趣文网 > 作文大全

大佬高考作文:白岩松评污染 马云论天下 08地震作文最悲情

2020-11-17 03:50:02
相关推荐

中国恢复高考第一年的作文题是《我在这战斗的一年里》,刚刚揭晓的2020年语文高考全国卷的主题是讲疫情中的距离和联系,高考40余年,作文题是我们绕不开的时代命题。

高考作文题就像一扇又一扇的门,每推开一扇,就是一个时代。

命运

1977年冬,中断十年之后,中国正式恢复高考。这一年北京的作文题目《我在这战斗的一年里》。

12月10日天还没亮,北京市密云县知识青年刘学红,便顶着寒风,踩着积雪,赶了十几里山路,参加那一次“决定命运的考试”。

语文最后一门,排在第二天。知识题占30分,作文占70分,一篇好作文,足够一锤定音。

后来,刘学红以北京高考状元的身份,被北京大学新闻系录取,她的作文登上了《人民日报》。作文中,她这样写道:“冬去春来,冰消雪化,原先那荒草遍布的秃山上,今番却是别样景象。”

毕业后,她进了中国青年报,多年后成了中青在线的总经理。

1977年的作文题,就像一声号令,将那些战斗在荒野秃山上的学生、老师、知青、干部、农村青年……召集回来。参加考试的人群年龄悬殊,长者已过而立之年,少者尚未加冠。他们用满是皲裂和老茧的手掌,铺开稿纸,捏起笔,写下他们的人生,开启一个新的时代。

当时的王毅已经24岁,差一点就因为高考25岁的年龄限制而错失大学。后来回忆时,这位外交部长还感叹“一切来之不易”。他后来考上了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成了班上年龄最大的学生。

河南新乡的中学教师刘震云在这一年考上了北大中文系,他是河南的高考文科状元。十年后,他在小说《塔铺》里记下了那一刻的感觉:醒来后,便是新生活的开始。

许家印也参加了第一届高考,但因为在家务农太久,准备不及而落榜。次年,这位后来的地产巨头再战考场,成功考入武汉钢铁学院。

在江苏农村开手扶拖拉机的俞敏洪,连续落榜两次,心灰意冷时,他的班主任跟他说:“一旦考上,个人的生活就会发生很大变化。即使没考上,在地里干活累了,拿着锄头看看天上的云,还可以想想“我曾经考过大学”。

于是,俞敏洪发愤图强,突击9个月后,考上了北京大学。

1977年,一共有570万考生在稿纸上写下了自己的战斗,27万人被录取。那个冬天很冷,但每一个年轻人都热血沸腾。

1978年考上北京电影学院的顾长卫说,“高考就像一道光。”那一年,他的作文题目是“速度问题是一个政治问题”。而那时的中国,就像一列轰鸣的列车,已经挂上了加速档。

巨变的20年

1977年至1979年,100万“新三届”挤进大学之后,80年代的商业大潮便开始登堂入室。时代需要速度,也呼唤思考者,一群理想主义年轻人,开始遇见属于他们的作文命题。

在经过81年《毁树容易种树难》的短暂过渡之后,82年作文抛出了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宏大命题。这一年,18岁的马云参加了人生中的第一次高考,作文题像是为他量身打造,他在纸上洋洋洒洒,一气呵成。只可惜,数学只考了一分,马云名落孙山。

1985年,18岁的白岩松在考场上紧缩着眉头,他要以“澄溪中学学生会”的名义,给《光明日报》编辑部写一封信,反映化工厂排放废水和有害气体,导致污染的情况,并呼吁尽快解决。他可能没有想到,这篇作文会成为自己追踪时事热点的起点。

次年高考的头一天,北京人杨澜在去考场的路上突遭暴雨。至今她都认为,那是北京最大的一场雨。杨澜翻开卷子,看到作文题目赫然写着《树木·森林·气候》,她一边写着自己的见解,一边感受着裤腿滴答滴答的滴水,等她交卷时,看到“每个人脚下都是一滩水。”

