趣文网 > 作文大全

平均年龄90+ 致敬这些邯郸老兵

2020-11-21 06:20:01
相关推荐

一枚勋章,战功赫赫!

一场战役,记忆深刻!

一次拜访,致以敬意!

正值八一建军节,向老兵致敬!

战斗英雄高保清

1947年八路军驻扎在太行山脉,磁县、武安、涉县一带,大批青年志士踊跃参军,奔赴前线作战,保家卫国,武安吕天井村高保清就是其中之一。战场上硝烟弥漫,弹火纷飞,他从未却步,勇往直前,多次荣立军功……作为一名军人,他最骄傲的就是荣获了9枚立功章和纪念勋章,回忆往昔,老人的口齿已经不太清晰,但是那些惊心动魄、激荡人心的故事还记忆犹新。

高保清1928年出生在武安吕天井村一个贫穷的农家,1947年初参军入伍,1955 年3月分配到峰峰矿务局三矿,1983年4月退休。70多年的时光虽然匆匆而过,但有的记忆却永不褪色。淮海战役纪念章、朝鲜战斗英雄纪念章、纪念华中南纪战役念章、渡江战役纪念章、抗美援朝纪念章、西南战役纪念章......这些勋章是对他一生革命使命的奖励与见证,每当遇到重大节日,老人都会拿出纪念章看看,仿佛回到了那个战火纷飞的年代。

抗日战争时期武安天井沟村属敌占区,是敌我双方激烈争夺的拉锯地带,儿童时期他就担任儿童团团长,在村口放哨,后加入磁武县抗日民兵组织。

1947年高保清得知部队正在招兵,于是他成自愿报名参军,成为一名光荣的解放军战士。被编入中国人民解放军129师85团一营二连。从此,高保清开启了革命的生涯。入伍短训三个多月后,高保清便随部队参与淮海战役。

1947年3月在淮海战役的战场上,高保清加入了中国共产党,成为一名光荣的共产党员,并荣立二等功。

尽管老人听力不好,但记忆力却超强,入朝作战的每个细节他都记得清清楚楚。纵然现在他的身体不是太好,患有高血压、糖尿病,但并不妨碍老人的激动讲述。腿上的伤疤、一枚枚勋章都是老人为国家做出无私奉献的历史见证。

1950年入朝作战,在上甘岭战役中,他带伤与战友并肩作战七天七夜,寒冷的上甘岭,大雪纷飞,没有任何的食物和武器补给,在惨烈的交战中,整个团200人仅他一人生还,直到胜利!讲到这里老人激动地留下了眼泪......

战斗结束后,他荣立一等功,并被层层推选为第15军英雄代表,接受了彭德怀和金日成的检阅,在平壤山区防空洞里,金日成亲手为高保清戴上了抗美援朝“战斗英雄”勋章。与此同时,立功喜报传到家乡,当时的武安县人民政府又敲锣打鼓为高家送去“战斗英雄”牌匾一块。1952年12月,高保清又荣立一等功一次。

抗美援朝结束后,高宝清复员回家。1955年,组织上安排他在峰峰矿务局三矿上班,1988年退休。

如今,91岁高龄的高保清老人子女孝顺,儿孙满堂。对于为国家做出巨大贡献的功臣,国家和政府没有忘记他们,如今,高老的各种待遇都得到落实,在家人的照料下安享着幸福晚年。

蓝天卫士韩泽民

在我们邯郸大名县有一名这样的老英雄,他是我国第一批地空导弹部队当中的一员。入伍后,他勤学苦练,成为导弹指令发射车上一名操作手。他曾参与两次击落敌U-2高空侦察机,荣立一等功。退役后,他严守国家秘密,从不与人提起他当兵的过往。也没有向组织提起自己的荣誉,这一瞒就是41年。他就是大名县供电局退休职工韩泽民。

韩泽民老人出生于1937年,祖籍邯郸市大名县大街乡韩兆村,如今虽已步入耄耋之年,但满头银发的他精神矍铄,思路清晰,谈起50多年前的军旅生涯依然记忆犹新。

1956年1月份,韩泽民作为家中独子,在北京准备报考大学期间,获悉国家正在开展征兵工作,他认为军队就是一个“大熔炉”,便瞒着家人填报了入伍申请书,希望一腔热血报效祖国。

待录取通知书下来后,他才告诉家人:“我要当解放军了!”父亲不仅没有责怪,还十分高兴,鼓励他好好学习,做一名合格的解放军战士。

当年春季,19岁的韩泽民先是在北京军区新兵连集训,后调入空军雷达部队,平时驻扎在保定地区。

1958年,我军组建了一支绝密的地空导弹部队,对外代号“543”(因为它装备了代号为“543”的萨姆二导弹)。各方面表现都很优秀的韩泽民成功被选入“绝密部队543”,成为一名导弹兵。

