趣文网 > 作文大全

文化海东:构建民族团结新家园

2020-11-21 08:25:01
相关推荐

青海新闻网讯 滔滔湟水,巍巍祁连;河湟谷地,风光无限。海东拥有厚重的人文积淀,历史文化、民族文化、宗教文化资源丰富多元,这里生活着汉、藏、回、土、撒拉、蒙古等19个民族,总人口173万人,其中少数民族占全市总人口的51%。

近年来,海东市挖掘传承地方民族原生态歌舞,推进民族文化繁荣发展,促进各民族团结、融合、繁荣、发展、进步;脱贫攻坚如火如荼,助力全国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市、县、镇、村创建,让民族文化在民族团结进步中绽放光彩,传递正能量,提振精气神,让团结之花越开越艳丽。

似锦繁花弘扬民族优秀文化

在长期的历史进程中,海东是汉、回、土、撒拉、蒙古等世居民族相互依存的美好家园,是草原文明与农耕文明,儒家文化、道家文化与汉传佛教文化、藏传佛教文化、伊斯兰教文化交流传播的沃土,从而在此地形成了多文明交汇交融的多元文化格局。

正因这种多元文化厚重的底蕴造就了海东人民大气、包容、进取的性格。各族人民代代繁衍生息、相亲相爱,共同点亮了海东璀璨夺目的文化之光,与日月同辉。

海东,是全国独有的土族和撒拉族的主要聚居地。在漫漫的历史长河中,土族和撒拉族与汉族、藏族、蒙古族等其他民族不断融合,同时也保持了具有自身特色的民族文化。土族安昭舞、纳顿节以及撒拉族的篱笆舞等,都是具有鲜明民族特色的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

因其特有的文化传统,一年一度的花儿会已然成为海东各民族参与程度极高的群众文化交流平台。在青海省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中,互助丹麻花儿会、民和七里寺花儿会、乐都瞿昙寺花儿会列入其中。传承了几百年的花儿,在步入新世纪后,拥有了应有的文化地位,也大大提升了海东的文化品位。

文化是软实力,经济是硬实力,文化软实力可以转化为经济硬实力。基于这样的认识,海东市积极引导社会资本参与文化项目保护,鼓励运用现代高新科学技术,打造优秀文化旅游演出节目,精心打造了《彩虹部落》《中国撒拉尔》等旅游演艺产品,使其成为海东文化的亮点。

在新的历史时期,海东把尊重、继承和弘扬少数民族优秀文化与传承、弘扬各民族共享的中华文化有机结合起来,促进了各民族群众的相互了解、相互尊重、相互学习和相互帮助。

特色小镇彰显乡村文化之韵

在享有“中国民间文化艺术之乡”的互助土族自治县丹麻镇,从四面八方赶来的乡亲们身着节日盛装,唱起了悠扬的“花儿”,玩起了传统体育竞技,跳起了优美的千人安昭舞,耍起了热闹的社火,从而掀起了一次又一次文化活动高潮。

据丹麻镇党委书记黄志祥介绍,近年来,丹麻镇把丰富群众文化活动、培育土族民俗文化产业作为推动该镇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举措,坚持走文化治镇、文化兴镇、文化强镇之路,深入挖掘土族民俗文化资源,传承和保护了一批有关土族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培育和发展了土族民俗文化产业,大力举办以群众为基础的民间文体活动,使土族原生态的民俗文化得到了有效保护和传承。

笔者了解到,目前全镇每年举办各种民间集会8项,各类文化活动40余项,全镇非遗传承人共有6名,非遗项目14项。“花儿、盘绣、安昭舞”均被列为国家级非遗项目。

悠久的历史赋于了海东丰厚的文化资源,成为河湟文化的核心承载区域。众多的文物古迹,丰富的民俗风情,多彩的民族民间艺术更为海东文化发展提供了丰富而独特的文化资源,而袁家村·河湟印象项目便是集中彰显河湟文化的平台之一。

该项目借鉴陕西袁家村模式建造,同时融合河湟“非遗”文化要素,将海东市藏、土、汉、回、撒拉等18个民族典型的民风习俗、地方特色植入其中,使其成为海东“非遗”展演及传承的新亮点。

海东袁家村文化旅游有限公司负责人袁旭伟说,“袁家村”通过构建三产融合的现代产业体系,实现区域的可持续发展和项目长久生命力,将成为“农业+旅游、就地城镇化、精准扶贫”的典范项目,成为“文化创意产业的发展平台”和河湟文化、青海民俗文化、特色美食的展示地。

