趣文网 > 作文大全

《文心》:越早读到越有益 关于读写不可不知的几件事

2020-11-17 17:40:01
相关推荐

《文心》是著名教育家夏丏尊、叶圣陶共同撰写的一本专门讲“读写”的书。

两位国学大师从五四运动开始就投身教育工作,凭借着多年的教学经验,他们把原本相当枯燥的写作理论知识用故事的形式讲出来,通过H市两位少年周乐华和张大文学习读写的经历入手,完成了一次生动的情景教学。

本书出版于1934年,经过时代洗礼,文论方法依旧没有落伍,豆瓣评分竟然高达9.3分,很多年轻人甚至捶胸顿足感叹自己没有在中学时代读过这本书,白白被作文折磨了那么多年。

那么这本书究竟有什么魔力呢?

一、民国人也有“三怕”

学生学习语文有三怕:一怕文言文,二怕写作文,三怕周树人。

这“三怕”流传已久,几乎算所有中学生共同经历的苦差事,中学时代,有男生跟老师叫板,说得都是:“我们是学习环境不对,我要是生在民国,还怕什么周树人!”

但是生在民国就真的能摆脱这“三怕”吗?

《文心》一开篇就给H市的两位中学生出了道难题,让他们预习一篇白话文和一篇文言文,白话正是鲁迅先生的《秋夜》。

这篇文章我们并不陌生,其中那句“墙外有两株枣树,一株是枣树,还有一株也是枣树。”有很多种解读,不仅难倒了现代人,也让这两位民国少年困惑不已,还好,周乐华做过多年国文教师的父亲周枚叔理解他们的困惑,并且给出了自己的解释。

周枚叔在解释中提到两种写作经验:外部经验和内部经验。

外部经验指的是景物和事件的实写,这种经验是大家共有的。

内部经验指的是写作者个人因经历不同而看待事物的角度不同,心境不同引发的感想不同,这是完全私人化的,也是旁人体会不了的。

所以读鲁迅的文章时,读者的阅历和年纪不同,理解也会不同,对于这种内部经验,鲁迅自己也拿《红楼梦》举过例,他说:“经学家看见《易》,道学家看见淫,才子看见缠绵,革(和谐)命家看见排满,流言家看见宫闱秘事......。”

而作者的真实写作意图是什么,只有作者自己才知道。

我们能做的就是从前人的文字中吸收经验,努力提高个人的感受力和思考力,唯有这样才能更深入的体会到文学之美。

说完了白话文,接下来我们来聊聊文言文,在作品中,文言文部分首先解决的是词的分类,中华文化博大精深,一个“梦”字单拿出来是名词,但是“梦见”的梦就变成了动词,“说梦话”的梦又变成了形容词。

正是因为词性的复杂,文言文才入选“三怕”,这种情景就要求读者多读多留意,有时候一个字弄不明白,解释就会发生很大变化。

就好像我们熟悉的一个笑话,说一个老外到中国,觉得中国人特别勤劳,原因是街头巷口都写着“早点”。

我们都知道“早点”指的是早餐,属于名词,但是像这样理解错误后,词性就完全不对了。

有时候现代人读文言文也很容易产生这样的笑话,但就是这样多变的文字组合构成了文学的血肉,方块字确实有学问。

二、从我想写到我能写,你首先需要知道的是什么

有人常常在问答平台上问这个问题:“写作需要准备什么?”

写作是出于倾诉本能,看起来似乎不需要专业技巧和物质投资,纵观国内外,许多文学大家都不是专业出身,而且进入新媒体时代后,写作变得更加容易了,这就给很多人一种错觉:写作似乎没有门槛。

但其实没有门槛才是最大的门槛,我们所见到的优秀写作者大多已经掌握了一套写作技巧,天赋异禀者只占少数。

那么,我还能写吗?

当然可以,写作技巧完全是是可以靠后天习得的,但是在学习写作技巧之前,我们要解决最基本的问题:我要写什么?

这个问题看似简单,但疑惑的人不在少数,尤其中学时代,面对老师规定的题目,同学们常常抓耳挠腮。

《文心》中的两位同学在跨过“三怕”难关后,也进入了写作环节,在这个环节中,老师提出一个非常重要的问题:什么情况下,我们才会想要写作?

同学们各抒己见,最后认为愁苦可以写,欢喜可以写,写作是生活中的一部分,而作文课是练习写作,养成写作习惯的好办法。

可按自然顺序,写作应当先有内容,通过内容产生抒发感情的欲望,写完之后再有题目,但大部分写作课都是事先拟定题目,这是为什么呢?

