趣文网 > 作文大全

《遇见一家书店》活动 读过四篇征文 感觉如何?

2020-11-21 22:50:01
相关推荐

北京搞《遇见一家书店》征文活动,意在促提读书风气。2019年第四季度,已集来一百多篇文章,本想着今年一月,春节前后大家更多点闲在时间,征文再达一个高潮,未成想情势突变大疫袭来,这件事只得先撂下了。

作者:杨良志

正月十五艳阳当空,积了三天的白雪悄没声地融化,汇作千楼万栋的檐水滴答远近……午后,承办这次活动的北京广播电视台与东城区图书馆,给我发来了四篇征文。

第一篇,是北京延庆尚书苑小区的武光所写。武先生71岁,搞史志工作。他以延庆的新华书店做基点追考:原来,“新华书店”四字,毛泽东1939年为延安清凉山的书店题过,1948年又为西柏坡的书店重题。我们大家的新华书店,已经91岁了!

延庆的新华书店,上世纪50年代在老城的解放街,不过百十平方米。70年代移至东大街南城根,五百平方米。新世纪迁至城里文化中心,三千多平方米。

因为住近新华方便多,武先生便把书店当做自己的“书房”——他称为老师一样的“尊者”,他参与了多部史志类书的撰写。“当看到自己付诸努力的书摆在店内书架时,欣慰感便从心底油然而生”,“书店对于我,有一份情,一份‘草民’领受‘尊者’教诲的情!”

第二篇,是生于1983年的北京人杨磊所写。“长年的学生生涯,很容易对书籍产生厌倦情绪。”其实何止是学生,升平年月,膏粱日久,似乎是整个社会都有点与书本疏离了。幸运的杨磊无意中结缘于亚运村的新华书店。“一张印有淡绿色店标纹样的包装纸,贴合地包裹住千挑万选‘淘’来的书籍……当拿到了手中的时候,那种满足感无异于饥渴的跋涉者,在清冷的冬日,接过一杯热气腾腾的豆浆。”杨磊说,他曾留意街上的两种行人:拎着点心匣子的和夹着三两本书的。杨磊醉心于后者,虽点心匣子不换也!

人生难免有昏暗的时光,好似鱼入漩涡方向全迷,只得浑浑噩噩度日。杨磊排遣不良情绪的办法是:到亚运村书店去,在书架间倾听读者与店员的悄声细语,体味知识带给人们的那种风度;率意地打开手边一本本读物,“让碳粉与纸页碰撞出的味道缕缕飘进鼻腔,享受霎时的安详”。“无论是在城镇还是乡村,无论是在通衢大道还是静街小巷,只要有了一家书店,也便有了一份温暖,拥有一份未来的希望。”

这次征文,以北京为重点地区,同时也观照外埠,外国——我们的读者,当然期望有更大的视野。

《叶婆婆的小书店》,是成都彭州市刘小蓉的供稿。刘老师年近五十,她回忆的是自己童年小学对面那家小书店。木质店门推来嘎嘎地响,不足二十平方米的店内摆着书架,纸箱——纸箱中堆码着小人书。孩子们挤坐在三四排小木凳儿上,2分钱一本“租”书看。店主叶婆婆,干净利落,慈祥的眼睛笑眯眯地照料着大家读书。爸爸每天给她2分钱,小蓉记得,自己从兜儿中掏出还带着体温的硬币“换”书的时候,心里那丝丝的庄重感。小女子也有心机,她要在书箱里“挑”书,一本本翻过,“多看几页内容简介”,“大概了解故事情节”,“最后选本厚厚的躲在角落中慢慢咀嚼”。叶婆婆“通融”小女子的“贪婪”,这一切在她笑眯眯双眼中了无波痕。

我在那间小屋里,看了许多故事:葫芦娃,七个小矮人,七仙女下凡,聊斋,牛郎织牛,还有母鸡啄死毒蛇救出孩子们……那些小书告诉我很多人生大道理,教育我不做伤天害理的事,要有一颗善良的心。“及待长大,我为生活而四处奔波,看书成了一件奢侈的事情。但叶婆婆的小书店时常出现在我的梦里,那些翻看小人书的住事成了甜蜜的回忆。“后来,小镇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小书店没了,叶婆婆没了,街旁漂亮的高楼鳞次栉比。书店的原址成了家饭店。肉味,酒味充溢了满街,我难忘的书味却没有了。走过故地,我宛如一片秋叶般飘过了……”

武汉。

对,大武汉!

