趣文网 > 作文大全

速点速看!诸子跨时空教你轻取2022高考作文

2020-11-18 05:25:01
相关推荐

看到今年的高考作文题,我感到一阵阵眩晕……别误会,不是焦虑晕场啊,是兴奋和羡慕的眩晕:为啥我不是今年参加高考@_@!!

以我们先秦典籍作为素材,这几个作文题破题立意,简直分分钟啊!

这样说话好像有点儿欠啊……为了防止被应届考生 “以德服人”,咱还是赶紧一起看看,聊聊这几个题目怎么写。您看完再决定要不要拍哈 (*^▽^*)

全国Ⅰ卷

这故事,够经典!像这样著名的历史故事,已经有N多先贤透彻地分析过,随便记得一位的说法,就足以在考场上傲视群雄了。这里就拿《荀子》中的一段来拆解下:

夫齐桓公有天下之大节焉,夫孰能亡之?倓然见管仲之能足以托国也,是天下之大知也。安忘其怒,出忘其雠,遂立为仲父, 是天下之大决也。立以为仲父,而贵戚莫之敢妒也;与之高国之位,而本朝之臣莫之敢恶也;与之书社三百,而富人莫之敢距也;贵贱长少,秩秩焉,莫不从桓公而贵敬之,是天下之大节也。诸侯有一节如是,则莫之能亡也;桓公兼此数节者而尽有之,夫又何可亡也!其霸也,宜哉!非幸也,数也。

——《荀子·仲尼》

这段话讲的是齐桓公能称霸的原因:有天下之大知、大决、大节。“大知”对应赏识管仲先生的才能,“大决”指的是讲管仲先生立为仲父,“大节”则是从自身做起带头尊敬管仲先生。这种循序渐进、符合事物发展规律的做法,最终使得全国人民都敬重管仲先生,齐桓公也实现了自己的霸业雄图。

这清晰的三个论点,扩充成议论文,真的是太棒了啊~ 赏识管仲先生的才能写一段,立为仲父的决断写一段,再来一段克己带头尊重管仲先生的,角度、例证都有了,写满800字还是很容易的。有稷下学宫院长荀子先生的著作给你背书,想不拿高分都难!

全国ⅠⅠ卷

来看下一题,一开头……好吧,又一位有名的战国大家登场了。墨子先生的“兼爱”、“非攻”,大家在语文和历史课本里了解过,结合这段材料的意思看,题目主要是想请考生谈谈世界大同、人类命运共同体等话题。

像这样推己及人、集体进化的思想,儒家真的已经写过很多遍了。《三字经》有言:“首孝悌,次见闻。”孝是说与父母的相处方式,悌是说与兄长的相处方式,这是在说一个人如何处理身边小范围的关系。孟子先生则讲过:“壮者以暇日修其孝悌忠信”,这里在“孝悌”后面多了“忠信”两个字,说的是上下级和平级关系的处理方式,代表了更广阔范围的人事。“孝悌忠信”原本就是“仁”的原则在不同关系中由近及远的运用,这不是一种简单的心眼好、对人好的道德要求,而是针对如何正确与他人互动、共同进步的一种方法指导。

青年们今日在校园学习,看似平凡,但可以学之为己、用之为人,以自己所学,逐步由近及远的、一点点地照亮身边的其他人。这不是“携手共创未来”,又是什么呢?这篇文章从“仁”的角度真的太好写了。

全国ⅠⅠⅠ卷

再来……好吧,第一句话又是熟悉的感觉。我们还是请荀子先生直接说说吧:

见善,修然必以自存也;见不善,愀然必以自省也。善在身,介然必以自好也;不善在身,灾然必以自恶也。——《荀子·修身》

这段话什么意思呢?粗略的理解一下,就是你能看见的好的地方,可能是因为你本身就有类似的东西;反之如果你看见不好的地方,则需要反省你是不是也有类似的问题。这其实不难理解,就像“世界并不缺少美,只是缺少发现美的眼睛”,人们关注的往往是与自己相似的部分,无论是好的还是坏的方面。所以,若想要给自己“画像”,日常生活中做的事情、与他人相处等等,都可以成为“镜子”。

不囿于自己头脑或情绪的藩篱,而是以真实的世界、鲜活的他人、实际的行动来认识自我,这些经历和见闻,都可以帮助我们给自己“画像”,在正确知识的引导下,还能帮助我们不断修正、完善自我。如果能早早明白这一点,收到你这封信的幸运的高一学生,会少走很多弯路吧!

