趣文网 > 作文大全

它是广东省森林小镇 全国特色小镇……看南海这个镇如何做好青山绿水文章

2020-11-21 18:05:01
相关推荐

●2017年西樵先后入选全国第二批特色小镇、广东十大明星小镇和佛山首批市级特色小镇;

●2018年成为佛山唯一的广东省森林小镇;

●在“全国综合实力千强镇”排名中,西樵镇逐年跃升,2018年名列第26名……

西樵山自古被誉为珠江文明的灯塔。

背靠西樵山这一国家5A级景区,

西樵一直将实现绿色发展视作自身的责任和使命。

生态兴则文明兴。

自从党的十八大提出“建设美丽中国”以来,

绿色发展与生态保护成为指导各地发展重要理念之一。

在工业化快速发展的阶段,

如何避免发展带来的环境问题,

走出一条既快速发展又善待环境的道路?

拥有南海“绿肺”西樵山的西樵镇,

早已开始了一系列的探索。

01

环境治理:“三统一”引领绿色发展

循环经济园区 遏制污染排放

西樵镇是全国有名的纺织名镇,纺织、印染作为传统的产业龙头,曾带领西樵一路披荆斩棘,勇立改革的潮头。“千家厂、万台机、亿米布”是西樵二十世纪80年代纺织行业的辉煌写照。

然而,经过30多年的高速发展,纺织、印染行业中一些环保短板也逐渐暴露。由于印染行业工艺所限,生产过程中会产生大量的废气、废水等污染物,特别是一些小散乱企业偷排行为,对生态环境造成很大的伤害。

要实现可持续发展,

必须在经济发展和生态保护中找到平衡点。

这就不得不提到西樵镇实施的这项工程

↓↓↓

“三统一”工程

早在2005年,西樵镇政府开展了大刀阔斧的改革,在纺织产业示范基地强势推行统一供应工业用水、统一供应高温蒸汽、统一污水处理的“三统一”工程,建立循环经济产业园。

●园区配套管网系统为企业集中供应工业用水,使企业用水和水质都得到有效保证;

●统一供热实施后,取消了散乱的小锅炉,可以减少污染物排放量,提高园区企业供汽安全;

●统一污水处理,则解决了废水污染与环境保护间固有的矛盾,使纺织印染行业在节能减排严峻形势下得以持续发展。

广东西樵纺织产业基地“三统一”工程,图为西樵鑫龙污水处理厂,实现企业污水统一处理

西樵镇环保办主任陈沃皓表示,“三统一”实施后,在镇集中治污和环保重拳打击下,西樵镇印染行业的偷排现象大大减少,“集中治污为企业承担了废水治理的责任,让企业把精力集中到生产上,有助于企业加快发展。”

据了解,目前全镇相关的纺织企业已实现100%接入污水处理厂、100%达标排放、100%企业纳入日常严格的环保监管。

绿色清洁生产不仅在纺织、印染行业推广,

作为西樵镇另一个传统产业,

陶瓷行业也在不断变革。

↓↓↓

走进位于西樵的蒙娜丽莎集团,几个巨大的绿色“排放口”直指蓝天,园区绿树成荫,虽有大货车往来出入,但鲜见扬尘,现场基本没有异味。蒙娜丽莎自2015年至2017年度,连续三年获得由佛山市环保局颁发的环保绿牌(环保诚信企业),成为佛山乃至全国建筑陶瓷行业唯一连续三年获得该荣誉的企业。

早在2008年,佛山市金舵陶瓷有限公司工厂率先在建陶行业内引入24小时在线监测系统,实现集中排放,系统可直接连接区环保局,一旦偷排,就会即时发出提醒。

如今,这套“在线监测防偷排”的理念也将在全镇废水处理中运用。

西樵官山涌。

引入环保专家顾问团队

全力打好蓝天保卫战

生态文明建设事关人民群众福祉。“绝不能以牺牲生态环境为代价换取经济的一时发展”,这是新时代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准绳之一。

环境治理是生态建设中的重要一环。

近年来,为了规范企业生产,营造良好的生产生活环境,在中央、省、市、区各级指导下,西樵镇持续开展大气污染防治、水污染防治等专项行动,铁腕治污,重拳打击环境污染违法违规行为。比如,2017年起,西樵镇对木制品家具、陶瓷、抛光行业进行了全面摸查,严格环保审批,每季度开展联合检查,对不符合环保要求的企业进行彻底淘汰。

