趣文网 > 作文大全

末茶在宋代时 进入极盛时期 而盛极必衰 这也是事物发展的趋势

2020-11-21 10:55:01
相关推荐

末茶在宋代时,进入极盛时期,而盛极必衰,这也是事物发展的趋势

这样的饮茶斗茶法,普通百姓自然是难以企及,难以负担的;饮用末茶越来越成为名士们彰显品位财富的一种方式。这种畸形的繁荣,造成的后果便是末茶饮用失去了民间基础,如同拳养的金丝雀,一旦主人临难,自身也是朝不保夕,难以为继。末茶发展到宋代,进入极盛时期,然而盛极必衰,恰恰是事物变化发展的道理。

早在唐朝陆羽时,民间饮茶的方式就不局限于末茶、饼茶,而有所谓的“疮茶”——“乃研、乃熬、乃炀、乃春,贮于瓶之中,以汤沃焉,谓之掩茶。”“即将茶放入瓶罐中,用汤水浸泡并饮用。这种与煮饮煎茶相比,颇为简便的饮茶方式,虽然陆羽认为不免粗鄙,但客观来说,恰恰是乡村野夫,普通农户们日常的饮茶方式。

在唐代,饮茶之风非常盛行,在许多大城市地区,更是家家户户饮茶。虽然我们在前文中提及,煎茶饮法是彼时的主流、正统方式为文人名士所接受,然而此时寻常百姓饮茶的方式,已经和贵族僧侣等上层发生了区别。据陆羽《茶经》记载:“饮有粗茶、散茶、末茶、饼茶者。乃研、乃熬、乃场、乃春,贮于瓶岔之中,以汤沃焉,谓之疮茶。或用葱、姜、枣、桔皮、茱萸、薄荷之等,煮之百沸,或扬令滑,或煮去沫,斯沟渠间弃水耳,而习俗不已。”

陆羽在这里总结了民间的多种饮茶方式,如把茶叶放在瓶子器皿中,用开水冲泡的“庵茶”;用多种调味品和各种材料混合煮饮,瓢去茶沫的茶汤等。可以看出,陆羽对于这样的饮茶“习俗”,态度是鄙弃的,认为这样的茶汤无异于沟渠里的废水;同时,他也无奈地承认,这种饮茶方式在民间延续不已的。其中,痞茶的饮茶方式应该就是冲泡茶的维形。

宋“南渡以后,茶渐以不蒸为贵”,而在民间,南宋及至元代,“重散略饼”的倾向己十分明显。宋代茶叶生产开始从团茶向散茶转变,北宋时还是团茶为主,到南宋年代散茶就很普及了,改变了元以后茶叶的生产和饮用。散茶又称“茶叶”、“草茶”,欧阳修在《归田录》中记述:“腊茶出于剑、建,草茶盛于两淅。两浙之品,日注为第一。自景沽(1034——1038年)以后,洪州双井白芽渐盛,近岁制作尤精,……其品远出日注上,遂为草茶第一。”“腊茶”是建安一带对团茶、饼茶的俗称。欧阳修不但证实其时片茶、散茶已各自形成了专门产区和技术中心,还诞生了名品。宋末是叶茶复兴的萌芽时期。宋代“清饮法”使散茶在江浙沿海一带迅速发展,杭州西湖茶区早已流行“叶茶”,并且越来越多的人喜爱江、浙、皖的叶茶了。

在元代,浑煮茶芽、叶茶的饮茶方式日益普遍,从元代的文学作品中可获得印证。在宋代时,描写“点茶”、“斗茶”、“分茶”之事的诗文俯仰皆是;而在元代,则较为少见。元散曲、诗歌中更偏爱提及“煮茶芽”,如:“有客来,汲清泉,自煮茶芽”;“石鼎内烹茶芽,瓦瓶中添净水”。此时,“煮茶芽”已经取代了点茶,被视作文人闲适生活、名流风雅乐趣的一项重要内容。王祯在《农书》中云:“南方虽产茶,而识此法(点茶)者甚少”,也侧面印证了元代时,南方“煮茶芽”的饮茶方式已占了上风。此外,与宋代青白茶绝配的黑釉盏流行一时,但元代时,就变为青白茶盏更受追捧,这种变化无疑也反映出饮茶方式的改变”。因此,可以说元代是我国饮茶方式的一个转变期的起点,“点茶”法续存,团饼茶主要作为贡茶,扔保有“天下第一茶”的称号;但是民间一般饮叶茶散茶,采取“烹茶芽”的饮茶方式的愈来愈多,也为明代冲泡茶的流行奠定了基础。

花茶,始于我国的宋朝,至今已有千余年的历史。最早的花茶加工中心在福建福州,这与当时福建作为贡茶产地的高超制茶术有密切联系。在北宋时期,福州已经成为名符其实的茉莉之都,所产的茉莉花茶甚为名贵,是当时世界香料和茶叶贸易中心之一。及到南宋,苏杭一带也开始生产花茶。明代时花茶加工技术有了较大发展:清朝年间,花茶更是大量出口,畅销欧、美和南洋。"

阅读剩余内容
网友评论
相关内容
延伸阅读
小编推荐

大家都在看

100字写人作文 背影作文700 介绍亲人的作文 老师改变了我作文 樱桃树的作文 做个文明的人作文 去姥姥家作文 四千字作文 七年级英语作文下册 蚂蚁采食的作文 广东卷作文 苹果树的作文 河源万绿湖作文 想象作文四百字左右 围绕成长写一篇作文 一份爱心的作文 中考满分作文500字大全 感恩作文四年级 作文 味道 高考押题作文 六年级写老师的作文 描写小草的作文150字 巧遇作文800字 有一种美丽作文400字 我和我最好的朋友英语作文 作文有趣的小狗 四川大地震的作文 高考语文作文开头结尾 武宁湿地公园作文 小动物作文300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