趣文网 > 作文大全

艺术这条路——新艺术市场下的职业定位讲座实录

2020-11-17 06:20:01
相关推荐

2018年,伍艺空间创始人文心发起了贵州艺术高校系列交流讲座活动,主题先定为:新青年、新艺术、新市场,后改为:艺术这条路——新艺术市场下的职业定位。

2018年4月18日,做客贵州大学美术学院;

2018年5月10日,做客贵州民族大学美术学院;

2018年9月19日,做客贵阳学院美术学院。

以下内容,根据贵阳学院美术学院讲座实录整理。两小时讲座,中场无休息,整理下来将近两万三千字,共分为七个部分:对艺术的基本认识,学习艺术为什么,新青年新艺术新市场,伍艺空间的经营实践,何谓艺术审美教育,如何理解今天的艺术生态,艺术专业的职业发展建议。

开场白

非常感谢贵阳学院美术学院彭承军院长能够邀请我到贵阳学院来跟同学们交流!今天其实不是讲座,就是想来跟同学们聊聊天。为什么发起了这样一次交流活动?其实跟我这几年进入艺术行业的经历有很大的关系。2011年夏天,我有幸从杂志行业转入艺术行业,一晃就是六七年过去。

尽管可能很多人都觉得,贵阳并没有艺术这个行业。但我还是感谢有这样一个契机,让我这几年能够做一些跟艺术相关的事情。今天来这里跟大家交流,更多的是我这几年在这个行业里面的一些心得和感受。为什么选“艺术这条路”这个标题?其实也跟我当初进入这个行业的一次经历有关。记得2011年我刚刚从杂志社出来,那个时候延安东路有一家旧书店叫五之堂书店,当时我在那家书店楼下尝试做了一家画廊——五之堂画廊。

当时为了做好这家画廊,我还是花了不少心思。我不是艺术专业出身,也不像你们在座的各位同学,都是美术学院艺术相关专业。我也没有艺术相关工作的资历和沉淀,进入这个行业纯粹是因为喜欢。当时我就想,开一家画廊,总要有个开业仪式对不对?既然是画廊,那就做个画展。因为之前在杂志社编写艺术专栏时接触过几位艺术家,于是我想能不能搞一次作品征集展呢?这个展览最终征集到几十位贵州艺术家的上百件国油版雕作品,并在2011年7月28日顺利开展。开展当天,贵州省美术家协会主席谌宏微先生还赏光出席做了主题发言,表达了对民营画廊的鼓励之情。尽管这家画廊开了半年就关门大吉了,但这次经历对我后来影响很大。尽管这次展览过去了这么多年,回忆起来总是令人愉快的。因为征集作品时接触到的艺术家都热情回应了我,他们把自己的作品交给一位艺术行业的闯入者和无名小卒,那种信任真的是无以言表。尤其是贵州油画家赵竹老师,把他一百多件速写作品和几张油画作品交给我时,甚至连收条这茬都全不放在心上。

实际上,当时我进入艺术行业,一是误打误撞,二是——早了一点。我当时在画廊开幕展上提出“全民艺术节”的概念,但那时候对于贵阳大众来讲,消费艺术品还是一件特别陌生的事情。也许在一些比较小众的圈子,比如说艺术家周围亲友,或者一些新兴中产阶级群体,可能会有艺术品收藏的概念,但对于大众来讲的确还比较遥远。说实话,直到今天为止,艺术消费在贵阳依然还是一个“伪存在”般的市场。

画廊因经营打不开局面而被迫关闭,我当时的确心有不甘。我是那种做事比较坚持的人,一旦喜欢,绝不轻言放弃。我想,是不是可以换一种活法?让我能够继续留在这个我所喜欢的行业里面。于是,就有了后来的伍艺空间。当时的想法是,租一个场地做一个艺术空间,扶持一些年轻人搞艺术创作,同时利用自己媒体工作的经验和人脉,开展艺术定制业务,就算是以商养艺。

其实,那一阶段的我,大约跟两三年以后即将毕业的你们一样,面临同样揪心的选择:我到底该不该留在这个行业里? 这个行业里有没有给我留位置?这个行业会不会给到我一个方向,让我能在里面合理规划我的职业生涯?我想,如果这些思考的答案是否定的,大部分同学毕业以后,可能就不会有机会进入艺术行业,甚至有可能远离艺术专业:当老师,考公务员,开培训班,搞装修,乃至于进入完全跟艺术不搭噶的行业。在这个过程当中,我发现,如果用艺术空间这种方式去做,第一自己的经营压力会相对较小。第二,它更能够发挥我的一些特长。搞店面开画廊,自己以前没怎么做过生意,一下要面对很多商业性的东西,还是有一个过程。于是有了伍艺空间。有机会跟艺术院校的年轻人接触,特别是来自贵州大学美术学院绘画专业的同学们。

那是2011年的夏天,我到贵大艺术学院的时候,刚好碰上毕业季,接触到一帮毕业生。当时感觉学院的整体氛围不是特别好,尤其是在毕业生群体当中。很多同学看上去很纠结,大概是在为毕业后的工作和前途忧虑。到底继续读研究生,还是去当个老师,或者去考个公务员等等,都不确定。如果艺术没有一定的吸引力,我们在座的各位也不会选择这个专业,这是尤其让人纠结的。

高考选择报考专业时多少带有一定的情感色彩,不纯粹是功利性需求。即便当初是功利性选择,但是当接触艺术专业后,就会发现其中的审美因素吸引你,这就是一个情感体验的过程。所以,当时在这帮毕业生当中,我就感觉到氛围不是太好,就是说大家对前途有点迷茫,尤其是考虑到将来有可能离开艺术专业,离开艺术这个行业,还是有点失落。本科四年时间,人力物力财力的投入都是巨大的。我问过一位贵大艺术学院的本科生,大学四年他花了家里面差不多十万块钱。我不知道这是不是一个特殊个案,学艺术是不是真的很花钱。但是一想到毕业以后没有相对应的岗位可以体现专业价值,难免就会惆怅不已。

说实话,艺术这条路确实不容易。你们在座各位还没有展开这条路,你们在做准备。我在这条路上折腾了好几年时间,一路摸爬滚打,现在都还只是一个在路上的创业者。 归纳起来就是两句话:艺术这条路,不容易;艺术这条路,有意思。如果没有意思,我也不可能待在这个行业里面这么多年。虽然很多亲友其实对我一直留在这个行业还是很多质疑。道理很简单,你没有挣到钱嘛!经营公司的成功标志就是要赚到足够多的利润,而我直到现在还没有达到这条标准。

大家都知道,贵阳这几年随着旅游行业的发展,也拉动了相关行业发展,其中就包括文化创意行业、设计行业。贵州现在比较知名的绝对贵州设计联盟,其中很多设计师也是前些年逐渐从北上广回流到贵阳的。一方面是由于北上广的竞争压力比较大,市场也比较饱和;另外就是成长空间和拓展空间比较小了。当他们回到贵阳时,正好碰上贵阳的一波旅游发展热潮,他们就找到了自己的市场定位,并形成一个联盟,用联盟的方式去拓展新市场,效果很好。讲这个案例,其实是想告诉同学们:市场总是在发展变化,没有绝对走俏的专业,也没有绝对落后的行业。

第一部分:对艺术的基本认识

说了这么一大堆,算是开场白,接下来进入主题。今天主要想跟大家分享六个跟艺术相关的内容。首先是对艺术的基本认识。

我是一个艺术门外汉。六七年前进入艺术行业之前,基本没有太多审美经验。那么因为在杂志社采写艺术专栏文章开始了解艺术,然后接触到了艺术家和艺术圈,慢慢对这个领域发生了兴趣。从一个艺术门外汉到一个艺术爱好者,这就是我这几年间发生的故事。什么叫艺术爱好者?就是能从艺术中获得乐趣。

