趣文网 > 作文大全

《七月与安生》在“抢闺蜜男友”的故事中 竟然看到自我意识成长

2020-11-19 02:15:01
相关推荐

20年前,身穿婚纱的董洁,第一次被谢霆锋领到大众眼前、腼腆的周杰伦终于在多年蛰伏后,发了第一张专辑《Jay》......同年,在文字圈也有一部作品面世,那就是安妮宝贝的《告别薇安》。

也许很多人早已忘了这本书,甚至不知道作者,但如果说起这本书中的一个故事,你一定会有印象,那就是——《七月与安生》。

从那之后,“海藻般的长发”、“白色棉质连衣裙”、“光脚穿白球鞋”便成了文艺女青年的标配!整整影响了那一代刚兴起的网络文字风格,把一个“两闺蜜同时爱上一个男生”的俗套故事,写的肝肠寸断,也写进了那一代年轻人的心里。

16年后,这个故事被搬上银幕,生生打破了当时大家对青春片嗤之以鼻的局面,也让人开始重新审视这个十几年前的“矫情故事”。

在今天,我们细品之后却发现:当剥去那些“为赋新词强说愁”的形容词和伤感之后,这个故事早已蜕变成了一个讨论关于“爱”、关于“灵魂两面的对抗与和解”、关于“女性自我意识觉醒”的全新的样子,以至于20年之后,我们依然能从中找到自己的影子!

《七月与安生》剧照

七月与安生:一个灵魂两面的对抗与和解

七月与安生相识于单纯美好的13岁,俩人形影不离相伴3年,七月邀请早已丧父又与妈妈关系疏离的安生,来自己家同吃同睡同洗澡,与她分享着自己所有的幸福。

她们一个娴静保守,一个叛逆张扬,两个性格截然相反的女生却成了无所不谈的闺蜜,两人真正活成了一个灵魂的两面,即便是在后来为了同一个男人而互相拉扯、彼此指责时,也仍在内心深处被对方吸引不能分开......

在这种行为的背后有着深层的心理因素:因为她们都戴着“人格面具”,内里其实互为彼此!

“人格面具”是瑞士心理学家荣格提出的一个理论,它是个体内在世界与外在世界的分界点,指的是一个人公开展示给别人的一面,这一面存在的意义是为了避免真实的自我受到伤害,而给人格戴上的“保护面具”。如果过分沉溺于自己所扮演的角色,则会受到“人格面具”的支配,违背自己的天性,进而失去真的自我。

戴着“人格面具”的人,对待外界或者讨好迎合,或者冷漠排斥,均是用自己的表现,来换取想要的生活方式。

比如七月用自己擅长的“装乖”来换来所有人的喜欢,倔强的安生为了拒绝别人的了解和同情,于是用“孤僻”让别人远离自己。

但她们真实的自己却并非如此:众人眼中“乖巧”的七月,有着一颗不安分的心,她想要到的地方是远方,但因为从小活在妈妈“女孩子就是从一个家庭到另一个家庭”这样论调下的她,不敢轻易放弃自己眼下无忧的生活去流浪,所以,她才会羡慕着安生的随心所欲,把她视为替自己“流浪”的分身。

而外表叛逆桀骜不驯的安生,因为童年缺爱的经历,所以内心深处想要的一直是七月安稳的生活,她羡慕着七月的受欢迎、羡慕着七月能拥有那么多的爱,所以她要保护她,不允许她被任何人欺负。

安生这样竭力的付出,其实是在保护自己不能实现的梦想!

她们都被“人格面具”影响,不能更关注自己,把真实的自我深深的压抑在内心深处,这也间接反映了她们对自己持否定态度,在对待自我价值问题上出现了偏差,最终只能羡慕嫉妒着拥有自己另一面的对方。

但压抑愈久,爆发时候就会愈加强烈!当七月开始勇敢直面“家明并不爱自己”这个事实时,她选择了舍弃拥有的一切,踏上流浪的旅程,终于做到了之前想要却不得的自己。

而一直流浪的安生,在被七月“托孤”之后,选择了安定下来,守着家明与七月的孩子,过上了有“家”的日子!

在这个仿佛互换人生的过程中,她们都找回了在成长过程中,由对方替自己体验的那部分人生,终于成为了一个独立的个体,也在这个过程中完成了对彼此的和解!

这个过程叫做“长大”!

命运中的“费斯汀格法则”:悲剧也许可以避免

七月可以跟安生分享食物、分享床铺,甚至是分享父母的爱,但当她遇到苏家明时,这份“分享”终止了。苏家明的出现,让这份和谐的友情第一次产生裂痕,并引发出了两人心底的阴暗面——“嫉妒”!

七月嫉妒安生可以轻易吸引家明的注意;安生嫉妒七月拥有体面的工作、优秀的爱人,两人的暗中较劲,最终让三个人的命运都发生了重大改变:

七月为逃避人言而放逐自己,最终魂归他乡;安生为躲避与七月的竞争,一直颠沛流离居无定所;苏家明在两人中摇摆不定,最终谁都失去......

