趣文网 > 作文大全

固原作家火仲舫用一生书写地方民俗 民俗作品超530万字

2020-11-21 14:45:01
相关推荐

“我的愿望,就是在有生之年,把本地民俗用文字记录下来,让民俗在岁月中留存。”这是现年69岁的固原作家火仲舫的一个心愿。几十年来,火仲舫创作有关当地民俗的作品累计超过530万字。

火仲舫审阅作品初稿。

用笔墨“烹饪”地方风味

火仲舫出生在西吉县将台堡镇一个小山村,初中毕业后当了煤矿工人,但由于身体不适合井下作业,被调到学校做了一名教师。

他先后担任过中学校长、民俗站站长、西吉县委宣传部副部长兼县广播电视局局长、固原市文联主席等职。

老骥伏枥志在千里,花甲之年笔耕不辍。火仲舫是一名非常勤奋的作家,在文学圈内享有盛名,他创作的作品大多是记录、表现地方民俗的原创作品。

“固原的诗歌、散文、短篇小说在区内外特别出名,唯独缺少长篇小说。”火仲舫因此向相关部门申报书写长篇小说计划。

2003年,火仲舫创作的长篇小说《花旦》作为自治区“新绿丛书”出版,该书详细记载并表现大西北民俗风情及秦腔变迁,在社会上引起强烈反响,被称为“大西北民俗宝库”“渐行渐远的西北乡村背影”,甚至被冠以“宁夏的《白鹿原》”。为了满足读者阅读需求,火仲舫又创作了《花旦》续篇。

“当时在创作过程中,几易其稿,经多次走访,最终决定以本地民俗为主线进行写作。”火仲舫回忆,这本书从构思到出版并非一帆风顺。由于之前创作过剧本和散文,创作长篇小说对他来说还是有不小的压力和挑战。

“是固守现有的名誉,还是大胆突破?一旦尝试失败,一切将前功尽弃。”火仲舫几经思考,还是坚持创作《花旦》。写作期间,他深入田间地头,深入农户家中,走访民间老艺人,仅手稿就有尺许厚。

火仲舫创作的长篇小说《土堡风云》是全国唯一一部以红军长征将台堡会师为背景的文学作品。其创作的《柳毅传奇》一书,在演绎古典名著《柳毅传》的同时,更加注重强化彰显中华民族传统美德的正能量笔墨,将老龙潭与洞庭湖联接起来,为古典文学赋予了新意。

其编写的《浪子吟》一书,是根据西吉当地一名青年由社会混混转变为道德模范的感人事迹创作,被评为“一部砥砺警示之作”。

此外,《花脸》《飞翔的情绪》《奔放的旅程》《凤凰泉》《黄土情》《超越梦想》等作品收录的文章,或寄情山水、赞美祖国的大好河山,或发掘记录本土风土人情、寓教于乐,或传播红色经典、启迪后人。

正如人们所说:“读火仲舫的作品,就像不期然就吃到了风味小吃,使人有余香满口的感觉。”

一篇新闻稿件改变一生

火仲舫只有初中文化程度,后来进修上了两年“电大”。他之所以能够成长为一位出笔快捷的成熟作家,成为中国作家协会会员和宁夏作家协会第六届副主席,并创作出大量深受读者喜爱的文学作品,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他的执着与敬业。

火仲舫的文学创作起步是从写新闻开始的。上世纪80年代初,他的家乡遭遇病虫害,眼看着农民辛苦种植的庄稼在病虫害肆虐下不断枯死,身为教师的他急在心上,便写了一篇呼吁治虫除害的广播稿,送到西吉县广播站播放。这篇稿件引起当地政府重视,当即通知相关部门组织技术人员赶赴现场,灭虫保粮。

“由于采取措施及时,有效保护了丰收在望的庄稼,受到了乡亲们的称赞,也激发了我的写作热情。”火仲舫没料到一篇广播稿的作用竟然如此之大,这让他意识到写作的重要性,更加坚定了多写稿、多投稿的决心。

