趣文网 > 作文大全

我一生只做了三件事:搞翻译 写散文 保护萧乾 专访翻译家文洁若

2020-11-18 01:35:01
相关推荐

文洁若,著名文学翻译家,1927年7月生于北京,毕业于清华大学外国语言文学系英语专业,历任人民文学出版社编辑、编审,日本文学研究会理事。20世纪90年代,文洁若与丈夫萧乾合作翻译了意识流小说《尤利西斯》(1994)。2012年,中国翻译协会授予文洁若“翻译文化终身成就奖”。

2019年8月25日,笔者一行有幸在北京采访了著名翻译家文洁若先生。文先生93岁高龄,仍笔耕不辍,与我们谈起过往、论起今朝,仍旧侃侃而谈……

人生经历

文洁若祖籍贵州,但是在北京出生。文洁若祖父而立之年在贵阳考中举人后赴京应考进士。他在北京考了三次,才于光绪十五年(1889)考上进士。祖父觉得老家贵阳太偏僻了,为了子女未来,就在北京买了两处房子,分别在上斜街和北剪子巷桃条胡同。文洁若兄弟姐妹共7人,她排行第五。7岁的时候考入孔德学校,就是现在北京第二十七中学的前身,沈尹默、周作人、钱玄同等人都曾在该校任教。文洁若一年级刚开学,老师就让回家写篇作文。别的同学都上过幼儿园,知道该怎么写,她不会,就问大姐文桂新。大姐说:“你不会,就写一首唐诗吧。”她就默写了《凉州词》,结果被老师画了个大叉。

在孔德学校只读了一年,文洁若就跟父亲去了日本。文洁若父亲在中国驻日本使馆任三等秘书官,每个月挣八百大洋。20世纪20年代日本物价不高,这个收入非常可观。文父请了幼儿园的保育员帮子女们练习日语,后来还给他们请了一位家教,姓今野。今野老师非常会讲故事,除了日本民间传说,他还讲安徒生童话、格林童话和《天方夜谭》。1936年2月,东京发生“二·二六”武装政变,文父被免职,全家回到北京,文洁若便到东单头条胡同的日本小学读书。那段时间文父便让文洁若把一套10卷本日文版《世界小学读本》翻译成中文,文父告诉文洁若说:“你把书里吐出来的话都写成中文。”花了4年时间终于把这套书翻译成中文,这是文洁若最早的翻译。

1940年文洁若小学毕业,文父送她到圣心学校读英文,文洁若功课一直很好,学校每月评奖,都能获奖,还跳了两级。1941年底,因为文父失业,家里经济拮据,文洁若辍学在家,直到1942年文洁若的大姐毕业找到了工作,帮她交上学费,她才到辅仁大学附属中学做了一年旁听生。1946年文洁若参加高考,考入清华大学外国语言文学系读英文,1950年到三联书店当校对,后调入人民文学出版社,一直到1990年退休。

(笔者一行与文洁若先生合影)

处世态度

笔者一行来到文洁若先生的家,是在一处不大的单元房,客厅、卧室、书房到处都是堆成山、垒成墙的书刊。放眼看去,大块的地方都被书籍“占领”了。文洁若只能通过窄窄的通道在几个房间里来回走动。在主卧和客厅里,分别放置了两张写字台,上面堆满了报纸、杂志、剪刀、胶棒、编辑部的信件和正在写作的稿件。凳子上铺着她自己用旧布缝制的坐垫,不很美观,但坐着舒适。文洁若每天就坐在这里读书读报、处理来信和写作,报纸上好的文章会用剪刀剪下来保存。除了翻译书稿,更多的时候是为报刊撰写稿件,她的稿子都是一笔一画手写的,页面十分清洁工整。如果出现修改,就用涂改灵改,一见面就笑着给我们说快来看看她的“高科技”。

在文洁若的人生字典里,没有消遣,没有应酬,也没有旅游购物,她说人生苦短,如白驹过隙, 一个人一辈子能够用来学习工作的时间其实不多,如果再被各种各样的杂事、消遣占用和分解,就很难有大成就。她说自己太平凡,只能靠自己的勤奋,勤能补拙,才能与别人看齐。她与生活也一直在做“减法”,那些可有可无的东西、可做可不做的事情,都被她毫不留情地裁剪掉了。如果不是亲眼所见,谁会相信在当下的北京城里,还有人在没有电视、没有电脑、没有手机的状态下生活?可文洁若十几年一直就是这么生活的,家中必须的两样电器是冰箱和电话,冰箱不仅用来贮存食品,也是她的书柜,她有三台冰箱,其中两台都是用来放书,电话则是她与外部世界联系的路径。也许有人认为她的生活过于单调和清苦,但她却活得有滋有味,自得其乐。她说:“对一个人来说,精神生活很重要,精神上有追求,有奋斗目标,就不会过分关注物质。物质只是生活所需,如果为物所累,就本末倒置了。”文洁若觉得,自己就是一个很平凡很普通的人,自己只不过稍微勤奋一点罢了。也许她天生就是为翻译和写作来到这个世界的,所以她才会把所有的时间、精力和兴致都聚焦在了她所热爱的阅读和书写上。

