趣文网 > 作文大全

中国人的最美的景观大道——318国道上十大绝美风景

2020-11-22 04:55:01
相关推荐

川藏线不可不看的十大绝美风景

上海到西藏樟木的318国道被《中国国家地理》称为“中国人的景观大道”,“中国人的景观大道”的最精华的部分当属川藏线这一段。我曾多次往返川藏线,这条路,每次走过都有不同的感受,每次走过都有全新的认识,每次走过都有别样的风景。这条路美丽、多变、复杂、险峻,从海拔几百米到海拔5000多米,要翻越二郎山、折多山、色季拉山等14座高山,跨越大渡河、金沙江、澜沧江、怒江等汹涌湍急的江河,途中既有雪山草原、森林冰川,也有峡谷石林、大江大河。前些年,这条路太过难走,经常遇到雪崩泥石流,一睹就是几天。这次再走,发现与过去相比,路况好了太多,不仅堵车点少了很多,最多也不超过几个小时。现在,更多的中国人能够沿着这条景观大道进藏了,甚至我们路上还遇到了来自广西的夏利车,也不畏艰险、不怕毁车,走过了这条路。在此,我根据自己的亲身感受,按照行程的顺序,列出川藏(南)线不可不看的十大绝景(南线现在为人们所常走,故本文不涉及北线)。

1.海螺沟冰川和温泉

中科院地理所研究员、《中国国家地理》社长李栓科多次到海螺沟,他说,冰川不都是退缩和消融的,就像人有胖有瘦一样,冰川也有正在前进和增长的,海螺沟这个罕见的海洋性冰川正是如此。海螺沟位于四川省甘孜藏族自治州东南部,贡嘎山东坡,我们从成都出发,沿川藏线大约半天即可到达。这里是亚洲东部海拔最低;离大城市最近的、最容易进入的低海拔现代海洋性冰川,生态完整的原始森林和高山沸、热、温、冷泉为一体构成的综合型风景区。海螺沟冰川又称一号冰川,全长14.7公里,是贡嘎山71条冰川中最长的一条,面积16平方公里,最高海拔6750米,最低海拔仅2850米,沿纵向呈三级台阶。冰川舌,伸入原始森林达6公里,形成冰川与森林共存的奇绝景观。这张图非常清楚的显示了冰川弧拱和冰川褶皱。海螺沟冰川弧拱是在大冰瀑布坡脚冰雪再沉积过程中,夏季沉积层因消融污化而显黑色,与冬季沉积层构成黑白相间的冰带(层),随着冰川的运动发生朝向下游的弧形弯曲所形成。海螺沟冰川在贡嘎山东坡,贡嘎山海拔为7556米,峰顶呈金字塔形状,被誉为“蜀山之王”。冰川上的大冰瀑布,宽500—1100米,高1080米,是我国迄今发现的最高大、最壮观的冰川瀑布,堪称世界奇观。海螺沟内森林面积70平方公里,绝大部分为原始森林,具有生物多样性很强与观赏植物丰富的显著特点。沟内已经确认的珍稀植物38种,包括国家一级保护植物一种、二级保护植物7种、三级保护植物13种。这些珍稀植物中的绝大多数为单型属、子遗种和特有种。包括海螺沟在内的贡嘎山地区,是我国古老与原始生物物种保存最多的地区之一,被植物学和动物学界称之为第四纪冰川时期动植物的“避难所”、沟内观赏植物数百种。

看完冰川,一定要来这里泡泡温泉。海螺沟除现代冰川,又有热矿泉群完整的垂直自然带与多样性很强的高山生态系统的组合。冰川与热泉共存,寒冷与温暖相容,这是罕见奇观。在这冰天雪地的冰川世界里,有温泉点数十处,游人可在冰川上洗温泉浴。水温介于40至80℃之间,其中更有一股水温高达90℃的沸泉。冷热集于壹地,甚为神奇。

