趣文网 > 作文大全

凡是说价值投资不行的 基本上都是人不行

2020-11-18 07:10:01
相关推荐

你真的能向一条鱼解释在陆地上如何行走吗?对鱼来说,在陆地上走一天胜过听上几千年的空谈。同样,一天的商业实践也具有相同的价值。

——巴菲特

22年前的1996年1月24日,《上海证券报》发表了一篇名为《证券投资巨擘——华伦·布费》的文章,华伦·布费就是今天我们耳熟能详的沃伦·巴菲特。

这是国内第一篇关于巴菲特以及其价值投资的报道。

此后二十多年间,巴菲特的相关文章和图书多如牛毛,立志学习巴菲特的人层出不穷,但直到今天,坚持下来的却没有几个。

当然,我们也不用自卑,全世界的股民都差不太多,因为人类往往是语言的巨人,行动的侏儒,再大的口号也不过是动动上下嘴唇,但真要实际行动,不使出浑身解数,再加上数年的坚持,试问几人能做到!

有数据显示,中国股市这些年持续低迷,很多股民被腰折,甚至损失超过80%、90%,损失惨重,A股市场上散户没有赚钱的比例超过95%,而在全世界的股市上,跑赢大盘的散户投资者只有5%左右,所以我们惨,也不比别人更惨,真没必须撕心裂肺地叫唤,路是自己走的,股是自己选的,钱是自己投的,你非要怨天怨地,偏偏不怨自己,有意思吗?!

昨天,有人说《再这么救民企,韭菜就要被割光了》,话说那些垃圾股、妖股光是瞥一眼指数,就能嗅到腐烂的味道,韭菜非要投机去买,怪得了谁!

真是应了那句话,傻子太多,骗子不够用。

在看过多篇文章分析说巴菲特的价值投资难以复制后,今天坤鹏论也来聊聊对这个话题的理解。

一、自己懒就别赖人家的方法学不会

坤鹏论一直强调,所有事情一定要先抓本质,就像吉德林法则所倡导的,遇到难题,不管你要怎样解决它,成功的前提是看清难题的关键在哪里。找到了问题的关键,也就找到了解决问题的方法,剩下的就是如何来具体实行了。

昨天,看到有人说,中国的A股和美国的股市不一样,是两个不同的物种,简单说,美股是“牛长熊短”,A股是“牛短熊长”。

美股往往一波牛市行情,会持续很多年,然后一年多快速暴跌。而A股,则是反过来,一熊熊个两三年,然后一年不到,快速牛市结束。

按照相关数据统计,美国牛市平均59个月左右。

而A股牛市,平均持续时间12.1个月,熊市平均长达27.8个月。

所以,这些人得出结论,美国的不少投资逻辑,放在A股,不见得行得通。

但是,不管是美股,还是A股,本质有没有区别?

追根溯源,表面上再怎么不同,本质却没有任何不同。

所以,投机的逻辑会有不同,但价值投资的哲学没有不同。

所以,太多太多的人,甚至太多太多的专家,都把投机当投资,关键还自以为有多高明。

巴菲特价值投资的本质是什么?

坤鹏论认为简单总结下来是:

投资股票就是投资公司,在自己懂的行业里找到好公司,在它的股价远低于内在价值时买入,然后和它共同成长、成功,和时间交朋友。

再进一步简化,好公司是关键。

所以,当你看过许多投资大师的投资哲学后就会发现,他们买入和卖出的操作各不相同,但寻找好公司这个目标却出奇的一致。

那么找好公司难吗?

只要下功夫,智力平平的人一样可以找到,只是花费的时间不同而已,读财报、看行业、走访......方法都在那里,如果你非要说这些太难做不来,那真是无话可说,人懒还想发财,只能靠做梦了。

人们无比羡慕成功者拥有的财富,却从来不想想人家财富背后受的罪和付出。

咱们不说巴菲特了,就说说彼得·林奇吧。

1982年林奇曾回答电视台主持人什么是他“成功的秘密”时说:

“我每年要访问200家以上的公司和阅读700份年度报告。”

这个数字之后变本加厉:1980年他拜访了214家上市公司,1982年拜访了330家上市公司,1983年拜访了489家,1984年拜访了411家,1985年拜访了463家,1986年拜访了570家。

根据这个速度,即使加上周末和假日,他也几乎平均每天要访问2家上市公司。

林奇每天工作时间长达十几个小时(有人说12小时,有人说16小时),每天要阅读几英尺厚的文件,大约要听取200个经纪人的意见,通常一天要接到几打经纪人的电话,每10个电话中大约要回一个,但一般只交谈90秒钟,而且还好几次提示一点关键性的问题。