我不知道在座的各位同学是怎么看待艺术的?教材当中很多艺术史,核心的东西是观念。艺术形式,一个内在,一个外在,核心还是观念——艺术真正打动我们的东西就是观念。这种打动通过两个方面来实现:表达方式和表现手段。在进行创作实践的时候,其实是在研究两种东西,一是我怎样去表达,二是我怎样去表现?表现什么?你的观念,你的情绪,你的思想,你的感受,你的内在生命体验,把它们归结起来就是一个观念。

很多时候这种观念可能是懵懂的,不是特别清晰;但很多时候呢,你又会觉得特别特别清晰。同学当中有没有这样的经验,突然有一天或者有一个阶段对某个题材,包括对某一个对象特别有兴趣,特别有热情,就想扑在上面。但当你要转化为艺术作品的时候,可能就会开始产生困惑:我怎么去表现它?我怎么才能实现这样的表达,让我的对象客体能够感受到我的这种主观意愿。我喜欢化繁为简。所以把艺术归结为三个基本点:我有一个观念,我想表达它,我用一种适合我的形式去表现它。无论是油画版画雕塑书法装置影像,不管通过何种艺术形态,总之我要表达出我想表达的观念就好。

道理说起来都简单,但其实做起来特别难。因为个体差异是艺术存在的基础,所以艺术教育永远不可能用一种模式去灌输给你的对象。不同的个体差异,就会有不同的艺术表现形式。观念的骨子里,还有一个内核,那就是人性。所有的学科,归根结底都关乎人性。但人性这东西又异常丰富,我们每个人可能只能面对或者只能捕捉到它的一鳞半爪。自由、信仰、崇高、荣誉、责任、忍耐、优美、牺牲、恐惧、同情、自尊、痛苦、孤独、希望……这些词,不是一个个简单的形容词,它们实际上是我们人性的一些不同侧面。人性就像一个多棱镜,每个人我们看到的只是一个侧面,艺术家也不例外!

艺术的着力点在于自我表达的实现,它有可能获得圆满或者成功,也有可能有头无尾,无疾而终。艺术家不需要把整个人性诠释到位,他也做不到。但是呢,他可以在一个点上放大,把时间和精力投在上面,然后把它做到某种极致。再简单的一件事情,做到极致也是一种境界。

二、学习艺术为什么

我没有正儿八经在学院里学习过艺术课程,只是因为职业需要自己补了补课,关于艺术史关于当代艺术的发展,关于关于艺术批评以及现在的艺术生态等等。每个人接触学习艺术的目的都不一样,关键是你自己的初衷是怎样的。

我归纳了一下,学习艺术大体有四个方面的需求。第一是现代公民的素养,就是现代社会需要我们每个人要成为一个具备基本的审美能力和审美素养的人;第二是职业技能,在艺术这个专业无限拓展的今天,学习艺术实际上可以开拓一个比较大的职业规划方向,那里面有大量的就业方向,创业机会和就业岗位,大量的工作,等着我们艺术专业的同学;第三是完善个体生命的需要,艺术这种审美体验,对于人这一生来说是一个重要的部分,你能感知到这个世界的美好,感知到这个世界是可以去审美的一个对象。当然我们说的审美是比较宽泛的,不是说只是单指美好的感受,其实也包括忧郁、痛苦、恐惧等,都属于艺术审美的范畴;第四是精神和理想的需求,对于一些人来讲,艺术会上升到这样一个高度,代表着内心的一种精神境界或理想追求。

生活当中,很多东西我们无法实现。只能想,但是很难实现。但是当你有机会面对一块画布,恰巧手中有一杆可以乱涂乱画的笔;或者,手中这是一部手机,打开相机镜头,随意就可以拍下自己想拍的东西。这种时候,你会发现,当你拥有一个艺术创造的手段或工具,具备一定的艺术创作能力,你大脑里面的很多想法,可以通过艺术这一媒介去实现,这就可能给你带来某种精神的满足感。有时候这种精神上的满足对一个人来讲是非常非常重要的。

在座各位同学,无论你是出于什么目的学习艺术,你从今天开始就要制定并实施自己的学习规划。目的越清晰,学习越有效。书到用时方恨少千万别等急用时后悔。能不能早一点给自己定个位?知道哪一块对于自己来讲是最重要的,就可以提前规划。

三、新青年新艺术新市场

2017年,我去四川美术学院参加国家艺术基金的一个高研班学习,两个月。川美的青年艺术这一块相对比贵州省活跃。一方面是因为川美的条件相对较好,另外一方面就是川美多年以来的定位和沉淀。四川美术学院一直把自己作为中国当代艺术的一个前沿阵地。中国当代艺术经历了差不多40年的发展历程。这40年整个国家都在高速的发展,艺术也不例外。四川美术学院把自己作为中国当代艺术的一个孵化器,培育了很多当代艺术领域的专业工作者。当代艺术在川美变得比较日常,艺术社区相对开放,老师可以申请,学生可以申请,国外艺术家也可以申请。他们中大部分艺术家的作品,比较注重当代观念的表达,不是我们所熟悉的国油版雕的概念。有的艺术家做影像,有的专门做装置,有些做数码,还有些可以称之为综合艺术。

贵州现代艺术的发展,也曾经经历过狂飙突进的时代。“八五新潮”贵州艺术家是有份参与的。以尹光中和曹琼德为代表的贵阳五青年北京街头画展,还有蒲国昌先生参加的半截子美展,都写进了中国当代艺术史。当年,这些前辈的年龄比你们在座各位可大不了多少,他们就是那个时代的新青年。

回顾历史,当年的新青年和我们今天的新青年,内涵是不一样的。作为今天的艺术新青年,不仅要学好自己的专业,还是要学一点历史。通过历史了解社会,如果对社会没有清晰的认知,那么艺术对你来讲就是一个技能,或者就是一个技术。技术是一个手工层面的东西,但艺术不仅如此,它和社会系统之间有一个内在连接。时过境迁,今天的新青年和上世纪80年代的新青年,他们所面对的社会背景是不一样的。

中国经历了40年的高速发展,40年间,我们的政治、经济、社会、文化、艺术生态通通发生了变化。以当代艺术为例,2008年以前中国的当代艺术曾经非常火。2008年金融危机以后,产业泡沫破裂,这几年当代艺术重新回复到一个平缓发展 正常轨迹。社会生活的变迁,无疑对于艺术生态产生了巨大的影响。与此同时,艺术生态的改变,对艺术家的创作思想和创作方式也有很大的改变。

中国著名的当代艺术家张晓刚,最初画表现主义风格的作品。但是当他去了德国看到真正的表现主义大师作品以后,就促使他重新思考一个问题:中国艺术家究竟该何去何从?难道中国艺术家必须复制西方现代艺术家的成长路径?在我们学习艺术的最初阶段,什么风格流派都觉得很炫,德国艺术很炫,英国艺术也很炫,但这些终究都不是我们的艺术传承。它的历史渊源和文化背景统统都不一样。当新奇感过了以后,当你需要去真正实现自己的表达以后,你会发现那种新奇并不能完全贡献在你的这种自由表达上面。创作是非常痛苦的一个转换过程。艺术家不得不思考:我自己的文化积淀是什么,我要面对的文化生态究竟是怎样的。艺术家不得不面对这个国家的历史和面对这个国家的现实——生存环境和文化语境。

今天新青年,已经是九五后和零零后。你们正处于新青年这个阶段,和1917年蔡元培他们那个时代又是不一样的。100年前蔡元培提出以审美代宗教,对当时的中国来讲无疑是振聋发聩的。但实际上我们今天还没解决这个问题。100年后的今天,拥有艺术技艺的你们,能对这个社会产生什么样的影响和贡献?可能你们得思考一下。以思考作为前提,就有可能会催生出新的艺术——催生出一个不仅仅是国油版雕可以囊括的东西,就会催生出很多我们甚至没办法去定义的东西。这些不能用传统艺术理论去定义和评判的艺术,就是新艺术。