2.大渡河和泸定桥

“大渡桥横铁索寒”,毛泽东的诗句使大渡河和泸定桥天险闻名,当年红军18勇士强渡大渡河,突破大渡河天险,红军取得了陕北会师的胜利,因而泸定铁索桥也成为红军长征史上的一座里程碑,被载入历史史册。1961年国务院批准泸定桥(包括附属建筑)为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翻越二郎山不久,就能看到大渡河,很快就到了泸定。从自然和人文的双重角度,泸定桥不可不看。泸定铁索桥全长103.67米,宽3米,由桥身、桥台、桥亭三部分组成。桥身由13根碗口粗的铁链组成,左右两边各2根,算是桥栏,底下并排9根,铺上木板,就算是桥面。每根铁链由862至997个由熟铁手工打造的铁环相扣,总重量达21吨多。底链上满铺木板,扶手与底链之间用小铁链相连接,这样就13根链为一个整体。河对面,山坡上古建筑,那是历史悠久的观音阁,也就说是一座寺庙。但在红军飞夺泸定桥时,它却是红军的“飞夺泸定桥点指挥部”和炮台、机枪阵地,正是在它的掩护下,红军的18勇士从13根铁索上奋勇爬过,粉碎了蒋介石让朱毛“成为第二个石达开”的梦想。三百年前,藏族和汉族的物质交流到了大渡河全靠渡船或溜索转渡。有时不能及时渡河,大渡河两岸经常货物堆集如山,一些鲜活食品因无法过河而腐烂,而军队的频繁调动在这里也成了梗阻。

公元1705年,康熙皇帝为了国家统一,解决汉区通往藏区道路上的梗阻,下令修建大渡河上的第一座桥梁,经过一年的修建,大桥于公元1706年建成,康熙皇帝取“泸水”(即大渡河旧称“沫水”,康熙错以为“泸水”)、“平定”(平定西藏准噶尔之乱)之意,御笔亲书“泸定桥”三个大字,从此泸定桥便成为连接藏汉交通的纽带,泸定县也因此而得名,这块御碑如今还屹立在西桥头。碑正文为“泸定桥”,而横批为“一统河山”,可见康熙对当时疆土完整的意愿。桥之两端,各有1座20米高的桥台,内置若干铁桩,13根铁链铆定其上。桥台自重作为压重,承受铁索的巨大压力。桥之东西两端分别铸有铁牛、铁蜈蚣,表达了人们镇服“水妖”、铁桥永固的美好愿望。相传修桥的时候,13根铁链无法牵到对岸,用了许多方法都失败了。有一天,来了一位自称噶达的藏族大力士,两腋各夹1根铁链乘船渡过西岸安装,当他运完13根铁链后,因过于劳累不幸死去。当地人修建此庙,以纪念这位修桥的英雄。当然,传说终归是传说,实际上,在修建此桥时,荣经、汉源、天全等县的能工巧匠云集于此,共商牵链渡江之计,最后采用了索渡的原理,即以粗竹索系于两岸,每根竹索上穿有10多个短竹筒,再把铁链系在竹筒上,然后从对岸拉动原己拴好在竹筒上的绳索,如此般巧妙地把竹筒连带铁链拉到了对岸。

3.海子山和姊妹湖

此处似乎并不闻名,但它却不容错过。这里是《中国国家地理:中国人的景观大道》年度专辑的封面照片拍摄地。那期杂志写道:“什么样的封面,承担得起“中国人的景观大道”这样的称号呢?想象中,这期的封面该是这样一种画面:一条美丽的大道伸向远方,蓝天在上,雪峰护卫,湖水清澈,鲜花盛开。”编辑们选来选去,最后用了拍摄在此处的照片。理由是:“中国人的景观大道应该充满阳刚之气,具有深邃内涵,同时还要富有美的意境。这张位于理塘与稻城之间的海子山与海子,是否给您带来这样的感受呢?海子山平均海拔4500米,高原面上布满了第四纪冰期留下的古冰体遗迹,这湖泊就是冰蚀岩盆,在融雪与积水的作用下,海子蔚蓝澄澈,宛如苍茫荒原上温柔的双眼。”海子山位于理塘与稻城之间,平均海拔4500米,其南北走向93公里,东西延绵47公里,面积达3287平方公里,属两县所共有。海子山独特的景观是大大小小的的花岗石漂砾(砾石)组成的石河、石海及形态各异的冰蚀岩盆(海子)。该高原面是我国最大的古冰体遗迹,即“稻城古冰帽”。嶙峋怪石及大小海子星罗棋布,在平均海拔4500米高的山上,1145个大小海子如上帝失手撒下的一千颗钻石一般闪烁在山间,其规模密度为我国之最。目光所及没有树木、河流,就连野草也只是偶尔丛生,“蛮荒”得像是“勇气号”拍摄的火星表面。