如今,“袁家村”已是一个浓缩版的河湟文化博物馆,游客不仅可以聆听到美妙动听的花儿演唱,观看到海东特有的土族轮子秋、土族婚礼、传统社火、皮影戏等特色民族演艺,还可以品尝到熬饭、烤洋芋、锟锅馍、酥油糌粑等传统美食,观赏到牛角弓、牛羊毛口袋、席草背斗等古老传统手工艺的制作过程。

据了解,目前海东市共有19个乡镇纳入《青海省新型城镇化规划(2013—2020年)》美丽城镇建设,化隆县群科镇、民和县官亭镇已纳入全国第一、第二批特色小镇,平安区平安镇成为全省首个国家级生态乡镇,循化撒拉尔水镇旅游项目成功入选国家旅游局2017年全国优选旅游项目名录。而丹麻镇、群科镇、平安河湟印象等特色小镇也正在孕育成长。

文体赛事促进各民族交流交融

全力打造民族文化体育旅游品牌,以民族文化发展凝聚人心,为海东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工作搭建起一座座独具特色与魅力的大舞台。化隆国际半程马拉松赛、循化国际黄河抢渡赛已成为影响全省、全国的民族体育赛事知名品牌。

“团结杯”民族民间射箭赛、百人广场舞大赛、民族团结歌曲征集大赛、民族团结文艺演出,以及河湟旅游文化节、民和桃花节、三川纳顿节、“相约平安”艺术节、撒拉族旅游节、“九曲黄河灯”、丹麻花儿艺术节等民族文化体育活动,不断丰富着各族群众的精神生活,增进了各民族之间的文化认同感。

柳湾彩陶、喇家遗址、互助土族故土园5A级景区和佑宁寺、瞿昙寺、夏琼寺等已成为河湟文化旅游的金名片。

河湟乡村文化旅游、农家乐等后起之秀,成为人们观光休闲的向往之地。地处互助土族故土园5A级景区的小庄村是远近闻名的土族民俗文化旅游村。小庄村的发展离不开民族团结进步。目前在小庄村从事经营的外来户超过600人,与本村群众和睦相处,情同手足。

循化撒拉族自治县红光清真寺、互助双树村青海省第一个农村基层党支部、平安洪水泉清真寺成为海东著名红色旅游教育基地和民族团结历史文化基因……

互助县投资19万元,组织力量编纂《安多藏语格言集粹》,该书共160万字,收入藏族婚俗、谚语、歌谣等内容,弘扬、抢救、挖掘华锐藏族原生态民间文化内容,对优秀民间文化的传承和保护起到了很好的作用;乐都区争取项目资金13万元,抢救性搜集、整理《河湟花儿曲艺集》;平安区争取资金10万元,整理传统曲艺文化,编辑出版《平安皮影》。

在民族团结进步先进区创建活动中,通过“民族团结一家亲”文艺演出、“和谐家园”民族歌曲征集活动等一系列举措,使海东各民族优秀传统文化得以传承和弘扬。

在这个团结和谐的文化大舞台上,各民族文化血脉流通、情感交融,民族团结进步事业繁华似锦。

文化教育团结之花开满校园民族地区青少年是促进各民族共同团结奋斗、共同繁荣发展的一支有生力量。因此,学校作为育人的重要场所,更要把青少年民族团结教育贯穿于工作的各个方面。

走在海东市一些学校校园,随处都能感受到浓郁的民族风情。

在互助县民族中学校园内,孩子们制作的绘画、美术宣传栏,团结友爱的身影,窗明几净的教室……每一处都有灵动,每一处都彰显和谐之美。占学生总数近70%的少数民族学生在环境优美、师资力量雄厚、办学理念先进、生活服务周到的民中享受到了优质的教育资源。弘扬民族文化是一所民族中学义不容辞的责任,互助民中在搜集土族文化的同时,通过组织高中学生表演安召舞、举办民族歌曲进校园、田径运动会等活动,实现了学校创建工作中提出的“各少数民族学生谁也离不开谁,共建和谐校园”的目标。