2018年是环保督查年,环保整治持续加码,西樵镇先后迎来市督查、中央督察“回头看”和省督查。对于中央、省、市督察组交办的案件,从工作部署到案件办理,西樵镇主要领导都亲自指导督战,迅速进行问题梳理、落实整改。

在大气污染防治方面,今年,该镇出台了《2018年西樵镇大气污染精准防治强化方案》和《2018年西樵镇秋冬季大气污染精准防治工作方案》,从工业源、扬尘源、移动源、餐饮油烟源等四大方面着手,推进大气污染精准防治工作。数据统计显示,截至2018年11月,该镇环保办共检查企业1757家,责令整改企业294家,停产整顿企业151家,下达环境监察通知书67份。

西樵镇今年提前启动秋冬大气精准防治工作

“以往每到秋冬季,特别是9月、10月西樵镇的空气质量就会急剧下滑,今年西樵镇提前启动了秋冬季大气精准防治工作,空气质量明显改善。” 陈沃皓介绍。一组数据可以看到其中的变化,今年9月,西樵镇空气质量南海区内排第一,空气质量综合指数同比变化程度佛山市内排名第一;10月份,西樵空气质量在南海区内排名第二。对比去年同期区内排名第六成绩明显提升。

镇环保办提供的数据显示,2018年截至10月份,西樵全镇环保总投诉量同比下降5.2%。在看到成绩的同时,该镇环境治理的探索脚步不断加快。

为解决传统印染行业产生臭气扰民问题,今年来,西樵镇环保办邀请中国纺织工程学会专家组来西樵调研,了解企业工艺配方、原辅材料、能耗、臭气来源等,结合国内外先进纺织染整生产技术,探讨臭气治理改进整治方案。“目前试点公司已按照专家组编写的具体治理方案改良生产工艺,进行小规模生产,取得一定成效。” 陈沃皓表示,未来改良工艺成熟将推向镇内更多印染企业。

根据工作计划,下阶段,西樵镇还将重点开展工业固体废物整治,联合多部门对镇内41条黑臭河涌进行治理,在全镇范围内开展卫生黑点专项整治行动,全面提升镇内生产及人居环境。

西樵环山花海。卢展途摄

簕杜鹃花将西樵大桥染成火红一片。

02

绿色发展

打造高品质生态旅游型森林小镇

刚经过一场大雨洗礼后的西樵山自上而下透着一股芬芳的泥土气息。随处可见的枝叶被大雨冲刷地更加翠绿,这里正是西樵镇作为森林小镇最好的诠释;今年3月,西樵山下5000㎡的波斯菊争先绽放,花海的路旁的黄金风铃木,开得旖旎金黄……生活在南海的市民,又多了一个远离城市烦嚣,亲近大自然的好去处。

不久前,广东省林业厅公布了2018年广东省森林小镇认定名单,南海区西樵镇榜上有名,被认定为“广东省森林小镇”。至此,历时近一年的创建工作,画上了一个完美的句号。2017年,国家林业局提出森林小镇是特色小镇项目。同年11月,西樵镇根据市、区、镇统一部署,按照广东省森林小镇评价指标,启动了创建广东省森林小镇工作。

西樵镇出台了《西樵镇创建森林小镇实施方案》,开展森林生态体系、森林人居环境、森林生态旅游、绿色生态水网及森林生态文化等工程,完善森林生态系统,保护地方特色和地方文化,大力发展文化旅游产业,为森林小镇的创建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同时打造具有“樵山文化、桑基鱼塘、岭南风情”特色的森林小镇。

西樵桑基鱼塘

“岭南文化底蕴和生态环境是西樵的优势。”西樵镇委书记黄颂华在接受媒体采访时曾表示,西樵拥有得天独厚的人文景观资源与生态环境资源。借森林小镇建设的契机,西樵镇紧紧围绕“文翰樵山,渔耕粤韵”主题,利用其历史文化、自然山水和经济社会的优势资源,完善森林生态系统,大力发展文化旅游产业,把西樵镇建设成为具有独特乡土情怀与人文气息的生态旅游型森林小镇。

