趣文网 > 作文大全

做好“三篇文章”决胜全面小康系列①

2020-11-21 05:40:01
相关推荐

“山风呼啸,竹海听涛。清秀的山林透着贫穷的味道,清澈的溪涧磨砺生活的苦难……故事的开端,在那巍峨的牛头山。”一位耄耋老者这般给我细细讲述。

这是一个历经三代人努力,让“大山小村”融入“小县大城”的故事。

山花落

牛头山深处,有个叫四百田的小山村。大约在五百年前,四百田的祖先从福建长途跋涉来到此地,看中了这里的山清水秀,于是便垦田四百(旧宣平一百把为一亩),逐水而居,村庄遂名四百田。虽然叫四百田,但田真不多,山遥路远,种点存活的粮食都要上下奔走。村民们世世代代在这儿讨生活,平时急用钱了,就砍两颗松树拉去松阳卖,日子虽然紧巴巴的,但对照周边的“穷村亲戚”,好歹能过活。

“宣平溪水库建设在即,四百田村要搬迁下山,到王宅镇仁村附近去。”1992年的春天,随着老村支书挨家挨户的通知,简短的消息打破了这个小村庄的宁静。

“什么,搬下山?平时还能砍砍树赚赚钱,离开了这些山,我们靠什么生活?”

“祖祖辈辈在这儿待着,说搬就搬啊。还是搬到王宅去,周边都是武义侬,不会被欺负?”

“你这就不对了,村里人越来越多,树砍得越来越快,山总有被砍完的一天。而且,在山上种田种地还不嫌烦?半夜三更起床,起早摸黑干活,忙活一天直到七乌八黑才回家门。面朝黄土背朝天,年复一年有啥盼头?”

“我同意搬。山路长,上学远,就医不便,结婚困难,水电通讯都是大麻烦。现在有机会搬下去,田地山林给你们留着,政府也帮我们建房子,还有啥好犹豫的。”

村民们为此闹作了一团,大家彼此争执不下。

“别吵了,就算不为自己考虑,也要为下一代考虑考虑啊。四百田是山沟沟,离最近的初中都有几十里路。以前我们上学,大家谁不是早上2点就起来烧饭,准备好一个星期的米菜与换洗衣服,一路上翻过十几个山头、绕过十几道山涧水,走上几个小时才能到学校。大家吃过的苦,还要让孩子再吃一遍吗?”

对了,为了孩子,为了孩子……村民的争端渐渐消弭,尽管还有着对未知未来的担忧。

同一年的秋天,在王宅镇出现了一个新的库区移民村——金龙村。一片广阔的田野围绕,红亮的砖头堆成了山。在政府的帮助下,大山里出来的朴实汉子,正用自己辛勤的双手垒砌一幢幢崭新的房屋。在随后的发展中,他们惊喜的发现,更加便捷的交通和区位,给了他们除种田砍树之外更多的选择,去厂里打打工干点劳力,也能挣不少钱。就算是种田,在平坦的田地里也更加好种些。

别的不说,温饱问题,解决了。

候鸟飞

“山花”从牛头山落下,落在了王宅广阔的土地上。在这儿,渐渐生根发芽。

在改革开放的春风吹拂下,新一代的“田园”孩子呱呱坠地。山里走出来的汉子,肩上养家糊口的担子又重了一点。特别是对比着周边“武义侬”村庄的生活条件,大家都暗暗咬着牙齿憋着劲,从山里出来是为了啥,咱争取过得不比别人差!

“听说柳城的徐大姑家,去江苏南京开超市去了,赚钱可不少。今年过年还开着桑塔纳回来了。那边是大城市,消费高,开超市卖得也好,比我们在镇里打打工好多了。”

“二舅公家的儿子去县里当泥瓦匠,也赚的不少,回来都重新盖房子了。”

“我们家想也是想出去闯,但没资金,也没门路,万一亏了怎么办,家里孩子怎么办?”

“现在开超市都是亲戚拉亲戚,村里帮村里,大家一个带一个,一起出去闯。”

世纪之交,得益于高速发展的经济社会和快速便捷的信息资讯,金龙村里的“能人”们从丽水、宣平老乡那里学到了“开超市”这门致富经,渐渐开始走出去发展。从脸朝黄土背朝天的农民摇身一变成为西装革履的老板,从木讷碰到生人不敢言语到现在的满口生意经,从奋力走出穷山沟到现在以他乡之水遥寄思乡之情……在无数次碰壁与失败中,他们成为了武义“超市经济”大潮中的一朵激石浪花。