但这场悲剧,是否可以避免呢?也许可以。

美国社会心理学家费斯汀格有一个很有名的法则:生活中的10%由发生在你身上的事情组成,而另外的90%则由你对所发生事情的反应所决定。换句话说就是:我们其实可以掌控生活中的90%。

对此他还举了一个例子:一个男人很生气儿子不小心摔坏了自己的表,就把儿子和妻子一块骂了一顿。生气的他,上班忘了带公文包,叫妻子回家帮忙开门,结果妻子不小心撞翻了别人的水果摊 ,赔了一笔钱.....结果是他被上司骂,妻子被扣全勤奖,儿子也因为被骂心情不好输了比赛!

但如果这件事情刚发生时,他换一种方法处理,克制愤怒及时止损的话,那摔坏表之后那90%的损失,就不必承担!

在他们三人的关系中,每个人都是例子中搞砸了一切的父亲:七月与安生在“爱情”与“友情”中左右为难,既不能舍弃彼此,又都放不下苏家明;家明同样没有对七月说不的勇气,也没有与安生浪迹天涯的魄力,在两个女生中游移不定......

他们的不够果敢,直接导致了之后一系列悲剧的发生。越不想伤害任何一个,就越会把所有人都伤害的彻底!

如果他们任意谁能在第一时间果断止损的话,他们三个人也许就是截然不同的结局!就像电影版的监制陈可辛说:

“七月永远是最安全的选择,安生却是心里面真正喜欢的那一个,这是典型的男人心理。如果是我,从开始未必会选七月,一旦选了,就不会再眷恋安生。”其实决定权一直都在自己手中!

但性格决定命运,从这个角度来说,这一切似乎也是早已注定!这个让人遗憾的故事提醒我们:在事件发生时及时告诉自己“不要因为10%,搞砸了剩下了90%”!

从小说到电影,不同结局展现“女性自我意识”的觉醒

电影版《七月与安生》虽说在很大程度上忠于原创,但在内核上还是有着极大的不同:那就是关于“女性自我意识”的觉醒!

在小说版中,虽说七月和安生也都曾为爱争取,但整体价值观仍受男权影响,比如七月妈妈从小对她的教育“女孩子会需要适应很多不舒服的事情”、“女孩子也没有什么地方好去,只是从一个家庭到另外一个家庭”、“女孩子不管选择走那条路,都会是辛苦的”......

在这种“女性就是原罪”的思想教育下,七月循规蹈矩按照“别人眼中好女人标准”的路往前走,所以,背叛七月继而又抛弃安生的苏家明,在浪子回头之后仍然可以在七月这里得到一次破镜重圆的机会,不被伦理谴责。

而被家明抛弃的安生,却只能被供养的男人抛弃,最终难产而死,结束可怜的一生!

在小说中的女性,无论是传统的还是叛逆的都逃不过悲剧的命运,屈从于男权社会施加的压力下,处于被动的“他者”地位。

而在时隔16年之后的电影版中,“苏家明”这个代表男权的人物,被物化成了一个“诱惑”、一个“符号”,变成了两个女生沟通的媒介和载体,他的出现只是起到了两个女生重新审视友情,并且努力自我成长的作用:

当七月撞到家明和安生一起回来时,七月的矛头直指安生,而家明只能被关在门外;安生在操场上与家明的告别,态度决绝,不容家明一点挽留;甚至连最后七月的离开,他都不能获知真相......

在这个故事中,他一直都是一个“局外人”般的存在,影片探讨的重心不再是社会主流观念中十分重要的“婚姻和爱情”,而是转向了女性的心理成长和灵魂的自由:

当七月安心窝在家乡的时候,安生以七月为“圆心”代替七月自由探索世界;当七月追逐安生的生命轨迹,选择自己出走去实现真正的自由时,安生便停驻下来,成为让七月踏实的“圆心”!

无论是谁“留守”、谁“出走”,都专注于女性对生命意义的追寻:如何成为真正的自己!

并在这个追寻的过程中,完成了女性自我意识的觉醒!

《七月与安生》早已不再是讲“一对好朋友爱上同一个男人”的俗套故事,在它里面我们能够看到关于爱、关于家、关于成长、关于自我认知等等等等,同时也看到了无数个我和你!

之所以这个故事过了20年,仍会让今天的我们感同身受感慨不已,正是因为它故事内核因时代改变而发生的变迁,连当年的安妮宝贝,现在都把名字改为了稳重老成的“庆山”,可见,大家都在成长!

但可悲的是:许多年过去了,连故事都“成长”了,而我们却既没能做到七月的优秀,也做不到安生的洒脱......

参考资料:

《七月与安生》安妮宝贝《女性成长的新境界》陈文远影片监制陈可辛的采访资料

阅读剩余内容
网友评论
相关内容
延伸阅读
小编推荐

大家都在看

感谢阅读600字作文 微信怎么制作文件 火烧云作文800字 英语作文myfriend 玩具水枪作文 作文成长中的故事 如何成功英语作文 校园里的趣事作文400字 紫罗兰作文500字 在新的起跑线上作文 初中生活作文400字 最美的瞬间作文500字 好书伴我成长作文结尾 可爱的松鼠作文 勋章作文 亲身经历的作文 描写景象的作文400字 综合实践作文 美丽小区作文 关于努力的作文记叙文 做仰卧起坐的作文 以价值为题的作文 长城作文100字 我的视线作文600字 以心为主题的作文 写一篇秋游的作文 奋斗作文题目 平安家书600字作文 天凉了作文 背景资料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