林奇和他的研究助手每个月要对将近2000个公司检查一遍,假定每个电话5分钟,这就需要每周花上40个小时。

所以,自己贪婪还偏偏很懒,就直接承认了,是继续想懒,就别贪婪,想贪婪,起码要用勤奋来换。

二、价值投资坏了不少人的生意

毋庸置疑,价值投资的精髓是靠自己,要有坚定的投资哲学,不信预测、不信权威,只投资自己熟悉的领域,自己要亲自调查,长期持有,这些简直就是要让那些附生于股票之上的生意无路可走。

全都如此,谁还听专家们的股评和预测、谁还会购买那些股票系统、谁还去参加各种收费培训、谁还会频繁买来买去支付不菲的手续费、谁还会轻信骗子的蛊惑......

所以,价值投资是许多人的死敌,没有投机哪有他们过滋润日子的机会。

纵观历史,但凡投机的生意,往往周边的生意最终才是稳赚大钱的,比如:淘金的拼死拼活,结果却是卖水卖牛仔裤的发了财,双创的成功率不到1%,但刷单刷量的老板们却纷纷开上了玛莎拉蒂.....

于是,不少暗藏小心思的人开始绕着圈地唱价值投资的反调,不谈本质,谈现象,不讲未来,讲现在,甚至编出巴菲特出身富豪家,标准富二代的谎言,反正就是一个中心思想:巴菲特的价值投资,学不来!

其实就是千方百计让人们丢弃了价值投资的念头,继续在投机中狂欢,这样他们才有机会赚翻了天。

三、巴菲特“出轨”比较早

坤鹏论去年曾写过一篇文章叫《要想孩子养得好 关键让他出轨要趁早》,这里的出轨并不是特指男女之间的出轨,而是在已知的安全范围内,给孩子自由,让他尽情地去尝试,去试错,出轨就是出了大人认为的规范圈。

巴菲特“出轨”相当早,所以他后来的成就与童年早早“出轨”有着非常大的关系,甚至影响了他一生。

巴菲特生于1930年8月30日,在家排行老二,经常读坤鹏论文章的老铁肯定熟知那个年代,美国大萧条,经济大危机,大部分美国人民的生活一落千丈。

当时,他的父亲霍华德·巴菲特是奥马哈联合大街银行的一名证券推销员。

1931年8月,就在小巴菲特还有两个星期就要迎来第一个生日时,这家银行倒闭了。

他的父亲既失去了工作又破了产,因为他的所有储蓄都随这家银行一起烟消云散了。

霍华德·巴菲特很快就振作起来,与友人合伙开了一家小型证券公司。

巴菲特从小就对数字、经商非常感兴趣,早在6岁时,就已经开始学习如何做生意了。

他从祖父经营的杂货店以25美分买进6罐装可口可乐,然后再以每罐5美分的价值卖出,以此赚取自己的零用钱。

在暑假的炎炎夏日里,同龄的小朋友都在玩耍,巴菲特却不辞劳苦、汗流浃背地挨家挨户拜访推销,对于这种连大人都不觉得轻松的小生意,他却得意地笑着说:“如果可以卖出6罐,那我就有5美分零用钱啦!”

11岁时,巴菲特第一次接触到了股票,当时他在父亲的证券公司帮忙做记录板书工作,也就是把股价用粉笔写在黑板上。

巴菲特在记录股价变动的过程中,心生灵感,觉得自己也应该尝试看看。

于是,他将所有财产投入买进Cities Services公司的股票。当时买进价是38美元,虽然曾经一度跌到了27美元,可没多久就迅速回涨至40美元,巴菲特选择了立刻卖出,尝到了生平第一次股票投资获利的美好果实。

这只股票之后仍然不断飙升,数年后达到了200美元的天价,坤鹏论相信,这肯定对巴菲特有相当大的触动,在一定程度上让他明白了投资股票必须要有耐心。

少年巴菲特还广泛接触各式各样的商业活动,比如:派送《华盛顿邮报》,并且同时也接受其他报社的委托派送,于是他一旦发现订户取消订阅《华盛顿邮报》,就马上向人家推销其他报纸。

此外,他还招集附近的小孩,一起从事搜集旧高尔夫球再便宜转售出去的生意。

后来,他以贩卖高尔夫球赚得的钱为资本,买下了4000平米的农地,甚至开始发展出租农地以赚取租金为目的的不动产生意。

最令巴菲特记忆犹新的还是高三那年的弹珠游戏机生意。

当时,全新的弹珠游戏机相当昂贵,要300美元一台,巴菲特就和朋友两人合资,以25美元的低价收购二手机器,整修得焕然一新后,再转租给理发店,后来这个租赁生意渐上轨道,巅峰时期曾同时出租7台,光是租金每周就净赚50美元。

他和朋友还专门成立了一家公司,并起名为威尔森投币机公司,而威尔森完全是为了博得信赖而虚构的人名,两人假装是该公司的员工,当理发店的负责人要求进新的机器时,他们就会说:“我们会跟威尔森先生讨论一下。”

小小年纪就这么多心眼呀!