我们心心念念的武汉!

作者是一位文科男,李建国,兰州读的本科,西安读的硕士,2015年至2019年在武汉读博。他当然熟悉武汉的书店,物外,卓尔,漫行,豆瓣,德芭与彩虹……他如数家珍。他这次写的是《八一路旁的又合书舍》,出武汉大学南门,拐进八一路,走一小段路即到。书舍以文史类书见长,特别是二手书丰富,还有它老板不一般。老板通常坐在柜台角刻印章,又喜爱收藏不少老邮册、画报、瓷像、像章、袖标等物什,又以积累民间的老日记本为擅长——比如一本上世纪70年代杭州大学生×××的日记所记录的生活琐细就引起小李的很大兴趣。店主信奉郑愁予《野店》诗,说书店是“黄昏里挂起一盏灯”。尽管这些年生意不佳,甚至可用“惨淡”二字来概括,但店主扬了扬倔强的眉毛,“有些事总得有人来做!”看一本本旧书,其扉页带着有作者题字的,或者纸页间留有读者勾勾画画的,店主说就会感到它仍保持着智慧与生命,愿意它因缘际会找到新的归宿,使它重新流动起来。

书店虽小,但每有三四常来书友的邂逅,于是无意间形成一个汇聚思想的空间。小李初次造访,就遇到一位老师辈的人抽下书册与身边朋友谈聂华苓。聂氏1995年前生于汉口,又读过武汉联合中学,落脚在纽约爱荷华大学教中文,与其夫保罗·安格尔创办的“国际写作计划”闻名遐迩。小李于是在阅读中挤进了聂华苓,《失去的金铃子》《千山外,水长流》《台湾轶事》《桑青与桃红》《三生三世》……“我是一棵树,根在大陆,干在台湾,枝叶在爱荷华。”小李说起聂氏的名句,不由得叹喟。读书也带“株连”,东边葫芦西边瓢,小李接下去读聂氏的女婿李欧梵,接下去读李欧梵的导师夏志清……涟漪漫泛,荡出多少新窗。

2019年早春——恰是在疫魔惊掠武汉三镇的一年前,豆瓣书店的武大店因房租涨,销书落而面临歇业。同命相怜。又合也在趑趄。一位已退休的书友说:住家就在附近,来店业已成习,若是你也关门,我就没处可去啦!众人相约多在又合买些书,小李还把自己珍存的《武汉历史地图集》连同一些其他书送给店主。

大疫笼罩下的武汉,如今的又合书舍当然顾不上说。李建国也在疫情卷来之前撤回了家乡。他在文后的附言上说,身在兰州,倍加思念武大的老师,同学和亲爱的市民百姓!多少个夜梦,自己在校园里,街巷间和大家一起作消毒清洁,转移迁徙!每当看到大武汉的场面,他都不由得泪雨淋漓。他说我热爱、熟悉那里的一切,当需要的时候我会立马返回去……

四篇征文读过,已是上灯时分。一轮圆月挂在东天,泛出如生日蛋糕般温暖的奶黄色,与远近楼窗闪出的清冷无奈的灯光相辉映。不用说,那一盏盏的白灯下,是忙了一天的社区干部疲倦的面容,是儿女在武汉拼搏的医疗、新闻战士父母焦虑的目光,是不能上学的孩子们的无奈与期待……当此之时,谁能放下紧绷的心弦专意读书已是难能可贵的了——我们是曾拥有大把的恬然读书的时光的,谁知尽让一句“来日方长”的自我放纵,由它们顺指间全溜走了呢!那许多徜徉书店的情景,在心头滚烫,不思量,自难忘!

来源:北京晚报

编辑:tf10

阅读剩余内容
网友评论
相关内容
延伸阅读
小编推荐

大家都在看

名著作文 作文写人600字 让我成长作文 我好想 作文 二年级看图作文 二年级300字作文 低头作文 申论作文怎么写 考研英语一作文 争吵的作文 写活动作文 热爱作文素材 作文神器 梦想作文初中 陀螺作文 我好想 作文 作文童话 汗水作文 聚餐作文 作文题目亲情 暗恋的作文 这一天作文 作文 我的名字 小学的老师作文 秋天的作文怎么写 小松鼠作文 我和爸爸作文 春天300字作文 家乡作文800字 母亲600字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