在座各位,你们是互联网一代,你们甚至马上变成人工智能一代。你们今天所处的中国政治经济环境和所面对的全球化语境,应该会让你们做出不一样的艺术。尽管我在贵州很少看到年轻人做这样的东西,但是你们真的应该朝这个方向去想,去做。艺术是没有界限的,这是我骨子里最认可的一个观念。任何一种行为,一旦你把它认定为你的一种创作形式,通过一种表现方式,辅以适当的表达手段,都有可能创造出一件艺术品。你所需要做的就是去把这种东西呈现出来,你甚至都不用去自圆其说:艺术是一个生态圈,一旦有新东西,一定会有人去关注它,诠释它。

在移动互联网时代,一个人要把自己的新想法新表达呈现出来并不难。八五新潮艺术家们要做一个展览呈现他们的艺术表达,那是多么困难的一件事!当年贵州艺术家尹光中、曹琼德为什么要冲到北京去?你可想而知,那个时候的北京和贵阳差距究竟有多大!但今天因为有互联网的存在,你们可以做很多幻想,还可以在网络虚拟平台上去实现自己的幻想,拥有自己的粉丝。我时常会关注一些网站社区,我发现很多牛人并算不上严格意义上的艺术家,都是年轻人做的东西,但是人气非常高。因为他们确实有自己的一些独特表达,他们作品中所包含的独特生命体验得到很多人的认同。

前两年网络上有一个插画家,专门画女孩子的日常生活,她好像就有很多粉丝——因为很多人对女孩子的日常生活很感兴趣,不知道是一个什么状态。插画家用他的画笔温和地表现了这种东西,带有一定的审美感受,于是满足了人们的好奇心乃至窥视欲。这是不是创造?或者也算。

新青年,意味着面貌要新。我们读历史的时候知道,民国初年的五四新青年的确是焕然一新的。那么,今天我们这一代新青年应该是什么面貌?这个问题可能只有你们才能回答。我能肯定的是,新青年一定有新面貌。新的发型,新的装扮,新的行为方式,新的社交方式,全都不一样。这种不一样,不一定是一个小圈子,他甚至会释放到社会上来,对社会生态产生比较大的影响,甚至会引领时代成为一些潮流。

新青年所为,我们不一定马上理解,但可以包容。我在川美认识一位台湾青年艺术家,她每周会在学院发起一个无主题活动。这个活动不好定义,不是一个展览,也不算一个沙龙。我去参加过一次,临时到场的青年艺术家们根据当晚现场氛围,马上对活动现场进行创意布置,然后大家就会做出一些节目编排。整个活动变成一次自由表达,成为一件活态的作品。这类活动每周都有。在这个过程当中,很多人的潜在小宇宙慢慢被激发出来。打破按部就班的生活规律,生活就是要有不一样的东西,要有意外。而艺术原创力需要得到激发。通过这样制造意外的活动,不断激发同学们的内在小宇宙,同时就有可能让他们做出一些不一样的新东西。

现在我们谈谈新艺术的新市场。

就我所处的贵阳这座城市的艺术市场来讲,其实是比较原生态和初级的。应该说,直到今天为止,贵阳还没有一家严格意义上的画廊。画廊是干嘛的?他不仅仅只是一家卖画的画店。画廊首先是要推广艺术家,有一套自身的艺术推广方式,卖画只是最终的一个结果,或者说这个生态链条里的其中一环。我们伍艺空间注册了一家微画廊,做过线上艺术品销售的尝试,也通过线下主题展览搞过作品销售,但是我那没有办法去孤立地创生出一个艺术产业链。这是你们今天面对的艺术市场现实,同时也是你们今天进入艺术市场的契机。

我想,当你们从学院毕业以后,必定有少数人会走上艺术创作这条道路,有些人会走上艺术教育这条道路,有些人会走上艺术运用这条道路,无论哪条都好,那么你们共同去呈现的就是一个新的艺术市场价值。一度,我们的艺术市场把关注点主要集中在艺术品的买卖上,艺术品拍卖,艺术品的画廊销售等。今天,艺术市场的价值更在于艺术手段的综合运用。艺术作为一个工具,拓展和延伸到各个行业里,这是新市场,为我们的社会生活带来新的市场价值。新市场要求我们的艺术品以及艺术衍生品,一定要有新的形态,也要有新的内涵。

我在西安看过一个展览,应该是西班牙画家达利的授权衍生展览,整个展览几乎没有达利的原作,以复制品和衍生品为主。达利跟他的夫人有很强的商业意识,他们把达利的艺术品牌运作得风生水起,赚得盆满钵满。西安的达利展怎么做的?除了复制品以外,整个展厅有大概30台左右的投影机,把达利的数字化作品设计成影像体验,其中也包括AR体验。门票价格大概80到120元之间吧。这样的展览,你说它有没有价值,有没有意义?艺术审美嫁接现代科技,让大众对艺术审美有了新的体验,这也是一种创新。这里面,当然就有新市场。

以前的画廊,动不动一张画标价十万八万的,三年不开张,开张吃半年,这已经不是今天艺术市场的模式了。今天的艺术市场,是要把艺术价值应用好,运用到一个恰当的高度,这样就能在市场上有积极反馈。当然,新市场的价值表现还很多,绝不仅仅只是最直接的票房体现。

有了新青年,也有了新市场,我们来看看新艺术。

我把新艺术归纳为四个要点:新的感受,新的表达,新的表现和新的形态。艺术可以关照汤汤万物大宇宙,也可以关注莹莹微光小宇宙,上下五千年,纵横八万里。所以我很难理解,一些同学说找不到可以画的题材。仔细研究周围环境,你会任何任何一个点,只要进去了就会遇见一个宇宙。如果你觉得这个东西你画的不好,如果你觉得这个东西你没有办法往下去做,那是因为你对它的认识不够。创作就像谈恋爱,你要对它产生强烈的爱恋之情,不是光凭一念之差,不能光凭第一印象,你得去发掘,去发掘它更多的好,去发掘它更多的美,才能把你的情感你的思想投射在上面,这样你有可能做出一些新的艺术形态。

我有一位导演朋友郑平,他喜欢手机摄影,我用手机拍东西也是受他的影响。他的手机摄影很特别。比如一个社交场合,或者一个沙龙,大家都在拍照,但是他拍出来的画面就是跟大家不一样。他的角度,他对影像的那种敏感,就是跟你我不同,他能把所摄对象的精神气质抓住,而我们大多数人只能做一个简单随意的记录。有些年轻人画画也跟手机拍照一样,非常随意,抬手就来,想怎么画就怎么画,完全不经营,随性而为。郑平拍东西看似也很随性,但其实仔细观察他就会发现,他的拍摄行为是拳拳到肉的那种方式,绝不是随意而为。有一次我跟他去艺术家尹光中家拜访。我在跟尹老师聊天时,他时不时就抓拍几张。后来我写尹光中,就用了他的片子。其中有一张照片,捕捉到尹光中的眼神——悲天悯人,你们看到那张照片,就会莫名生出一种感动。

尹光中是一位特立独行的艺术家,为什么他甘愿几十年蛰居在贵阳这样的一座小城市里?很耐人寻味。最初我去尹光中家,他住在城南,一套很陈旧的小房子,现在即便搬到新房子,他还是习惯在一个相对狭小的空间里自在地画画。想想,如果没有郑平的这张照片,可能很多人一辈子都不会看到一位艺术家的真实状态。所以,如果你要从事艺术创作,你的诉求是什么?你想要怎样的一种状态?你的作品怎样去塑造它的形态?