他的新闻作品新鲜且故事性强,加之富有散文气息,深受媒体编辑青睐。随着新闻作品不断见诸报端,火仲舫的名气也越来越大,由教师转行至新闻行业,成为一名记者,进而又升任当地文化宣传部门负责人。

“在从事宣传工作过程中,我觉得只写新闻稿难以尽意,便开始文学创作。”火仲舫说,他文化底子薄,开始创作时压力较大,只好通过勤写、多写进行积累。为了练笔,他经常通宵达旦创作,甚至为求一字稳,耐得半宵寒。

一次,火仲舫接到一部秦腔现代戏的创作任务,由于时间紧,有关部门催得急,他废寝忘食构思创作。因为太投入,从中午伏案写作到次日凌晨四五点,觉得身体疲惫不堪,这才想起一天没吃饭,等他到街上买饭吃时,附近饭馆早已打烊。

无奈之下,他忍着饥饿回到宿舍,突然想起抽屉里还有几天前吃剩的半包饼干。“当我兴高采烈拉开抽屉时,发现饼干被老鼠啃得支离破碎。不吃点东西,饥肠辘辘又无法入睡,只好掰掉被老鼠啃的部分,凑合着充饥。”

火仲舫应急创作的剧作《三姊妹》,由西吉县文工团排录成广播剧,进而又排演摄制成秦腔电视艺术片,录制成录像带,发放给各乡镇民俗站播放。

这部剧作在上世纪90年代获得由民俗部和国家人口民俗基金会举办的第二届“中国人口民俗奖”,他也获得优秀编剧奖。

不遗余力辅导文学青年

火仲舫在文学创作方面涉猎广泛,新闻、散文、小说、诗歌、文学评论、报告文学、剧本,无所不写,小说有长篇、短篇、中篇,剧本有舞台剧,也有影视作品。

他创作出版的著作有《花旦》《土堡风云》《柳毅传奇》《浪子吟》《大河东流》5部长篇小说和《西吉风景线》《飞翔的情绪》《奔放的旅程》3部散文集,还有《凤凰泉》《黄土情》上下集3部剧本集,以及《超越梦想》《红星照耀将台堡》2部纪实文学集和文学评论集《花旦论》。

除了勤奋创作外,他还热衷为当地文学后继之人进行指导,力所能及义务培养文学青年的事迹被传为佳话。很多走出西海固在区内外闯出名声的作家,或多或少都得益于他的培养、推介。

凡是慕名寻求指导的文学青年,不论创作多忙,火仲舫都会放下纸笔,挤出时间辅导,为这些文学爱好者看改稿、提意见。“虽然没有准确统计过,但我义务辅导的文学青年遍布全国,足有数千人。”火仲舫自豪地说。

为了满足人们的读书需求,火仲舫还把自己的作品赠送给经济困难的读者。据不完全统计,他为残疾人、中小学生和打工人员赠送的作品价值超过3万元。

“老牛明知夕阳晚,不用扬鞭自奋蹄”,火仲舫就是这样一位为民俗文学事业执着奋斗和默默奉献的“老黄牛”。

(来源:新消息报)

阅读剩余内容
网友评论
相关内容
延伸阅读
小编推荐

大家都在看

我渴望什么作文 关于乡下的作文 三年级数学作文 开学了作文怎么写 珍惜当下的作文 防校园欺凌作文 食趣作文 母亲的背影作文 我的老师二年级作文 最美的礼物作文 关于突破的作文 西安游记作文 第一次做饭的作文 关于夕阳的作文 舞龙舞狮作文 团队合作英语作文 文学类作文 禁毒作文400字 有意思的事作文 我看到了什么作文 介绍城市的英语作文 厦门大学作文 好习惯英语作文 八年级英语作文范文 跳房子作文 作文五要素 旅行经历英语作文 文明伴我行 作文 关于乡情的作文 介绍电影的英语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