近年来,西樵镇以建设“文翰樵山”岭南文化高地为目标,深入挖掘和整合了西樵山理学、宗教、历史、功夫等文化资源,打造一批具有全国性品牌影响力、体现岭南特色、有国际标准的文化旅游产业项目,促进文化和旅游的融合发展。

“现有西樵山国家森林公园、西岸森林公园、听音湖湿地公园和西樵桑基鱼塘湿地公园,生态旅游场所空气负离子含量高。”西樵镇农林渔业局副局长李权华介绍,在森林生态旅游建设方面,西樵镇积极发展文化旅游产业,以西樵山等生态旅游场所为依托,打造西樵品牌。

连续举办4年的渔耕粤韵桑蚕文化节,把生产、生态、景观紧密结合,重现传统农业良性循环的智慧。西樵镇渔耕粤韵文化旅游发展有限公司总经理余乔金介绍,该文化节将岭南文化元素有机融入到生态文明建设当中,让市民、游客感受桑蚕文化。

接下来,西樵镇将继续整合现有的旅游资源,完善旅游配套服务设施,进一步整合森林公园和湿地公园的资源优势,重点以“森林+人文旅游”的方式,推动森林旅游产业高端化、精品化和多元化发展,深度挖掘本土旅游资源潜力、深厚文化底蕴,合理配置旅游要素,研究开发生态旅游精品,形成主题特色鲜明的“森林旅游”产业链。

簕杜鹃花花带。

构建生态宜居城市改善人居环境

环山花海,桑基鱼塘,苍映叠翠,鸟语花香……美丽文明的西樵,正不断散发着它独有的生态“美貌”。

“2017年西樵镇森林覆盖率为19.1%,2018年上升至22.6%,比森林小镇建设规划目标高出3.4%。”李权华介绍,2017年以来,西樵镇完成了南九复线道路景观提升工程、上金瓯松塘村林相改造工程、西樵山林分改造工程、西岸防火隔离带工程、西岸村森林景观改造,并对中幼林进行后期的管护抚育工作,坚守生态控制线。

生态宜居和乡风文明是乡村振兴的关键。借建设森林小镇的契机,西樵开展一系列的绿化美化工程,在乡村基堤、道路、河渠边坡植绿护土,筑基固路,美化田园;保护古树名木和自然保护小区,整治村域内河涌、池塘,做到村容村貌整洁卫生。

此外,西樵镇以乡村公共休闲绿地建设为重心,推进村庄绿化美化建设,将上金瓯松塘村、七星闸边村和儒溪北良村建设成为乡村绿化美化示范村。同时,西樵镇大力推进水岸绿化工程,增加水岸绿化长度,提高现有水网绿化质量。河涌总共增加水岸绿化长度为69.52公里。

蒜香藤花带点缀西樵街头。

“在村道两侧栽植树种,不但美化道路环境,还能起到稳固路基、引导交通的作用。”李权华介绍,西樵镇充分利用现有自然山体、水网等生态景观资源,因地制宜,适地适树,营建以观花观叶观果等为主题的景观林,打造季相变化丰富的森林景观,建设以乡村公共休闲绿地为主体的绿色生态体系,为当地村民或外来游客提供休闲、旅游场所。

另一方面,西樵镇进一步加快街心公园、小游园、社区公园、森林公园和湿地公园建设,完善生态旅游景区干道、游览步道等基础设施。如今,依托于西樵山国家森林公园、西岸森林公园、听音湖、桑基鱼塘湿地公园,以及民强公园、崇德公园等一批休闲游憩公园,西樵市民出门500米内就有休闲绿地。而且除西樵山国家森林公园外,所有公园绿地均免费向公众开放,可满足市民日常游憩所需,让市民亲身感受到森林小镇的建设成果。

为巩固森林小镇的建设成果,西樵镇开展各项生态科普宣传活动,在全社会大力宣传森林小镇。据统计,2017年至今西樵镇古树名木保护率达100%,参与参加义务植物的人数达14.3万,义务植树尽职率达到99%。可以说,绿色经济效应正在西樵加速释放,绿色理念也更加深入人心。

03

生态美樵

清淤疏浚改善水环境

村民为河长制点赞

全面推行河长制湖长制,是落实绿色发展理念、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内容,也是保卫碧水蓝天、建设生态家园的重大民生工程。

