趣文网 > 作文大全

《求是》刊发湖南省委文章:努力书写精准扶贫时代答卷

2020-11-22 02:05:01
相关推荐

2013年11月3日,习近平总书记来到湖南省湘西州花垣县十八洞村考察,首次提出“精准扶贫”重要理念,作出“实事求是、因地制宜、分类指导、精准扶贫”重要指示,要求湖南努力闯出“不栽盆景,不搭风景”,“可复制、可推广”的脱贫之路。2016年3月,习近平总书记在参加全国两会湖南代表团审议时强调:“我正式提出‘精准扶贫’就是在十八洞村。”“精准扶贫”,这是新时代湖南发展的新使命新动力,也是新时代湖南各项工作的新要求新标尺。

“东风好作阳和使,逢草逢花报发生。”近7年来,湖南牢记习近平总书记的嘱托,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发扬“吃得苦、霸得蛮、扎硬寨、打硬仗”的作风,以初心使命为墨,以为民实干为笔,一笔一画努力书写精准扶贫的湖南答卷。

一、高举思想之旗

习近平总书记在湘西十八洞村首倡“精准扶贫”以来,不断对精准扶贫作出重要论述和指示批示,把“精准扶贫”这一理念丰富发展为思想深刻、逻辑严密、系统完整的理论体系和战略体系。“精准扶贫”从首倡地湘西十八洞村,逐步走向全国、走向世界,成为世界反贫困领域具有标志性意义的中国智慧和中国方案。

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消除贫困、改善民生、逐步实现共同富裕,是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是我们党的重要使命。我们党领导人民开展大规模的反贫困工作,巩固了党的执政基础,巩固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习近平总书记就精准扶贫提出的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出发点和落脚点都是为了造福人民,是党的初心使命的重要体现。认真领会和准确把握贯穿其中的初心使命立场,就要从事关党的执政基础和民心向背的政治高度抓好精准扶贫和脱贫攻坚工作,兑现对人民的庄严承诺。

新中国成立以来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我们党有计划、有组织、大规模地开展扶贫开发,逐步形成了中国特色扶贫开发理论。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着眼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目标,进一步深刻回答了新时代脱贫攻坚的重大理论和现实问题。认真领会和准确把握其理论创新与实践创新相统一的鲜明特质,就要坚持理论联系实际,扎实推动习近平总书记精准扶贫重要论述转化为生动实践,使之落地生根、枝壮叶茂、花繁果硕。

习近平总书记精准扶贫重要论述,既讲是什么、怎么看,又讲怎么办、怎么干;既部署“过河”的任务,又解决“桥或船”的问题,是马克思主义世界观和方法论在新时代绽放出的新智慧。比如,坚持真扶贫、扶真贫、真脱贫,体现了实事求是的精神;坚持因人因地施策,体现了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的原则;坚持激发贫困地区和贫困群众内生动力,体现了外因与内因的辩证关系;坚持统筹推进疫情防控和脱贫攻坚,体现了辩证思维、底线思维、系统思维。认真领会和准确把握贯穿其中的科学思想方法和工作方法,就要始终用心用脑、精准精细,不断提高工作本领和攻坚能力。

2013年以来,湖南省湘西州花垣县十八洞村大力发展乡村旅游,建成了十八洞景区。图为2019年10月29日拍摄的十八洞村(无人机照片)。 新华社发 陈思汗/摄

习近平总书记先后在村、县、市、省和中央工作,扶贫一直是他牵挂最多、思考最多、花精力最多的事。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每年都到贫困地区调研考察,走遍了全国集中连片特困地区。习近平总书记精准扶贫重要论述,来源于他坚定不移的初心使命立场,来源于他一以贯之的为民情怀,来源于他在各个岗位上的深入思考和长期实践。认真领会和准确把握贯穿其中的强大力量,就要自觉从思想上、政治上、行动上、作风上向习近平总书记看齐,始终把脱贫攻坚作为第一民生工程抓紧、抓实、抓好。

消除贫困是人类的共同使命。习近平总书记精准扶贫重要论述,既为中国脱贫指明方向,也为世界脱贫开出良方,既造福中国人民,也造福世界各国人民。中国作为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党的十八大以来累计减贫9000多万人,脱贫攻坚力度之大、规模之巨、影响之深,前所未有。

实践已经证明并将继续证明,“精准扶贫”是对传统扶贫开发方式的重大变革,是新时代中华民族摆脱贫困的基本方略。历史必将铭记,中国的决战决胜是在超长历史、超大国土、超多人口的社会主义大国实现的,是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关键时期、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加速演变的形势下实现的。

