趣文网 > 作文大全

「中国梦·黄河情」甘肃平凉:做足生态文章 推动高质量绿色发展

2020-11-18 06:45:01
相关推荐

>4684276 2020-09-22 19:35:27.0 【中国梦·黄河情】甘肃平凉:做足生态文章 推动高质量绿色发展 2 437 甘肃新闻 http://www.lzbs.com.cn/zbxw/attachement/png/site2/20200922/d43d7e636a8120d4269f01.png /enpproperty--> 中国青年网平凉9月22日电(记者 王文坛)地处黄土高原腹地的甘肃省平凉市,素有“陇上旱码头”之称,是古“丝绸之路”必经重镇,曾是黄土高原地区水土流失较为严重地区之一,被生态治理难题困扰尤甚。

崇信县河道沟道治理成效显著。王文坛 摄

9月20日,“中国梦·黄河情——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网络主题采访团来到平凉市,看水源地保护,访污水处理,走水土流失治理地,见证生态扶贫硕果……系列成绩,实实在在,平凉市实现了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双丰收,可谓“一石二鸟”。

据介绍,近年来,平凉市以国家“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战略为统领,积极抓好大保护、协同推进大治理,通过推行“河长+警长”巡查监管模式,先后开展保护母亲河“零点行动”、新窑矿区环境治理大会战、河道沟道治理、违法违规采砂清零等行动,彻底清除了污染源。

“清水”环绕生机现。王文坛 摄

记者在崆峒区景家庄水源保护区内看到,经过整治和改善,仅此处水源保护区面积达2.542平方公里,建设人工湿地161亩,上游种植水源涵养林289.5亩。同时,平凉市还把95%以上的污水收集进行净化处理,仅天雨污水厂一处,每天就处理污水8.5万立方米,出水水质达到一级A排放标准。

多措并举,为泾河一河“清水”向下流,为黄河造福下游人民夯实了基础,做出了平凉贡献。

旧窑洞变为“托牛所”,变废为宝。王文坛 摄

为构建绿色安全屏障,平凉市还做足“加”、“减”、“治”文章,加大生态建设和保护力度,依托“三北四期”、退耕还林、小流域治理等工程项目,推进大规模的国土绿化。近年来,仅崇信县就累计建成林业重点生态工程8万亩,绿色通道258公里,治理水土流失620.3平方公里,梯田改造31万亩,全县森林覆盖率达36.02%;推进环境质量改善,通过“蓝天碧水净土”保卫战等举措,平凉市先后荣获“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市”、“国家级生态示范区”和“中国优秀旅游城市”;做好“治”的文章,严守生态红线底线。

泾川县白家村景区。王文坛 摄

生态环境的改善,让黑河变清,汭河变美,黑鹳、苍鹭、鸳鸯、燕鸥等珍稀鸟类栖息平凉,成为一道靓丽的风景线。

不仅如此,甘肃省平凉市还以高质量发展为统领,加大政策扶持力度,用好组合拳,倾力推动高质量绿色发展。

幸福常在山水间。王文坛 摄

“近年来,我们利用美丽乡村建设机会,改善基础设施配套和人居环境,积极发展旅游业,依照“企业+合作社+农户”的模式,组建了旅游服务专业合作社,吸纳38户贫困户入社。目前,白家村已全部实现脱贫。有党和政府的好政策,我们正朝更高水平的小康迈进。”泾川县泾明乡白家村党支部书记白宁安告诉记者。

“牛倌”朱海萍。王文坛 摄

在平凉市崇信县锦屏镇平头沟村,养牛户朱海萍站在牛圈旁给记者算起了账:“以前在外打工,一个月挣3千多元。如今,养牛规模扩大到150多头,一般情况下,一头牛可卖1万多元,加上政府的3000元补贴,今年预计可挣30万元左右。”

平凉市有关负责人告诉记者,把废弃窑洞变废为宝,通过秸秆等自然资源再利用,就地解决农民就业创业,找到有效脱贫致富奔小康之路,为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提供了有益探索。

【来源:兰州新闻网】

声明: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作者持权属证明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 邮箱地址:newmedia@xxcb.cn

阅读剩余内容
网友评论
相关内容
延伸阅读
小编推荐

大家都在看

妹妹被哥哥打屁股作文 中华传统美德故事作文 藏在心里的什么作文 做一次家务作文 原来如此作文400字 良好的心态作文800字 关于自律的作文600字 亲情的作文800字初中 寻常的日子也芬芳作文 专四作文满分多少分 最敬佩的人作文600字 美好的生活作文600字 逆境出人才作文600字 改变作文600字初中 作文最美的风景600字 帮忙写作文的软件 英语作文翻译成中文 青春在路上作文800字 脱裤子打屁股的作文 初一的作文600字 友谊还会继续作文600字 不可怕作文600字初中 初中作文开头结尾优美段落 游记作文开头怎么写 我的意中人作文 我渴望长大500字作文 作文我的童年500字 致即将毕业的自己作文 时间过得快的作文开头 守住本分为话题的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