江苏卷

这段题干,是不是跟我们上一题引用的《荀子·修身》段落也可以紧密结合啊?除此之外,题干中的“同声相应,同气相求”,也成功地引起了我的注意。这句话可不是凭空编出来的,而是《易经·乾卦》的卦辞:“同声相应,同气相求。水流湿,火就燥。”

《易经》不容易懂,但是先贤诸子的文本中,真的没少出现相关的解释。要是能把这一句的意思把握准了,破题就简单多了。咱们还是看已经有点熟悉的荀子先生写的吧:

施薪若一,火就燥也,平地若一,水就湿也。草木畴生,禽兽群焉,物各从其类也。是故质的张,而弓矢至焉;林木茂,而斧斤至焉;树成荫,而众鸟息焉。醯酸,而蚋聚焉。故言有招祸也,行有招辱也,君子慎其所立乎!

——《荀子·劝学》

这段挺长的,就不一句句说了,大意讲的是同气相求,相似的东西会汇聚在一起,也就是“物各从其类”。有意思的是,本段最后,荀子先生落脚在言行上,为什么?因为言行的积累,决定了你最终和什么东西成为一类。所以君子慎其所立,注意日常生活中的一言一行,以便能去更好的环境,遇见更好的人。这与题目中所言,我们未来的样子,就始于当下浏览、点赞、分享等言行选择和积累,是多么的契合啊!写作文时的落脚点如果放在修身自强,通过日常自身言行选择自己未来的道路,再引用这么一段合适的经典原文,既热血、又有力!

上海卷

好吧,我又想到荀子先生的话了……写到这里,我感觉《荀子》基本是今年解题宝典了。这一段有一部分大家高中背诵过:

君子曰:学不可以已。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冰、水为之,而寒于水。木直中绳,輮以为轮,其曲中规,虽有槁暴,不复挺者,輮使之然也。故木受绳则直,金就砺则利,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则智明而行无过矣。

故不登高山,不知天之高也;不临深溪,不知地之厚也;不闻先王之遗言,不知学问之大也。干、越、夷、貉之子,生而同声,长而异俗,教使之然也。

《诗》曰:“嗟尔君子,无恒安息。靖共尔位,好是正直。神之听之,介尔景福。”

——《荀子·劝学》

面对突然的环境变化,人真的无能为力吗?非也。君子无恒安息,不断努力做正确的事。君子持续学习,通过学习来改变自身,进步自强,面对环境的变化也不惧怕,反而在磨砺中变成更好的自己。“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冰水为之而寒于水”,这样通过学习改变自身,自强尽力而非怨天尤人或是随波逐流,不正是我们青年应当努力的方向吗?

从更广大的范围来说,面对自然的转折,无数前辈先贤都已经为我们做出了榜样。我们自古流传的神话故事,女娲补天、大禹治水、精卫填海……都可以作为非常精彩的事实论据。还有无数名垂丹青的先贤事迹,如夫子毕生授业传续学问,孟子集义浩然,诸葛武侯择难而行,文丞相正气风骨,无不指向一种以人补天的精神,一种以人力改变当时的环境,甚至改变了整个文明走向的精神。引经据典,古今结合,相信你的文章一定能令阅卷老师眼前一亮!

解析了这么多,读者朋友们还想给我拍砖吗?您看,我没说瞎话吧,学学先秦典籍,对于高考写作都能有帮助呢!不过啊,您可千万别只会僵化的死记硬背,咱们今天结合题目拆解的道理,其实都可以应用在生活中。学的东西只有真的用到身上,改变自己,改变生活了,写东西的时候才能自然而然的用上,才会“下笔如有神”,您说是不是?

阅读剩余内容
网友评论
相关内容
延伸阅读
小编推荐

大家都在看

作文青春800字 三年级小学生作文 五篇作文 青春作文开头 夏作文 满分英语作文 青春作文题目 金鱼作文 初二600字作文 万能作文结尾 作文青春600字 英文作文范文 财富作文 作文《我的乐园》 担当的作文 青春800字作文 作文修改 变的作文 方向作文 橘子作文 陌生人作文 爱作文怎么写 750字作文 作文七百字 孤独的作文 作文750字 作文冬 哲理作文 美德作文 有意义的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