韩泽民在地空导弹部队工作期间,曾3次见证地空导弹击落敌机,其中的2次战斗,还是他亲手击落的敌机。

1962年9月9日上午,一架U-2高空侦察机窜入到江西省上空,很快进入了韩泽民所在的二营火力范围。此时的他已是一名出色的导弹兵,负责导弹发射定位工作。三枚导弹直冲云霄,敌机瞬间被击落,震惊了世界。这是我军首次击落U-2高空侦察机。当时,空军司令员刘亚楼亲自到南昌表彰韩泽民所在部队,并给他颁发了一等功证书。

1962年9月15日,首都各界1万多人在人民大会堂举行盛大集会,庆祝击落U-2飞机的重大胜利。周恩来、贺龙、罗瑞卿等党和国家领导人、各民主党派、各人民团体负责人出席了大会。但是欢庆会上、新华社的电讯和首都各大报刊的报道里,却没有提到任何人,甚至连543部队的名字也找不到,这一切都是为了保密。

经过这第一次的击落,敌人提高了警惕,加装了电子干扰装置,要想再次击落,就要在被发现之前发射导弹。韩泽民回忆,从打开制导雷达天线到导弹升空,必须在8秒钟之内完成。为此,韩泽民和战友们辗转甘肃、云南等人烟稀少的地方反复试验。1964年7月7日,韩泽民所在二营在福建漳州再次成功击落U-2高空侦察机。伏击前,由于怕暴露目标,他和战友们便服夜行到达阵地,与外界完全隔绝开来,就连家里人也无法知晓。

7月23日,毛泽东、周恩来、朱德等党和国家领导人,在北京人民大会堂亲切接见了二营全体指战员,并和全体指战员合影,这也是韩泽民终生难忘的一次合影。

因为那次伏击战,韩泽民再次受到空军司令部、政治部的奖励,提前晋级晋衔,被破格提拔为2星中尉。

1966年,韩泽民离开了导弹二营,到上海的导弹十四营任一连连长。

1967年,我军在浙江嘉兴击落的第5架U-2敌机,伏击部队就是韩泽民所在的导弹十四营。也就是在这架敌机被击落后,U-2高空侦察机彻底退出了中国领空。

1978年,41岁的韩泽民从南京军区转业到齐齐哈尔铁路局工作。随后,他又被调回原籍河北省大名县,进入大名电力局工作。几十年来,韩老始终保持着吃苦耐劳、甘于奉献的军旅作风,而他的家人、同事对他所获的荣誉、所经历的一切都一无所知。甚至在妻子、大儿子去世时,他都对自己的经历守口如瓶。

一次,韩泽民看到电视节目《五星红旗迎风飘扬》中,提到了“543地对空导弹部队”打U-2的情况。从那时起,他心里就开始猜测:这件事是不是已经解密了?可他仍旧选择保守这个“秘密”,韩老说:“这都是过去的事了,没有再说的必要。我不能拿这个成绩向组织要待遇。”直到2019年4月,大名县供电公司工作人员在统计退役军人情况时,韩泽民的光辉经历才被众人知晓。

守护烈士墓碑的李文章

在邯郸市广平县李庄村,有着这样一位老兵,他是全国模范退役军人,曾参加过对越自卫反击战。他就是老兵李文章。每年清明节,他都会来到 " 李庄群英纪念馆 ",挨个擦拭烈士墓碑,敬献上一束黄菊花 ……

今年65岁的李文章是邯郸市广平县一名伤残军人,1976年12月入伍,历任53504部队机枪班战士、副班长、班长。1979年参加对越自卫反击战,作为班里的重机枪手和冲锋队长,战役中击毙敌军十余人。在攻打同登谅山的战斗中不幸负伤 。

1982年底,李文章从部队退伍回乡,被安排到广平县某机械厂上班,这一干就是二十多年,直到2009年退休回家。

李文章所在的李庄村,抗战时期是宋任穷将军的指挥部所在地,曾有14名战士为国捐躯,被评为革命烈士,宋任穷将军亲笔题写 " 群英庄 "。

自2009年回到老家后,李文章就一直惦记着为村里的14名烈士立碑建馆,每逢清明节、建军节等重要节日,他都要去扫墓。2015年抗战胜利七十周年之际,李文章带头捐资捐物,并积极动员广大村民自筹资金30余万元,重修 " 李庄群英纪念馆 "。在筹建期间,他四处奔走,积极联络各方力量支持纪念馆建设。功夫不负有心人,2017年," 李庄群英纪念馆 " 建成,成为李庄村的一张红色名片。纪念馆建成两年多来,前来参观瞻仰的干部群众络绎不绝。

经历了炮火的洗礼,怀着对烈士的无比崇敬。十年来,李文章义务担任红色文化义务宣讲员,让先烈的精神世代相传。他还主动承担起烈士墓和纪念馆的管护工作,只要有时间,就来到这里打扫卫生。

村民们常常看到他,带着扫把认真清扫墓园,擦拭烈士墓碑,修剪绿植。有时候,他也和这些烈士说说心里话,讲一讲如今的幸福生活。多年来,风风雨雨,从未间断......