二、用好精准之方

习近平总书记对脱贫攻坚强调最多的就是“精准”二字。湖南牢记总书记嘱托,紧盯扶持谁、谁来扶、怎么扶、如何退的问题,始终坚持精准这个科学方法,始终把好脱贫质量这个根本要求,始终抓好改革创新这个关键举措,始终依靠群众主体这个内生动力,始终做实党建引领这个强基之策,以十八洞村为样板,认真落实“五个一批”、“六个精准”要求。

2020年5月9日,湖南省湘西州古丈县红石林镇,一名企业工人在查看腊肉熏制情况。这家企业成立于2013年,目前已经发展成为集生猪养殖、定点屠宰、腌腊制品生产、冷鲜肉加工及销售为一体的农产品加工龙头企业,先后解决248位村民的就业问题,带动了260户贫困户、1800余人增收脱贫。 湖南日报记者 童迪 刘小军/摄

坚持扶贫与扶志扶智相结合。“弱鸟可望先飞,至贫可能先富”,“只要有信心,黄土变成金”。弱鸟如何先飞?黄土如何成金?前提是要有脱贫志气和信心。实践中,湖南注重提高贫困群众自身发展能力和信心,引导贫困群众变“要我脱贫”为“我要脱贫”,防止政策“养懒汉”。特别是,坚持治贫先治愚,切实抓好教育扶贫,不让贫困孩子输在起跑线上。湘西泸溪县探索了教育扶贫的好路子,去年以来,湖南在全省推广“泸溪经验”,进一步凸显了“扶贫既要富口袋、也要富脑袋”的鲜明导向。

坚持输血与造血相结合。习近平总书记强调,用好外力、激发内力是必须把握好的一对重要关系。实践中,我们感到产业扶贫是最直接、最有效的办法,也是增强贫困地区造血功能的长远之计。近年来,湖南在持续加大扶贫投入的同时,下大力气推进产业扶贫,深入实施“一县一特、一村一品”工程,推动各地产业扶贫百舸争流。永顺的油茶、泸溪的椪柑、保靖的黄金茶等都是“一个产业带动一方脱贫”的典型案例。

坚持党员与群众相结合。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农村要发展,农民要致富,关键靠支部”,“扶贫开发,要给钱给物,更要建个好支部”。这些重要论述,深刻阐明了党建促扶贫的重大意义。实践中,湖南制定出台关于全面加强基层建设的意见和5个方案,将抓党建促脱贫攻坚纳入各级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政治建设考察,派强用好第一书记和驻村工作队,整顿提升软弱涣散党组织,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

坚持政府与市场相结合。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既要‘有效的市场’,也要‘有为的政府’”。这要求我们,在脱贫攻坚中,既要注重发挥政府的主导作用,又要注重发挥市场配置资源的重要作用,积极探索、大力推广资金跟着贫困户走、贫困户跟着能人走、能人跟着产业项目走、产业项目跟着市场走的“四跟四走”产业扶贫新模式。比如,十八洞村为解决土地稀少问题,在村外异地流转千余亩猕猴桃种植基地,打造“飞地经济”,并采取股份合作模式组建果业公司,产品直销粤港澳大湾区。

坚持集体与个人相结合。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发展集体经济是“实现共同致富的重要保证”,是“振兴贫困地区农业的必由之路”。这要求我们,统筹村级集体经济发展壮大和贫困群众增收致富,推动贫困地区资源变资产、资金变股金、农民变股东,通过盘活集体资源、入股或参股等渠道增加集体收入,实现集体富带动个体富。比如,十八洞村与大型企业合作开发山泉水,除每年给村集体保底分红50万元,每销售一瓶还会有一分钱进入扶贫基金。

坚持生产与生态相结合。习近平总书记反复强调“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事实表明,生态质量如何,直接影响脱贫攻坚和全面小康的成色。实践中,湖南坚持保护生态环境就是保护生产力、改善生态环境就是发展生产力,针对贫困人口中的绝大多数生活在山区、林区、湖区的实际,充分发挥山清水秀的生态资源优势,着力推进生态产业扶贫、生态补偿扶贫,让绿水青山变金山银山。近年来,湖南在贫困地区大力发展油茶产业,油茶种植面积、产量、产值均居全国第一,正向千亿级产业发起冲刺。

