趣文网 > 作文大全

一本写给初中生的“语文”书 推荐给喜欢阅读 写作的成年人

2020-11-18 22:45:01
相关推荐

如果说给自己的孩子,找一本从初中开始读的“语文书”,那我一定选这本——《文心》。

一本书的含金量,我们常常可以从作者看出来。《文心》的两位作者,都是文学界、教育界的老前辈。叶圣陶,素有“优秀的语言艺术家”之称,他的笔名源于诗句“圣人陶钧万物”,就连名字也独具韵味,更不用说性情了。著名诗人臧克家曾这样评价他:“温、良、恭、俭、让这五个大字是做人的一种美德,我觉得叶老先生身上兼而有之。”而夏丏尊,也是一位对当代文学、语言教育学影响深远的学者,他提出的“以书带书”的读书方法,至今在很多阅读类的图书中,都有所涉及。此外,从《文心》这本书的遣词造句中,我们也可以欣赏到两位作者的严谨和豁达。

《文心》以初中生周乐华、张大文在学习中遇到的问题,深入浅出的解决了读书、写作,和做人做事时遇到的问题,读起来不仅趣味性强,而且还可以了解到很多以前不曾注意到的语文知识。

有人说,何为经典,不是那些你正在读的书,而是那些你正在重读的书,而《文心》这本书,在经过多次再版,豆瓣的评分平均都高于9分,是值得我们反复研读的经典之作。

豆瓣《文心》评分截图

在我看来,《文心》的书名,最能概括全书的内容,从字面理解,“文”既是读,又是写,都是在考验我们的内心,不管是身为一个读者,还是作为一个文字工作者,你看到的、写出来的东西,都是你心里的映射,是一面镜子,所以,读书、写作都是打磨一个人心性的过程,而心之所向,才是归途。

“读”书和“看”书的区别

同样读一本书,不同的人会看到不同的东西,这就是我们常说的“一百个读者就有一百个哈姆雷特”,至于如何找到最好的那个“哈姆雷特”,怎么读很重要。古人读书,大多数都不学习文法,不在意解释,只在“读”上下功夫,他们朝夕诵读,直到倒背如流。想想也挺奇怪的,到最后文字通顺了、文义也了解了。关于这点,陶渊明在《五柳先生传》中,也曾提到:

“好读书,不求甚解。每有会意,便欣然忘食。”

由此推断,一个人会不会读书,往往不必去看他所写出的文字,只需听他读出来的文字腔调,就清楚了。这也就能明白了,为什么我们在小学、初中时期,大多数的语文课中,都有朗读、背诵这样的要求,其实是在考验我们“读”书的能力。所以,不管是孩子,还是成年人,千万不要只“看”书,而是要“读”书。

说到读书,通常情况下我们都只是用眼睛在读,其实“读”是一种心、眼、口、耳并用的学习方法,其目的是为了收获其内容意趣,而不是看文字和它做游戏。这就好像一碗汤,没有人能看出它是咸的,还是甜的,只有舀一口尝尝,才能知道这汤的味道,也许是苦的也说不定呢。

至于读的妙招,《文心》中给我们提出了七个字——“尽力且遍观群书”,事实上,多读并不是适合所有人、所有类书的,还有一部分适合精读,也就说要根据自己的需求,来选择具体的读书方法,而在这里的多读,旨在希望年轻的读者们可以通过博览群书,来收获更多的新知。

提及多读书,那不得不关注“选书”的问题,书中为初中生,推荐了包括字典、小说故事、诗歌集、诸子百家和史书这五类书,以方便我们找书。

初中生语文书单

此外,书中介绍到,在读书的过程中,我们还应该学会的一个重要“读书”方法——“鉴赏”。每年新上市的书多如牛毛,找到好书,挖掘好书中蕴藏的丰富价值,才是读书的关键。

具体的鉴别,可以从下面三个方向入手:作者的生平、作品的起源,以及种种与这部作品有关的事件。通过这些内容,建立读者与作者的共鸣,来增加对书籍内容的吸收和理解。在这个过程中,我们可以了解到,书中的内容“哪些是有用的”、“哪些是没用的”,以此为基点,展开思考、输出,甚至是行动。

有一点值得注意的是,

“读书时,千万不要上时代的当”。

也就是说,读古人留下的书,要留心他所处的时代,要尽量找出思想、学术和时代、社会的联系,了解它因何发生,又因何衰落的,这样得来的才是真实的知识,也可以避免陷入局限性的思维当中。

写作是生活,而不是生活的点缀

鉴赏,在我们的学生时代,通常体现为读后感、读书笔记,这也是一个由读书到写作的演变过程,将我们看到、学到的一些感悟、知识,用文字传达给更多的人,以此来进行交流或产生共鸣。