学院要讲学科建设,需要对知识概念进行划分。北宋人不会说自己是北宋人,对吧?南朝人也不会说自己是南朝人。历史学家写历史方便归纳而已。将来你做一个艺术家,可能我们会将你归到某个流派,但对于你本人来讲,流派并不能概括你,你的形态还是你自己决定的。这是我对新青年新艺术新市场的一个思考。接下来我想跟大家聊聊伍艺空间的经营实践。

四、伍艺空间的经营实践

创业起于一念,但过程特别特别艰难。创办伍艺空间之前,我在杂志社做编辑工作。因为负责采写艺术鉴赏栏目,于是接触到艺术家。艺术家挺有意思的,跟他们聊天,聊深了就会发现他们特别单纯,有些艺术家感觉好像小孩子一样。2012年,我第一次接触策展,缘于接了一家酒店的装饰画订单,就组织一些年轻画家一起完成。那家酒店在贵阳的延安东路,以前叫金筑大酒店,现在叫和舍酒店。

我发现这家酒店改造以后开辟了一个空间,有点艺术空间的感觉,就问酒店这个空间是用来干嘛的。酒店负责人说他们出去考察,发现贵阳比较少有那种文化艺术品味的酒店,于是就想做一个这种风格的酒店,设置这样一个空间也是希望能做点文化方面的事情。当时我就冒一个念头,我说这个地方可以做艺术展览啊!酒店负责人说,那要不你来试一下?当时是2012年,我还没接触过艺术展览。于是临时抱佛脚,上新浪微博请教那些艺术界大咖,就是中国比较活跃的一些艺术策展人。我就跟他们留言私信,跟他们聊天。他们也挺好,大方地跟我交流展览怎么做,大概有些什么流程之类,于是乎,对艺术策展建立了最初的认识。

当时,贵阳还没有策展人这个概念。其实,直到今天为止,贵阳也没有严格意义上的策展人。将来你们当中可能会产生策展人这样一个职业,很期待到那时依然可以成为你们的同行。这家酒店的艺术空间,就是后来我的策展发源地——219文化创意广场。我就从这里开始做展览。开始是兴趣,到后来,艺术策展好像就变成我必须要去做的事情。不是因为能赚钱,一是喜欢,二是觉得有一种责任,三嘛,你说你在搞艺术行业,却不去做推广,这是一件很悖论的事情。艺术不是一个纯粹大众化的东西,一定要有推广,一定要有更多人去感知它,认识它,艺术才会被更广泛的人群所接纳。

那时候做展览,全凭一腔热情,跟一两个小伙伴布展挂画都自己动手,有时候搞到三更半夜才回家,第二天还要张罗开幕式。最初的展览都是托朋友请电视台主持人主持。因为自己一直是一个性格内向的人,根本不能说像今天这样站在台上去讲东西,根本不可能,点到名字都有点发抖那种,不太能出众。但是,电视台主持人主持展览有一个问题,艺术这东西确实有点小众,电视台主持人通常不太了解这个领域,就需要给他们写个发言稿什么的;还有,他对艺术界也不熟悉,嘉宾谁谁谁也都不太能对上号,还得给他做很多功课,否则不能和嘉宾很好地互动,就没办法把这个开幕式做得很流畅。虽然这些艺术展览大多也是公益性质的,但主持人多少还是需要给一些出场费,那时候还没开始经营公司,觉得还是蛮大压力的。

后来做的展览,慢慢尝试自己主持,多做几次,渐渐有了经验。越做越有感觉,越做越上瘾,于是,从2012年一直到现在,先先先后大大小小的展览活动做了已经超过一百场了,自己觉得还是很了不起的。最起码觉得我们对贵阳这座城市的艺术传播有一个小小的贡献。在伍艺空间开始提出民间策展概念之前,贵阳的展览基本上都是国家机构在做,比如文联、美协、画院、美术馆等,艺术策展人一般邀请外来和尚,大多跟贵阳民间机构没有关系。那时候艺术展览也没有什么商业模式可以赚钱,谁会来做这个赔本买卖?

展览要花钱,谁来给你买单?一直没有完全想得通,也一直没有很好地解决。就这样风风火火地从2012年开始做了三四年,大概到了2015年的样子,一些关心我的朋友就提醒我,说我这样做下去可能比较困难。“你不能光靠热情,不能光靠自己拿钱往里贴,你得做一个盈利模式出来,有了盈利,才能支持你在这个行业里往前走。”我觉得他们说得有道理。然后,我就成立了一家公司,也就是现在的伍艺空间,建立了最初的经营团队。有了公司和团队之后,就跟之前完全两个样了。一个人单打独斗和一个团队携手共进,思维方式首先就得变。每个月你得发工资,你得给员工交社保,养活一个团队,这的确不是一件容易的事。

如果就你一个人,这个月你可以煮面条吃,下个月你可以吃龙虾,没人管得了,你可以上可以下,随心所欲。但如果你建立了一个团队,那对不起,每个月员工要准时发工资,社保一定会准时给你扣掉。钱从哪里来?这是根本问题。如果我们仅仅靠艺术策展的话,找不到赞助商,没有盈利,怎么发工资?所以我当时就采取了一种妥协的方式,公司成立以后,开始承接一些传媒业务。因为之前是杂志社编辑出身,最初的团队成员里也有以前杂志社的同事,那们就承接一些杂志、画册的采编设计业务来做,通过这些业务来赚一些利润养活团队。

有了基本盈利,我们又开始有点余力做艺术推广这件事。但是,从2015年开始,我们在艺术策展方面的进展就没有之前那么狂飙突进了。我们所在的二线城市贵阳500万人不到,这里的艺术行业发展远非轰轰轰轰的大时代;贵阳的艺术市场确实比较初级,艺术消费群体还没有培养起来。这个行业不能快速给到你一个满意的回报,一般人应该是分分钟做不下去的。所以我也清楚,既然决定做这个行业,就得有这份耐心。做事,真的需要坚持。

今天,回过头来看,我都不敢相信已经做了一百多场展览。打死我都不相信。如果当初刚进入这个行当时,你跟我说我五年要做一百场展览,我一定觉得自己干不了这个事情。你们不知道做一场展览有多辛苦,实在是太累了!不要说像我们这样的自由策展人,就是中国那些最牛的知名策展人,做展览也都得亲力亲为,每一个环节都得全部要到。简简单单挂张画,水平仪定位,爬楼梯拉挂绳,每一处细节都放心不下。一台艺术展览,就是一件作品。哪一个细节做的不好,观众对整个展览的观感就会大打折扣,那么,展览的传播目的就不一定能够实现。所以,将来如果你们选择策展人这个职业,首先就应该把自己修炼成为一个有耐心的人,其次,也需要成为一个细心的人,当然,第三还是要能坚持——哪怕有时候觉得实在是太难,甚至到了难以为继的程度,也尽量坚持。

一直坚持做意见很难的事情,那里面一定有情怀在里面。就是说,你真的喜欢你所从事的工作,这是从伍艺空间策展实践得到的第一个启发。第二个启发就是,艺术一定要和商业相结合,一定要在艺术商业化这件事情上做充分的思考,充分的准备和充分的连接,不能想当然,也不要随心所欲,更不要怀着撞大运的念头。在这么多年做的策展过程当中,有些展览比较顺利,有些展览特别不顺,有些展览运营而生,有些则胎死腹中——直到今天,有些展览都还没有找到合适的条件去做。不瞒大家,我写了很多展览计划,很多都在抽屉里面。任何一个展览,都不是凭一己之力所能够完成的,它一定是一个合力的结果。任何一项条件不满足,展览就只是一个想法,没有办法落地。其实,策划方案很简单,对于我们做文字工作的人来讲,写一个策划方案轻而易举,但这个策划方案怎么落地,就得有方方面面的条件。希望这些经验对在座各位同学也有一定启发。我建议,你们在学院读书期间,只要有时间,一定要进入这座城市,一定要深入城市生活,一定要对跟你们专业相关的行业有一定的了解。把封闭的大学读成开放的大学,从一个封闭的系统进入一个开放的系统,这个不仅关乎你的事业拓展,也是一个思维的升级。视野的拓展,一定能带来一个思维的升级,你考虑问题的角度、切入点和逻辑都完全不一样。

五、何谓艺术审美教育

2016年的时候,我们伍艺空间决定做一套艺术课程。为什么有这个想法呢?因为一些朋友的提议,说我们伍艺空间做了这么多年的艺术展览,沉淀了这么多艺术家资源,为什么不开展艺术培训业务呢?大家都说搞艺术培训来钱最快。我认真想了一下,觉得真是可以做。

