趣文网 > 作文大全

读法国作家马克·李维的“温情三部曲” 浅析其创作的蜕变之路

2020-11-21 14:50:01
相关推荐

文|大翎

初次邂逅马克·李维,是从《偷影子的人》开始。

当时觉得:哇!这个法国男人也太温柔了吧。字里行间的柔情多到可以拧出水来,特别是开篇模仿小主人公酸溜溜的口吻,就算是钢铁硬汉都能被瞬间融化,这书谁看谁心软啊!

后来,出于对马克·李维的兴趣使然,我逐一拜读了其“温情三部曲”的另外两部——《伊斯坦布尔假期》和《如果一切重来》。

法国《费加罗文学报》曾评价:“从清新、爱情到悬疑,马克·李维在不同的写作风格之间游刃有余,他对情绪的掌控和文字的驾驭能力令人叹服。”

如果说《偷影子的人》透着一股温柔的小清新,《伊斯坦布尔假期》勾勒了一场兜兜转转的爱情,那么《如果一切重来》则如一部让人回味无穷的悬疑电影。

这三部作品分别创作于2010年、2011年和2012年,如果按顺序读下来,我们可以清晰地看到一条马克·李维创作的蜕变之路。

01 “童年”情结

不难看出,“童年”是其中一个让马克·李维着迷的主题。从2000年处女作《假如这是真的》惊艳文坛开始,在随后的大多数作品中,主人公的童年遭遇都被他赋予浓重的笔墨。他认为,童年是塑造一个人性格与品质的基础,同时也预示着故事的走向。

处女作之后的每一年,马克·李维基本都有新作问世,直到2010年出版的《偷影子的人》,这个法国男人的童年情结终于得到最彻底的释放。

而纵观古今中外,以“童年”和“成长”为主题的文学作品多不胜数。比如:高尔基笔下生动再现19世纪沙俄下层人民生活的《童年》;王朔笔下怪诞逗趣,却不怎么美的《看上去很美》;八月长安笔下充满青春回忆的《最好的我们》;弗雷德里克·巴克曼笔下描写“疯狂”外婆与外孙女之间羁绊的《外婆的道歉信》……

要说马克·李维笔下的童年有什么特别之处,那就是他以一个“父亲”的心态去写这些故事。他曾坦白自己的写作动机——让儿子三十岁时能遇见三十岁的老爸,了解他的心情。

这位37岁才开始写作的父亲,为儿子谱写出一部部关于成长与得失的童话。在《偷影子的人》里,他想要告诉儿子的是:人生中那些错过的遗憾,那些流逝的光影,都不重要;重要的是,你现在所拥有的一切。

正如那个读者不知道名字的主人公一样,在他一生平凡的岁月里,在他历经的各种得到与失去中,他心里最珍视的一直是他所拥有的,比如最爱他的母亲、最支持他的吕克,以及他的挚爱克蕾儿。

而我们会对这本书深有同感,甚至潸然落泪,是因为我们每个人都能在主人公的经历里看到自己成长的影子。马克·李维书写的正是我们的人生——一个不断得到与失去的过程。

成为父亲的马克·李维,也经历过一段平凡的人生:做过IT、开过公司、当过老板……潦倒过、失败过、东山再起过……而最终,他选择了创作。

他用最平凡的素材,写出最打动人心的作品,再加上手中那根温柔似水的魔法棒,只需轻轻一挥,就能让我们日渐冰冷的内心,变得柔软起来。

不可否认,除了展现高超的情绪掌控与文字驾驭能力,《偷影子的人》还蕴含了马克·李维对儿子满满的爱。可以说这部作品是他“成长类”小说的顶峰之作。

02 “成长”和“历史”融为一体

时隔一年,马克·李维推出《伊斯坦布尔假期》。这部作品尽管看上去像一部老式爱情片,但马克·李维却巧妙地把“成长”和“历史”两个主题融为一体。

至于故事情节,则稍微有点老套:因为一则预言,女主阿丽斯跟邻居戴德利先生开启了一段寻找命运真相的伊斯坦布尔之旅。兜兜转转一大圈后,阿丽斯才发现,所谓的“命定之人”原来是一直陪伴在身边的戴德利先生。

马克·李维再次在作品中提出“谁才是重要之人”这个问题,是旅途中遇到的那些过客?还是稍微扭头就能看到的那个人?没错,他花了这么大篇幅,想要说的就是我们很早之前就懂得的道理:“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

然而,这部小说吸引我的地方并非这个梦幻般的爱情故事,而是当中所牵扯出来的有关女主的“身世之谜”。阿丽斯曾有两对父母,亲生父母在土耳其政变期间为了保护她而牺牲,养父母则把她带到英国,让过去的伤痛封尘于伊斯坦布尔。

这里提到的“土耳其政变”是指:1915年至1923年期间,奥斯曼土耳其帝国对亚美尼亚人实施了惨无人道的种族灭绝政策,导致150万亚美尼亚人死亡。

可见,马克·李维关注的并不是书上那些讲得明明白白的“历史”,反而是一些极少人知晓,甚至险些被历史遗忘的丑陋。

更巧妙的是,他竟然把这个丑陋的历史隐匿在一个有着芬芳味道的爱情故事里,在阅读的过程中,读者虽然有点猝不及防,但实际上,这抹“历史”的亮点并没有显得很突兀,反而作为女主身世的一个背景色,跟整个故事融合得恰到好处。

虽然融入了历史,但马克·李维始终没有偏离《伊斯坦布尔假期》的核心主题:如果视线只停留在那些流逝的光影,那必定会错过身边的美景。没有那些兜兜转转的口是心非,又怎么会是爱情的味道呢?

