趣文网 > 作文大全

“文章合为时而著 歌诗合为事而作”的践行者——陈去病的故居

2020-11-21 03:20:01
相关推荐

图/文 倪熊

【本文由作者授权发布】

在同里三元河畔青石板铺成的三元街倘佯荡漾,也会不期而遇老相识老朋友老弟兄张夷的外婆家——诗人、革命者、南社发起人之一的陈去病故居。

陈家大门临河,河面宽阔的转角处,朝南一幢古朴平常的清代石库门老宅,罩墙高耸,环境幽静。这处宅院占地二亩二分半,共有房屋42间。门头镶有砖雕门额:“孝友旧业”,进门见有半亭、家祠旧迹,百尺楼、浩歌堂等建筑,已是差不多历经百年的风雨沧桑了。

百尺楼是陈去病藏书和写作的地方,一楼一底,十分简朴。他所编著的《百尺楼丛书》,即以此楼而定名。

浩歌堂面阔三间,1920年此屋落成时,陈去病适阅香山的“浩歌行”,欣然神会,将新屋取名为“浩歌堂”。浩歌堂是陈去病会客之所,堂中悬有“女宗共仰”及“浩歌堂”横匾。“女宗共仰”匾系孙中山先生褒扬陈去病之母倪老夫人“鞠育教诲,以致于成”而亲笔所题。

进门朝东有一月洞门,是坐西面东的绿玉青瑶馆,又称堂楼,五楼五底二厢房,共有13间。楣额“绿玉青瑶馆”五字是由近代书法家杨千里先生手书,现在已是青苔微绿。据载,绿玉青瑶馆初建于1932年,距今已有六十多年。堂楼北侧及北厢楼是陈去病的卧室和另外又一个写作的地方。

显然,这些书斋楼堂的名字暴露出一个清朝末年、民国时代的江南狂狷书生的内心气象。

我们有时还蛮庆幸我们称兄道弟勾肩搭背的狐朋狗友中也有这样一个出身豪门世家有来龙有出处的朋友,可以一下子把我们和书本上传说中遥不可及迷迷糊糊含糊不清的遥远历史拉到炙手可热的贴近处握手。是啊,真是疏忽也是健忘,怎么把同里拥有的这样一个盛名显赫的大人物给差点遗漏了呢?

张夷是个名门之后,他的外公就是那个大名鼎鼎的陈去病。这是清末民初响当当的大人物,孙中山的弟兄,一起勾肩搭背称兄道弟谋逆作反的同伙,组织了一个历史上非常著名的南社,和一伙文化人知识分子拉帮结伙拉帮结派结社结盟办报纸写檄文和兴中会同盟会的孙中山黄兴们遥相呼应舆论煽动摇旗呐喊吹鼓抬轿为推翻满清政权振臂助拳助威助过一臂之力的。

陈去病的英名曾叱咤辛亥革命时期,在那风云变幻的年代。1874出生的陈去病原名庆林,字佩忍,长大后读霍去病名句“匈奴未灭,何以家回”,志向鸿鹄,反清复明,驱除鞑虏,毅然改名“去病”。

他的同伴是临近一个古镇黎里的柳亚子,柳亚子先生就是初中语文第一课上毛泽东有《浣溪沙·和柳亚子先生》的那个柳亚子,趣味相投志同道合常来常往,陈去病经常就在家里我们现在依然还能看到的还有几把椅子空着的以礼相待的正堂里会见客人,然后和柳亚子他们也会边走边聊走到南园茶社去喝茶,常常与有志青年一起聚集一堂共议经邦纬国大事。

由于陈去病对明末清初的历史研究颇深,因此,在反清革命斗争中自然而然的他会效法明末东林党、几社、复社的传统做法,广结文社义社,并倾注自己的一腔热血,不遗余力。他和柳亚子、高旭共同发起了“以抗北庭”为宗旨的反清文学团体——南社,集中了几乎所有倾向革命文人志士,宣传革命,与同盟会互为犄角。不仅口诛笔伐,还倥偬戎马。

陈去病继而身体力行,又追随孙中山先生,曾任孙中山北伐大本营宣传主任,广东护法军政府参议院秘书长等要职。孙中山先生亲切地誉他为“十年袍泽,患难同尝”。

唐朝的白居易说“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这与其说是古训,毋宁说是历代文人富于历史使命感的一种集中概括。“为时而著”的“时”,就是时代之意。对于读书人而言,它意味着对时代的关注,对现实社会的关切,对改造社会、促进社会进步的责任和使命。