但是,思路却要有所不同。像艺考那样的艺术培训,并不是我想做的——虽然伍艺空间沉淀的资源有条件去做。在思考这个问题的期间,我读到一本书,这本书对我影响很大。它是《国学大师丛书》系列丛书(百花洲文艺出版社出版)中的《蔡元培评传》,贵州知名文化人哑默老师推荐给我的。很遗憾,这套28本的丛书,到今天为止我才不过读了几本,其中的《蔡元培评传》可谓醍醐灌顶。读完这本书,我发现我不能去做开艺术培训班这个事,但是,却可以做艺术审美教育这件事。

蔡元培1917年在北大任校长时,提出一个概念,说这个国家最缺的是审美教育。审美教育跟艺术教育有一定的区别,艺术教育属于专业教育,而审美教育更倾向于一种通识教育,它探讨的是一个全民普及性的知识。如果伍艺空间一定要去做艺术教育,那么就该去做艺术审美的教育——它是每个人都需要的一课。换句话说,今天中国家庭里的小朋友,不管他将来有没有机会学艺术专业,审美这一课他都必须要经历,才能成长为一个合格的现代公民。蔡元培100年前的判断深深触动了我。于是,我就跟伍艺空间的小伙伴们商量,我是否可以做一套艺术审美课程,这套课程不是奔着艺考,不是奔着社会考级,不是课本里那种侧重于职业技能传授的东西,而是奔着一个更本质的主题:美是什么?如何欣赏美?如何培养一个人具备基本的审美能力和审美素养?

如何看一场艺术展览,怎么去听一场音乐会,我想,这是现代公民社会人人都需要的。既然决定做,我们就开始筹备,立马就成立了一个小小的课程研发部。都是由你们这样的年轻人组成。一开始我说要做这么一套课程。大家挺反对的——毕竟之前我们没有做过教育行业,而且团队里的小伙伴大部分也不是教育专业出生。我就给大家打气说,其实当年很多做教育的,也不是教育这个专业的。艺术是相通的嘛!我们为什么不能尝试一下呢?后来几个小伙伴就开始弄,最终就捣鼓出一套小小的艺术审美课程,名字就叫“伍艺空间创艺大课堂”。

“伍艺空间创艺大课堂”总共计划全套320个课件,教育对象从三四岁一直到十一二岁,一个阶段一个进阶进阶,不断丰富审美经验和提升审美能力。目前,我们已经完成了大半课件的研发。还在社区搞了教学实验点进行教学尝试。最初,家长们不太接受这种教育理念。他们没有看到我们的老师把具体教孩子们绘画技法作为主要教学目标就难免有些疑虑。“伍艺空间创艺大课堂”的课程包容性和开放性都特别强,一个学期的课程包含16节课,会涉及到艺术的多种门类。这时是手工性的东西,有时教小孩子用手机拍东西做影像,甚至还教他们用电脑做艺术设计,还有一些带有表演艺术性质的实践。我们希望把小孩子的创造性思维激发出来。所以,“伍艺空间创艺大课堂”的教学目标是什么呢? 提升审美力,增强学习力和激发创造力。

我们先来看看审美力的提升。很多家长认为,小孩子对美和丑的认识,是一个自在随心的事情。等小孩子慢慢长大了,他对美和丑就会慢慢有标准,这其实是完全放任自流的一种教育方式。实际上我们发现,流行于大众当中的审美观念有很多其实是比较恶俗的,或者是比较低俗的,只是我们并没有完全意识到,觉得存在即是合理,一切理所当然。小朋友的审美需要一定的正向引导,通过引导他去发现,通过引导他去观察,通过引导他去判断,从而帮助孩子们提升审美力,建立起一套逐渐成熟的审美观念。

其次就是学习力的增强。前两年,有一位美国的小学校长到贵州师范大学美术学院来交流。她是美国两所学校的校长,她介绍了美术教育在美国的现状,并强调说,在美国,美术教育其实是一个重要的桥梁性学科,或者说是一个结构性学科。经由美术这道门,小朋友会增强对各个学科的理解和认识。换言之,美术教育其实也是一个激发性学科,激发人的创造力的学科,打开人的思维的一个学科。这也是我们做“伍艺空间创艺大课堂”这套课程的一个核心理念。这套课程最终不是靠老师教出来的,而是他们经过这样的课程培育发酵以后,可以获得独立的审美意识和审美能力。

这套课程中有一个教学内容,就是带小朋友看艺术展览。2016年的时候,贵阳花果园白宫一楼还曾经是鼎鼎大名的世界文化艺术中心。当时,在这里举办了一次颇有看头的展览,策展人是当时贵州民族大学美术学院的院长王建山老师,是一个美籍华人教授学者的艺术作品展。作品内容比较丰富,形式也比较新颖。我们的老师带着小朋友第一次走进这个展厅的时候,他们的反应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随行的有些家长差不多是第一次走进艺术空间,他们基本上不说话,在每一件作品前面停留的时间也很短,感觉上情绪是不安的。这部分家长可能会觉得,他来到一个陌生的世界,无法掌控的一个世界,这个世界对他来讲距离感太大了。一些家长就会对小朋友说,老师陪你们看,我在门口等你们。通过这个行为,你会发现,这部分家长在这个空间待不住。她不自在,是因为它跟这个艺术表达的世界有很大的距离,缺乏一个基础的艺术审美常识和能力,所以他没有办法从中获得乐趣。大家都待不住,怎么可能有乐趣?小朋友的第一次则相对较好,在老师的引导下勉强可以走马观花。

等到我们的老师第三次带小朋友去艺术空间看展的时候,情形就大为改观了。一些小朋友居然躺在地上看作品!齐刷刷就这么躺着看。因为他们觉得那样看会特别有意思,看得开心极了。老师也受到感染,跟着他们一起搞怪。伍艺空间创艺大课堂对孩子们的影响是潜移默化的,它实际上是把人的大脑和思维打开了。小朋友从最初的陌生局促到无法适应再到一点点深入,然后他发现这个世界就是他的世界,到最后他会觉得这个世界甚至激发出他自己的世界来。这个艺术空间,不再仅仅属于艺术家,也属于孩子们。后来家长们也去看展了,我猜想小朋友们的表演在他们看来也是一件艺术作品了。

我们不禁要问,这些孩子们享受到艺术审美带来的愉悦没有呢?答案是肯定的,甚至来说,他们享受到的那个角度是我们大人难以体验到的。我们成年人当中有谁用这种方式去看展?我们如果躺在地上看展,没准儿人家认为我们疯了呢,对吧?但是小朋友这样做,我们不会这样看,反而会觉得看得挺开心的,觉得他们是很自由的去表达了自己的观展情绪——无法用语言来表达的真切感受。他们躺下来的行为是想告诉我们:这件作品给他们带来了怎样的欢乐。事实,就是这么简单。孩子是比较直观的,所以很多艺术家一辈子的梦想,就是希望永远都停留在孩子那种状态。当他在创作的时候,那个状态是百无禁忌的,没有什么东西能限制他。这就是毕加索所说的:我画了一辈子,我是就想回到儿童的那个状态,永远回不去的那个状态。

我喜欢跟小朋友相处。跟他们相处时,觉得真的是被打开了。平常我们成年人相处,对谁都是有戒备的,都是有距离的。那道总是关着的门,人家要敲好半天门,你才会把那个门打开一条缝。找谁?倒好像是人家要来搞你钱一样。这是我们成年人的思维方式。但是,孩子都不会。孩子打开就全打开,他对谁都打开。我曾经写过一篇文章,探讨儿童画的审美。为什么关注这个呢?其实是我觉得,儿童艺术作品实际上是被误读的一个审美对象。

我们之所以对儿童画的审美存在长期的误读,主要是因为我们认为小孩子的东西不成熟,我们看儿童画只是看稀奇看古怪,并不是在审美,没有把它真正当艺术品去审美,没有。我跟一些家长聊天,我说你家小孩画的画,我特别喜欢。她扑哧一笑,很不以为然,我家小孩那个涂鸦,全是些乱七八糟的东西。父母或许不觉得,但我觉得小朋友的画真的好,画当中有很多有意思的表达。我跟这位家长交流,我说你家的小孩子肯定对什么东西特别有兴趣,你要跟他好好聊一聊。家长们从来不去认真审视小朋友的作品,他不知道那里面的信息量有多丰富。我们看成年人的东西,都会用信息量去判断;小朋友的东西,难道信息量就不大吗?