4.澜沧江峡谷和大桥

《澜沧江边蝴蝶会》的文章让世人知道了澜沧江的浪漫和秀丽。这条发源于青海省玉树藏族自治州的杂多县吉富山的大河,是世界第九长河,亚洲第四长河,东南亚第一长河。它全长4909千米,流出国后称湄公河(Mekong River),为缅甸、老挝的界河,经缅甸、老挝、泰国、柬埔寨、越南,在越南南部胡志明市南面入太平洋的南海,总流域面积81万平方千米,是亚洲流经国家最多的河,被称为“东方多瑙河”。我曾在西双版纳见过秀美壮阔的澜沧江,在越南、柬埔寨见过宽阔肮脏的湄公河,而在在西藏、云南交界的上游地区,它是一条奔腾汹涌的大江。包裹它的是一个神奇的峡谷,一个险峻的峡谷,一个充满了生命魅力的峡谷。沿峡谷而行,处处可见“峰峦重叠起伏,峡谷急流纵”的壮丽景色。美国科罗拉多大峡谷中有名的双铁桥是天下奇景,澜沧江峡谷大桥不逊于它。澜沧江大桥位于西藏昌都地区芒康县竹卡——如美镇,所以有人将澜沧江大桥称为竹卡澜沧江大桥。在拉乌山和觉巴山之间的山谷中,湍急的澜沧江日夜不停地冲刷着大桥的山崖,江水下切得非常厉害,汹涌澎湃的江水把山崖被割裂地十分陡峭。桥边道路,为开山破石所筑,非常艰险。桥边一碑,上书毛主席字:为人民利益而死,就比泰山还重。据说这里有段故事,当年有一个排的战士守卫在这座大桥上,后来在六十年代被几百名叛匪包围在桥头的碉堡中,切断水源和粮食供应并要求守桥部队投降。战士们一面坚守阵地一面派人利用黑夜冲出包围向部队报信请求救援。由于守桥部队不知道被派出去的战士巳被叛匪打死无法报信求救,仍在澜沧江大桥桥头碉堡中坚守不投降等待救援。当十几天后,大部队得到消息赶到大桥时,叛匪已经逃跑了,而守桥部队一个排的解放军战士已经全部牺牲,连姓名都没有留下。后来,人们在桥头立了这个无名纪念碑,以挽怀那些守卫大桥而牺牲的英勇战士。

5.一零一道拐(也称七十二弯,九十九道拐)

横断山,路难行。最难行是一零一道拐。此处的名字一直在变,开始叫七十二弯,后来叫九十九道,现在叫一零一道,数字一直在长。问当地人,说每次修路,弯都会增加,而不是减少。具体是多少道弯,其实很难说清,这是形容这里道路的艰难程度。一零一道拐,是邦达至八宿路段的一段险峻公路,因道路险恶而闻名于世,是有名的“魔鬼路段”。因为要克服一千多米的高差,在没有公路隧道的情况下只能延长公路的水平距离来适应海拔高程的变化,这种做法专业上叫着展线。此路段位于凉风垭山上,海拔1450米,长度约12公里,平均8%的纵坡,再加上横坡,其合成坡度更是艰难,泥结碎石路面,路面凸凹不平整,遇雨天一身泥、晴天则一身灰,如果遇上雪天结冰,在陡峭的斜坡穿越根本没有安全可言。在雨季,这里时常发生泥石流,山坡滚石,路基塌方,给过往的车辆造成了极大的威胁。闻名全国的滇缅公路二十四道拐与此处相比,也可谓小巫见大巫。现在,经过多年修缮,这里的道路状况有了很大好转。