抗战老兵田金明

田金明是武安市石洞乡赵庄村人,儿时的他饱尝生活辛酸。1938年,怀着一腔热血,田金明的父亲田德荣把两个儿子托付给岳母后,毅然追随共产党奔赴抗日前线。

离家前,平时话不多的田德荣专门嘱咐孩子们:“等你们长大了,一定要加入部队去抗日!”这句话深深埋在了田金明的心里。几年后,田金明的哥哥加入八路军,离开了家乡转战各地。“像父亲和哥哥一样为祖国战斗”成为年幼的田金明的最大心愿。

1942年10月,田金明终于如愿加入了刘伯承领导的一二九师新四旅部队。

抗战老兵常恩书

常恩书出生在邯郸曲周县安寨镇衙后李庄一个穷人家庭,少年时,他亲历了日寇侵占曲周城后的种种罪行,扫荡、残杀百姓、烧毁房屋、抢夺粮食、抢宰牲畜,不给就打,无恶不作。常恩书家仅剩的一头牛也被日寇夺走了。

日军的暴行激起了曲周人民的强烈反抗,“当国家处于危难之际,我们都应该站出来,打杀日本侵略者。”还在年幼时,抗日救国的信念就深深地烙在常恩书的心里。1945年3月,16岁的常恩书带领三名小伙伴投奔了离家二十多公里远的中共冀南军区三分区,成为一名八路军战士,常年在邯郸市曲周、馆陶和山东省冠县一带活动,与日伪军进行激烈抗争。

抗战老兵贺金柱

贺金柱1921年出生,1944年10月参军,1952年7月复员。因为只是兄弟一人,父母当时虽有不舍,但也无法阻止他参军抗战的热情。作战15次,参加过著名的淮海战役、渡江战役、解放大西南战役、解放华中南、南征北战等等,其间立师大功一次,淮海战役立大功3次,负伤一次,荣获模范党员一次。

致敬所有军人

随着时间的消逝,老兵们年事已高,在他们尘封的记忆中,有抗战胜利带来的从未拥有的喜悦,有战友战死疆场永远无法泯灭的伤痛,有参兵旅途中对家人情思绵绵的万份牵挂,更有他们卫国保家,驰骋战场誓死如归的豪迈壮志。

张恒泰,96周岁,邱县波流固人。1943年7月参军,冀南军区警卫连上士,1945年12月退伍。

靳新广,93周岁,邱县波流固人。1944年2月参军,冀南军区军工厂战士,1958年6月转业。

杨贵清,93周岁,邱县后大槐树人,1942年入伍。参加过抗日战争,负伤于解放战争时期淮海战役的阳山战斗中,二等甲级残疾。

连全才,93周岁,邱县南营人,1942年入伍。参加过抗日战争,解放战争。

孟福学,91周岁,邱县邱城北街人。1944年参军,晋冀鲁豫军区军械所战士,1956年转业。二等甲级残疾,右腿假肢。

我们愿秉承革命先烈的遗志

挥洒青春汗水

为祖国、为家乡

奋战、拼搏、进取!

值此建军93周年之际

让我们一起向老兵致敬

岁月流转,老了容颜

往事如歌,远了号角

他们带着希望与梦想踏入绿色的军营

肩负起保家卫国的神圣使命

在绿色的方阵中练就了钢筋般的铁骨

赤胆的忠诚书写了灿烂辉煌的人生篇章

愿我们都能接过老兵的接力棒

伴随我们一路上不断成长

去拥抱更加饱满的生命

铭记艰苦的奋斗岁月

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勇往直前

【来源:邯郸新闻综合频道】

声明: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作者持权属证明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 邮箱地址:newmedia@xxcb.cn

阅读剩余内容
网友评论
相关内容
延伸阅读
小编推荐

大家都在看

物理作文 小学作文300字 制作文件 作文框架 月光作文 粽子的作文 苦的作文 我的同桌的作文 手工作文 漂流作文 公园英语作文 青春作文结尾 北京英语作文 牡丹作文 小学作文400字 爱作文500字 菜园作文 成长作文题目 小猫咪作文 作文五十字 竹作文 泉州作文 妈妈作文300字 作文素材议论文 作文模版 挑战 的作文 优秀作文小学 作文儿童节 作文在线 在线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