我前段时间总结了一个C10,欣赏小朋友儿童画的十个维度。小朋友的儿童画作品,会呈现出十个侧面,这十个侧面是小孩子的十种倾向,都是我们在学校的课堂上很难学到的一些能力。理解力、审美力、创新力、控制力、统筹力、组织力、执行力、表达力、表现力以及观察力,这些能力的雏形已经在几岁的小孩子身上体现了。只是我们从来不正视,我们全都认为是儿戏。的确,儿童画里的造型总是显得很粗糙,线条大多是颤颤巍巍的,颜色也不规规矩矩的上。我去参观一些培训课程,老师怎么教小孩画画?今天我们画猫,老师像简笔画一样的都归纳好,头、耳朵、身子、尾巴,这是笑的时候,这是翘尾巴走的时候,全部归纳好的,小孩子就就按照这个归纳好的去画,这种就叫模式化思维。

思维一旦模式化,造型就模式化,上色也模式化,整个画面就模式化。老师模式化,一个班的孩子也都模式化,你们想一下是什么结果?去年有学校请我们创艺大课堂的老师去做创艺激发课程。有一所中学,八年级学生,一个班50名同学,我们的老师用一节课,通过一些启发设计,让每一名同学都画一件纸上作品,不管他学没学过绘画都无所谓。然后,我看到同学们完成的作品还是蛮有意思的,关键是各有各的表达,情绪上的,思想上的,甚至信息上的,你能读到很多信息,这很重要。

孩子的这种不经意的表达,实际上是他的一个思维惯性。他虽然没有接触过绘画,但通过我们的老师激发,他就实现了自己的表达。不用跟我对话,你想对我说的话,就画出来,每个人都能做得到的,这并不复杂。我们要让创业大课堂这个课程,要普适于我们的青少年。要让我们的中小学生即便将来没有机会接触艺术专业,也一定是一个具有审美水平和审美能力的人。美术学专业的同学,可以有意识地去关注一下儿童美术这一块,因为将来有可能你们会从事这项工作。那么,对这一块的认知和评判要有,如何建立你自己的认知和评判系统?或者,还是用传统的审美标准去衡量孩子的作品吗?一定是不恰当的。当然,这样的教育理念究竟行不行得通,我们只能走着瞧。

六、如何理解今天的艺术生态

今天的艺术生态,我想分四个层面来跟大家聊一下:国家、地域、现状、和趋势。

从国家层面来讲,我的理解是,当代艺术在中国发展了40年,它缔造了我们今天的艺术生态面貌。上个世纪八时年代,那是一个思想、文化和艺术集中爆发的大年代。为什么它可以爆发?因为我们国家当时的文化土壤太贫瘠了,几乎是一张白纸。经历过那个动荡的岁月以后,很多东西都被掏空了,洗白了。一张白纸好画图。于是,我们的文化,我们的艺术,我们的思想等领域就酝酿了大量的试验,产生了大量的作品。当代艺术喷薄而出,那一代产生的艺术家也非常多,到今天留下来的功成名就的也不少。

当然,狂飙突进的过程伴随的就是泥沙俱下,其间被淘汰的自然不少,但是留下来的东西也有足够的沉淀。那个时代的艺术生态和今天在座各位所面对的艺术生态是不一样的。当时,更多的是艺术领域自身的提升、丰富和构建。而今天我们所面对的艺术生态,则是艺术的普遍商业化运用。我们面对的就是这样一种艺术生态,已经没有严格意义上的纯粹艺术孤立存在于这样一片土壤。今天的艺术,被更多地融入到整个社会生态当中。

今天在座各位,大多数人不一定买过画,但我却不能说你没有消费艺术。也许80年代我们可以这样讲,你没有买过画,你没有收藏过画,那你肯定就不大重视审美生活这一块。但是,今天我们绝不能这样说。你到无印良品买一块毛巾,你到优衣库买一件T恤,你到星巴克买杯咖啡,你都是在审美。今天艺术已经跟商业无缝链接。所以,你们学艺术专业的同学,将来其实可以进入任何行业。不能说你毕业以后去当一个公务员,或者一个办公室主任,我好像这辈子跟艺术无关了,不是这样说的。如果你是一个审美能力很高的人,你当办公室主任也跟其他办公室主任完全是两样。你会把整个办公室的文化营造得完全不同,那就是因为你审美能力高的缘故。

所以今天的艺术生态,我的理解是艺术已经运用到日常生活的方方面面,社会生活的各个领域。艺术就是一个工具:一个表达的工具,一个表现的工具,一个运用的工具。你们其实无需担心,毕业后因为当不成艺术家,公务员也不好考,就可能去搞装修去了,觉得今天学的东西不一定用得上。如果你有这样的想法,那就错了。你今天所学的这些专业知识,在任何一个行业和领域,一定用得上。今天在上海,如果一个设计师给客户一个方案,如果他的设计仅仅满足设计的基本要求,客户不一定买单的——客户要从中看到你的审美品位。

我一位朋友的公司专门给企业拍宣传片的。好几年了,他们拍的片子都是一个模式的。后来突然他发现有点扛不住了,有些企业你还用这种套路拍给他企业不接受了。今天的商业,已经和艺术审美不能分割了。如果我们学艺术专业的同学,你的审美能力不提升的话,将来你从事任何行业,都有一定的问题。这个问题就是:你缺乏一件武器——这可是艺术专业的同学最有力的一把刀。

理工男通常对艺术审美很忽略,甚至学中文社科专业的同学,也不认为会对看画展产生兴趣。他们觉得没这个必要,我就写好我的文字,我能写方案,我能写报告就OK了。艺术专业毕业的同学综合素养实际上要求更高,不光是画画,平常也要写东西,有时候还要搞展览。所以艺术专业不是局限,反而应该成为优势。因此,当我们谈到艺术生态,一定要明白:今天的艺术和商业已经无缝链接了。

七、艺术专业的职业发展建议

接下来,跟大家提一点建议:作为艺术专业的同学,如何进行职业规划和职业发展定位。我想提供一些方向,仅供大家参考。

首先是艺术策展,将来一定是一个不错的职业,甚至现在就很缺乏这一专业的人才。美术馆,就很需要策展人;现在的很多艺术空间,需要策展人;现在很多文化机构,也会需要策展人。展览活动,是这些机构的常规需求。但是目前这些机构的展览模式,经常都是临时策展性质,成本高,可持续性差。如果机构自己有策展人,这将会完全不同。美术学院有在做策展方向实践的同学,他们在学院期间会策划一些展览活动,也会跟着导师接触一些商业活动策划之类,在有助于同学们在学院期间就培养起策展能力,将来就有可能顺利进入这一行当。

艺术策展不仅是一个职业方向,也是一个实实在在的工作岗位。贵阳现在将近五百万人,老百姓的文化艺术需求是明摆着的。而现在我们文化的产业还不能提供专业的服务,很多投资几千万建起来的艺术空间就是个摆设,一年也弄不出一两场活动来,纯粹是资源浪费。对艺术策展这个方向感兴趣的同学,你们一定要提前思考这些问题,不能毕业以后再来想。在大学期间一样是可以可以做事情的,没有关系的,而且那个对你的学习可能更有帮助。啊这是第一个。

第二是艺术评论。伍艺空间这些年也算是做了一些展览,但就贵州本土而言,每次展览能够考虑的学术主持就这么几号人,这与贵州丰富的艺术家资源形成了不小的反差。贵州艺术家的数量不算少,一些资深的艺术大家在全国也具有一定的知名度。但艺术产业毕竟是一个生态链,你不能只有艺术家,艺术家不能一边画画一边去卖画,还得给自己的作品写评论……术业有专攻,这样的全才,怎么可能?对艺术推广来讲,缺乏艺术评论支撑是一个硬伤。写文章不是艺术家的强项,很多艺术家对自己的作品往往也是语焉不详的,要批评家才能给他讲清楚。因此,学美术学专业的同学,也可以考虑下艺术评论这个职业发展方向。