鉴赏角度

《文心》中指出,写作可以分成三种:习作、应用之作和创作。学生时代,大多数老师要求的作文,通常是限定主题、日期来完成的,这多是“习作”,但实际上我们提笔作文的目的,更多的应该是传递思想、记录生活,以及表达情感,那些“写了之后,欢喜好像更欢喜了,愁苦却似乎减淡了”的文字,才应该是我们真实写出来的。所以,“习作只是法则与手腕的练习;应用之作只是对付他人和事物的东西;创作才是发挥自己天分的真成绩。”

不管是在学生时代,还是离开校园以后,我们都应该在完成基本要求的同时,多进行创作,写出自己的生活,抒发情感。

在心理学家认为,心的作用有三种,分别是知、情、意,以此为依据,文章的类型也可以分成这三种。

知、情、意

“知”的文章,在于传达理论知识和技能;“情”的文章,在于传递感情,表达爱意;“知”的文章,更多的是拓展思维,帮助我们理解生活、人生等,传递思想。从文章类型可以看出,我们在什么情况下,提笔写出什么样的文章。虽然每个文章都有大体上的倾向,但实际上,很多时候,好的文章也是“知、情、意”都涵盖的,以便让读者收获更多。

不能只读书、写文,还要学会做人

不管是读书,还是写作,都是知道是一回事,做起来又成了另外一回事了,如何将“知行合一”才是关键。仔细思考一下,驱动你行动的到底该是什么?

我认为是“心性”。

在《文心》这本书中,虽然没有将关于“心性”这一点明确的写出来,但却蕴含其间。

比如:

* 关于写作,书中这样写道:

“作文写成了,一定要仔细看过,有一句话、一个字决定不妥当都得改,改到无可再改才罢手。”

修改这种写作习惯,并非是一朝一夕可以养成习惯的,可一旦养成,那以后做其他事,都能够保持相同的严谨、认真态度,最终也能事半功倍了。

* 关于读书,书中枚叔是这样说的:

“今后所读的文字都是现成的东西。能懂得多少,就懂多少,从文字里去吸收经验,学习经验的方法,你们不久就要成大人了,趁早把思考力、想象力练习到水平线的程度,将来才不至于落伍。”

读书、写文和做人一样,很多经验可以学得到,而大部分的经验都需要我们自己感悟。

同样是仰望天空,有人说天上的星在闪烁(这是景物);有人说星在睒冷眼(这是景物+感想)。

经验大体可以分为两种:我们肉眼直观看到的,可以称作是一种外在的经验;通过观察,从而产生思考、感悟这一系列的大脑活动,则是一种内部的经验。外面的经验是差不多人人共同的,最容易明白,就像我们都能看到星在闪烁、云在飘一样,但内部的经验却因人而异。也就是说,读书、写作都是我们学习经验,锻炼心性的手段,至于最终能学到多少,还得看我们自己。

小结:

在《文心》这堂语文课中,作为旁听生的我,有一个特别深刻的体会,就是千万停止学习。学校给予我们的东西只能是一些外在的经验,更多的经验还需要我们,去社会这堂大课中学习。就像《文心》中说的“无论什么场所都行,唯有自己不要学习才是真正的失学”。

学习不应该是一件被环境阻隔的事,要想学在哪都能学,不想学,即使再高的学府也教不出栋梁。那么,今天你读书了吗?

阅读剩余内容
网友评论
显示评论内容(2) 收起评论内容
  1. 2021-09-01 07:34出斚刄[天津市网友]IP:1742980777
    听起来很有趣呢,我觉得不管是初中生还是成年人都会受益匪浅。一定要看一看!
    顶10踩0
  2. 2020-05-02 08:02银翼魔术师[北京市网友]IP:3407970645
    这本书真是太棒了,不仅可以帮助初中生提高语文水平,也能够给喜欢阅读和写作的成年人带来灵感和启发。
    顶1踩0
相关内容
延伸阅读
小编推荐

大家都在看

家乡的小山作文 四年级作文我的学校 优秀记事作文 入门作文600字 以憧憬为话题的作文 小学生风景作文 我的烦恼作文关于考试 友邻相伴作文600字 小学四年级下册的作文 紫荆花作文500字 初一下册期末作文 学习是享受作文 各地高考作文汇总 微笑的作文300字 四季的大树作文 关于诚信的作文开头和结尾 心有猛虎细嗅蔷薇作文 描写雨后彩虹的作文 五年级常考作文 写西湖的作文300字 总有柳暗花明时作文 日语作文我的朋友 我的读书的故事作文 珍爱生命的作文800字 我的成长作文100字 开学典礼作文300 走过作文 想起你时很温暖的作文 自我介绍的英文作文 错觉作文800字记叙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