自成立河长制以来,西樵镇集合水务、环保、截污、养护站、河涌办等职能部门形成“大水务”治水体系,围绕“保护水资源、保障水安全、防治水污染、改善水环境、修复水生态、保护水域岸线、强化执法监督”等七大任务,提升西樵水环境。

“现在我们也能够用这河涌的水浇灌田间瓜菜了,以前这里的水发黑发臭,河底淤积严重。”今年8月,市、区、镇人大代表对西樵镇河长制工作进行专项视察,在爱国杏头村沙涌口涌,村民桃姐为河涌整治工作点赞道。

吉水涌整治后。

据了解,今年3月至4月,西樵镇开展了地毯式黑臭水体河涌全面排查工作,共排查河涌287条,发现黑臭水体河涌41条。截至今年10月,14条黑臭水体河涌的清淤工程已基本完成;5个小型引水泵站均已完成初步方案,计划2019年初完成建设。

在生活污染源防治方面,今年内西樵镇将完成16公里的污水管网建设,计划建设9座分散式污水处理装置,现时多个项目也在加紧推进中。

值得注意的是,结合当前治水“河畅、水清、堤固、岸绿、景美”的新要求,在原有治理模式基础上,西樵镇还植入水生态修复治理,通过打造亲水平台、岸线绿化、外滩地种植、微生物生态修复等手段,从里到外,标本兼治,全面提升人居环境。其中,西樵大桥河滨公园、官山涌(官山城区及吉水段)景观提升、太平八米涌整治工程已完成,而平沙、崇北外滩地红树林种植项目正在推进中。

优化乡村人居环境

提升村民绿色理念

2017年,围绕“环境美、风尚美、人文美、服务优”的总体建设目标,西樵提出要绿化美化乡村环境,确保村居绿化覆盖率达到30%以上。在过去近两年时间里,各示范村居以改造人居环境为核心,深入推进村居环境综合整治和生态文明建设,塑造村居优美环境。

在此背景下,2018年西樵镇围绕“文旅兴樵、产业强樵、生态美樵、民生惠樵”的工作思路,切实加快推进以“环境美、风尚美、人文美、服务优、宜居住、宜休闲、宜观光、宜旅游”为目标的“美村计划”。

该项目以乡村振兴战略为目标,以提升改善村居环境、提高村民生活质量为核心,以村内道路绿化、环境卫生、污水治理、公园建设为抓手,结合各村的生态环境及优美的田园风光,重点打造具有特色的村级公园、文化广场,为村民提供良好的休闲场所。

“变化太大了,过去是垃圾围村,脏、乱、差,如今我们是‘小区式’村庄。”上金瓯社区仙来村经济社社长区斯吕感叹道,仙来村的环境卫生问题一直都是他的一块心病,去年,该村借创建美丽文明村居的契机,拓宽道路,增设池塘护栏,并在全村范围内设置了32个垃圾桶,宣传卫生常识等,改变村民随处丢弃垃圾的坏习惯。

“第一要和谐,第二是美丽,村民和谐,村居才能美丽。”区斯吕在美丽文明村居创建工作中总结出以下经验:除了不断完善硬件设施以外,更应该提升村民的绿色理念。除了增设垃圾桶,仙来村还增设村口牌坊以增强村民的归属感,配置健身娱乐设备,修建篮球场,整体提升村内的环境,为群众提供生活休闲空间。

“现在村中是水清岸绿、道路平整宽阔,每天傍晚很多村民都绕着池塘散步、聊天。”区斯吕表示,村中环境好了,村民之间的沟通交流也多了,村民的凝聚力也随之增强了,“这对建设和谐乡村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

数据统计,西樵全镇共有村级工业园64个,数量多、规模小、分布散,由于早期企业落户门槛低,存在截污管网不完善等历史遗留问题,很多环保设施已经不符合当前的发展要求。

配合环境整治提升,近年来,各村级工业园也通过道路整治、环境绿化、铺设水电管网等措施,完善园区的基础设施配套,提升厂容厂貌,提供相对舒适的环境,从而吸引更大型、更有资质的企业进驻。简村社区党委委员陈小可介绍,该社区辖区内的村级工业园已经从原来小、散、乱、污的企业转变为更为环保的清洁生产类企业,实现产业转型升级。

特写

渔耕粤韵文化旅游园:

重现“良性循环之典范”