87年关于小学游泳训练班的讨论,88年关于习惯,89年关于报考志愿的困惑与苦恼,90年关于玫瑰的花与刺,91年的近墨者黑与近墨者未必黑的辩论,当你将那些年的作文题目放到一起时,你会发现,每一年的作文都流露了时代的气息。

那个时代的作文广开言路,充满了思辩的光芒,自由思想跃然纸上。

而这一切,都是为了迎接1992年的到来。

1992年春,当万千学子正在紧张备考时,邓小平在南方发表了那次著名的讲话。第二年的作文题名为《关于补课报酬的问题》,纯洁的语文考卷上第一次出现了关于金钱的讨论,区区200块钱的补课费,成了围绕变革的头脑风暴。

这一年,宿迁中学的刘强东在内裤上缝着全村凑来的500块钱,手提76个老家的鸡蛋,走进中国人民大学。他是全村的希望,父老乡亲们翘首盼望大强子有朝一日能回去当县长。但四年后,大学生包分配制度正式宣布退出历史舞台。刘强东无奈,只好自谋出路。

97、98年,王兴和黄铮分别被保送清华和浙大,王兴遗憾地与《助人为乐》失之交臂,而黄峥则无缘叙写《坚韧》,但全国人民永远不会记住,在那场洪水中,用血肉之躯铸就的钢铁长城。

这是剧烈变革的20年,1980还在讨论如何在白纸上画蛋,到1999年,作文题已经变成了《假如记忆可以移植》,新世纪头一年的作文题《答案是丰富多彩的》,是回顾过去的30年,也是开启新的时代。

时代的注解

新世纪的前三个年头,每一个毕业生选择大学的答案都是丰富多彩的。

2000年,宿华选择了北京,是因为能见到平原;2001年,漏答三道大题的程维也到了北京,张一鸣在填报志愿时,给自己未来的校园提出了四个标准:一男女比例正常方便交女朋友;二要靠海能吃海鲜;三要离家远逃离父母;四冬天要能下雪。于是,他去了天津。

当后浪们还在蛰伏时,多难兴邦已不可避免地隐入作文之中。无论在个人经历中,还是在社会生活中,常常会出现令人难忘的转折。而这种转折往往伴随了苦难与悲伤。

2003年,北京作文题《转折》。那一年非典肆虐,北京是重灾区。6月7日高考开始前的一周,北京的确诊病例才首次变为0。入考场用红外体温计在额头上打一下,成了那一届考生的共同记忆。

2008年,汶川地震。四川作文题《坚强》,那年高考,各地的作文素材中,不约而同地出现一群特殊的人:舍命保护学生的老师,失去亲人却依然坚守一线的官员,更多的,则是地震中的一个个普通人。

1050万考生,就有1050万篇不同的作文,字里行间铭记一代人的记忆,使其免于淹没在废墟之中。

当答题者包含思绪,挥洒笔墨、激扬文字时,时代的暗线在作文题中其实早已埋下。

2020年,疫情突如其来,不幸再度来袭。全国二卷的作文题引用了英国诗人约翰多恩的话, “没有人是自成一体、与世隔绝的孤岛,每一个人都是广袤大陆的一部分。”

这不就是作文题为这个时代做出的准确注解吗?

阅读剩余内容
网友评论
相关内容
延伸阅读
小编推荐

大家都在看

八年级上册作文 童年作文600字 怎么写好作文 八下英语作文 作文素材高中版 高中生作文800字 写事的作文怎么写 关于中考的作文 三年级英语作文 乡愁作文 多肉作文 孝顺作文 作文寒假生活 白衣天使作文 作文成长 雅思大作文 出游作文 羽毛球作文 野餐作文 苏轼作文 行走 作文 乐乐作文 写美景的作文 意外作文 奋斗作文素材 一千字作文 那一次 作文 作文有你真好 做自己 作文 表白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