趣文网 > 作文大全

温州科幻作家叶永烈 十万个为什么的作者 是怎么炼成的?

2020-11-21 11:10:01
相关推荐

1 叶永烈的生平

刘慈欣说:叶永烈是上世纪最重要的科幻作家。新一代科幻作家都读过他的书。

《十万个为什么》,总发行量大约一亿本,是读者最多的科普系列。

《小灵通漫游未来》,发行量300万本,是读者最多的科幻故事。

叶永烈还是上世纪最重要的传记作家。他的传记包括了诸多的重量级人物。

叶永烈发表的文章,有3500万字。他还记录大量珍贵的一手资料,他亲手拍摄的照片就有十万张,还有无数录音和视频。很多都成为博物馆珍藏史料。

他做过工厂技术人员,做过电影厂导演。他在上世纪五十年代毕业于六年制的北京大学化学系,那是按照苏联的“副博士”学制打造的,按今天的说法,叫本硕连读。虽然他花费很多时间写作,专业并没有荒废,他的毕业论文发表在《化学学报》上。

这样一个重量级作家,小时候他爹妈是怎样教育他的呢?

或许你会认为他从小是个神童,未上学就认很多字,从小背诵大量诗词经典,语文更是无敌。

这些猜想错得离谱。事实上,叶永烈小时候语文不及格。

“很多人说作家是神童,我就是个‘反证’。”在济南书博会,叶永烈在现场展示了父亲保留的他的小学成绩报告单。“小学一年级有两门不及格,一是作文,另一个是阅读,阅读相当于现在的语文。我的作家之路,是从‘语文课不及格’开始起步的。”

或许你会猜想他从小家里很穷,没办法受到很好的教育,后来才努力读书,终于贫门出精英。

2 从叶永烈的身世说起。

叶永烈曾经回温州故居,看看他从小居住的房子。那房子已经归政府所有,里面杂七杂八地住了很多户人家。叶永烈说自己小时候住过这里,问那些居民是否知道这里有个地下室,隐藏有一个五百斤的铁门,打开铁门,下面是一个金库。

那些居民都不知道这事。因为贫穷限制了他们的想象力,他们不会想到家里地下室藏个金库这种事。

叶永烈家所在的铁井栏,民国时期是温州的华尔街,一排排银行钱庄开在这里。

叶永烈在一篇怀念父亲的文章里写到:

我父亲是一个企业家,当时在温州是钱庄的总经理,又是银行的行长,还兼职一家医院的院长。他从小念私塾,后来到保定军官学校念书,他书法很好,会写诗词,有一定的文学修养。我父亲曾经每天在开门营业前,把所有的员工召集在一起,由他主讲《古文观止》,当时这在温州是绝无仅有的。我小时候似懂非懂地在旁边听,这其实是我最初的文学熏陶。

叶永烈不仅是一个正宗的富二代,还有一个文字功底颇高的爹。但是,他父亲似乎并没有早早教他读书认字,否则叶永烈也不至于小学一年级语文不及格。

3 叶永烈的童年

叶永烈提到他的童年,就是无忧无虑,天天玩得很开心。上中学,也是天天玩得很开心。他父母从没给他布置必须阅读的内容,也没限制他不许读什么书。

叶永烈最早读的书,是二本图画书。一本是《人猿泰山》,另一本是《鲁滨逊漂流记》,是在他父亲的书柜里找到的。《人猿泰山》所描述的非洲森林,《鲁滨逊漂流记》所描写的荒岛生活,都是他闻所未闻,所以极有兴趣。

然后他读了《白雪公主》,《卖火柴的小女孩》之类童话故事。接下来就看他父亲的各种书。

他父亲有几书柜的书,很快被他看完。然后到学校图书室、少年之家去借。等到上了中学,就去各个图书馆申请借书证。当时他同时有三个不同图书馆的借书证。其中温州文化馆的图书室借书证上的借书记录显示,1956年7月31日到8月29日的一个月暑期,他借书15次。三个图书馆加起来,借书的次数应该是相当的多。

从叶永烈回忆的少年时代的读书往事看,他读书似乎从来没有什么“目的”,更没有“书目”,父母和学校也没有对他读什么书有什么限制或指导,阅读的范围极其广泛,只要借的到的书,无论经典文学、外国文学、科技、童话、科幻,以及各种杂书,基本上都让他觉得很有趣。

他的童年和少年时期都是充满了快乐。学校里学习负担很轻,他除了看书,还玩象棋、养金鱼、集邮。他看书的时候,没人打搅他,可以很专注地看一整天。

后来他上北大,图书馆的海量藏书更是满足他对读书的渴望。

4 叶永烈的父亲

叶永烈的父亲是一方名流,从军,从政,经商,都做得有声有色。书法对联古文,都不错。他是否从小教叶永烈读古典诗词,或者教他平仄对联之类?

