趣文网 > 作文大全

三位朋友重阳节同登高 同思乡 同作诗 更留下千古美篇

2020-11-21 13:30:02
相关推荐

重阳节,是我国传统节日,有着悠久的历史,它又称“登高节”,早在唐朝时就被定为正式的节日,从宫廷到民间都会有庆祝的活动。在这一天,人们有登高的习俗,而且还有一个传说:

在南朝梁人吴均之《续齐谐记》记载东汉时,汝南县里有一个叫桓景的人,他所住的地方有条河叫汝河,河里有一个瘟魔,只要一出现就会发生大瘟疫,桓景的父母因此病死,桓景也重病了一场,病好后他决定除魔报仇,便辞别妻儿到东南山拜师学艺,仙人费长房给桓景一把降妖青龙剑,桓景每日勤学苦练。一日,费长房说:“九月九日,瘟魔又要来,你可以回去除害。”并且给了他茱萸叶子一包,菊花酒一瓶,让他家乡带父老乡亲登高避祸,除去瘟魔。

九月九那天,桓景领着妻子儿女、乡亲父老登上了附近的一座山。把茱萸叶分给大家随身带上,瘟魔则不敢近身。又把菊花酒倒出来,每人喝了一口,避免染瘟疫。桓景手持宝剑和瘟魔搏斗,最后杀死了瘟魔。 汝河两岸的百姓,就把九月九登高避祸、桓景剑刺瘟魔故事一直传到现在。从那时起,人们就过起重阳节来,有了重九登高、喝菊花酒等风俗。

今天,就向朋友们介绍三首关于古人重阳节登高的诗词。关于重阳登高的古诗词很多,这三首不是最出名的,为什么要介绍这三首呢?因为这三首诗有着与众不同之处,您先欣赏诗,看看是否能找出些端倪来。

1.九月九日玄武山旅眺(唐 卢照邻)

九月九日眺山川,归心归望积风烟。

他乡共酌金花酒,万里同悲鸿雁天。

首句告诉读者,在九月九日重阳节登高远望。第二句是写登高后看到的景物,也是写登高后的心情。此句中用了一个“积”字,既形象又传神,那种对家乡的思念,和归家的心情,不是今天登高后才有的,是经过日积月累的沉淀后的情感,风和烟本身就可以给人弥漫和无边的感觉,再加上一个“积”字,让人感觉风烟浓重,无边无际,又反过来对思乡盼归的情绪起到渲染。

最后两句写诗人远在他乡的高山上,和朋友一起喝着节日的菊花酒,这里与故乡远隔万里,只能伤心地望着鸿雁向南飞回自己的家乡,自己却不能像鸿雁那样回到家乡。重阳登高喝菊花酒是习俗,作者离家宦游而思归,借饮菊花酒以消乡愁,又望见“鸿雁”南飞回乡而想到自己不得北还回家(作者是范阳人,约在现在的河北保定一带),把自己心中的情与眼中的景交织融合在这二十八个字中,写出了浓浓的游子思归情怀。

2.蜀中九日 (唐 王勃)

九月九日望乡台,他席他乡送客杯。

人情已厌南中苦,鸿雁那从北地来。

此诗开头也点明了是在重阳节这天,在外游子的乡愁。第二句是告诉读者这是在异乡的别宴上喝着送客的酒,客中送客,让人倍感凄凉。第三句表达出作者内心漂泊的痛苦,直白而感情强烈。第四句则写得委婉别致,鸿雁南飞本来是自然规律,但是作者却说它不知道南中的苦偏偏要离开北方而向南来。

作者王勃借助北雁南飞这种正常现象,将自己的思乡之情加在它身上,怪罪鸿雁南来。作者想北归不得,可鸿雁你本来在北方好好的,却为何非要飞向南方,平添我北归不能的愁思。这一问看上去毫无道理,但却在强烈的对比中烘托了浓浓的思乡愁绪。

这两句是这首诗中的名句,有前人在评价这两句诗时说:“读之,初似常语,久而自知其妙。”的确,这一问虽貌似不假思索脱口而出,实际上却是诗人用心良苦、匠心独具之处。诗人将其怀乡之情融入对自然景物的描绘之中,借无情之景来抒发自己内心深沉的情感。

3.九日登玄武山旅眺(唐 邵大震)

九月九日望遥空,秋水秋天生夕风。

寒雁一向南去远,游人几度菊花丛。

这首诗和前两首诗也是一样的开头,表明在重阳节登高远望。站在山顶,作者望到寥廓的秋水长天,秋风送来阵阵凉意。在阵阵冷风中,又望到鸿雁向南远去,作者想到自己的朋友王勃也将要告别辞行,这一别不知什么时候才能再见。这首诗用词简单,不饰雕琢,情感质朴。

第三首诗和上面两首相比,读起来少了游子思乡的悲愁,多了悲秋的色彩,又掺杂了惜别好友的感伤。第二句“秋水秋天生夕风”,让人联想到宋玉之“悲哉秋之为气也!”,前两句没有思乡的情感,接下来的第三、四句,则写出惜别之情,写雁南飞而不留,朋友分别不知何时再聚的幽幽惆怅。

您看这三首诗,是不是有些像?第一句的前四个字相同,诗的结构也相同,四句诗两两对仗。这不是亲兄弟也得是表兄弟啊!其实这三首诗,还真有关系——

总章二年(669年)卢照邻来到益州新都任职。时任沛王府修撰的王勃,因写《斗鸡檄》触怒高宗,被赶出沛王府,于是年六月远游到了西蜀。秋冬之间,卢照邻从益州来到梓州。九月九日重阳节,在蜀地任官的邵大震与王勃、卢照邻三人同游玄武山,互相酬唱,即是上面这三首诗。

这三个人,在同一天,相约一同登高,各自赋诗一首,而且这三首诗看起来很像今天语文课上的命题作文。卢照邻和王勃的诗,都是写游子思乡,卢诗的结句,是以雁南飞反衬人不可北归的乡思;王诗的结句,问的痴情,问的无理而妙,表现诗入对南方生活的厌倦;邵大震做为主人身份,邵诗表现出来的情感也不同,写悲秋和惜别。三首诗艺术特色不同,立意清新,情感真切,构思细密,结构完整,尤其是卢、王二人的绝句,更是佳作。

阅读剩余内容
网友评论
相关内容
延伸阅读
小编推荐

大家都在看

优秀600字作文 的智慧作文 观后感的作文 早晨作文 济南作文 环境英语作文 生活作文800字 锻炼作文 作文素材800字 作文星空 走过作文 背后的作文 写猫作文 悟空作文 看书作文 作文相伴 作文难忘的事 相信作文 哭了作文 特色美食作文 大树作文 天气的作文 优秀高中作文 英语五年级作文 英语作文100 外婆的作文 付出作文 家庭英语作文 电影英语作文 英语电影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