介绍了这么多巴菲特小时候的事情,坤鹏论其实想告诉大家几个关键道理:

1.“出轨”一定要趁早,因为越小,“出轨”犯错的成本越低,即使经常跌倒又如何?这是用“错的实践,换来对的认识。”用“不断的试错,学会解决各种问题的方法。”“用大胆的横冲直撞,释放创造的力量。”放才是最大的爱,不仅对孩子,对爱人,对员工都一样。

2.资本的原始积累很重要,越早赚到钱,机会也就越多,所以坤鹏论经常会在文章中说,年轻人一定要使出洪荒之力,合法地尽快赚到自己的第一桶金,比如:100万。

如果真能实现这个目标,你的财富犹如爬上那飞快的火车,像骑上奔驰的骏马,更多财富关卡会被一一打开。

如果巴菲特没有卖可口可乐、派送报纸的收入,何来投资第一只股票的资金,如果没有在小小年纪做生意、投资股票的经历,又如何将股票投资这颗种子深深埋在心中,同时没有之前的资本积累,他也无法购买到土地和开展租赁生意,更不会有后面敢于用100美元起步创业的勇气。

巴菲特这样的幼年经历并不需要父母有多少财富或是特权,只要放手,提供一点点机会,每个孩子都可以复制。

四、巴菲特是格雷厄姆的亲传弟子

还有人说,巴菲特可是格雷厄姆的亲传弟子,这个复制不了。

最重要的是,格雷厄姆将年轻的巴菲特从技术分析的泥沼中拖了出来。

巴菲特自从11岁买了股票后,就开始对其产生了痴迷,从11岁到20岁,他研究了近10年的技术分析,天天画图表,天天算指标,打听小道消息,追涨杀跌做短线,频繁买卖做差价,但投资却并不怎么赚钱。

年轻的巴菲特经常会去市中心的图书馆,阅读每一本和股票投资相关的书籍,这些书大部分根据数学模型和走势图形模式总结出一套选股的系统方法。

他一直想找到一种运用起来稳妥可靠的选股系统方法,那时,他非常着迷于技术分析,“我把所有这些书读了一遍又一遍。其中对我影响最大的是加菲尔德·德鲁写的那本关于零股交易的经典著作,我整整读了三遍。我也读了爱德华和迈吉写的那本技术分析圣经《股市趋势技术分析》。我会跑到图书馆,把这些书一口气读完。”

后来,巴菲特在内布拉斯加大学上四年级时,偶然拜读到了格雷厄姆的《聪明的投资者》,如获至宝,特别是“聪明的投资者不该因股价的波动而分心,而要专注于企业价值,通过分析企业价值,便能买进相对便宜的股票。”这让巴菲特醍醐灌顶,随便立刻申请进入哥伦比亚大学商学院,投入格雷厄姆门下钻研投资理论。

格雷厄姆告诉巴菲特:“技术分析有多么流行,就有多么错误。”

从此之后,巴菲特再也不相信技术分析,也根本不做技术分析。

在从哥伦比亚大学商学院毕业后,他还在格雷厄姆的投资公司实习了两年,最近距离地和大师学习。

当然,这个理由其实都不用太驳斥,因为如果按这样的逻辑推演,人类就不用一代新人胜旧人了,只要一个领域的大师去世,这个领域就会停止不前,所以此为谬论。

五、对错误的态度很多人学不来

人都会犯错,但是如何面对错误,决定了人生的高度。

一般而言,如果出了错,大部分人会下意识地先去证明不是自己的原因,“我永远是对的,错都是别人搞出来的。”这是人性,但是成长往往就是反人性的。

正如保罗·图德·琼斯所说:“教给你最多东西的是错误,不是成功。”

有人曾问一位成功者:

问:您的成功秘诀是什么?

答:五个字:正确的决策。

问:那您如何做出正确决策?

答:两个字:经验。

问:那您如何得到经验?