古往今来,做到“为时而著”的虽不乏其人,但可以肯定地说,更多的是虽有此之心,却少有其文。原因无他,在于要想真正做到“为时而著”,就得倾听时代的足音,呼吸时代的空气,把握时代的脉搏,让自己的心合着时代的节奏一起跳动。陈去病是真正用心去感悟时代、体验时代,为时代而唱的,他不仅是“文章合为时而著”的忠实拥趸,更为难得的还是一个的具体而典型的践行者。

陈去病的一生著作等身。《陆沉丛书》忠实地记载了明末清兵南下时,在扬州等地野蛮残酷地屠杀了大批汉族人民这段充满腥风血雨的历史,因而成为当时流行的反清读物。他还编写过一本《清秘史》,包括《满州世系图》、《二百四十年间中国旧族不服满人表》等内容。现在看来,书中有很浓的狭隘种族敌视情绪,但是它首开先河将“兴中会首领孙文谋起兵于广州”列入大事年表,却是首创。

陈去病还有两部著作,《烦恼丝》,叙述清初汉族人民抗拒剪发蓄辫的史实;另一部为《五石脂》,叙述东南志士的抗清逸事,兼录诗文。他编著的《明遗民录》是一部大型传记总集,发表了直隶、山东、山西三省明清之际出现的大量义勇之士在反对清朝统治者的斗争中英勇顽强临危不惧视死如归的可贵品格。表彰故人,借以鼓励新人,为发展中的反帝反清民主革命推波助澜。陈去病的诗大多为咏怀之作,体现了清末《国粹学报》派的特点,即借历史作反清的宣传:抒发诗人推翻清朝统治的壮志;探求救国真理的愿望;感叹年华虚度而所志不遂的怅惘;追怀民族前人的抵抗事迹。

陈去病所著所写的著作和诗歌,即是通过自己的革命宣传,激起同胞们的爱国热忱,寄寓自己振兴祖国之大志。

孙中山先生逝世后,陈去病见许多老友政见不一,思想渐渐趋于消极,处于矛盾和痛苦彷徨中。晚年,他对蒋介石的独裁统治表示不满,拒绝出任江苏省政府主席,也陆续辞去了其他党政职务。1930年,他担任南京博物馆馆长,专门从事文史研究,同时他往返于宁、沪、杭等地,在东南大学(今南京大学)、持志大学等校讲授辞赋学。后来告老回乡,他把同里一部分旧宅翻建作书馆和卧室,题名为“绿玉青瑶之馆”,也时常上南园茶馆喝茶,与乡亲闲聊。

1933年7月,陈去病生日时谢绝了友人为他祝寿,8月中旬,他去苏州会见老友,一时高兴,多喝了几杯,畅饮而归,结果食物中毒,腹泻不止而亡。临终前写下了“相识满天下,知已有几人”。1935年10月,柳亚子等众人商议他的葬事,决定将他葬于苏州虎丘冷香阁下。

我过去还耿耿于怀不太懂张夷为什么一定落脚在三塘街?现在很明白,那个山塘街的绿园小筑,搞南社研究,乃是得天独厚,不仅地理人情,而且于公于私:他外公的墓地就在距离山塘街前面不远的虎丘山脚西南麓杉树林中,而且南社也是在这条三塘街上的张公祠成立。

顾问:朱鹰、邹开歧

主编:姚小红

编辑:洪与、邹舟、杨玲、大烟

阅读剩余内容
网友评论
相关内容
延伸阅读
小编推荐

大家都在看

英语四六级作文万能模板 我的家风家训作文600字 外国人写的中文作文 把快乐分享给别人作文 礼赞新中国作文 同学自画像作文 我的烦恼写一篇作文 小学英语作文六年级 我的理想作文500字老师 我是一个听话的孩子作文400字 豆芽长成记作文 碎片化阅读作文 秋天作文600字写景 过年作文结尾 勇气让我走出困境作文 祖国在我心中作文800字 盼望长大的作文 有关司马迁的作文素材 身边人的作文 赞扬学校的作文 高考二卷作文题目 八公山豆腐作文 家乡的变化作文三百字 描写火车站的作文 庆祝建国70周年作文 令我感动的一个人作文 我的遗憾作文600字 城市和农村的区别作文 mytravelplan作文 美为主题的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