我们从叶永烈的处女作说起。那时候,叶永烈看到报社门口挂了个投稿箱,就问别人这是干啥用的。人家告诉他把文章投进去,就会发出来。他觉得好玩,就写了一首诗扔进去,竟然真的发表了。这首诗是这样的:

这是一首纯粹的打油诗。如果你用普通话读一下,会觉得完全不押韵。因为只有用温州市区的口音去念,才是勉强接近押韵的。如果把第一行的“知道”换成温州人常用的“晓得”,就更合适。

如果叶永烈如他父亲一样读过老式私塾,或者小时候学过对联,甚至幼儿园背诵过《唐诗三百首》之类的古诗,他写出来的肯定不是这个样子。所以可以肯定,叶永烈从小根本没怎么背古诗。更没有学过诗词格律。

打油诗里面的词语和表达,是基于北方方言的官方标准汉语,但是叶永烈的小学老师可能是用温州方言教他念书的,也肯定没讲过平水韵和对联。

叶永烈高中毕业后,曾经想考北大中文系。他姐姐学化学专业,建议他考北大化学系。父亲表示赞同:化学好,学了化学就可以做雪花膏和肥皂,总有饭吃。叶永烈觉得有道理,就考了化学系。

可见,叶永烈的父亲根本就不希望孩子学文学。更没有亲自引导他走上作家之路。让叶永烈对写作感兴趣的,是发了一首打油诗后产生了成就感和兴趣,享受到表达思想的乐趣,于是一发不可收拾。在以后的日子里,遇到有人问题教育问他,叶永烈总是回答:“兴趣是最好的老师”。

如果说叶永烈的父亲对他成为作家有什么帮助,那就是家里的几个大书柜,和各种各样的有趣的书。

叶永烈的父亲对叶永烈直接的教育,是言传身教提醒他做个细心的人:重要的东西要保管好。作为军人出身的银行家,他极其仔细分类重要的和不重要的东西,有些他认为重要的,比如孩子们的成绩单,都会一一保留,叶永烈说它从小学到高中毕业的39张成绩单,父亲都保留着。每次给家里写信,父亲会建议他信后面的日期不要忘了写。

这种影响,让叶永烈从一个原本粗心的孩子,变成一个非常仔细的人。他读书会做笔记,自称《小辞海》,他会把每年成千上万的读者来信分类收藏,重要的会像档案一样做记录。各种采访记录,一手访谈资料,信件,照片,视频,录音,样书,都整理得清清楚楚。所有传记细节,都一一考据对照。他不仅是个作家,甚至是一个珍贵史料资料库和博物馆的打造者。

5 身处逆境依然无比努力

叶永烈最令人敬仰的地方,是身处逆境而依然无比努力。

他父亲从解放初的民望极高的社会名流,被打成右派。然后他哥哥也被打了为右派。他的岳父杨梯,也是名望极高的学者和乡绅,五十年代也入狱,死在狱中。

叶永烈回温州结婚结婚的时候,全家只能住在十几平方的房间,隔开一个6平米的房间做洞房,这就是他们的婚礼。

在上海工作的时候,叶永烈买了半间房子,12平方米,成为上海“有房一族”。这就是他一家四口十几年的住房。

叶永烈的妻子出身平阳杨家。杨家是大地主和学者世家。太平天国年代,平阳金钱会作乱,杨家捐地二万亩,以资助剿灭金钱会。清末杨家一门五留学日本,个个学有所成,为乡人楷模。叶永烈的岳父杨梯就是毕业于早稻田大学。

这样一对门当户对的豪门富二代夫妻,沦落到住在这样狭窄的贫民窟里,天天读书写作,成果累累,可谓奋斗者的典范。

他们待人接物温文尔雅,彬彬有礼。凡是对他们有恩的,一个个都铭记在心。曾经给他机会写《十万个为什么》的曹燕芳编辑,曾经视为科普老师的高士其,都被叶永烈视为恩人。尤其是当初发表他十一岁时写的打油诗、并且专门给他写信鼓励的的那位编辑,叶永烈一直铭记在心,多年了一直在寻找这位只在报社工作一年的编辑,由于当时的报社只盖公章,没有署名,所以一直找不到本人。