6.怒江大峡谷和大桥

在长度、深度、险峻和壮观程度等多个方面,怒江大峡谷都堪称世界罕见。美国科罗拉多大峡谷从支流巴利亚河口起到米德湖,全长不过440公里。怒江大峡谷单西藏段就有400多公里,云南段有600多公里,两段加起来超过1000公里。在深度方面,科罗拉多大峡谷最深处达1830米,而怒江大峡谷深度大都在2000米以上,有些地段突破了3000米。在怒江大峡谷中随处是景,一条黄色丝带在红褐色的群山中蜿蜒,壮丽画卷让人震撼,奔腾的怒江把山谷中的巨石生生撕开一道口子,川藏线怒江大桥地处怒江峡谷咽喉地段,海拔2800米,四面被海拔5000米以上的高山环绕,方圆40公里无人烟。怒江大桥是天险中的天险,建在陡峭的岩壁上,桥头九十度弯,过桥就进岩壁上凿出的隧道。可谓一夫当关、万夫莫开。

7 .然乌湖和来古冰川

然乌湖的美是让人过目不忘的。过西藏八宿县城白马镇约90公里,藏东第一大湖就在在眼前。湖畔两条去路,向南去往察隅和麦克马洪线一带,往西去往波密、林芝、拉萨。湖水面积为22平方公里,湖面的海拔高度3850米,湖名意为“尸体堆积在一起的湖”。传说中湖里有头水牛,湖岸有头黄牛,他们互相较量角力,死后化为大山,两山相夹的便是然乌湖。然乌湖处于喜马拉雅山、念青唐古拉山和横断山的对撞处,是由于山体滑坡或泥石流堵塞河道而形成的堰塞湖。湖畔西南有岗日嘎布雪山,南有阿扎贡拉冰川,东北方向有伯舒拉岭。四周雪山的冰雪融水构成了然乌湖主要的补给水源,湖水向西倾泻形成西藏著名河流雅鲁藏布江重要支流帕隆藏布的上源之一。来古冰川为一组冰川的统称,紧邻然乌湖,冰雪融水流进然乌湖,湖畔是茂密的原始森林,还有很多原始的藏族村落。

然乌湖的静和蓝是远近闻名的,湖中极少看到枯枝杂物,湖周景色各不相同。然乌湖的色彩非常丰富,草地、森林、秋叶以及白色的水禽和湖岸浅滩五颜六色的卵石,清新如镜面反映。然乌湖的湖边是一大片碧草如茵的草甸,和着湖水、雪峰,景色如画。

然乌湖上小岛点缀其间,湖面上树影婆娑,薄雾弥漫,使人如进梦幻之境。沿帕隆藏布一路向西,离然然乌镇几公里处有一村名“瓦村”,村里的房屋是典型的藏东南林区建筑,大量采用木材建造,连屋顶都是用木材铺就。清晨时分,分不清是炊烟和薄雾,反射着光线,恍如仙境。

8.米堆冰川和米堆村

米堆冰川壮观而奇特,在中国冰川中独树一帜,也被《中国国家地理》评为中国最美的六大冰川之一。它位于藏东南的念青唐古拉山与伯舒拉岭的接合部,这里是我国最大季风海洋性冰川的分布区。念青唐古拉山与伯舒拉岭是一系列东南走向的高山,从印度洋吹来的西南季风,能够沿雅鲁藏布江和察隅河谷北上,深入到这一系列高山之中,并带来了大量的降水,于是在一个叫米堆的藏族村庄后的一座海拔6385米的雪峰周围,诞生了一个壮美的精灵——米堆冰川。米堆冰川被地理学家们称作“世界级冰川奇观”,它有着近800米落差的冰瀑布,此外,它还是一条会“突然跃动”的冰川,这在全世界的冰川中都是非常罕见的。在我国境内的4万多条冰川中,只有两条冰川会做这种“特技动作”,一条是米堆冰川。另一条是相距它200公里左右的雅鲁藏布江大拐弯旁的“神山”南迦巴瓦峰下的则隆弄冰川。据记载,1988年7月15日深夜,米堆冰川突然跃动,断裂下来的巨大冰川末端冲入冰湖中,使冰湖里与断裂冰川同样大小体积的湖水狂涌而出,冲溃湖坝,几千立方米的湖水在几分钟内夹杂着泥石流翻滚而下,冲毁了川藏公路上大小桥梁18座及42公里的路基,使这条藏东南唯一的“生命线”中断达半年之久。