答:五个字:错误的决策。

所以,成功的投资大师无不承认,他要对他的行为后果负责。当他遭受损失时,他不会说“市场跟我作对”或“我的经纪人给了我一个坏建议”。他会对他自己说:“我犯了一个错误。”他总是毫无怨言地接受结果,分析行动中的失误,以免再次犯同样的错误,然后继续前进。

索罗斯曾说过:

“我认为我真正的强项在于认识错误......这是我成功的秘诀。”

“我犯的错误可能和任何投资者一样多。对于其他人来说,犯错是一种耻辱,对我来说,承认自己的错误是一种骄傲。一旦我们认识到理解上的不足是人类的先天特征,犯错就没有耻辱可言了,耻辱的只是不能纠正错误。”

所以,有错误就改正,并且懂得反思,这才是正确的对待错误的态度。

但是,许多人永远不会从错误中汲取教训,从而失去了从错误中成长的宝贵机会,坤鹏论通过观察发现,凡是爱抱怨者,就是这类人的“杰出代表”。

巴菲特甚至用对待错误的态度来评判企业管理者的优劣:“一个公开误导其他人的CEO,最终会在私下里误导自己。”

六、巴菲特是一台学习的机器

据说巴菲特虽然讲究不熟不投,但他平时却尽可能地吸引各方面的知识,“我什么都读:企业年报、10-K报表、报表、传记、历史书,每天还要读五份报纸。在飞机上,我会阅读座椅后背的安全指南。阅读是很重要的。这么多年来,是阅读让我致富。”

芒格曾这样描述过巴菲特:“如果你们拿着计时器观察他,会发现他醒着的时候有一半时间是在看书。他把剩下的时间大部分用来跟一些非常有才干的人进行一对一的交谈,有时候是打电话,有时候是当面,那些都是他信任且信任他的人。仔细观察的话,沃伦很像个学究,虽然他在世俗生活中非常成功。”

芒格在2007年还这样评价道:“沃伦是这个世界上最佳的持续学习机器。乌龟最终战胜兔子是持续努力的结果,一旦你停止了学习,整个世界将从你身旁呼啸而过。沃伦很幸运,直到今天,即便是早已过了退休的年龄,他仍可以有效地学习,持续地改善其技巧。沃伦的投资技巧在65岁后更是百尺竿头更上一层。作为一直从旁默默关注的我,可以肯定地说,如果沃伦停留在其早期的认识水平上,这个纪录也就不过如此了。”

复制勤奋学习应该谁都可以吧?但这个世界上真正能做到没有几个。

七、巴菲特背后源源不断的现金流

有人说,巴菲特的秘密还不仅是选股,如果只是靠选股、买股及长期持有,他的收益率战胜不了格雷厄姆,也复制不了早期的巴菲特。

巴菲特真正的秘密是伯克希尔的商业模式,利用保险浮存金的无息杠杆进行优质股权的资产配置,有效放大了收益率,滚雪球越滚越大。

保险浮存金是什么意思?

它是指保户向保险公司交纳的保费,保户交纳的保费并非保险公司的资产,在财务报表中应列入“应付账款”中,属于公司的债务,当保户出险时,拿出来付给保户进行理赔。

这些资金,保险公司在留有一定比例的近期理赔或支付金额后,其余可以拿出去进行投资,而投资收益则归保险公司所有(若与保户另有约定,则投资收益按约定比例由双方分享)。

其实伯克希尔就是以保险为主业,不管是营业收入,还是利润额,或是净利率(利润额/营业收入),均在全球保险业排名第一。

但又因为它的业务过于复杂,世界保险业并没有将其纳入到保险的范围内。

截止2015年底,伯克希尔在全球拥有11家保险公司和68家非保险公司,雇员人数超过36万,绝对算是一个巨大的“保险帝国”。

在11家保险公司中,巴菲特与盖可保险公司(GEICO)的缘分可以追溯到学生时代。

1951年他正在哥伦比亚大学商学院学习,对老师格雷厄姆担任董事长的盖可汽车保险公司相当感兴趣,经常利用周末拜访这家总部位于华盛顿的保险公司。

他还曾在没有事先预约的情况下,贸然拜访正在假日期间加班的主管财务的副总裁,就“贵公司如何提升获利能力?”“和竞争对手相比,贵公司具有哪些优势?”“对未来公司成长的展望?”等业务内容及保险公司的整体运作架构,进行长达四小时的访谈。