塘基上种桑,桑叶喂蚕,蚕沙养鱼,鱼粪肥塘,塘泥壅桑……站在西樵山观景平台上南望山脚下的大片湿地,鱼塘水网交织,桑塘连片。这片被喻为珠江三角洲桑基鱼塘“沧海遗珠”的沃土,引入了生态农业旅游,经过活化开发后焕发生机。

西樵渔耕粤韵。

岭南大地的三四月份,正是桑叶吐绿、桑葚成熟的季节。每当此时,渔耕粤韵文化旅游园内的2万多棵桑树已是硕果累累,桑芽娇嫩翠绿,一串串红中带紫的桑葚挂满枝头。

周末等闲暇时日,园内必定游人如织,由此衍生而出的“渔耕粤韵”桑蚕文化节,至今已连续举办了四届,人们或携老带幼在桑树下寻摘桑葚,或静坐塘基垂钓,或乘坐农家渔艇观光,踏春赏花,重拾童年回忆,尽享农耕之乐。

然而,在过去数百年间,桑基鱼塘并非供人游玩,而是一种土地综合利用方式。“基上种桑,塘中养鱼,桑叶用来喂蚕,蚕沙用以饲鱼,而鱼塘中的塘泥又取上来做桑树的肥料。”余乔金介绍,如此循环利用,既适应了当地地势低洼、雨水充沛、河道密布的特点,又取得了“两利俱全,十倍禾稼”的经济效益。

桑基鱼塘是各生物链相连相依、水陆相互作用的典型农耕生态循环系统,整个系统没有废弃物,对生态环境基本“零”污染。为了更好地重现这片被誉为“世间少有之美景,良性循环之典范”的桑基鱼塘的往日光景,鱼耕粤韵旅游文化园正着手申报“中国重要农业文化遗产”,并聘请广东省农科院的专家进行保护规划。

“桑基鱼塘、河网水乡等岭南传统风貌地区是珠三角重要的历史遗产,要传承和发扬以桑基鱼塘为代表的传统农耕文化新内涵,加强生态康复和活化利用。”余乔金介绍,目前西樵镇已完成桑基鱼塘核心区1000亩土地的整备,在保护得同时,着手打造生态养殖示范区。“我们将科学计算鱼苗密度,调试鱼塘水质,合理调配饲料品种等,确保从鱼塘到餐桌都是符合环保生态的标准,打造出西樵的生态养殖品牌。”

乘此东风,简村社区也在紧锣密鼓地筹划重现百年前简村“一船缫丝出,一船白银进”的鼎盛场景。“桑基鱼塘的形成与发展,与当年的生丝畅销有着直接的联系。”陈小可介绍,简村正是我国第一家民族资本经营的机器缫丝厂——继昌隆缫丝厂的所在地,缫丝厂的经营规模最大时工人数达四五百人,带动了简村的经济发展。

如今,简村正通过河涌整治、美化村容村貌、挖掘村史文化、配套缫丝体验项目等方式,重现当年“岭南纺织之乡”的盛景,计划打造集休闲度假、农业观光、历史文化为一体,具有深厚岭南农耕文化内涵的生态旅游区。

儒溪村:

家家种树户户有花 村居成了“大花园”

秋天时分,沿着儒溪村蜿蜒的进村大道一路向前,古朴的石桥、潺潺流水、绿如华盖的大榕树、骄阳下艳丽的三角梅犹如画卷般徐徐展开,一步一景,温馨雅致。

儒溪古村位于西樵山南,现有鱼塘6千亩,村民们世代以耕种养殖业为生。桑基鱼塘是村里最天然的美景,也是村民赖以生存的基石。要实现优质高产养殖,良好的生态环境是最基本的保障。

近年来,在市、区、镇支持下,儒溪村大力开展河涌治理、植树绿化、卫生黑点整治等行动,村容村貌有了新的变化。进村大道是村民出入的必经之路,为美化绿化村道,近三年来儒溪村充分动员广大群众,在村道两边种上了黄花风铃木、樟树、美丽异木棉等树种。有些村民门前有空置花坛的,村委也积极动员,帮忙补种上绿植。如今,家家种树、户户有花已成为儒溪村的新景象。