9.102大滑坡和通麦天险

川藏线“102大滑坡”是世界上有名的滑坡群,被称作“亚洲第一大滑坡”,只要下雨,就有滑坡。它位于波密到林芝的路上,它的名字来源于这里地处川藏公路102道班段。滑坡影响路段长达550米,每到雨季,滑坡表面的坡面泥石流、小崩塌、滚石频频发生,经常阻断车道,严重影响进藏物资的运输和沿途数万名藏族群众的生产生活,也是川藏路有名的卡脖子路段。过了102大滑坡,经过帕隆藏布和易贡藏布交汇处的通麦大桥,通麦大桥是一座钢结构的斜拉吊索桥,上面铺了一层厚木板,仅为单行,有武警把守。而且限制放行,一次只能过一辆车,限速公里匀速通过。桥头写着“军事管理区”和“临江悬崖险道”的字样过了桥,就进入了著名的“通麦天险”。通麦之所以被称为“天险”,是因为通麦路段山体疏松,它周围几十平方公里的范围内,频发山崩、雪崩、泥石流、滑坡、地震等天灾,经常阻塞公路,延误时间,通麦又大致位于这些灾害的中心地域,地理学家索性称其为“通麦天险”了。这两段相连的路是川藏线最艰险的一段,半个世纪来,有几百辆汽车被泥石流和滑坡等打进帕隆藏布江峡谷下。因此也有人把把这段路叫“通麦坟场”。

10.鲁郎林海、杜鹃花海和南迦巴瓦峰

过了通麦天险,到林芝乃至拉萨就是坦途,一路美景不端。最美的地方是鲁郎,置身其鸟语花香的景点,看到牧歌式的秀丽山川和田野景色,真如藏族的一首歌曲所唱的:那里四季花香,那里没有忧伤……那里是神仙居住的地方。鲁郎位于林芝地区行署所在地八一镇以东75公里的川藏线上,座落在深山老林里。这里,山间的云雾时聚时散,与林海、田畴构成一幅幅梦幻般的图画。过了鲁郎,在翻越海拔四千多米的色季拉山时,会遇到连绵的杜鹃花海。在色季拉山口,运气好的话,还能遥望美丽的南迦巴瓦峰。

鲁郎是一片狭长地带,两侧青山由低往高分别由灌木丛和茂密的云杉和松树组成,为鲁郎林海。中间是整齐划一的草坪,有如人工整治一般,绿草坪上开满了各种颜色的小花。几蔟乔木丛间,是藏族农民的住房,约有几十户人家,缕缕饮烟,小桥流水,鸟语花香。两侧山脚开满了烂漫的杜鹃花,漫山遍野的粉红真让人眼花撩乱。川藏线也是杜鹃花之路。根据多数专家学者的观点,川藏线所穿越的横断山区,正是杜鹃花的分布和起源的中心地区。全世界野生杜鹃花大约有960种,我国便占据了约570种,其中近一半的种类分布在横断山区。可以说世界杜鹃的分布中心在中国,川藏线又穿过了这个杜鹃花的分布中心。从这个意义上说,川藏线是一条杜鹃花之路。

川藏线美景欣赏:

云海

天路

车队

五颜六色的山

可爱的藏族小妹妹

寂静的拉萨河

满山的野花

然乌湖

米堆冰川

深秋

撒野

阅读剩余内容
网友评论
相关内容
延伸阅读
小编推荐

大家都在看

关于亲情的作文开头结尾 成长作文500字六年级 英语作文我最喜欢的节日 未来的世界作文600字 成长路上无捷径作文 关于中秋的作文600 春节里的一件事作文 触动心灵的瞬间作文 我长大了作文350字 原来我可以作文 做一个小实验的作文 包饺子作文250字 我的姥姥300字作文 月亮作文500字初一 冬雪作文300字 难忘的一天500字作文 与挫折同行作文 关于创新的作文800字 关于母亲的作文600字 网络是把双刃剑作文 写活动的作文500字 关于劳动的作文400 开学计划作文500字 机器人打屁股作文 追梦路上作文800字 我最爱的食物英语作文 感谢母亲作文600字 什么让我更出彩作文 包饺子作文150字 我成功了作文300字