总体来讲,“历史”并非《伊斯坦布尔假期》的重点,它是配合“成长”一起体现的:主人公通过了解自己的家族历史,逐步“成长”为更完整的自己。这可以看作是马克·李维创作转型的过渡性作品。

03 马克·李维蜕变转型,成为更有历史责任感的作家

到了2012年出版的《如果一切重来》,马克·李维卸下小清新外衣,也不刻画美好的爱情,而是带来了一股悬疑风。

然而,他并非什么推理小说作家,自带的BGM里并不像阿加莎、柯南·道尔或东野圭吾那般带点血腥或阴森的气氛,马克·李维笔下的悬疑,虽不太刺激,但却让人回味无穷。

在《如果一切重来》中,主人公直接被设计为一名记者,大大方便于马克·李维在故事中融入历史话题。

身为记者的男主安德鲁被无故刺杀后,突然得到一次重生的机会:他一睁眼回到62天前。啊!原来是上天安排他再次调查、挖掘、弥补……

而这一次,马克·李维给我们带来的历史是:20世纪60-70年代,阿根廷军政府统治期间,至少有三万人被绑架,被暗杀,尸沉海底;而这些失踪之人的小孩则被肆意偷走,强行让军人家庭收养,他们是在对自己父母一无所知的情况下长大的。

虽说故事中依然有感情线,也有主人公对“谁要杀自己”的真相追踪,但有关历史的篇幅明显增加了。马克·李维在作品中不再偏重于小情小爱的描写,而是更侧重于对历史事件的探讨。他曾在访问中坦言:“在我给儿子写的书里,我不会给他讲一些大道理,而让他成为一个他想成为的人,有希望、有欲望去为世界创造价值和一些人文情怀的东西。”

的确,他自己本身也在蜕变中,他逐步地让自己转变为一个更重视普世价值,更有历史责任感的作家。而我相信,这就是他想要成为的人。

当翻到《如果一切重来》的最后一页,我才发现,这并非一个神奇的穿越故事,没有所谓的重生,这一切只是男主弥留之际的幻影。马克·李维真正想要告诉我们的是:与其说一切重来,倒不如说这世上根本没有“如果”。

不可置疑,《如果一切可以重来》成功地让马克·李维完成了创作生涯的转型,且是不动声色的。

最后,容我总结一下。一路读下来,我们可以看到,从小清新、到爱情,再到悬疑,虽然每本书的题材一直在变换,但马克·李维想要传达的理念却始终如一,可以说这三部作品有着“异曲同工之妙”。

第一个妙是:“奇幻”。

不管是《偷影子的人》里那个“可以跟影子聊天”的小男孩,还是《伊斯坦布尔假期》中那则不知从哪儿冒出来的“神奇预言”,或者是《如果一切重来》里“穿越重生”的情节,这一个个奇幻的元素都给整个故事增添了一抹赏心悦目的亮色。

但亮色归亮色,它们并非整个故事的主调,小男孩即使不能跟影子聊天,他依然可以用真心交换别人的真心;阿丽斯即使不知道那则预言,依然能在与戴德利的碰撞中找到幸福;安德鲁即使不能重生,他依然知道谁才是他的最爱。这些奇幻的色彩永远只是为了衬托马克·李维的核心信念而存在。

因此,第二个妙则是:

通过各种奇思妙想和历史挖掘,马克·李维始终在传达一个最朴素最平凡的道理:趁此生未完,请珍惜我们现在所拥有的一切,并对所有我们爱的,以及爱我们的人,给予最真诚、最热烈的爱的回报。

我现在终于知道,为何马克·李维的文字如此温柔,因为他有着一颗温柔似水的心。

我是爱读书的大翎,关注我的百家号,一起来探讨有关读书的那些事儿。

-END-

阅读剩余内容
网友评论
相关内容
延伸阅读
小编推荐

大家都在看

关于雷锋的作文 我很重要作文 乐在其中作文 吹泡泡作文 美丽的秋天作文 写一个人的作文 自我介绍的作文 作文400字大全 长城的作文 大海的作文 烦恼的作文 榜样 作文 启示作文 我做了一项小实验作文三年级 新年趣事作文 作文培训 美丽的校园三年级作文300字 六年级上册第一单元作文 我喜欢的一本书作文 西红柿炒鸡蛋作文 写成长的作文 绿色环保作文 作文我最敬佩的人 得与失作文 关于家庭的作文 400字作文大全 语文高考作文 作文梦想 800字的作文 二年级全部的看图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