“今年春节过后,黄花风铃木开了,村民、游客们经过都停下来拍照,大家都没想到自己家门口也有这么漂亮的景色。”说起近年村里的变化,儒溪村党委书记陈旺弟脸上露出了开心的笑容。

儒溪村垃圾收集站 林应涛摄

更让她欣慰的是,自从去年村里开展卫生黑点整治工作,村干部、党员志愿者、村民拧成了一股绳,投入到这场美村美居大行动中。“以前是村委让大家清理,现在村民看到身边环境慢慢变好、蚊虫也少了,很多都自觉投入到清理队伍中。”陈旺弟说,随着生活水平提高,村民们对环境要求也越来越高,环保意识也在不断增强。

在区镇支持以及村民共同努力下,近两年,儒溪村还利用村里的闲置建起了健身休闲公园。如今,每到傍晚,老人们走出家门即可到北良公园散步健身,年轻人则聚在一起在村里篮球场来场酣畅淋漓的篮球赛。接下来,该村还计划建设水口公园、槎谭公园两个村级公园,为村民提供更多的休闲活动空间。“村里环境越来越好了,道路比以前整洁很多,我们在这里住着也舒服!”村民老先生说。

陈旺弟透露,为方便村民出入,促进养殖业发展,下阶段将推进约10km的基耕路硬底化工程,同时开展村道两边河岸美化绿化工作,“希望通过不断提升村里的生态环境,将西樵山的旅游引入儒溪村,发展生态旅游。”,看着村里的环境一天天变好,对于儒溪古村未来的发展,陈旺弟有了新的期待。

郁郁葱葱的西樵环山大道。

—— ——数读西樵生态建设—— ——

森林覆盖率

截至2018年,西樵镇国土总面积17376.38公顷,其中林业用地面积为2196公顷,森林覆盖率达22.6%;生态公益林地面积1806.9公顷,占林业用地面积的82.28%,均为省级生态公益林。

森林生态体系

完成西樵山林相改造一期及二期、西樵山环山花海、西樵山杜鹃园特色林项目,完成上金瓯松塘村、西岸茶山等林分改造共约4300亩,增加森林资源总量,提升了森林生态体系质量。

景观整治提升

投入3000万元,对百西工业园、百业大道、樵丹路、樵高路、崇民西路、樵华路、西二环、广明高速等道路共约38公里进行绿化景观提升;投入约3400万元,对吉水主排涌、官山水道、环山沟、山根涌等约16公里进行景观整治提升。

乡村绿化美化

积极开展乡村绿化美化项目,对各村居、学校、医院、机关单位等进行苗木种植摸底调查,种植苗木3.2万棵,种植面积逾1000亩,村居绿化景观效果得到提升。

污水管网建设

2018年,西樵镇需完成16公里的污水管网建设,截至今年7月,已完成污水管网建设约10公里;已完成分散式污水处理装置建设2座,分别是海舟新圩和樵泰三角塘的污水装置,处理规模分别为50吨/日和30吨/日。

河长巡河巡湖

2018年1至7月,西樵镇镇级河长巡河巡湖共672次,村级河长巡河巡湖共2583次,解决问题223宗;开展督查5次,参加、召开会议40次。

绿色生态水网建设

西樵镇大力推进水岸绿化工程,增加水岸绿化长度达69.52千米,完成工程后,水岸绿化率达到84.3%,提高现有水网绿化质量。

站在新时代新起点上,西樵镇立足现有基础,在产业发展与生态均衡发展间寻找新的平衡点、挖掘新动能,致力绘就绿色生态画卷写好青山绿水文章。

阅读剩余内容
网友评论
相关内容
延伸阅读
小编推荐

大家都在看

秋天的作文300字 为什么要学英语作文 劳动最光荣作文结尾 春节里的一件事作文 参加俱乐部的英语作文 勿以恶小而为之 作文 小学生作文批语 秋天的家园作文 一次小实验作文300字 玩摩天轮作文 作文竞赛简报 作文运动会题目 挑山工精神作文 我喜欢的一天英语作文 网球比赛作文 师生之间作文600字 好暖作文 以夏天为主题的作文 生日聚会英文作文 那个人改变了我作文 暑假活动英语作文 梅花作文450字 我以书本为知己作文 关于介绍自己的英语作文 与读书有关的作文 精彩半命题作文 遇见你真好作文600字 荡秋千作文 付出与分享作文 与什么交朋友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