趣文网 > 作文大全

艾芜《文学手册》今日仍有学习价值:风景描写无须十分详尽

2020-11-19 14:10:01
相关推荐

艾芜,是笔者读书以来一个富于异彩的名字。

作者:杨建民

这“异彩”,首先是艾芜笔下南国的色调。尽管《南行记》中记述主人公的生存窘境,读来着实令人不堪,可在其他多篇涉及云南以及缅甸等地的风物——大叶翻卷的芭蕉、绿色绚丽的树林、雨后令人心醉的湛蓝晴空……还是异常引人向往的。此外,从《南行记》及其他多本作品表现出的作者曲折艰辛的游历生活,更给了缺少人生历练的笔者一种非同寻常的感受和“阅历”。这两方面的描述,给在特殊年代中未曾接受多少文学养分的笔者留下强烈印象。

以艾芜为写作榜样

说起接触艾芜的作品,因为时代特色,已经是很晚的事了。中学期间,虽偶尔听过“艾芜”的名字,可未看到过他的作品。“文革”后从插队的农村考入大学,在中国现代文学史课上,才确切知道了这位作家有哪些作品。当时读书,完全可用“狂热”形容。只要有书,更不用说“文学史”上提到名字的人物作品,恨不得从图书馆统统借来一读,也可形容为“吞”。

于是,艾芜名下的《南行记》、《夜景》、《丰饶的原野》、《我的青年时代》,甚至一九四九年后记述出国感受的《欧行记》……不是系统的,而是到图书馆借出一本算一本地读。一段时日下来,才算是略略“认识”了这位“善于把抒情、写景叙事和刻画人物结合在一起,画出了一幅幅富有鲜明地方色彩的边境和异国的图景”的作家,才算是读懂了这位有着传奇阅历和杰出文字的作家。

可说实在的,那时需要读和可读的东西太多。除去中国古代、近现代的众多作品,还有外国的古典作品和各种刚刚进入中国的西方现代作品……真是令人眼花缭乱,目不暇接。青年时期,尤其容易受到时代风潮冲击,追逐“现代”“魔幻”“印象”等诸多新异流派,占据了许多时光。艾芜等许多中国近现代名家的作品,渐渐“不觉新鲜”(“李杜诗篇万口传,至今已觉不新鲜”),沉入一派作品的浑茫河流之间。

可一切真正根植于大地的作品,难于轻易磨灭。笔者大学毕业后,想试着写点东西,挑挑拣拣,还是寻到了艾芜这样从底层挣扎走出的作家。以他为榜样,进行着各类体裁的写作尝试。这时,我得到了一册艾芜的《文学手册》。

这册由湖南人民出版社一九八一年新版的《文学手册》(笔者所存为一九八三年二月第三次印刷本),据艾芜自己讲:“是我在一九四二年四月十二日以前写成的。其中有我对于文学的看法,有我学习写作的经验,有我对于写作技巧的探讨。”学习写作,还能有比杰出作家的谈论更加切实有益的吗?

出版社正是基于这种需要,认真重版了此书。说“认真”,因为该版本两种装帧印制:一“平装”,一“简易精装”。这简易精装,其实就是书的封面下,加了薄薄一页硬纸板,用书舌包折。这样看起来封面就比较平展,也略微“挺括”些。这在今天看来是太寒碜了,可在当年的条件下,已经是较高的待遇。相较于平装,多掏六分钱,以六角三分购下了这本看去较为不错的“简易精装”本。

时至今日仍有学习价值

接下来一段时间,我认真阅读起此书来。这册不大的本子,并非文论家的理论阐述和广征博引,而是针对一个个不大却实际的写作问题进行讨论,所以每个章节的篇幅都不大,有时几页,有时就一页甚至半页,点到为止。虽然从题目看,这些文论家们也在写,可因为艾芜从底层走出,写作经验对初学者而言,更为实际而富于启发。

《文学手册》出版已久,内容大家熟悉,不必复述。笔者今天翻读它,见到当时阅读中的许多勾画及感语,觉着可以较好说明这本书的意义和价值。在谈到阅读“从影响到自己创造”一节,笔者将其中几点用笔勾画:“我以为第一,就该向多种杰作学习,不应停在一两种杰作上面。第二应该研究现实社会、现实人生,选择真实的题材。第三,我们要切实使用当时民众所说的言语。第四,我们要扩大我们的认识,加深我们的思想,建立我们自己的宇宙观、人生观。第五,写作的时候,要让题材本身应完成的样式去表现它,不要拿我们心中已有的样式去套它。”笔者引述有节略,其实这几乎是这个问题的全部文字。说其“要言不烦”,绝非虚誉。

说到“怎样反映现实”,艾芜认为作家可以不同:“巴尔扎克的成功,是他不像蒲松龄似的,只拿现实的东西,去将就他的主观的见解,而是他肯把主观的见解去接受现实的纠正,同时还用自然科学家的态度去接近现实。”在“关于风景的描写”一节,艾芜的表述给我留下很深的印象:“只将风景的特点写出来就是,无须十分详尽。如写荒凉的庙子,以写菩萨的手腕掉了一只,地下有着燕子粪便够了。”