文坛伉俪

文洁若先生评价萧乾先生认为他还是作为记者的才华更多一些,说萧乾把作家这个头衔看的很重要。其实,在她眼里,萧乾无论是作为翻译家还是记者,萧乾的成就都比作家更杰出,但他本人更看重作家。再者萧乾也不是唯一的二战在西欧战场的中国记者,不过他是最早去的,经历的是全过程。

文洁若先生讲述萧乾先生合作《尤利西斯》翻译始末时,她说如果当时没有日译文,肯定不翻。如果没有金隄的译本,也不会翻。她早年就一直关注过《尤利西斯》,也读过。8岁的时候,在日本时文父就指着这本书给她看,叫她以后就应该翻译这样的书才算有出息。文洁若读大学的时候,美国教授有一堂课就专门讲这本书的故事, 其他学生都没当回事,但她因为以前的接触,就特别留心。没认识萧乾之前她就关注过《尤利西斯》。1985年在日本的期间,几个日译本她都曾留意,但是没买。她说“这个书不可能是从日本翻的,日文太灵活,也有错。有很可笑的错,金隄会出错,我就不会出现这样的错。我不会完全靠日译文,我也有我的思考,有一个错四个日译文都错了。”文洁若管“信”,萧乾管“达”、“雅”。所以《尤利西斯》靠文洁若一个人也不行,靠萧乾一个人也不行。1953年二人认识的时候,就是通过这些稿子的翻译开始的,等于是有40年的合作的基础。因此能心有灵犀,融会贯通。萧乾曾夸过文洁若:文洁若是不会丢一个零件的人。

文洁若说萧乾对她的影响很大,一是帮她提升了写作能力,因为她主要是做翻译和编辑,不太会写作,很多人做编辑工作很好,但有的一辈子连篇文章都不会写,她后来写了那么些书,都是受萧乾的影响;二是让她更豁达。她说“以前我做事很细致,啥事都不放心交给别人,总觉得还是自己做好。比如说保姆刚到我们家,我开始老不放心,怕她不会做,总要叮嘱来叮嘱去,恨不得跟着她。”后来萧乾说:“你累不累。这样她不舒服,你也不舒服,你放手让她做,自然她就会了。” 他的豁达深深地影响着文洁若的处事方式。

文洁若说自己在操持和管理家务上做的挺好,让萧乾能够有一个稳定的家,让他有时间和兴趣去做些翻译和创作的工作。萧乾认为自己是为写作而生的,虽然他在翻译和记者方面的成就更突出,但他最想的就是要创作!但是在文洁若的鼓励下,后来萧乾就开始一本一本做起来翻译。文洁若对我们说:“真翻译,他快着呢。他一天可以翻7千字。当时有人要我们推荐可以再版的作品。我推荐了立陶宛的一部小说《布谢和他的妹妹们》,那个书有20万字,头10万字是我花一年翻出来的,因为那时候利用业余时间,后来萧乾正好有几天假,他10天就弄出来了剩下的,然后找人抄,他的翻译速度其实很快。”

寄语内蒙古师范大学萧乾实验班

多读一些鲁迅、巴金、冰心、丁玲等作家所写的有助于爱祖国爱人民的书,有条件的话,到边远地区去体验生活,为那里的人民服务。

-end-

参考文献:《文洁若:萧乾的魅力--纪念萧乾诞辰96周年并庆《萧乾全集》出版》人民网、《文洁若:译路漫漫谨为终身摆渡人》中国作家网、《翻译家文洁若:我要一直不停地写下去》北京日报

编辑:杨展

摄制:张斌、杨展

审核:岳筱宁、李永凤

阅读剩余内容
网友评论
相关内容
延伸阅读
小编推荐

大家都在看

最难忘的事1000字作文 改过自新的作文 介绍萝卜的作文 作文心愿500 童年趣事作文开头 关于苔的作文 小学作文类型有哪几种 英语电影作文 初中中考作文满分作文 植树节作文二年级100字 信仰作文素材 华丽转身作文 初中满分作文开头 行走在什么作文 下雪的早晨作文 绑架美女mm作文 我发现了100字作文 小学作文一封信 精彩的作文题目 我经历过这样一件事600字作文 作文《盼》600字 小学六年级作文爱 我不再怕黑作文 写事的作文题目大全 介绍贝壳的作文 以信任为话题800字作文 文明之花处处开作文 吹泡泡作文怎么写 作文提纲图片 学包粽子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