其实答案就在上面,我们说写作是生活的一部分,那么对于生活的感受是时时都有的,只要平时注重积累,在正式写作时从自己的“储蓄库”中取出素材就可以了。

村上春树说:“世界看似无聊,其实布满了许许多多魅力四射、谜团一般的原石,只要你拥有一双慧眼,就可以随意挑选,随意挖掘这些宝贵的原石。”

生活的素材就是宝贵的原石,能够挖掘多少,收藏多少,就取决于我们观察生活体会生活的能力了。

知道自己能写什么,要写什么,是写作最基本的问题,如果解决了这个问题,我相信后面的写作技巧大家也能很快掌握。

三、写你熟悉的东西有时是陷阱

在学习写作的过程中,我们应该都听过一句这样的指导——写你熟悉的东西。

但从小写日记的经验又告诉我们,熟悉的东西并没有多少可写的内容,毕竟生活不是电影,少了太多惊心动魄的闯关环节。

这就导致大部分人的日记里都出现过类似内容:下雨天父母艰难送伞。

小时候写日记是这样,长大了写文章还是这样,永远都在拾人牙慧,说一些陈言老套的东西。

出现这种情况是因为我们对生活的感受力不强,没有认真观察过生活。

《文心》中提到一句话:“读书贵有新得,作文贵有新味。”

这个“新”其实来自于触发。

触发指的是面对一本书,一件事,一处景所产生的个人感受。

听起来十分简单,但不观察生活,对生活缺乏感受力的话,并不容易触发感想。

尤其写作新手往往从熟悉的日常生活下笔,就更难获得触发了。

“越是熟悉的东西观察的越不仔细。”

“淹死的都是会水的。”

这是我们常能听到的两句话,其实说的也是熟悉不好触发的现象。

那怎么办呢?

在这里大胆分享一下我个人对于触发的感受吧。

俄国形式主义有一个文论叫“文学陌生化”,指的是把熟悉事物变换角度观察。

通俗说就是“距离产生美”,在文学中开拉审美距离,让普通语言发生变形。

我们不妨在观察日常生活时也使用这种方法,把自己和生活刻意陌生化,比如就从我们自己的家入手,去重新观察平时早就因为熟悉而忽略的东西。

桌子、椅子、墙上的一小片污渍,还有窗帘、地毯,冰箱上的划痕。

拉开自己跟日常生活的距离,很容易就会发现这些东西中居然有被你忽略掉的细节。

通过陌生化我们可以完成日常观察,那如果日常观察之后还是不能产生触发该怎么办呢?

我觉得大家可以结合《文心》,去读读《开始写吧》,这也是一本专门讲写作的书,里面提到很多刻意练习写作的方法,我简单介绍两条获得触发的办法

1、词汇收集

收集词汇是把不相干的几个词放在一起,进行联想,完成一次写作练习,我来举例说明。

比如我们随机确定几个词:西瓜、卸妆水、火灾、咖喱。

这些词毫无关联,但是如果让你用这四个词写一个故事出来,你就需要展开想象,用内容去填充故事了,并且得让这些无关联的词不显得突兀。

这个想象和填充的过程其实也是触发,通过特定词汇完成的触发。

2、老照片的故事

书里提到一个查看老照片的办法,观察照片里大家的表情动作,为你不熟悉的人编背景故事和人物自传,在编故事的过程里,写作者会自动放大这个人的细微身体语言和神态动作,这个编故事的过程就是触发的过程。

阅读剩余内容
网友评论
相关内容
延伸阅读
小编推荐

大家都在看

家乡的小山作文 四年级作文我的学校 优秀记事作文 入门作文600字 以憧憬为话题的作文 小学生风景作文 我的烦恼作文关于考试 友邻相伴作文600字 小学四年级下册的作文 紫荆花作文500字 初一下册期末作文 学习是享受作文 各地高考作文汇总 微笑的作文300字 四季的大树作文 关于诚信的作文开头和结尾 心有猛虎细嗅蔷薇作文 描写雨后彩虹的作文 五年级常考作文 写西湖的作文300字 总有柳暗花明时作文 日语作文我的朋友 我的读书的故事作文 珍爱生命的作文800字 我的成长作文100字 开学典礼作文300 走过作文 想起你时很温暖的作文 自我介绍的英文作文 错觉作文800字记叙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