在他四十岁的时候,凭着保留二十多年的旧信的笔迹,终于寻访到当年给他写信的编辑杨奔,专程登门感谢。杨奔说之所以专门写信给他,是因为他也是十一岁开始发表文章,却没人跟他联系,多年后才在一本书里看到自己少年的作品,于是就立愿:若是遇到小朋友投稿,一定要非常认真写信联系。

由于叶永烈夫妇的和善、感恩、正直善良,他在各种困境中一直得到邻居、同事和朋友的保护。当年《十万个为什么》被打成大毒草,邻居都出来为他维护。

如果祖上传给他们的只是大量的财产,那么或许这些财产早已一点都没有留下。但是祖上也传给他们一些家教、人品和做事的素质,或许还有某种智商基因。这种东西是可以随身携带、伴随一生的。

即便经过各种运动,你会发现很多民国时代的名门望族和社会精英的后代,依然有很高的比例成为社会精英,或者拥有更好的社会声誉。

6 叶永烈的教育之道

如果老师和家长要从叶永烈的成功之路挖掘出一些教育之道,或许会失望的:这种教育之道并不适应今天的社会,也无法推广。

他出生在一个不缺物质的富裕之家,有一个见识远超常人的父亲。他父亲并不要求孩子继承家业,也不要求孩子光宗耀祖,更不会指望孩子挣大钱给自己养老。他提供的是衣食无忧的环境和家里几个大书柜,是书柜里有许多优质的书,他不限制孩子读什么书,不干涉孩子的各种好玩的兴趣,给孩子提供各种可能性。

其次,他的教育不是对孩子指手画脚,而是言传身教。自己每天起大早,在钱庄开门前亲自给员工讲解《古文观止》。他自己一丝不苟,无论是孩子成绩单,还是孩子发表的处女作,都整理得整整齐齐,一直保留。

再看看叶永烈的学校生活。四五十年代其实是中国教育的黄金年代,首先是继承了民国时期的各种学术传承,新学校和师范又接纳了国外的各种教育思想,尤其是维果斯基和皮亚杰的儿童教育思想通过东欧和苏联传人,这方面中国和苏联甚至领先于西方国家。

当年都学生课程负担极轻,叶永烈这样的学生只需要用很少的时间应付功课,其他时间可以醉心于自己感兴趣的方面,读各种各样的书。而这些书基本上和应试教育毫无关系,完全是出于个人兴趣。相对于当今被题海战役和应试教育逼到没有闲暇的孩子,他们是令人羡慕的一代。

很难想象现在的一年级孩子若像叶永烈一样二门课不及格会怎样。但是阅读和写作只有四十分的叶永烈成了大作家。

还有一个当年给叶永烈写过信的青年工人,叫郑渊洁。他小时候数学从来不及格。他感谢母亲一直支持他喜欢的语文。他说:如果当年父母天天逼他补习数学,那么这辈子既不能成为数学家,也不可能成为作家。

孩子有无限可能性,你要做的是提供机会给他,让他感受自己的成就感。

孩子不是看家长和老师怎么说的,他们会看家长和老师怎么做。如果你想让孩子成为一个优秀的人,你最应该做的是让自己变成一个优秀的人。

叶永烈受到的教育不是谁都可以模仿的,但是如果你是一个经济殷实的人,一个有见识的人,一个有素质的人,或许可以给孩子这样的教育。

阅读剩余内容
网友评论
相关内容
延伸阅读
小编推荐

大家都在看

往年中考作文 一棵树作文300字 初二我来了作文 英语短篇作文 有关于小动物的作文 悲伤的作文500字 我为班级献计策作文 善良的作文400字 对手是自己作文 500字游记作文 为你而歌作文600字 自我感受作文 二年级风景作文 游泰山的作文 我的恩师作文600字 法律作文400字左右 高中精益求精作文800字 关于刺猬的作文 窗外的花作文 介绍重庆的英语作文 学会宽容作文400字左右 冬天的200字作文 我钦佩的人作文 楠溪江作文 窗外的校园作文 游科技馆作文500字 初二生活作文800字 未曾远去作文 去图书馆看书作文 什么刚刚开始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