循化撒拉族自治县藏文中学曾获得过“海东地区民族教育一枝花”的美誉。在创建民族团结进步工作中,该校积极推进民族团结知识“进教材、进课堂、进头脑”,并通过学生的桥梁纽带作用,要求学生把在学校学到的关于民族政策、法律法规及创建民族团结进步等方面的知识传达给家长、邻居、亲戚,切实提高广大人民群众的知晓率和参与率,不断拓展教育系统创建民族团结进步工作的广度和深度,努力增强教育合力。

在化隆县,各中小学通过开展“小手拉大手”主题宣传活动,发放民族团结进步乡土教材,形成了“一楼一主题、一室一主题”的校园文化建设格局。化隆县第二小学将民族团结教育与学校德育工作相结合、与课堂教学相结合、与校园文化建设相结合、与创建平安校园工作相结合,与家庭、社会教育相结合,民族团结先进学校创建活动蓬勃开展。

民族团结知识竞赛、作文竞赛、手抄报比赛等实践活动是全市各学校民族团结进步教育的一个重要载体。学校利用历史纪念日、民族传统节日等契机,促进不同民族间相互了解、相互尊重。开展“民族手拉手”活动,让学生们不分民族帮助学习和生活中有困难的同学,通过对孩子们的帮扶,使各民族学生一同快乐学习生活,学校成为孩子们其乐融融的大家庭。

从浓郁氛围到一校多品,从特色教育到师生情谊。在海东市各所学校,民族团结进步已然以一种“润物无声”的方式走进校园,并扎根在师生的心中。

海东市教育局办公室主任赵力遥表示,全市各学校以注重培养、增强认同为主题,全面推进了各族师生交流交往和文化交融创新,这对民族团结进步有着深远的意义。

社区文化居民感情越来越浓

在平安区乐都路社区,平时总会有一些社区书画协会的会员们在这里忙着挥毫写字。“我们本身就是社区的居民,平时在社区的活动室里练字习画,交流技艺,到了春节就为邻居们写写春联,送上新春的祝福。”书画协会成员说。

笔者了解到,除了书画协会,乐都路社区还有民族乐队、民间射箭队、合唱团、管乐队、腰鼓队、秧歌队等小分队,吹拉弹唱、写写画画、打腰鼓扭秧歌,无论是节庆时节还是平日里,社区的文化生活都搞得红红火火。

“社区的文化生活丰富了,居民们的精神有了寄托,赌博、传销、邪教就没有了市场,也就促进了社会的和谐稳定。”乐都路社区党支部书记张珍说。

在化隆县巴燕镇城南社区,为了满足辖区各族群众的需求,社区组建了党员、青年、“五老”、巾帼、夕阳红“五支”志愿队伍,着力打造居民居住放心、环境优美舒心、文化活跃开心、邻里和睦欢心、服务方便称心的“五心”社区,将各民族的心紧紧连在一起。

在社区的文艺爱好者中,总有些才艺突出的人,或领导队伍,或编排创作出属于自己社区的文艺作品。在民和回族土族自治县川口镇东大街社区,74岁的朱东兴就是社区曲艺队的领军人物。他在多年的工作当中,留心整理民和地方民俗曲艺,并结合时代背景进行创作,写下了《青海民间乐器曲牌小调汇编》、《红歌老歌记编》等曲艺作品,在当地社区曲艺团体中形成了自己的“品牌”。

如今,社区文化活动越来越热,交流交往越来越多,民族感情越来越浓。在很多社区服务中心里,各地根据群众的需求,结合自己的条件创建的“新部门”,进一步完善了社区的服务功能,辖区各民族间的交往交流交融更加紧密,团结进步的氛围更加浓厚,让居民更真实地感觉到民族大家庭就在身边。

文化海东,正在构建起富裕文明和谐美丽的精神家园!

阅读剩余内容
网友评论
相关内容
延伸阅读
小编推荐

大家都在看

水资源英语作文 写作文的好词好句开头 关于奶奶的作文600字 自信作文题目 小学六年级语文作文题目 库里作文素材 台阶作文600字 作文温暖400字 廉洁自律的作文 跌宕起伏的作文 初二上册语文第二单元作文 有人物描写的作文 介绍旅游景点英语作文 青春有信仰作文 四年级暑假作文350字 初中作文200字左右 以阅读为主题的作文 作文执着 赞美祖国的作文开头 辣的作文 我的母亲150字作文 四年级大扫除作文 怎么保持健康英语小作文 意志力的作文 为什么作文 参加架子鼓比赛作文 小狗自述作文 面对挫折作文450字 星空幻想作文 我错了作文4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