趣文网 > 作文大全

红色理论家郑德荣:小山村走出大学校长 书生报国道德文章

2020-11-19 05:25:02
相关推荐

01 小山村走出的大学副校长

中朝边境有个地方叫龙井村,相传村里一棵百年柳树下,有一口古泉井,井水清凉甘甜,村名由此而来。

1928年,一个叫郑德荣的小男孩出生在这里。

1931年,郑德荣三岁,九一八事变发生,多少同胞含泪唱着“我的家在松花江上”,背井离乡。

少年郑德荣眼中的故土,瓜剖豆析、山河破碎。

就是在这样的背景里,郑德荣一步步成长为我国著名党史专家,退休前任东北师范大学校长,不抽烟,不喝酒,生活规律,几无嗜好,从小国破家亡的郑德荣,用92年光阴生动诠释了什么叫书生报国道德文章。

02 书生报国,唯道德文章

“公木先生,那可是大人物呐!”多年后,郑德荣依然忘不了,这位“大人物”身穿一件旧棉袄,腰扎一根草带子,手拎一个白铁壶,一边倒水喝、一边用大白话讲解《中国革命与中国共产党》。

这位大人物就是成仿吾。

成仿吾何许人也?曾与郭沫若、郁达夫等人1921年7月在日本东京建立了著名的革命文学团体创造社,“长征路上唯一的大学教授”。

当时,热血青年的郑德荣或许想不到,多年后,自己也桃李满天下,道德文章引领风范。

上世纪80年代初,郑德荣曾借调中央党史研究室工作两年,担任“土地革命战争时期编写组”主持工作的副组长。

欲知大道,必先为史。灭人之国,必先去其史。

他深知党史工作的重要,一有时间就泡在中央档案馆,亲手翻阅最原始的革命资料。

眼不离书,手不离笔。

每天早去晚回,一条板凳坐到黑。郑德荣如饥似渴地吸收着珍贵史料的营养。

在67年的学术生涯中,他出版学术著作40余部,发表学术论文260余篇,多项研究成果填补了学术空白,在海内外学术界享有崇高声望。

03 “握着先生的手,感到被礼遇”

“出乎意料,老师并不直接谈专业知识,而是问怎么看待党史专业、为什么选这个方向、将来有何打算?”王占仁回忆,先生重点谈了对“理想”“勤奋”“毅力”“进取”这四个词的理解,勉励大家胸怀理想,靠勤奋去实现、靠毅力去坚持、靠进取去推动。

“入学已近两年。回顾我这段最不平凡的经历,对我启迪深大、印象最深的,就是郑德荣教授的第一课。这一课,不是冠冕堂皇、油水分离的说教,也不是对专业津津乐道,而是寓意深刻、阐述精辟的德智体融为一体的治学之道。”学生张喜德回忆起郑德荣,心怀感念地说,“我永忘不了那一课。”

郑德荣极为重视指导博士生的时间和精力投入,平均每周要指导低年级博士生12学时以上。每天早上,从南湖锻炼回来,郑德荣不是去吃早饭,而是操起电话,跟学生交流读书心得,“时间一长,我们的作息习惯都随他了。”学生邱潇笑言。

全脱稿讲授,他的课堂生动而深透,思想的火花时时迸发。他实行的“读书、思考、讨论、答疑、交流”的开放式教学模式,逼着学生多思考、多提问、多视角分析问题。

“干活,干活,‘干’中才能‘活’嘛!”这是郑德荣常挂在嘴边的一句话。

黑格尔说过,同一句格言,在一个饱经风霜、备受煎熬的老人嘴里说出来,与在一个天真可爱、未谙世事的孩子嘴里说出来,含义是根本不同的。

04 60岁,生命刚刚开始

“你爬那座山,突然要接近山顶,回头看,不知道为什么爬山了。”现在,很多人都在谈论所谓的中年危机。

而60岁后,能够干什么?多数人是退休回家,含饴弄孙,悠闲自适。但60岁,在郑德荣眼中,则是焕发生机活力的又一个起点,迎来学术生命的“第二春”。

1986年,郑德荣从副校长的岗位上退下来时,曾激情满怀地“规划”未来:“要用10年时间,到我70岁时,培养出10个博士、出版10部专著。”现场掌声一片,也不乏私下的怀疑:“怎么可能?”

弹指一挥间,30多年过去了,郑德荣培养博士生的数量是计划数的5倍,出版专著的数量是计划数的4倍,此外还发表了200余篇学术论文。

仅仅是在80岁到90岁的10年间,郑德荣的个人专著就达5部之多,而且还承担国家项目3项,发表论文70余篇。

繁霜尽是心头血,洒向千峰秋叶丹。2018年5月3日,92岁的郑德荣离开了这个世界。

去世前几天,郑德荣还给研究生批阅论文:“分段,提炼”。

阅读剩余内容
网友评论
相关内容
延伸阅读
小编推荐

大家都在看

恐怖作文 我的玩具作文 我的幸福 作文 作文大纲 约定作文 作文我想对你说 我的幸福作文 勤劳的作文 三年级下册的作文 跑步的作文 作文批注 作文300字四年级 日常生活作文 乒乓球作文 逆境作文 英语作文七年级 后悔的作文 动物园的作文 青春600字作文 分手作文 励志作文素材 的自述作文 的那一刻作文 作文好题目 展望作文 母亲节 作文 作文好的开头 初一下册作文 沙滩作文 成长600字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