由。但自由并不意味着一切无所限制,自由是在以不伤害他人为前提之下的,自由意味着更大的囚禁和束缚。由此鉴之,我们应当自觉在规则的束缚下享受自由。

古语有云:“居盈满者,如水之将溢未溢,切忌再加一滴;处危急者,如木之将折未折,切忌再加一搦。”的确,凡事都应有个度,前任早已为我们总结出了“过犹不及;知足常乐”的经验。自由亦是如此。如果一个人拥有过分的自由也会对其自身造成不可估量的伤害。如果对自由不加以束缚,势必会造成人们对规则蔑视,对社会秩序的,不敬,对法律的亵渎。久而久之,势必对个人造成影响,导致精神的涣散,事业的失败。

美国历任总统罗斯福曾言:“没有自由的秩序和没有秩序的自由,同样具有破坏性。”就以美国社会为例,一个社会如果失去了对自由的约束,一定会导致一定程度上的混乱。美国对枪支管理自由,而美国每年因枪击案致伤死的人数相当于一场战争,2017年,发生逾6.1万起枪击案,造成伤亡人数4.65万多,其中15488人死亡、3.1万人受伤,相当于规模战争!(包括近4000名17岁及以下的儿童和青少年。)而在中国,这个数字应该近乎于0。由此可见,一个社会如果没有一定的规则来管理,必定会导致社会秩序的混乱,必定会受到自由的惩罚。

一个国家,一个民族,所一直延续的就是它的文化。如果一个民族的文化出现了问题,则会导致这个国家的发展出现问题。因此享受被束缚的自由对民族文化也是有必要的。

古时中国文化中就有像陶渊明那般“种豆南山下,草剩豆苗稀”的对自由的渴望。现在也有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自由平等公正法制”对自由的赞颂。自由一直是有限度的存在在中华儿女的心中,中华儿女也是有限度的享受着自由。也正因中国文化中这正确的自由观,才能使中国社会持久稳定的发展,才能让中华儿女最大限度的享受自由,获得极大的幸福感。

当然,束缚自由并不是只留下极少部分的自由,并不是让自由变成独裁专政的挡箭牌。人民还应当享受大多数的自由,而对自由的限制也应当在一定的范围之内。然而观当下之世,不少人受西方不良言论的煽动,责骂当局政府限制言论自由,泯灭人权。然而他们没有想到的是政府在维护自由背后对规则的制订和维护。而我们需要做到的只是以一颗赤诚的心,坚持国家的领导,坚持对自由的维护。

在枷锁的禁锢中,享受自由的芬芳。让我们时刻在规则的约束下,做新时代自由的主人。

遵纪守法,纵享自由

罗曼罗兰曾言:“自由向来是一切财富中最昂贵的财富。”毫无疑问,自由是美好的,也是珍贵的,人人都有权利去享受这一天赋人权,但这并不意味着自由是完全正确。唯有在节制下的自由,方是能真正给所有人带来快乐的自由。

自由是一种激励人的动力。马斯洛需求层次理论将人的需求分为生理、安全、社会、尊重、自我,五个层次,而对自由这种实现自我、展现自我的渴望毫无疑问属于第五个层次的范畴,因此满足再次之前的物质条件是追求自由必经的门槛。正如卢梭曾言:“人们手里的金钱是保持自由的一种工具。”正是因为人们想要休闲,想要去旅游,想要让自己和家人能够更加自由地生活,因而激励人们更加积极的投入到工作之中去。

人类对自由的追求的过程,也是社会进化的过程。卢梭把自由分为三种:天然的、社会的和道德的自由。天然的自由即人对自己天性的服从,毫无疑问这是最低等的自由,只有嗜欲的冲动,这样的自由构成的便是封建的奴隶社会。而当人的理性和思维得到充分地发展后,人们变回开始追求更高层次的自由——精神与政治上的自由。正是在这种自由的鼓舞下,发生了人性的解放,喊出了人人平等的口号,无数的英雄先烈在血与泪的史诗中对封建神权与王权发出了挑战,建立了法制社会。而道德的自由则更是对社会自由的进一步发展,即一个社会中所有的成员能运用理性去认识善,听从良心的指导去行善,肩负自己对人类所负的道德责任,由此构建出一个理想的“夜不闭户”的理想社会。

但这并不以为着凡是对自由的行使都是正确的,罗曼罗兰将自由比之于财富,正如财富可以令人过上更好的生活,但过度的贪婪只会令人道德败坏、人人唾弃,过分的自由也只会暴露人性中丑陋的一面。

