趣文网 > 作文大全

中秋节民间习俗趣谈

2020-11-20 23:45:02
相关推荐

中秋节民间习俗趣谈

枯木

中国的传统节日有很多,比如春节、元宵节、二月二、寒食节、清明节、端午节、七夕、中元节、中秋节、重阳节、下元节、冬至节、腊八节、小年、除夕等等,无一不是中华民族悠久历史的文化传承积淀而成,每个节日都中华传统美德的文化精髓和作为礼仪之邦的重要特征。

在所有节日里面,如果要说影响重大的节日,只有三个,那就是春节、寒食节(清明节)、中秋节,这三个节日是全家团聚、祭祀祖先、追本溯源的隆重日子,也是划分一年时令的重要分界线,俗话说“年过中秋月过半”就是这个意思。每到这三个节日,炎黄子孙就像被无形的线牵着,从四面八方返回故乡,贴近亲人,即便是因故不能返,也会默默祝念、音信传情,与亲人分享离别之情。

而中秋节,即便是远距万里,相隔海峡,人们都会望着一轮明月,泽惠世人,想着亲人们会同时瞩目,思乡之情得以少解,无不感慨良多,也激发了才思敏捷的文人墨客,竞相吟诗赋词,不少名句得以千古流传。比如李白的“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张九龄的“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杜甫的“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王建的“今夜月明人尽望,不知秋思落谁家”,苏轼的“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等等,无一不是诉说思乡思亲之情,字字珠玑,朴素凝练,感情真挚,催人泪下,也从另一方面说明中秋节之隆重。

中秋节各地习俗不尽相同,各种庆祝活动五花八门,但是,最重要的是不能缺少月饼,月饼是中秋节的必备祭品和食品,有着悠久的历史传统。月饼的来历很久远,据说殷商时代的“太师饼”就是月饼的雏形,后来汉朝张骞出使西域,带回来胡桃(核桃),用核桃馅做饼非常美味,因此,月饼开始在宫廷里作为皇家食品,一直到唐朝,还没怎么流传到民间,这从唐朝诗人的诗作和史书的记载来看,即便是中秋节吃月饼也是少数。

月饼在唐朝并未流行,还有一个旁证,那就是日本,日本的文化祖先是中国那是毋庸置疑的,隋唐时期,随着日本的遣唐使的频繁往来,以圣德太子为首的改革派精心研究中国经典,博采中国各种先进思想和文化,因此日本文化在此基础上得以引申发展。而中秋节应该是那时候随着其他优秀文化一起输入的。现在的日本人也过中秋节,但是不吃月饼,这应该是证明唐朝时期我们中秋节月饼并未流行的证据之一。

月饼进入民间并且成为中秋节必备食品,应该是宋朝,北宋之时,当时俗称“小饼”和“月团”。苏东坡有诗云:“小饼如嚼月,中有酥和怡”。南宋词人周密,在记叙临安见闻的《武林旧事》中首次提到“月饼”之名称。但对中秋赏月,吃月饼的描述,是明代的《西湖游览志会》才有记载:“八月十五日谓之中秋,民间以月饼相遗,取团圆之意”。

从月饼的发展历史来看,月饼最初是用来祭祀月亮神的祭品,人们在中秋节这一天对着月亮祭拜,献上供品,祝贺秋收以及祈愿月亮神赐福,保佑来年五谷丰登、人丁兴旺、阖家幸福,因此制作成圆形,刚开始并没有馅儿,后来逐渐有了核桃做馅,然后发展成各种口味的月饼,并且把中秋赏月、祭月和品尝月饼结合在一起,作为家人团聚的象征,这样月饼就成了中秋节必备食品。

中秋节是秋收的节日,中秋节是团聚的日子,中秋节是炎黄子孙优秀礼仪文化的传承,中秋节是中华民族灿烂历史文化的凝聚。中秋节的精髓就是团圆,中秋节的核心就是相聚。中秋佳节,桂花怒放;阖家团圆,赏月品香;月饼供祭,水果琳琅;清风徐来,笑语盈堂。这是多么一个温馨和睦的画面,在传统节日时,把烦恼忧愁丢之脑后,把功绩成就挤出心头,珍惜亲情,把握现在,和亲人一起,尽情欢乐吧。

丁酉年中秋榆木斋(yumuzhai)

阅读剩余内容
网友评论
相关内容
延伸阅读
小编推荐

大家都在看

父亲节祝福语作文 迎国庆贺中秋作文 五年级上册语文第四单元作文 渴望什么作文500字 我心中的一幅画作文 写一篇关于新年的作文 童年的回忆作文四百字 西湖游记作文400字 新年感悟作文600字 关于写人的作文五年级 关于诚信的作文400字 我的同学作文好开头 可爱的小狗作文100字 河源的变化作文 2050年的地球作文 今年吉林高考作文 难得这样作文600字 走进大自然作文600字 成人高考专升本英语作文 我有一个梦作文600字 我爱我家作文450字 快乐春节500字作文 母亲让我自豪作文 写去哪里玩的作文 六年级上册语文第七单元作文 什么也是一种幸福作文 今年中考的作文是什么 关于冬的作文600字 有关科学技术的作文 五一见闻作文600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