当时盖可的特色在于,实行完全摒除中间代理商制度,从而将节省的中间成本回馈给顾客的一种商业模式。

访谈结束之后,巴菲特认为,该公司相当值得投资,便将当时的全部家当10000美元投入买进盖可的股票。

小知识

盖可保险公司

英文为GEICO,国内一般译为国家雇员保险公司,其名字源于创立之初,主要为政府职员办理保险业务。

目前,盖可是美国最著名的财产保险公司之一,目前在全球的保单数量超过1300万份,为2200万机动车保驾护航。

其业务也包含寿险,它还是著名的直销保险公司,并是少数率先提供全年不间断索赔服务的公司。

盖可之所以在美国深入人心,在于公司的服务宗旨就是帮助客户节省更多投保成本。

这一点主要得益于公司强大的直销渠道,省去了传统保险需要借助第三方销售代理推广产品的庞大成本。“15分钟节省15%”的广告台词彰显出盖可的高效与优惠。

同样,盖可的低价秘诀离不开互联网的兴起,2010年,它成为全球首家支持移动电话投保的保险公司,难能可贵的是,与一般只注重价格战的公司不同,盖可的车险理赔服务口碑甚佳,获得了超过97%的客户满意度。

盖可的手机端APP服务同样质量不凡,荣获2015年Keynote评选的全美最受欢迎保险手机应用。

1996年,巴菲特收购GEICO剩余股份,使GEICO成为其全资子公司。

一直以来,巴菲特对现金流极度重视,所以也传递到了旗下的各家公司,而且他投资和收购的公司也都符合其现金流量折现估值法,现金流充裕,这使得他在基本满仓的同时,能够保证手里始终有来自保险公司和旗下企业源源不断的现金。

也正因为这个原因,有网友分析认为,这个根本是普通基金和散户无法复制的。

但是,坤鹏论认为,我们说复制巴菲特,可能没有一个人想的是复制他的财富吧,更多人的初心是让自己因此而更富有些,以此来攻击巴菲特的价值投资不可复制,有点偏了准星。

八、巴菲特也是一位好企业家

这个是事实,而且坤鹏论认为,正是早年经商、创业开公司等经历,为巴菲特的投资哲学增加了相当重要的砝码,甚至他能够在众多投资大师中脱颖而出,也应该拜亲历企业经营所赐。

只有他在自己的投资哲学中特别强调了企业管理者的重要性,同时给出了明确的标准,甚至如果他认为管理者不行,宁可不投,就像投资可口可乐,他观察了52年,而最后促使他决定投资的关键是,可口可乐新的CEO郭士达上任之后,就开始大幅度改善公司的管理,提高公司产品的竞争优势,使毛利率大幅提升。

坤鹏论曾经做过公司一把手,后来也创过业,如今每每回顾以往,对比一些公司的管理和运营,就会发现,公司管理者以前有没有当过高管,有没有创过业,最后落到处理公司事务会有很大不同。

比如:当过一把手,创过业的公司管理者,对现金流超级关注,对预算的制订及执行极为严格,对公司成本能够达到抠门级,他们衡量员工的唯一标准是靠不靠谱,而不是够不够勤奋,能不能口若悬河,说得比唱得还好听。

正如巴菲特所说:“我是个好投资家,因为我是个企业家。我是个好企业家,因为我是投资家。”

确实,从巴菲特对于企业管理者的论述可以看出,他确实有着丰富的企业管理实战经验,每每出言,必会戳中要点,称其为企业管理大师也不为过。

针对这一点,坤鹏论也认可,不是谁都有机会复制,而且如果不是亲自实践,看再多书也无法真正体会和理解。

以上是关于巴菲特不可复制文章中提到最多的论点,其实除了小时候的经历以及企业家这两点外,其他对于任何人来说,要做马上就可以。

总结下来,因为自己懒做不到,但又想面子好看,自己也挺有道理,于是就扯出各种各样客观原因开脱自己,归根结底,啥也别说,还是自己不行。

所以,当你在生活和工作中遇到类似情形,基本上可以确定,不是事不行,是人不行。

本文由“坤鹏论”原创,转载请保留本信息

阅读剩余内容
网友评论
显示评论内容(1) 收起评论内容
  1. 2020-09-02 09:23搁浅。。[山西省网友]IP:1743013863
    说价值投资不行的,基本上都是人不行。
    顶2踩0
相关内容
延伸阅读
小编推荐

大家都在看

走向作文 奇迹作文 作文自拟 画图作文 个性作文 回归作文 作文精彩片段 假日作文 作文关于青春 三月三作文 落叶作文 小溪作文 乌龟的作文 作文二年级下册 作文分论点 英语七年级作文 迷茫作文 作文评语怎么写 小学三年级的作文 清晨作文 情书作文 写母亲作文 作文议论文素材 作文600字初三 作文我的同桌 美好的生活作文 积累的作文 蝴蝶的作文 古诗词作文 成长作文8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