卢梭有言:“人生而自由,却无往不在枷锁之中。自以为是其他一切的主人的人,反而比其他一切更是奴隶。”这里的枷锁并不是消极的、需要去除的。而恰恰相反,这个枷锁是人为自愿套上的,是真正的自由所必须的,这个枷锁名为——法律。“我们不能仅靠人类内心热爱自由来维护自由。”美国第二任总统亚当斯曾如是说道。人性的欲望是无限的,当一个无止境的追求自己的自由时,便会损害到他人的自由,而倘若人人如此互相损害,必然的结果就是人人都失去了自由。因此,必须要有强大的外力来钳制人们无止境的增长的自由,因此法律诞生了,它规定了人的责任与义务,禁止人们烧伤抢掠,给人的行为立下了规范。这样的行为看似是对自由的损害,但实际上却恰恰是对自由最大的保护。

毫无疑问,我们每个人都渴望自由。为了追求自由,我们需要更加积极的工作,更加投入的学习,我们才能获得更好的物质条件来满足我们对各种活动的需要,支撑我们对精神上自由的追求。为了追求自身的自由,我们同时也要尊重他人的自由,提高自己的道德素养,在法律的规范下行使自己的自由,只有人人都尊重对方自由,才能获得双方的自由。

“自由是上帝赐给人类的最大的幸福之一。“让我们珍惜这份幸福,在遵纪守法的道路上,享受自由的快乐。

约束自我,方成自由

“自由不是你想做什么就做什么,而是你不想做什么就不做什么。”康德如是。自由是所有人所渴望的状态,但并非均能使用的好的状态,好坏与否,在于是否自我约束,若真以自由为由,从心所欲,为所欲为,只会被他人所唾弃,比其他一切更是奴隶。故当约束自我,方成自由。

“自由是在物质需要得到基本满足的情况下,人的一切发展创造潜能迸发而个性张扬的状态。”马克思曾对自由这样解释。诚哉斯言,自由的状态能极大的促进人的发展,给人自我开拓的空间,可达前所未有的境界去理解和领悟外界。陶渊明在官场隐退后,幽居深山,自给自足之下,以自由之境,一首《饮酒》,几道长诗句,便得了“隐逸之宗”的桂冠,名留青史,约束了做官之愿后,自由于无人之处,达“堪笑荣华枕中客,对莲余做世外仙”之境,做到了田园山水的主人,也做到了自由的主人。

相较于无人之地的自由,社会中的做到真正自由的条件更为苛刻,无人给予时刻的监督而带来的强烈自由感便是其原因。“自由是在法律许可的范围内任意行事的权利。”孟德斯鸠如是,而总有曲解之人,仗以“无人管辖”的过分的自由,自做台|独之人,无视法律而胡作非为,施暴行于公众,自认为是新历史的开辟者,却殊不知早被冠以“分裂者”“废青”之名,将遭以法律之制裁。故当以法自束,就以真正的自由。

欲得从心所欲,必先自我而束,量度而行,方能不逾矩。

古人有言:畏则不敢肆而德以成,无畏则从其所欲而及于祸。意在表明自由有度,乃需无害于他人,无害于他事,无害于他国,否则便招致祸患而无以真得自由,而其“畏”则意于说明需自我约束,严以律己才能方达德成,德成之时也便享自由之时。自由多了而不自束,则言行过激,或腐败堕落,落得失去自由,身陷囹圄;自由少了而不争取,便成了他人的奴役者,苦于服从而不敢言,落得无就己愿,平庸无为。而现世多前者,故有“人生而自由,却无往不在枷锁中,自以为是其他一切的主人的人,反而比其他一切更是奴隶。”告诫之语,明了自由于人,应有束缚之物,或以道德,或以法律,脱其束缚而得之物,也非真自由尔。

“生命诚可贵,爱情价更高。若为自由故,两者皆可抛。”自由之物,来之不易,欲得真自由,必先自约束。

阅读剩余内容
网友评论
相关内容
延伸阅读
小编推荐

大家都在看

中学生作文大全600字 周记作文300字左右 关于挫折的作文600字 奔跑在追梦的路上作文 温暖的时刻作文600字 新年快乐作文600字 留一点什么给自己作文 第一次做饭作文500字 关于挫折的作文800字 温暖的回忆作文600字 推荐一个好地方作文300字 放慢脚步作文600字 myclassroom英语作文 最好的时光作文600字 关于过年习俗的作文 关于理想的作文600字 和过年有关的作文 难忘的童年作文500字 关于春天的作文200字 关于诚信的作文600字 以圆为话题的作文 关于大年初一的作文 校园拾趣作文 小学三年级寒假作文 七年级语文作文600字 自我介绍英语作文50字 有梦想才有远方作文 童年的趣事作文500字 小学生作文大全100字 我生活在什么之中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