“开超市就像是出去觅食的鸟,到大城市里找财富,然后把它带回来抚育下一代。尽管很多时候,我们能回来的时间只有年关和清明,也常常忙碌的顾不上孩子。”岁月如流水,金针银梭的一直穿梭在时间的织布机里上下翻飞。超市生活意味着在外打拼,很多金龙村的村民形容它是在室内“搬砖”,固定的空间让一个个大山自由的灵魂躁动。狭小的空间,蜗居成为最初创业者的常态。偶尔,早起呼吸着沉闷的空气,或是夜深人静超市打烊的时候,这些带着大山祝福外出打拼的村民们,看着远处朦胧闪烁的霓虹灯,总有一个沉寂已久的声音在心底响起,击中内心最柔软的地方。

虽然苦了些,虽然累了些……这些人说。

但至少,增收致富,解决了。

向幸福出发

觅食的鸟寻回哺育下一代的“食物”,在城市开始“筑巢安家”。向着幸福出发,昔日的山里人渐渐变成了城里人,生产生活方式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尽管温饱解决了,增收致富也有了法子。但想要过上高品质的幸福生活,在十年前的武义,城乡仍然存在着巨大的差距。子女上学、看病医疗、社会福利……居民和村民,两个词有着不同的意味。显而易见,城市能创造更多的收入。就算是现在武义人均收入水平,城镇居民是4.2万,农村居民是1.9万,差距也很大。

“孩子快上学了,是按照户口片区划分的。是该考虑在县城里面买个房安个家了。”

“对啊,虽然农村户口村里有钱发,有补贴。但城市居民户口是孩子上学必备,咱也只能迁进城了。好在现在开超市挣了点钱,大表哥,你家城里房子买在哪儿,可以一起搭个伴。”

“以前在山上,一年顶多千把块钱收入。后来搬下山,在农村造房子还欠债。现在通过大家带着打拼,短短几年就把一穷二白的日子过得有声有色,现在还可以‘鸟枪换炮’,去县里甚至市里生活,日子算是好过了。”

随着金龙村迁入的一代孩童渐渐长大,甚至第三代都已经出现的时候,大家对生活品质也有了更高追求。什么是高品质生活?金龙村村民们朴素的想法,就是过上城里人的日子。衣食住行便利,生老病死保障,孩子能享受良好的教育资源,在同一起跑线上与别人竞争。为此,渐渐富裕起来的金龙村人纷纷在县里市里买房落户,为了给孩子上城区小学的机会。大家纷纷选择缴纳社会保险,为了享受更加优质的社会服务。而渐渐长大的新一代、新二代,也跳出了种田打工的就业瓶颈,在武义日新月异的发展历程中,有了更多的选择。

“现在武义城市对接金华,产业对接永康,随着金武、永武快速路的建设推进,出去也更加方便了。”“现在县城搞‘三城同创’,卫生环境变好了,文明行为变多了,软环境也变得更好了。”“能在绿道跑步,去壶山登山,在公园嬉戏,在商场购物,在影院观影……这些是城市给予的便利与美好。”

向城而生,向幸福出发。金龙村村民的高品质生活,正在奋斗中逐渐到来……

记者手记:

上世纪90年代,武义率先在全国范围探索实施了“搬迁下山、异地脱贫”模式,我们称之为下山脱贫1.0版,其实是通过“山上山下、山里山外”的空间迁移,解决农民的温饱问题。随之而来的2.0版本,则利用了城市发展的劳务缺口和信息优势,解决了农民如何增收致富问题。如今,县委县政府提出下山脱贫3.0版本,本质就是进城脱贫,聚焦解决农民高品质生活问题。仅仅下山不行,还要进城,连人带居住地带身份一起进城,这就是通过人口资源要素聚集实现更大发展的“小县大城”战略。

金龙村村民用了三代人的付出和努力才追逐来的幸福,如今可以通过下山脱贫3.0版得以“一步到位”。小小的县,大大的城,尽管现在山区村庄早已不再贫困,但在“小县大城”战略指引下的下山脱贫3.0版,将是全域土地综合整治、山区村庄搬迁等工作的不二“王炸”,也必将带领群众驶入高水平全面小康的“快车道”。

【来源:浙报融媒体】

声明: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作者持权属证明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 邮箱地址:newmedia@xxcb.cn

阅读剩余内容
网友评论
相关内容
延伸阅读
小编推荐

大家都在看

关于电子商务的英语作文 爱情作文100字 怎样批阅作文 中考优秀作文 写人记事的作文600字初一 小狗作文100字 初心是什么作文 作文不好的原因 风景作文800字高中 2014年高考语文作文 美丽的小岛作文 关于山竹的作文 写一小动物的作文 写小猫的作文300字 描写小白兔的作文三年级 往事悠悠作文 爱护大自然作文 天气预报英语作文 我的老师作文700字 写元宵节的作文400字 不奋斗不青春作文 手机作文400字 爱的供养作文 描写小花猫的作文 小升初满分作文30篇 什么触动了我的心灵作文600字 甜的滋味作文300字 六年级写景作文500字 父母的爱500字作文 介绍自己的作文500字初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