坚持文化与文明相结合。在习近平总书记“不能光看农民口袋里票子有多少,更要看农民精神风貌怎么样”的指示下,我们以乡村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为载体,大力培育文明乡风、良好家风、淳朴民风,推动贫困群众形成崇文尚德、文明健康的生活方式,厚实饱满馥郁、邻里守望的精神世界。

坚持数量与质量相结合。脱贫既要看数量,更要看质量。习近平总书记反复强调扶真贫、真扶贫,要求“实事求是,求真务实,踏踏实实做这个事,不能搞数字游戏”。落实总书记重要指示要求,我们坚持以“两个确保”目标、“两不愁三保障”标准为度量衡,实事求是把握脱贫节奏,做到脱贫工作务实、脱贫过程扎实、脱贫结果真实,坚决防止“算账式”、“指标式”、“突击式”脱贫。在中央2018年和2019年省级党委和政府扶贫开发工作成效考核中,湖南均得到了“好”的综合评价。

三、打赢攻坚之战

习近平总书记在湘西十八洞村首倡“精准扶贫”以来,始终把脱贫攻坚摆上治国理政突出位置,带领全党全国人民全面打响脱贫攻坚战,连续6年召开7个脱贫攻坚专题会。今年以来,总书记在决战决胜脱贫攻坚座谈会上,在陕西、山西、宁夏等省份考察时,在全国两会期间等多个场合,对打好脱贫攻坚收官战又提出了一系列新论述新要求,强调到2020年现行标准下的农村贫困人口全部脱贫,是党中央向全国人民作出的郑重承诺,必须如期实现,没有任何退路和弹性。在脱贫攻坚的壮丽征程中,习近平总书记统揽全局、运筹帷幄,这种深厚的为民情怀、强烈的历史担当、勇毅的攻坚精神,给我们以巨大教育、指导、激励和鞭策。

尽锐出战、全力攻坚。打赢脱贫攻坚这场硬仗,必须付出百倍的努力,必须尽锐出战、迎难而上。湖南始终坚持党对脱贫攻坚工作的全面领导,始终坚持以上率下,明确省委是“总前委”、市委书记是“纵队司令”、县委书记是“一线总指挥”、乡镇党委书记是“主攻队长”、村支部书记是“尖刀排长”,组织2.1万支工作队、5.6万名驻村干部参与驻村帮扶,动员60万余名党员干部与170万贫困户开展结对帮扶,形成“五级书记抓扶贫、全党动员促攻坚”的局面。

2020年5月22日,湖南省永州市道县仙子脚镇下白村,春桃专业合作社的果农在装筐早熟春桃。近年来,该村坚持基层党建与脱贫攻坚相结合,村党支部引导农民先后成立了春桃、柑橘专业合作社,通过发展产业带动了148户贫困户增收脱贫。 湖南日报记者 蒋克青 黄爱平/摄

连续作战、持续攻坚。社会主义是干出来的,脱贫攻坚战不是轻轻松松一冲锋就能打赢的。只有发扬“滴水穿石”精神,一年接着一年打,一个堡垒接着一个堡垒攻,脱贫攻坚才能步步深入、捷报频传。2012年至2019年,湖南减少农村贫困人口747万,年均减贫超100万,6920个贫困村全部脱贫出列,贫困发生率从13.43%下降到0.36%。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取得阶段性重要成果之后,动员全省特别是“一线指挥部”开足马力冲刺、全力以赴攻坚,心无旁骛打赢脱贫攻坚收官战。

聚焦短板、精准攻坚。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打好脱贫攻坚战“不能眉毛胡子一把抓,而要下好‘精准’这盘棋”。把握了脱贫短板,就把握了脱贫全局;补齐了脱贫短板,就稳住了脱贫大局。实践中,湖南把打赢脱贫攻坚战和补齐全面小康“三农”领域突出短板结合起来,着力解决制约脱贫摘帽的突出问题,深入推进脱贫攻坚督查考核发现问题整改,下足“绣花功夫”,确保各项工作抓到点子上、落在关键处。

把准打法、应势攻坚。“明者因时而变,知者随事而制”,攻坚战有攻坚战的打法。脱贫攻坚进入决胜关键阶段,加上疫情影响,“打法”必然要同初期的全面部署、中期的全面推进有所区别。针对疫情冲击,湖南出台脱贫攻坚工作十条措施,打好疫情防控“阻击战”;针对全省剩余19.9万农村贫困人口,不折不扣落实好综合保障措施,打好剩余贫困人口脱贫“强攻战”;针对可能出现的返贫人口,及时发现、预警、帮扶,健全稳定脱贫长效机制,打好已脱贫成果巩固提升“保卫战”。