美术学系的同学在学习期间可以多写文章。你的观点成不成熟不要紧,能写50个字的,你试着写500字;能写500字的,你试着放到5000字;能写5000字的,你就尝试一下,写他个5万字。搞艺术批评的人一定要有这个基本功,艺术批评家就是这样被逼出来的。你也不愁找不到写的,艺术史总是需要人一遍遍去梳理的,需要人去诠释,需要人去撰述,需要人去传播。把观点释放出去,激发讨论,艺术批评的价值就呈现出来了。

搜肠刮肚,挖空心思,从各个角度全方位去逼近一个看似很简单的东西,这是一种技术训练,更是一种思维方式。当你培养起这种思维方式后,完成艺术批评的工作对你来讲就一定不是一件难事。当然,我说的还只是技术层面,你还需要尝试建立自己的艺术观念体系。首先,基本功要过,搞艺术批评的人,文章都写不出一两篇,你搞什么艺术批评?艺术批评的写作,跟我们平常意义上的写作还不太一样。运用自己的学理素养,全方位去逼近一个关注点,让这个点能够完整地呈现在读者的面前,这是你需要全力以赴去做的本职工作。

第三个方向,艺术顾问。

你们可能听说过有这样的一个职业,在北上广深一些经济发达城市存在。一些比较大的企业或机构,甚至有自己的艺术品部,负责艺术品采购顾问工作,还有涉及到这个机构的文化艺术活动,也由艺术顾问来做评估、策划和指导完成。

术业有专攻,企业家不懂艺术,但又有需要参加艺术活动,以体现企业的社会责任感,比如参加艺术品公益拍卖活动,怎么办?这种时候,就需要有艺术顾问来帮助企业家决策提供建议。比如北京尤伦斯当代艺术中心,每年都有艺术慈善晚宴,公益性质的,受邀企业参加这样的活动,一分钱不花肯定是说不过去的。但艺术品拍卖又是一个相对比较专业的事情,不仅需要具有一定的艺术鉴赏力,更需要做好提前工作,这样才能让企业不花冤枉钱,既贡献了公益,又选到好作品。

今天这个岗位的雏形已经出现了。我有位朋友,以前是一位影楼老板。多年不见,最近了解到,他已经不做影楼了,当起了超级买手。主要给高端客户采购家庭软装、家具、艺术品等。我有他的微信,经常看他发朋友圈,都是全国各地全世界各地到处飞。一会儿是法国,一会儿又到了意大利,转天又到英国伦敦了,北上广深更是家常便饭。这种超级买手,也算是艺术顾问的雏形。。艺术顾问可以为个人工作,也可以为机构工作。

但是,如果你的审美品位不够高,艺术视野不够宽,你还是很难胜任这份工作。你的客户虽然不是艺术专业,但它们的审美生活和见识不一定比你贫乏,服务于这样的客户,你需要表现出足够的专业和自信,以弥补在审美视野上的暂时欠缺。艺术消费有一定的阶层特色,往往都是从小圈子开始,其实,这恰好是一个逐步构建你的艺术生态圈的机会,与此同时,也慢慢培养起自己逐渐为客户认可的审美水平。你会成为艺术家和客户之间的重要桥梁,你会经常代表客户去拜访艺术家,和他们建立起良好的互动关系,取得艺术家和客户的信任。当然,成为艺术顾问有一定的难度,但这个岗位缺口还是蛮大的。

第四个方向,就是艺术教育。

每年,大量学生报考艺术专业——虽然真正从事艺术专业工作的人,其实比例不大。从事艺术教育工作,对艺术专业的同学来说,这是常规思路。我这里说的常规,主要是指通过参加考试,最终成为一所中小学校,或者中职大专院校的美术老师。但我更希望你们把目光转到艺术教育里,一个容易被忽略的重要方向——审美教育。作为全民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审美教育在我们国家一直都比较缺乏,尤其是具有创新思维的审美教育。

我们知道,现在培训班模式的艺术教育市场竞争很大,门槛很低,但是艺考辅导等比较来钱的培训班还是有很大的市场吸引力。我们知道你们当中有一些同学,还没有毕业就开始搞补习班。大家都以为很容易赚钱的时候,其实往往相反。为什么我们的目光不可以转向孩子和老人呢?这两个群体对审美生活的需求似乎越来越大,可惜我们能够提供他们服务的人很少,当然这需要一个推广过程。 但可想而知这里面的市场有多大。审美教育看看起来没有所谓的专业艺术那么高大上,但实际上它同样很难。从教育层面来讲,它同样是一件很专业的事情。但是从适用性来讲,它却是普适的。

大众的审美能力,其实就体现在我们的日常生活方式里。今天,大多数人每天都已经离不开艺术生活,当我们去无印良品的时候,你其实也在进行审美选择。星巴克放的背景音乐,一定是按规划的顺序播放的,一定代表了星巴克的审美品位,代表了星巴克对它的客户群审美品位的判断和呼应。为此,它们不惜专门收购了一家音乐公司,专门负责创作星巴克背景音乐。今天,我们的年轻父母带着孩子走进一家购物中心,他们可能并不是买东西吃顿饭那么简单,商场提供的艺术审美服务越来越受到大家的欢迎,这充分说明,审美教育市场正迎来难得的发展机遇。

第五个方向,是艺术出版。

在欧洲,艺术家通过与出版社合作出版艺术书籍,获得版权收益,这成为欧洲艺术家的一种生存模式。这种艺术出版,和我们为一场艺术展览专门发行更多具有宣传意义的展览画册不太一样。2014年伍艺空间在贵阳引进欧洲版画展,做了好几次,也把欧洲版画家请到贵阳来进行交流。其中好几位版画家都跟出版社合作出版过艺术图书。

今天是一个图像时代,更加注重视觉呈现的艺术出版大有可为。不说别打,单是艺术绘本就潜力巨大。但很多人一提到绘本,就立马想到儿童书,想到那些专门为孩子绘制的儿童图书。并想当然地觉得这都是些小儿科。大家对绘本的认识,其实存在很大的误解。 绘本可以承载和驾驭各种各样的题材,而它的读者,也绝不仅仅只是少年儿童那么简单。

“民族的,才是世界的”,这句话相信大家可能都听腻了。但它的确提供了一种思路。不管是民族题材,还是历史题材,有志于以此为题材的绘本创作者,一定会从这样的系统性创作中得到不一样的收获。从技术层面来讲,画一张画可能比创作一本绘本相对容易实现,但一本绘本的价值呈现和拓展性,却可能比一张画更容易活动突破。我不知道同学当中有没有对这块感兴趣,如果有的话,可以提前准备,甚至现在就可以尝试。可以先酝酿一下创作计划,也可以毛遂自荐跟出版社等机构沟通一下自己的想法,不要怕失败,年轻没有什么好失去的。

我们国家有丰富多彩的历史文化和民族文化资源,这些成系统的文化资源为绘本创作提供了足够的养分。比如《山海经》这样的经典作品,现在就有不少画家将它转化成了风格各异的绘本,而且受到图书市场的欢迎。诸如此类的题材还有很多,比如我们贵州的民族神话题材就很精彩,但艺术创作力量还是显得比较薄弱。如果大家有这方面的兴趣,不妨试一试。 想想哪天,孩子们的书架上出现你创作的绘本,那该是一件多么幸福的事情啊!

