趣文网 > 作文大全

读《红楼梦》学写作66:第34回②黛玉感怀

2020-11-19 00:10:01
相关推荐

袭人送走宝钗回来,见宝玉“沉思默默,似睡非睡的”,就退出房外,自己洗漱去了。宝玉自己“默默的淌在床上”,无奈“肫上作痛,如针挑刀挖一般,更又热如火炙,略展转时,禁不住嗳哟之声。”

这一段文字,是宝玉被打之后的第二次疼痛描写。因为当下时间非常充足,所以这一次,曹师的笔触明显比宝钗赠药之前袭人检查伤势那一次更加细致。袭人看见宝玉犯迷糊,就退出房外自己洗漱,把宝玉晾在一边,表现出袭人对宝玉的“尽心尽力”,只是一种习惯性的服侍照料。用现在的话来说,就是“不过脑子”、“不走心”。

因为天色将晚,袭人又不在,身边只有两三个丫鬟伺候,却也没什么需要他们做的事情,宝玉便让丫鬟们都去梳洗,等有事再叫她们。大家于是听话退出。《红楼梦》全书由此进入第三十四回的第二个场景:黛玉感怀。

这时候,宝玉“昏昏默默,只见蒋玉菡走了进来,诉说忠顺王府拿他之事,一时又见金钏儿进来,哭说为他投井之情。” 这两句文字,令人叹服。在生活中,重大的事件发生以后,要么余韵绵长回味无穷,要么余波未平一波三折。事件本身不会“戛然而止”。这种现象也许来自人类情感结构的设计缺陷,是全人类的共同特点之一。曹师显然精通此道——宝玉挨打之后,不管是宝玉,还是读者,都需要一段时间的反刍反思,进一步厘清头绪。

为了突出效果,这个场景一开始,曹师先安排袭人略显“冷漠”地自行“栉沐”,再让宝玉遣散了伺候的丫鬟,终于让宝玉同学在被打之后,第一次拥有了完全属于自己的时间和空间。这时候,曹师一方面让事件余韵慢慢放大,让蒋玉菡、金钏儿先后在宝玉朦朦胧胧的状态中出现,通过“日有所思、夜有所梦”的形式,折射出宝玉同学内心的愧疚和不安;另一方面,只有安排好相对私密的时空,才可以让“女一号”隆重登场。

宝玉“半梦半醒”,却不在意,忽又觉有人一推,恍恍惚惚听得有人悲戚之声。宝玉这才“从梦中惊醒”,睁眼一看,“不是别人,正是林黛玉”。宝玉惊喜之余,“犹恐是梦”,“忙又将身子欠起来,向脸上细细一认”,只见他“两个眼精肿的桃儿一般,满面泪光”。

黛玉此刻的神情,相比以前巧笑嫣然的样子,必定“丑极”,但宝玉仍是看个不够,还欲看时,“怎奈下半截疼痛难禁,支持不住”,只好嗳哟一声,仍倒在床上。原本明明遍体鳞伤,“略展转”就疼的嗳哟连声,只因为黛玉来了,偏能坚持着欠身细看,曹师笔下的莫名坚强的宝玉和哭肿眼睛的黛玉均令人心疼到极点,也羡慕到极点。在这个生而孤独的世界上,有一个人肯为你哭、为你笑,真的是一种莫大的幸福。

宝玉叹到:“你又做什么来?虽说太阳落了,那地上馀热未散,走了来,倘或又受了暑呢?我虽然挨了打,并不觉疼痛,我这个样儿,也是粧出来哄他们,好在外头布散与老爷听,其实是假的,你不可信真。”

曹师安排宝玉说这番话,句句真情,句句关心,希望能借着几句宽慰,让黛玉放心,以后不必再冒着暑热前来探视,免得伤了身体。

黛玉此时没有嚎啕大哭,曹师或许担心自己的良苦用心被读者忽略,因此罕见地在文中解释道“越是这种无声之泣,气噎喉堵,更觉厉害”。的确,相比号哭,泣更压抑,更容易郁结于心,格外伤身体。

听了宝玉这番话,黛玉“虽有万句言辞,只是不能说出”,半日方抽抽噎噎的说道:“你从此可都改了罢!”这句话从黛玉口中说出来,实在太过艰难。宝玉之于黛玉,就是身家性命,从来只求相伴,从来不会有任何世俗的要求,更不会劝诫。这一次看宝玉挨打伤成这般模样,心痛难以言表,才说出了这句话。背后的潜台词其实是说:“哪怕因你要改掉以前的毛病,甚至变成另外一个人,哪怕不能再跟我在一起了,我也不想让你再像今天这般受苦。”

“你若安好,便是晴天”。这是爱人之间的最高境界,也是宝玉和黛玉,彼此早已达到的境界。

宝玉长叹一声:“你放心,别说这样话。我便为这些人死了也是情愿的。”不了解宝玉的,以为这段话恰恰是宝玉滥情的明证,其实曹师如此文字,只不过是让宝玉对黛玉唯一的这次“劝诫”进行表态:“我不会改,也不愿意改。”潜台词就是:“我对你更不会变,哪怕就是为此死了,也心甘情愿。”

在宝玉最亲近的同龄人中,黛玉最后一位前来探望,也是唯一完全不顾形象、哭肿了双眼前来的一位。曹师在这一回先写宝钗探视赠药,容光照人,袅袅婷婷,举止得体,笑靥如花;再写袭人,众人面前得体大方,虽然掉了几回眼泪,却很快就能自去洗漱忙碌。宝钗、袭人两个人对宝玉都很关心,都有一些喜欢,但却难见深情。反观黛玉出场,肿着眼睛来见宝玉,显然已经忧心如焚;亲见宝玉受苦,更感同身受,方寸大乱,把从小受到的教育、甚至自己的原则,全部抛到了一边。这才是发自内心的关心、关切、关爱与深情。

袭人、宝钗、黛玉,是书中跟宝玉关系最亲密的三个女孩子,曹师分别细致描写了三人在宝玉挨打之后的不同表现,却又不做任何评价。这种引导读者自行对比并得出结论的手法,比直接将作者的观点落在纸面,印象更加深刻,效果也更震撼,更能够打动人心。

阅读剩余内容
网友评论
相关内容
延伸阅读
小编推荐

大家都在看

大学规划英语作文 纽扣作文 摘葡萄的作文 暑假作文题目大全29个 小蚂蚁作文300字 918勿忘国耻作文 关于名字的作文800字 关于网络的作文 见证成长作文 我的家乡福鼎作文 作文教学ppt 集体的力量作文600字 默默奉献的人作文 作文写作网课 美丽的校园五年级作文 英语作文介绍自己带翻译 家乡的黄昏作文 2021高考0分作文 生活的强者作文 关于告别的作文800字 风景作文800字 学习作文600字 关于去扫墓的作文 今年的高考作文题目是什么 关于环境问题的英语作文 追梦的作文 六一联欢会作文450字 新闻的作文600字 关于秋的作文450字 四年级下册单元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