严实作风、保障攻坚。脱贫攻坚的战场,也是检验干部作风的考场。湖南高度重视对扶贫领域形式主义、官僚主义突出问题的整治,连续出台相关意见和20条措施,坚决防止“松劲懈怠”、“急躁抢跑”、“坐等过关”、“只督不战”、“层层加码”等不正之风。在近期开展的“决战扶贫领域腐败和作风问题专项治理行动”中,全省近万名纪检监察干部自带铺盖,入村蹲点督查,以严实作风护航脱贫攻坚。

四、走向振兴之路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脱贫摘帽不是终点,而是新生活、新奋斗的起点”。从脱贫攻坚到乡村振兴,是一场接力赛。没有脱贫攻坚,就没有乡村振兴;乡村不振兴,脱贫攻坚就不可能巩固。把乡村振兴作为脱贫攻坚的升级版打造好,作为民族复兴的“三农”篇章绘制好,关系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建设的成败。

湖南是农业大省,自古就有“湖广熟,天下足”的美誉。习近平总书记对湖南做好“三农”工作要求明确、寄予厚望。遵循总书记指引的方向,我们要确保如期高质量完成脱贫攻坚目标任务,进而乘势而上把乡村振兴这件大事办好。

突出根本,切实加强党对乡村振兴工作的领导。党管农村工作是我们的传统,这个传统不能丢。必须把加强党的领导贯穿乡村振兴全过程,不断提高新时代党全面领导“三农”工作的能力和水平。认真贯彻落实《中国共产党农村工作条例》,把农业农村优先发展的要求落到实处,在干部配备上优先考虑,在要素配置上优先满足,在资金投入上优先保障,在公共服务上优先安排。建立健全党委全面统一领导、党委农村工作部门统筹协调、农业生产城乡建设等职能部门具体推进落实的农村工作领导体制和机制,建立实施乡村振兴战略领导责任制,形成五级书记一起抓、党政一把手亲自抓的工作格局,共谱“田园交响曲”。

找准切口,确保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脱贫攻坚任务完成后,扶贫工作重心将转向解决相对贫困,扶贫工作方式将由集中作战转向常态推进。要适应农村工作的阶段性新特征,加强制度和政策供给,增强政策举措的针对性、科学性、有效性。积极谋划打赢脱贫攻坚战后各项工作,科学编制“十四五”扶贫规划,积极开展工作试点,探索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的具体举措。至关重要的是,要留下一支永不走的工作队,从基层基础上保障脱贫攻坚和乡村振兴无缝对接,让人们站在田埂上就能望见未来。

把握要义,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乡村振兴道路。深入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以产业兴旺为重点,持续深化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走出一条质量兴农之路;以生态宜居为关键,深入推进美丽乡村建设,持续推进农村“厕所革命”,走出一条乡村绿色发展之路;以乡风文明为保障,发挥湖南农耕文明历史悠久、红色文化资源富集优势,持续加大农村公共服务体系建设,走出一条乡村文化兴盛之路;以治理有效为基础,加强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建立健全现代乡村治理体系,走出一条乡村善治之路;以生活富裕为根本,着眼巩固和完善农村基本经营制度,继续推进农村改革,走出一条共同富裕之路,让潇湘版“富春山居图”在新时代的田野上华美铺展。

千年梦想,百年奋斗,今朝圆梦。能够参与和见证这一具有世界历史意义的里程碑事件,是我们这一代人、这一代共产党人的幸运和荣光。有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指引方向,有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强领导,我们的目标一定能够实现。

来源:《求是》

阅读剩余内容
网友评论
相关内容
延伸阅读
小编推荐

大家都在看

初一写人作文 元宵节作文结尾 以爱为话题作文 说说我自己作文 课外活动作文 打破常规作文 时事评论作文 关于孔子的作文 人间真情的作文 有关母亲的作文 持之以恒的作文 写给男朋友的小作文 作文批改评语大全 有关环保的作文 雨露作文 我的新老师作文 三年级作文国庆节 十字路口作文 爱护环境的作文 小学国庆节作文 写老师的作文题目 四级英语作文预测 学会放弃作文 跨越再跨越作文 红楼梦高考作文 我喜欢的老师作文 我的大学生活作文 小学生想象作文 关于规则的作文 经典作文素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