例子看似随手拈来,但作者的生活积累和深切观察,却表现得再清楚不过。有一处,还可看出当时笔者的自以为是。在讲到《红楼梦》的语言时,《文学手册》中说:“另外还有一点不同处,就是有些字眼加上儿字这一音,如‘从小儿奶大了他’的‘从小儿’是多加一个儿字,原来意思只是‘从小奶大了他’。又如‘别人也不敢插嘴儿’的‘插嘴儿’也只是‘插嘴’的意思,‘儿’字是依习惯加上去的。”笔者在这里,按照汉语老师的教诲,写上了“‘儿’化音也”几个字。北方多“儿化音”,曹雪芹用来自然生动,增加了可“读”性。这本小册子实在精彩切实,真希望初学写作或有些写作经验者阅读参证。

正因为有了这样的感受及收获,我十分感激作者。艾芜是大家,当时笔者有很浓的接近作家的兴趣,可惜条件所限,没有机会去拜见,便想出个主意,能否请艾芜先生为此书题字,以为留念,同时也表达我的敬仰心情。那时真够胆“壮”的,说干就干,提笔写了一封信,希望先生能为本书题字签名。虽然不知道艾芜的地址,可几家刊物都挂着他的大名。现在已经记不起包着《文学手册》的邮封寄给了哪处编辑部,可很快,艾芜先生的题字本回到了我手里。

像艾芜那样面对人生

翻开书,在扉页上读到艾芜先生的几行题字:“杨建民同志从汉中寄来《文学手册》,要我在书上题几句话。我只有这样说:在业余时间,努力读书,勤于写作。”下面是签名,后边钤了一方篆字的印章,再下行署时间:“1986年5月13日于成都”。算算,距今已经三十多年。时光流逝,令人惊怵。

艾芜的题字有针对性。首先是做好本职工作,“在业余时间”、“努力读书”、“勤于写作”云云。表面看去,这些话似乎寻常,可几十年后,自觉艾芜题字时仍然是用最诚实的态度表达其人生和写作经验。

需要解释的,艾芜题字用了毛笔,并钤印章,是我的过分要求。我知道,那一代长者,大都善于使用它们。这样题字签名,显得郑重、老派。今天想来,这是给长者添加麻烦了。

再之后,我对艾芜的作品更加注重了,仿佛有了一层“关系”。除去新版作品,我还搜存到一册1949年11月三版的《我的青年时代》(开明书店1948年5月初版)。相对于先前略为局限的文字,这部作品显然蕴含着作者的经历和感受,写来更加老到、扎实和成熟,从中可见艾芜的勤奋和努力。这部作品还有特别的地方,在全书结束处,加附了四页“本书所用地方语注释”,对其中的不多见方音加了人们易理会的解读。这种既考虑受众,同时让作者保持方言特色的做法,在“全球化”时代仍值得留意。

再后来见到一册廉正祥所著《艾芜传》,因为对艾芜的兴趣,也收存下来。其中内容虽然大都在专著作品中出现过,可作者接触过艾芜,还是发掘出许多生活的过程和珍贵的细节,对理解这位杰出作家,还是有帮助的。可惜此书虽后出,采取了一点新的封面加工(贴了一层极薄塑料封),今天取出,书封那层塑料大都脱落不说,整部书也颇不平整。比《文学手册》,甚至距今六十多年的《我的青年时代》看去都不入眼。技术沿革,有时并不随时间流逝而进步。

我和作家艾芜的阅读和联系,就这么一点点,可对于先生的认真题字,笔者内心是怀着不尽感激之情的。因为真诚素朴,这题词成了我常常勉励自己学习写作的动能。故此,不仅这个题字本一直珍藏,就连艾芜回寄的邮封,我也没舍得丢。为写此文,我也寻出作为参考。邮件上注着“挂号”“印刷”字样。邮资由一枚10分和一枚8分邮票并起。邮封后面我用钢笔注着收到时间:1986.5.16。是艾芜题字三天后。

今天翻读这些曾经过杰出大家手泽的物件,想想,竟然三十多年过去。艾芜去世也已经二十多年。如何衡量人的生存和创作意义价值呢?是作品,还有人的作为,希望能给后来者一种真切有益的启示。还是艾芜的那段著名的话说得比较好:“人应像一条河一样,流着,流着,不住地向前流着;像河一样,歌着,唱着,欢乐着,勇敢地走在这条坎坷不平、充满荆棘的路上。”人生河流不断,仍望自己能够像艾芜先生那样向前走着……

来源:北京晚报

阅读剩余内容
网友评论
相关内容
延伸阅读
小编推荐

大家都在看

聪明的姐姐作文 三年级下册语文期末考作文 关于斗鱼的作文 锻炼作文 妈妈夸我真聪明作文 我的梦想作文三年级 牛郎织女作文 阅读真有趣作文 拜访老师作文 文峰古街作文 旅游的作文200字 雅思作文网 快乐的国庆作文600字 写一个名人的作文 眼泪落下的那一刻作文 幸福是什么作文300字 聪明的作文 我爱冬天的作文 新闻类作文600字 诚信议论文600字作文 有关廉洁的作文 感恩清洁工的作文 想念爸爸的作文 意大利语作文 我们班来了新同学作文 最难忘的一件事作文350字 网络是把双刃剑作文 同学变了作文500字 老师作文700字 辩论英语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