趣文网 > 作文大全

为什么教科书中慢慢删除了鲁迅的经典文章?原因有五点

2020-11-16 17:20:01
相关推荐

鲁迅(1881~1936),中国文学家、思想家、革命家和教育家,原名周树人,是浙江绍兴人,他出身于一个破落的封建家庭。对于九年义务教育下的我们而言,鲁迅的大名可谓是如雷贯耳,几乎人人都能说出鲁迅的经典名言和文章,比如阿Q正传、狂人日记、社戏、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故乡。然而很多学生们对鲁迅那可是相当的反感(学生们一怕文言文,二怕写作文,三怕周树人),不过近几年来对学生们的好消息莫过于教科书中很多鲁迅的经典作品慢慢的被删除了好多,这是为什么呢?在小编看来,无非有五点原因。

原因一:鲁迅的文章富有攻击性

鲁迅的文章作品是非常具有攻击性的,特别是他写出来的一些杂文和小说,批判性非常强烈,无一不再诠释旧社会的矛盾点,而对于我们现在这个和平时代而言,攻击性太强,并不是什么好事。

原因二:时代背景不一样

鲁迅生活的时代,算是新旧社会交替阶段,鲁迅看了太多的悲欢离合、人情冷暖,在那个时代他的作品确实能够使人思想觉悟,但放到这个新时代,这些思想就显得微不足道了,毕竟新时代需要的是新思想,现在的中国不需要有那么多人批判。

原因三:鲁迅的文章含沙射影

对于看清社会本质的人而言,鲁迅笔下的人物又活了,文章中的阿Q和祥林嫂一直都活在我们身边,鲁迅的文章是文章么?不是的,他的文章是刀、是投枪,是箭矢!这些思想太早教给孩子们,并不是一件好事,所以要删减掉一些。

原因四:学生们看不懂

讲真的,学生们很少能看懂鲁迅作品的,虽然他们在老师的口口相授中句句剖析,划重点,抄笔记,但大都是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等放学下课了,还不如去网吧、去打篮球呢。

原因五:思维方式存在冲突

中小学教育应该是本着“信”来教育的,但鲁迅文章里始终表达的是持“疑”的态度,用“信”的理念来灌输“疑”的思维,是不行的,所以慢慢的要删除减少鲁迅的作品。

小编认为,鲁迅或许是偏激,可他批判的背后是什么?是温情,在新版教科书中早已没有《风筝》但我仍记得那句话中的“玩具是儿童的天使”,鲁迅是中国人的骄傲,时间越长会认为他越伟大的。

阅读剩余内容
网友评论
相关内容
延伸阅读
小编推荐

大家都在看

劳动最光荣作文600字 关于家乡的作文500字 动物作文100字小狗 说说心里话作文400字 关于雪的作文200字 关于责任的作文800字 家乡的大秧歌作文 厚积薄发的作文素材 开心的一天作文500字 感谢阅读作文 一键生成作文的软件 父亲的背影作文600字 珍贵的礼物作文600字 雪中即景作文500字 什么也是一种美作文 春天的作文100字左右 消防演练作文300字 四级作文书信格式 五一见闻作文500字 美好的端午节作文 我的家人作文450字 写人的作文500字左右 舍与得作文800字 高考语文作文优秀素材 以过年为话题的作文 海南语文高考作文 我有一个想法作文300字 高考作文万能开头结尾 北京旅游作文600字 冬天的雪作文200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