第六个方向,是艺术衍生。

艺术衍生这个词现在已经不是太陌生,我们很多年轻朋友都或多或少接触过它,甚至消费过它。艺术开发机构将艺术家的作品(或作品中的形象或核心理念等)拓展运用到创意商品上,出售的实际上是艺术家的审美品位——当然,这首先需要得到艺术家的授权。

把原创作品作为创意原点,通过设计转化把它进行商业化开发。中国有两位雕塑家向京和瞿广慈,他们在互联网上做了一个网站叫稀奇网,网站上主要出售他们的雕塑作品衍生品。他们俩的雕塑作品在艺术拍卖市场上动辄几十万,但是这些作品的衍生品在网站上售价不过几百块,一般上班族都能买得起,可以说是以较为“低廉”的价格分享了这两位艺术家的审美品位,可谓超级划算。

对于艺术传播来讲,衍生品是一个极佳的渠道和手段。一件原创作品往往只能一个人收藏,但这件艺术作品的衍生品,却可以让更多人分享和消费艺术家的艺术品位。如果我是张晓刚,我的作品你不一定买得起,但是,你却可以通过购买衍生品消费我的审美品位,这对艺术家来说,也是一种传播价值的体现。2014年,我们在贵阳逸天城购物中心二楼展厅,做了一次中国当代艺术家的限量丝网版画作品展,想在贵阳普及一下艺术衍生的概念。但是很遗憾,这场展览一张画也没卖出去。可能那时候,贵阳的艺术爱好者还不认可丝网版画的艺术收藏价值,况且,对于这些当代艺术家动辄售价好几万的衍生品定价,大家还是很难接受。此次展览的展品提供者,北京三版工坊的满开慧大姐给与了最大限度的理解和支持——考虑到我们之间仅仅还只是“网友”性质的友谊,这略可宽慰了。

丝网版画,只是艺术品最基础的衍生。当然,要是印的好,加上有限量概念,它的收藏价值和商业价值还是不容忽视的。除了丝网版画以外,其他各种跨媒介的衍生品还很多。衍生品的开发,一定要考虑受众群体的消费习惯和消费能力。如果这件作品统统都是00后喜欢,那么它的衍生品就要契合00后的消费心理和消费需求。如果这件作品是70后喜欢,又不一样。你让我去买一个抱枕,可能我不太“感冒”,但是00后就会接受。每个时代,人们的消费观念和消费习惯都是不一样的。

第七个方向,是艺术规划。

这是艺术产业里的新兴业务,刚刚出现没几年。艺术规划,主要是帮助一些文化创意园、艺术园区以及一些要求体现艺术品位的项目,提供艺术空间的规划布局和艺术氛围的设计打造服务。就城市而言,美术馆、咖啡馆、画廊、艺术空间,乃至公共花园等空间,都可能有这方面的需求。

艺术规划,可以承接一些体量比较大的项目,比如老厂房的文化改造,通过艺术品位和格调的植入让空间脱胎换骨。艺术规划不一定适合一毕业就去从事,但是你可以把它作为一个职业发展方向。随着城市文化品位的不断提升,艺术规划其实大有可为。

最后一个方向,是艺术运用。这里,我举一个例子。有一次,我接到一个电话,对方说他们是一家电线电缆厂,上市公司,希望做一个有艺术品位的展示空间,主要宣传他们的电线电缆产品。大家能想象一下这是什么样的场景吗?工业和艺术如何嫁接?这是一个很有意思的项目,虽然最终接触下来对方因为其它原因暂时不做了,但这给了我一个很大的启发。

重庆合川有一个新媒体艺术节,每年一届,以展示综合艺术作品为主,其中就有很多带有工业特征的很多艺术装置。这个新媒体艺术节设在一个基本废弃的老厂区,艺术家们就利用厂里废弃的工具、材料、设备等,创作成了很多装置作品、影像作品、雕塑作品以及综合艺术作品。在工业化的空间场景下,这些作品还是蛮震撼的。其中有些作品运用了声光电等物理学原理,制造了比较有趣的审美效果,就特别吸引人。

可想而知,如果我们的企业,在它的文化空间里面有这样一种展示,可以把企业的东西跟艺术的手段结合起来,其中可以想象的空间非常大。

第八个方向,就是艺术运用。

我不想有任何限制给你们,我认为,这是你们可以充分发挥各自特点的开放式方向。就是说,无论将来你从事任何行业,你都不会说,艺术这个东西我用不上了。没错,你都应该用得上。而且你一旦用上了,一定就带有你自己的特色,不可替代的特色。

几年前,我们伍艺空间团队为贵州人民出版社承办《大市场》杂志(现在已经停刊)。当时我们的封面设计,采用了青年艺术家刘梦的原创插画,每期所画内容都跟我们的主题策划栏目相关。这样的封面不仅视觉醒目,而且也因为对主题的独特诠释而受到了读者们的喜爱。这只是艺术运用的一个方面,艺术的丰富拓展性,让它完全可以在很多行业很多领域找到用武之地。这其中的关键在于,我们不能把艺术仅仅当做一门单纯的技艺,说到底,它其实是一个工具,一种思维方式,一种解决问题的创新思路。

从事艺术相关工作,需要精神层面的东西支撑。对于我来说,它就是提出“以美育代宗教”的一代教育大家蔡元培先生。如果我们在这个行业里发展,没有一个指路明灯给予我能价值追求的方向,那么我们一定很难坚持下去,做着做着就意兴阑珊坚持不下去了。其实,这个世界上做任何事情都很难,都没有通途,都需要对自己所选择的道路有清晰的认识。有了对艺术的正确理解,将来无论你们选择什么样的职业,你一定不会觉得艺术是无用的!只要能用上艺术,你就一直在艺术这条路上,这不正是我们心底希望的吗?

谢谢大家!

[文心简介]

原名罗文强,七零后生人,祖籍甘肃酒泉,现居贵州贵阳,资深媒体人,艺术推广人,自由写作者,贵州原创艺术推广机构一一伍艺空间创始人,贵州人民出版社《大市场》杂志执行主编,贵阳市云岩区第十七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委员,贵州省美术家协会会员,贵州省作家协会会员,贵州省青年摄影家协会会员,贵州省文艺志愿者协会理事,贵州省未来研究会副秘书长,贵阳日报传媒集团传习社智库专家成员,国家艺术基金2017年度人才培养资助项目艺术机构经营管理人才高级研修班毕业。

2006年起,先后担任《商品评介》《财富故事》《大市场》等多家杂志社责任编辑、编辑部主任,在《大市场》杂志社任职期间,策划并与编辑部共同推出了颇具社会影响力的主题策划一一“贵州名片”系列,从文化产业发展角度对贵州民族民间手工艺领域进行了持续的关注报道。2011年6月,创办贵州伍艺文化艺术开发有限公司;2012年10月起,以伍艺空间的名义进行艺术策展活动实践,先后在贵阳219文化创意广场、贵阳美术馆、贵州州省文化馆、贵阳798艺术中心、贵州省博物馆等展场策划举办各类艺术展览活动百余次,使伍艺空间成为贵阳本土最为活跃的艺术策展机构。

多年来先后独立撰写发表了文化艺术评论文章数十万字,2016年带领伍艺空间团队研发一套创新艺术素质教育课程一一伍艺空间创艺大课堂,旨在通过结合艺术生活实践的开放式和体验式教学模式,帮助中小学生实现提升审美力、增强学习力和培养创造力的审美教育目标。同年,伍艺空间品牌获贵阳市委宣传部部、贵阳市教育局共同授予“贵阳市青少年艺术体验观摩实践基地”称号。多年来始终秉承“传播艺术,分享艺术”的理念,一直积极践行艺术公益,多次参与各种形式的艺术公益活动,发起贵少州乡村小学艺术支教计划,于2016年度获选贵阳市优秀志愿者称号。

阅读剩余内容
网友评论
相关内容
延伸阅读
小编推荐

大家都在看

我的小幸福作文 端午的作文400字 青春的颜色作文 谦虚的作文素材 新年畅想作文 脚踏实地作文素材 语文高考作文素材 植物的作文100字 描写饺子的作文 申论大作文多少分 四级作文真题范文 挠痒痒的作文 关于成长类的作文 500字优秀作文大全 什么真有趣作文 妙笔生花作文 误会作文600字 关于奋斗的作文素材 我得到了什么作文 英语作文集 总分总结构的作文 我的梦想作文300 我终于懂了作文 看戏的作文 在一起作文600字 我的一周英语作文 翅膀作文600字 最美好的时光作文 关于大熊猫的作文 生活中的美好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